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榮:汽車行業正形成三大造車格局 應聯合共贏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6月12日報道 當下的汽車行業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汽車行業如何與當下的變革共振?智能網聯發展將面臨哪些突破與挑戰新能源汽車與碳中和的未來是什麼?在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中,超過300名國內外汽車行業領軍人物匯聚於此,賦能行業健康發展,共享應對之策。

論壇上,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發表主題演講。他認爲,未來汽車有無限的可能,吸引了造車勢力、IT企業大量的資本和優秀資源入局新鮮企業加入將促進傳統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汽車品牌的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對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的變革將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總體而言,汽車行業正在形成以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和科技創新公司爲代表的三大造車格局

然而想要構建新的汽車產業生態,三大造車格局的任何一方單槍匹馬想通吃,都面臨巨大的風險。三大格局的成員,其實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優勢和不足,都充滿着希望和麪臨着挑戰。因此朱華榮提議,中國品牌三大造車格局應該聯合起來取長補短、融合發展,共同擁抱中國汽車產業變革的新時代

朱華榮還透露,長安汽車前不久發佈了“十四五”規劃和2030願景。到2025年實現集團350萬輛的目標,其中自主品牌達到230萬輛。到2030年,集團銷量目標將達到5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達到300萬輛,2030年國際市場目標占有率達到30%。

以下爲演講實錄: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剛纔楊總說我們汽車人很辛苦,不僅僅是是多頭作戰,還有雙重壓力、兩條線作戰。汽車人真的很辛苦,連開論壇都在端午節來開,我們還是應該自己爲自己鼓掌。很高興和大家來分享創新創業、融合發展、擁抱汽車、變革新時代的長安的思考。

首先,汽車行業發生新的格局和新的變化。汽車行業正處於加速轉型和調整期。總的趨勢,中國品牌正在穩步向上,合資品牌和合資品牌在各個領域形成了短兵相接,無論是原來在大衆化的這些品牌上還是高端品牌上,無論是傳統燃油車領域還是新能源、智能化電動化等等領域中,都在進行着激烈的競爭。在這個過程中,原來更多說的是“自主品牌面臨優勝劣汰、馬太效應”。其實這個時代真的非常公平,只要不以用戶爲中心,什麼品牌都在出現馬太效應,也在出現優勝劣汰。

國家“十四五”規劃碳達峰、碳中和兩碳變目標,以及最近看到歐7排放標準,對汽車產業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也看到新的機遇和新的方向,推動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進一步發展,促進了電動汽車進入新的驅動階段

今年1-4月,電動汽車2C的份額由82%提升到88.2%,可以看到,網聯汽車的網聯程度在不斷加深,衆多品牌已經實現了百分之百聯網汽車。長安汽車原來向社會承諾“到2020年新車全部實現100%的聯網”,今天也可以很欣慰告訴大家“我們做到了”。

在新一輪科技推動下,新的科技發展、新的生產力必然要產生新的生產關係,必須要發生衆多的變化。汽車產業與互聯網、大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等等不斷在融合。剛纔說“軟件定義汽車”、“軟硬件一起定義汽車”。我在一個傳統車企中,反而在說是“軟件定義汽車”,我也更願意讓我們長安的同志說“新的物種來了,我們要擁抱它”,不是說原來硬件沒有價值,硬件同樣有價值。

所以,以“軟件定義汽車”爲特徵的新汽車產業,我們自己把它定位爲“新汽車產業”在加速形成,在供求側和需求側雙向推動下,未來製造業不是一個傳統制造業,而是一個高新科技產業,未來的汽車產品也不在是一個機械類的傳統交通工具,而是智能化的高科技產品。未來汽車有無限的可能,吸引了造車新勢力、IT企業大量的資本和優秀資源入局,新鮮企業加入將促進傳統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加速汽車品牌的優勝劣汰,對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的變革將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當然這個過程也是十分的殘酷。優勝劣汰是毫無疑問的。但總的來說,汽車行業正在形成以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和科技創新公司爲代表的三大造車格局,這是最近我認爲出現的一個新狀態。

