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周渝民在家突仰頭吐花澤類臺詞嚇壞妻女 私下超無趣「謝角色豐富人生」

周渝民爲主演《車頂上的玄天上帝》接受本報專訪,暢聊準備角色的過程。(甲上娛樂提供)

周渝民(仔仔)在新片《車頂上的玄天上帝》中首度嘗試1人分飾2角,擔綱林依晨生命中最重要的2個男人,既是建築師戀人「春山」,也是影響她觀念至深的阿公「日興」,特別是阿公這個角色,更是從1940年代風流倜儻的青年時期,一路扮演到含飴弄孫,相當考驗演技,他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分享,因爲是導演黃文英身邊真實存在的人物和故事,所以在拍攝現場不是討論表演,而是聽導演講故事,「重要的是我能不能做到呈現導演心目中的那一段記憶,我一定要把他的人生態度演到讓導演覺得感動」。

仔仔深情地談到阿公這個角色,「對我來講他不單單是個角色,而是承載着導演的回憶,導演在描述時的表情我一直忘不了,我頂着阿公的造型時,她跟我講話特別有禮貌,從眼神中就能發現她認爲自己是在跟阿公講話,也不會喊我仔仔,就叫我阿公」,所以到現在已殺青許久,阿公仍長住在他心中,甚至還把那張導演給他「日興坐在椅子上抱着小芙月(片中小童星角色名)」的照片裱框,放在自己每次出門前視線所及的鞋櫃上,因爲照片中他化着老妝,女兒還很童言童語地問他「爸爸這是誰」、「你幹嘛留那個東西」,苦笑說「但我也很難解釋,講說內心還有一個脆弱的地方」。

周渝民自認是「孤芳自賞」型,對於此次沒入圍金馬影帝不覺得可惜。(甲上娛樂提供)

對於1人分飾2角,他認爲並無太大困難,因爲當初是先拍完「春山」的戲份,再拍阿公「日興」,仔仔表示「所以我殺了2次青,因爲跳來跳去,不管對演員、導演或工作人員,都是很難控制的狀態,所以這個部份拍完,演員也可以休假幾天、調整心情,進入另外一個角色」,這次剃掉了長髮後,「春山就在我心裡再見了,我開始告訴自己是阿公」,由於該角色設定是在日治時期,還得學習日文,仔仔坦言「我的語言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對我來說要付出的學習時間會比一般人還來長很多」,開拍2個多前月就開始接受語言課程,練到隨時都可以投入拍攝的狀態。

出道逾20年,擁有《流星花園》、《戰神》、《貧窮貴公子》、《痞子英雄》等多部代表作,並憑藉《回家》拿下金鐘視帝,到去年接演的《逆局》,仔仔爲觀衆塑造了無數個經典角色,他自曝,這些依然存在自己心中,現在時不時也會拿出來回味一番,「可能久了已成爲我身體某部分的記憶,雖然不記得每個場次演什麼,但最重要的幾句話會不知爲何就突然竄出來了,我其實很開心自己還記得」,但已不會再用批判的眼光去自我檢視是否哪裡需要改進。

不過他會突然自言自語,仔仔舉例「可能在上廁所時,突然想到花澤類的臺詞『想哭的時候就倒立,眼淚就不會流出來了』,就會不自覺地演出來,還會記得要頭仰45度望着天空」,有幾次是和家人在吃飯時不小心神遊,「因爲我吃東西速度滿快的,但我就算吃完還是會繼續坐着陪伴,但有時候會呈現『飄走』的狀態」,也會突然講起臺詞,回過神看了一下老婆喻虹淵,趕緊打哈哈帶過,不忘自嘲:「實在有點怪,這也是我在家希望不要被家人看到的那一塊,因爲就算是家人也會覺得這個人是不是瘋瘋的吧。」

周渝民坦言阿公角色依舊在他心中,還將導演給的劇照裱框放在鞋櫃上。(甲上娛樂提供)

仔仔也希望這些角色一輩子不要離開他,很幸運可以透過演員的身分,體驗這麼多不同的人生,豐富了他無趣的生活,現在依舊想堅持演戲這一塊,沒心思經營其它副業,「還是很喜歡自己在鏡頭裡的感覺,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奉獻給演戲,剩下的空閒時間都應該要留着爲演員做準備」,自己也不是喜歡同時尬好幾部作品的類型,「一旦我對角色產生了情感之後,拍完就得去代謝掉每個角色的情緒」,所以私下其實無聊到像個木頭人,「我的情緒都希望在鏡頭裡呈現,一下死了家人一下死了朋友,我的眼淚都給他們了」,就會變成私下很冷靜,甚至一直以來都不覺得是享受生活,而是享受演戲,「不斷在爲表演去尋找生活中所有的可能性」。

周渝民稱很幸運可以透過演員的身分,體驗這麼多不同的人生。(甲上娛樂提供)

《車頂上的玄天上帝》現正熱映中,對於這次沒能入圍金馬影帝,仔仔淡然地表示「不覺得可惜」,自認是「孤芳自賞」型,「 因爲這部作品,我希望是呈現出來的樣子,跟導演達到共鳴,這是我一定要做到的事,不會因爲沒得到肯定而去否決這個角色在我心中的重要性,我更看重的是我自己,一個人欣賞也覺得很驕傲,可能比較孤傲一點,不太會期待別人一定來理解我這時候的表演方式」,但自己一定得完全理解,「不然我就會很討厭我演的角色」。

最後被問及對於表演以及未來接演的角色還有什麼期待,他說,以前都會希望自己到了40歲時,就已經可以各式各樣的角色都演過一輪,但無奈好的劇本總是會同時找上門,「就會覺得工作經驗少了很多,20多歲的心態是在努力尋求認可,35歲已經被認可的時候,反而會更貪心,永遠覺得時間不夠,希望能夠再演更多部作品,但每個演員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標準,我當然也很想演到好的角色、碰到好的團隊,若不想降低標準的話,那就只能取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