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小貓兩三隻→每年3萬人朝聖!高雄電影節策展人黃晧傑曝血淚內幕

記者洪文/專訪

高雄電影節今年適逢20週年,現已成爲南臺灣最重要的影展,透過奇幻風格的選片、「高雄拍」、「國際短片競賽」、「VR」等,逐漸走出自己的品牌,每年吸引高達3萬人次參與,究竟如何做到的?《ETtoday》專訪任職長達13年的策展人黃晧傑,與大家分享一路以來策展的心路歷程,以及下一個10年的展望與規畫。

▲高雄電影節策展人黃晧傑,任職長達13年。(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1. 高雄電影節20歲了,請問這20年來有什麼成長與改變?

20年來最大的成長是看藝術片觀衆變多了,難以想像20年前高雄這工業都市還被稱作「文化沙漠」,平時藝術片商排到高雄,戲院小貓兩、三隻直接包場,2001年第一屆高雄電影節,是由高雄市政府新聞處主辦,在三多影城(2020停業)舉辦的免費活動,也只能吸引少數觀衆,藝術片仍然曲高和寡

2004年,影展移師到甫成立第二年的高雄市電影圖書館(高雄市電影館前身),有了主場地以後,影迷們有了可以聚集的電影基地,當年也是全臺唯一有自營戲院的影展,長期下來也養了一堆愛好藝術片的觀衆,而不是影展期間的曇花一現,也讓很多藝術片片商樂於來高雄排片,雄影20歲了,從第一屆雄影3000多人,到如今每年高達3萬人次參與,一個在地長久經營的藝術戲院,纔是促成雄影成長的最強後盾。

▲高雄電影節從第一屆3000多人,到如今每年高達3萬人次參與,黃晧傑是幕後推手之一。(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2. 臺灣有許多影展包括金馬影展、臺北電影節,高雄電影節怎麼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

2007年,我接雄影時,最棘手的就是品牌的建立,以往每年不斷變換的策展團隊與主題,讓雄影有着難以辨認的性格,第一屆爲「亞洲電影」,第二屆爲「數位電影」,甚至後來還有「海洋都會影展」的別稱,雄影的特色似乎還在一路摸索中。

在第七屆時,我們先從主視覺着手,當年找來也是大港開唱的設計師張世和,以奇幻風格爲主題設想了「幻想無限」的迴圈循環logo,當年還沒有金馬奇幻影展,希望先以國外有如影展嘉年華會的奇幻影展爲師,強調的是各種奇幻類型電影,從電影史的經典奇幻電影爬梳脈絡,觀衆逐年暴增,最火爆的一年是以情慾主題的「愛慾星球」爆滿數十場,口味很重,娛樂性很強,是過去雄影最常被形容的特色,也是爲了一改影展品味曲高和寡的形象。

▲2010高雄電影節年度主題「愛慾星球」。(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隔年(2008年),我和新任設計師廖小子創造了雄影的吉祥物火球人,以高雄勞工城市的性向,整年火熱的天氣爲靈感,用黏土捏出了有力量感的火球膠捲人,敢衝敢於表態的影展形象油然而生,影展的精神代表單元「人民力量」,2009年就曾經因爲播出新疆民權鬥士熱比婭紀錄片,遭受中國打壓,以陸客退團高雄觀光,威脅雄影撤片,最後演變成了國際新聞事件,堅持人權的雄影,如同火球人那奮力一擊的拳頭,奮戰且永不妥協。

▲「火球人」在2008高雄電影節首度誕生。(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3. 短片競賽如何成爲高雄電影節的招牌?今年又有什麼特別的短片?

過往臺灣影展除了獎勵臺灣短片導演的金穗獎外,一直缺乏國際短片的創作交流,雄影在競賽單元的選擇,特別走跟金馬與北影不一樣的路,從2011年起,舉辦第一屆國際短片競賽,首屆採臺灣與國際不分類競賽,共同角逐首獎,2013年,雄影增設了臺灣獎及臺灣學生獎,2018年,將組別分成國際組及臺灣組,讓臺灣作品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過往臺灣新銳導演初試啼聲的作品,就曾在雄影被挖掘,讓更多影展看到這些默默無名的導演們的潛力,如:2017年旅法臺灣導演黃邦銓的《回程列車》奪得雄影臺灣獎後,新作《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更在臺北電影獎獲得百萬首獎肯定。

