朱鳳蓮盼訪臺客家交流 陸委會歡迎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6日解釋,「灣灣」本是大陸民衆對臺灣民衆的暱稱,遺憾被一部分人故意污名化,鼓勵兩岸民衆擴大交流加深理解。(新華社)

近日有臺灣媒體舉辦票選活動,認爲大陸網友稱呼臺灣民衆爲「灣灣」,是「最不可接受詞彙」,具有貶義和「統戰」意味。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6日解釋,「灣灣」本是大陸民衆對臺灣民衆的暱稱,遺憾被一部分人故意污名化,鼓勵兩岸民衆擴大交流加深理解。此外,朱鳳蓮用普通話、閩南語和客家話三聲道向臺灣民衆拜年,強調閩、客語都是漢語方言,希望有機會到臺灣與客家鄉親面對面交流;陸委會也迴應表達「我們歡迎朱女士於適當時機訪臺」。

朱鳳蓮指出,兩岸民衆由於生活環境和流行文化不同,在一些習慣用語上存在差異,是很自然的現象。

她以「土豆」、「窩心」等詞爲例,指出兩岸用語的差異,強調隨着兩岸交流漸趨緊密,相信人爲製造的藩籬漸被拆除,兩岸民衆越來越能讀懂對方的用語習慣,越來越瞭解不同用語背後的故事,進而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新的文化內容,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繁榮、多元和創新。

朱鳳蓮表示,「灣灣」是很多大陸民衆對臺灣民衆的暱稱,有一種「萌萌的感覺」,遺憾的是在臺灣卻被一部分人故意污名化了。對於發起「最不可接受詞彙」票選的媒體,朱鳳蓮認爲「居心不良,很有誤導性。」

朱鳳蓮表示,希望民間和基層的交流爲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提供更多內在動力,將一如既往爲兩岸交流合作創造有利條件,鼓勵兩岸民衆擴大交流,加深理解,增進認同,一起弘揚善的力量,正義的力量。她也希望兩岸民衆都要提高警惕,絕不被民進黨當局、綠營網軍和特定媒體帶亂節奏、帶偏方向,加深誤解和偏見。

下週就是農曆春節,朱鳳蓮26日在記者會結尾接連用普通話、閩南語、客家語三聲道向臺灣民衆拜年,她表示,自己是廣東梅州的客家人,她講的客家話,臺灣桃園、新竹、苗栗、屏東、高雄的客家人都聽得懂,接着大秀客家話表示,「我希望有機會去臺灣,和桃園、新竹、苗栗、屏東、美濃的客家鄉親面對面交流,尤其是用客家話交流,自家人講自家話。」

陸委會迴應指出,臺灣社會具有豐富多元族羣文化特色,客家文化的核心,在於忠義團結、開拓進取等精神,在臺的客家人與其他族羣經過長期的努力打拚與付出,共同創造了自由民主多元的臺灣社會,「我們歡迎朱女士於適當時機訪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