所以面對新的汽車產業格局,傳統車企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2017年,我們提出了長安的“第三次創業”。長安在做汽車的過程中我分爲三個階段——最早做微型車,後面做自主乘用車,現在做新汽車,所以定義爲第三次創業,而且把這次創業定義爲“創新創業”,也就是必須要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我們堅定不移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去轉型,而不是一個汽車公司或者說不是簡單的一個汽車公司,所以我們以“北斗天樞計劃”,我們的智能化計劃,以“香格里拉計劃”爲抓手。目前掌握了500餘項智能低碳技術。在這些年陸續有48項技術在國內首發,已經投放智能網聯汽車128萬輛。創新服務理念,在長安推進“一號工程”,實施“五大承諾”,滿意度在去年大幅度提升。

當然能夠最快給我們客戶帶來最爲感知的產品。這些年長安以客戶爲中心,以產品爲主線的系列產品的推出,可以說我們自己也比較欣慰,我們推出了PLUS系列、UNI系列,這些爆款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今年1-5月長安汽車銷售了100多萬輛,特別是自主品牌銷售83.5輛,同比增長75.9%;新能源領域在5月份月銷售破萬;最有價值的高端系列UNI系列,要特別感謝Z時代的用戶,90後、00後,這個用戶羣體對於我們UNI系列貢獻是巨大的,現在很多是從合資品牌轉過來,產品勢能在不斷提升。我們正在實施公司數字化轉型,攜手戰略伙伴構建“天上一朵雲、空中一張網、中間一平臺、地上全場景”的新商業模式,實現用戶與合作伙伴的直通直聯,共同開啓產業互聯共贏新時代。

對於產業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面對之前我提到的競爭格局,如何形成一個共贏發展新的模式?長安汽車爲新的汽車產業生態的構建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然而想要構建好這一生態,這三大造車格局的任何一方單槍匹馬想通吃,我認爲都是面臨巨大的風險。三大格局的成員,其實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優勢和不足,都充滿着希望和麪臨着挑戰。所以我覺得今天這個主題非常好,唯有融合發展纔是共贏之道,也是社會資源最大的利用

科技創新公司:天然的優勢,非常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優勢,因爲他們有充足的現金流,這是最牛的,往往他們都有客戶生態,這是最具價值的。進入汽車領域打造新的增長極,也是順應他們產業和發展的需要;這些科技公司往往在軟件、算法、大數據等領域有着深厚的積澱,順應了“軟件定義汽車”的優勢,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的重構。

但另一方面,汽車產業的特性也將給這些公司帶來挑戰,因爲汽車產業複雜的生產技術,上下游供應鏈的長度以及各個環節要打通投資,風險都巨大,將這些企業也因此將面臨着巨大的風險。如果利用這些優勢能夠大,大量地利用這些優秀的資源是明智之舉。

因此科技創新公司應該看到傳統制造體系的複雜性,利用自身軟件等優勢攜手傳統車業共同來完備地利用好這些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風險,去獲得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

傳統車企:傳統車企的優勢在於有完整的上下游鏈和成熟的生產體系能力,特別是對於汽車產業多年的經驗和積累以及對於汽車的理解和深刻的認知。

在新汽車產業格局下,傳統車企又面臨挑戰。比如說在高科技上的積澱和人才結構上不佔據優勢,因此傳統車企需要切準時代的“脈搏”,必須要有革命性的轉型,構建新技術能力,加速融合高科技的生態要素,真正爲消費者提供所需的高科技產品和新的生態服務產品。

造車新勢力:他們搶先切入智能汽車這個賽道,在用戶中打造了智能、網聯甚至差異化的認知,這是非常好的方向。

隨着進一步的發展以及傳統車企的加速轉型,造車新勢力互聯網特徵以及電動車原來的特徵已經不再凸顯,最爲關鍵是尚未找到適合商業盈利的模式,所以發展也會遇到新的瓶頸。

因此造車新勢力應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進一步聯合傳統車企和科技公司實現多方共贏。總的來說,三大造車格局在造車領域裡面都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優勢價值,存在亟待補充的短板。爲了創造更加美好汽車產業的未來,我提議:中國品牌三大造車格局應該聯合起來取長補短、融合發展,共同擁抱中國汽車產業變革的新時代。

科技長安、智慧夥伴,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