▲《回程列車》導演黃邦銓與當年評審趙德胤合照。(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同時,爲了拓展臺灣短片能見度,第一年特地前往東京短片節結盟,以交換節目影人做爲跨出臺灣的第一步,後續更與釜山短片節、香港鮮浪潮、馬來西亞SeaShorts等亞洲各大短片節交流節目,更前往世界最大短片節法國克萊蒙費鴻參與市場展,擴大雄影在亞洲及國際間的能見度,促使參賽件數屢創新高,於2017年提升至5000多件,至今已是臺灣短片導演參與國際舞臺的試金石。

今年雄影的競賽片中,來自俄羅斯的4部奇幻短片特別有趣,以創新的語言諷刺荒謬的俄國社會現象,《來自太空男孩(He can’t live without cosmos)》是雄影常客康士坦丁波隆齊特《飛向星星的你》續集,以自閉太空少年,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描述母子難解的親情習題,把追求身世之謎跟太空任務做結合,非常天馬行空又細膩感人,是今年最獨特的動畫大作。

▲ 《來自太空的男孩》劇照。(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另一奇作《F.屁.I (Seemed)》以路邊偶遇巨大屁股,衆人卻視若無睹的奇事,自拍大屁股上傳網路頻道報導,卻遭到市府單位摸頭,害怕城市受到污名,勒令下架,揭示了俄國掩蓋真相的官僚主義;同樣諷刺官僚的《警察加冷筍(Crew 3,14)》,以三位警察路邊突然撞到異物,開始僞過卸責的一連串荒謬行徑,黑色幽默的風格,讓人不看到最後不會「加冷筍」。

▲《警察加冷筍》劇照。(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最後也是關注社會議題的《寂寞共生(Communal)》,結合了動畫、實驗手法及表演藝術等形式,呈現一棟公共住宅的監視人生,七個房間,一個公共廚房,每個人毫無隱私,在緊密的空間裡,人際關係卻又無比冷漠,在這樣的社會裡不需要政府監視,每個人都像是在自我審查中生活,十足嘲諷了俄國當代人民的寂寞與疏離,這些手法奇特的俄羅斯短片,可說是今年雄影的一大驚奇。

▲《寂寞共生》劇照。(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4. 爲什麼今年主題選定「時光幻遊」?今年又有什麼特別的好片?

今年是雄影20週年,對我來說,「週年」的時間概念非常有趣,電影本身其實就是時間的魔法,我們以爲消逝的時光,在電影中被重製了,你可以回到過去,甚至穿梭到未來,尤其在科幻片中「時間旅行」爲命題的電影非常多,如同《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系列帶領着我們穿梭在過去與未來,主角搭乘着時光車試圖改變過去,甚至預言了未來,電影的敘事創造了新的時間軌跡,甚至重塑了空間的感知,如同一場時空的幻遊。

▲2020高雄電影節20週年,主題爲時光幻遊。(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今年的時空穿越電影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國名導克里斯馬克的《堤(La Jetée)》,導演用了800多張靜照,傳達了末日世界中倖存者穿越到過去,找尋解答,這趟旅行中其中一位受試者的童年邂逅了女孩,詩意浪漫的影像影響了後世無數導演,最經典的就是由鬼才導演泰瑞吉蘭所改編的科幻奇作《未來總動員》,以疫情肆虐的末日爲背景,如同今日新冠肺炎造成的人類生存危機,劇中布魯斯威利二度穿越到過去尋找病毒的起源,以「吹哨者」的身份預告末日危機,卻被當成了精神病患,只有當下災難真實到來,「吹哨者」纔有存在的可能,人們幻想着穿越時空改變現況,現實卻是眼前的危機纔是衆人所關心的,這兩部互爲文本的經典,是雄影獻給2020年的我們。

▲布萊德彼特當年憑藉《未來總動員》出色表現,首次拿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5. 爲什麼今年焦點影人是賈克希維特?還記得你第一次看到導演作品的時刻嗎?對你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雄影一直以來都以挖掘受忽略的大師經典爲題,與高達、楚浮齊名的賈克希維特,正是法國新浪潮電影五虎中,最被低估的大師級導演,自2016年過世後,賈克希維特的經典作品歷經修復,當他的爭議經典《安娜凱莉娜修女傳》,2018年被坎城影展選映,才驚覺臺灣還沒有影展做過此大師專題,這位兼具前衛與古典哲學的神秘導演,很值得在雄影被發現。

▲《安娜凱莉娜之修女傳》是賈克希維特最爭議的經典。(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記憶中首次看到導演的作品是《莎蓮茱莉浪遊記》,兩位俏皮的女主角偶遇在蒙馬特山丘,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般,遊蕩在爛漫的巴黎街頭,探索着這城市角落的秘密,故事如同平行時空的設計,穿越在一棟謀殺案發生的古宅,具備了希區考克的懸疑感,趣味的惡作劇又像是隨性的劇場表演,片中女主角那隻突然斷掉的高腳杯,提醒着我從賈克希維特的神秘國度中回到現實,原來曾經散步過的蒙馬特,是可以這麼地神秘般呈現,像是夢境般啓發了我對電影敘事的另一種觀點。

▲《莎蓮與茱莉浪遊記》是賈克希維特最渾然天成的代表作。(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雄影此次選映了他橫跨40年三個創作階段的重要之作,包括他60年代的初試啼聲之作《巴黎屬於我們》、《安娜凱莉娜之修女傳》,70年代的《莎蓮與茱莉浪遊記》、《日月女神》與《公主復仇記》,到他1991年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美麗壞女人》等一次網羅,帶領新舊影迷走進大師的電影世界。

▲《巴黎屬於我們》是賈克希維特的首部劇情長片。(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6. 13年來策畫高雄電影節,最讓你開心/感動的事情是什麼?是看到崇拜的影人來?或是看到影展觀衆不斷增加?

回顧這13年來雄影期間,最讓我開心的一年是2013年,大師級導演是枝裕和因爲《我的意外爸爸》來雄影開幕,在邀片之初就跟片商討論表達想邀導演的可能,但僅止於想像,沒想到是枝導演竟然答應來臺,還挖出了祖父母曾經在日本時代私奔來臺的故事,90多年前他們曾經在橋頭糖廠工作,生下了他的父親後,戰後被遣返回日,基於這典故,我們還特地安排導演前往橋頭糖廠,大啖包子,是雄影期間難得的出遊,在日式糖廠裡漫遊,他說起了跟侯孝賢的師徒之情,當年首部劇情片《幻之光》受到侯導指導的過程,還商借了陳明章作配樂,這是多年來一直難忘的影展時光。

▲是枝裕和出席高雄電影節。(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7. 另一方面,這13年來最讓你緊張/擔憂的一刻是什麼?可否分享當年的事件?

最讓人擔憂的事件,當然是2009年雄影播映新疆異議人士熱比婭的紀錄片《愛的十個條件》,當年影展公佈片單後,中國國臺辦直指熱比婭是民族分裂分子,要求雄影撤掉該片,並指示陸客大量取消高雄訂房,逼使高雄市觀光酒店同業公會,也同聲譴責雄影,要求市府撤片,在影展開始前,國內電子報紙等媒體都以頭條報導「熱比婭事件」,雄影更首度登上BBC等外媒報刊。

來自國內外的這股壓力,天天逼使我們在寫新聞聲明稿,每天都在想如何抵抗中國施加的壓力,還好當時陳菊市長力挺,卻使得新聞處處長撤換,以示負責,是首次政治勢力逼迫影展,也是首次還沒宣傳,就讓全臺都知道雄影片單,趣味的是,現場來的觀衆都是拿譴責中國的標語來看片,更有臺北特地搭車到高雄的觀衆,跑來電影館排隊搶票,這起事件,更讓我體認到「政治歸政治,影展歸影展」是不可能的事,也呈現了雄影毫不妥協的態度。

▲當時擔任高雄市長的陳菊親自出面,力挺《愛的十個條件》繼續放映。(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8.你對高雄電影節下一個10年有什麼展望或規劃?金馬影展和臺北電影節目前都陸續把策展人職務交接給年輕人主理,你認爲高雄在地有適合人選可以接棒嗎?

影展策劃的內容久了,總會出現疲乏,一樣的專題風格持續下去,總會自我懷疑新世代是否會繼續買單?因此我們在2017年創立了臺灣第一個影展VR單元,並在2019年起結合劇場、音樂、實驗人才,囊括AR、MR、VR、XR等沈浸式影像作品,集結爲「XR無限幻境」單元,這不但是亞洲最大的XR沈浸式影展單元,對於新世代觀衆來說,更是一個全新嘗試,讓電影不是隻有在電影院出現,而是以更多元跨界的形式,展現影像創作的另一種可能性。即使VR技術正在萌芽,還有技術問題需要克服,但電影剛發明時,觀衆也是帶着一種全新的視野在感受,希望在下個十年,結合VR展覽的雄影,希望可以創造一種跨時代的體驗,讓電影不是隻有在電影院裡發生。

因爲雄影策展,電影館也招攬了很多年輕的節目組同仁,讓他們在每月片單策劃時,可以參與規劃,建立邀片管道,幸運的是,高雄市電影館轉型爲行政法人,對於所聘用專業職有一定的要求,經由電影館每月的工作,新的年輕同仁學習到經驗,也就能夠逐步找到新一代的策展人, 雄影20年,希望這個不妥協的小夥子,下個十年會有着更年輕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