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滴滴改寫大陸新經濟生態
大陸網路叫車龍頭「滴滴出行」遭下架,6月30日纔剛在紐約交易所上市,消息公佈後股價大跌。圖/路透
大陸網路叫車龍頭「滴滴出行」日前被實施網絡安全審查,並遭下架。大陸「網信辦」發佈新規定,要求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商赴國外上市,必須申報網絡安全審查。滴滴6月30日纔剛在紐約交易所上市,消息公佈後股價大跌。
去年底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由於馬雲批評中央,350億美元IPO在上市前遭喊停,公司被新法規約束,未來將被視作金融機構,並受到嚴格監理。原來大家以爲這只是個案,但今年年初以來,大陸中央順應全球趨勢,對包括騰訊、美團等大型互聯網平臺展開反壟斷調查,一下子新經濟企業人人自危,也導致相關個股股價大幅向下調整。
影響所及,許多新經濟企業紛紛改赴美上市。原來在川普政策下,美國證券市場對中國公司相對不利,要求提供許多數據,並存在重大政策風險,因此影響中國企業在美上市意願。但習近平對新經濟企業啓動一系列調查後,陸企赴美上市數量不減反增,今年上半年有34家陸企在美上市,募集124億美元資金,去年同期只有18家,募集28億美元。
滴滴代表一個分水嶺,標示着中美科技和金融大戰已邁入新的戰略層次。關鍵在於大數據,中共擔心未來在美國監管部門披露要求下,數據可能外泄。中國監管部門曾要求滴滴在赴美上市前,就其地圖功能作多項更改,以免泄露敏感政府位置。根據網信辦發佈公告,「爲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特宣」,對互聯網平臺實施網絡安全審查。
滴滴歷經多輪融資,外資股東偏好在美上市,因爲透明度和掌控度較高。但在大陸網信辦對滴滴出手後,擺明未來要加強控管新經濟公司,不鼓勵在美上市,以爲和美國長期鬥爭做準備。這些新經濟企業短期受衝擊並非大陸中央關切重點,關鍵是要打造全面和美國長期抗戰的智慧生態系。
大陸中央爲何態度強硬?因爲中國整體經濟結構正在改變,以往以國企爲主,未來將由民企擔綱,表現好的民企大部分是新經濟企業,不斷崛起。舉例來說,美國已取消對TikTok制裁,母公司字節跳動下半年將在香港上市,市值逼近阿里。對於大陸中央來說,這些新經濟平臺是中國大陸未來經濟命脈,絕不能受到外國干預。
除了對阿里、滴滴加強整頓外,中國大陸近期還以一系列手段,推動央企合併重組。最近中國普天集團併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創造了一個電子網通業的航母,有助於突破美國對信息領域關鍵技術的限制。中國電科旗下最著名企業就是海康威視,乃全球監視科技的龍頭。最近全球航運大爆發,大陸央企南、北船合併爲中國船舶集團。簡單的說,這些都是中國大陸面對全球情勢,所作的長期佈局,目的是打造資源整合平臺,增強業務、技術和財務實力。
這對我們有什麼意義?個人認爲未來有四大影響:
第一、中國企業未來會走向「國並民管」。以前是「國退民進」,現在有人說會「國進民退」,但政府沒有能力去經營新經濟企業。重點是對民企加強管理,至於國企則聯合起來打羣架,以免輕易被幹掉。
第二、香港資本市場下半年大爆發。香港和上海資本市場上半年IPO數量排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之後,但未來可能改觀。迴歸亞洲的中概股除了香港和A股外,部分可能轉往新加坡和首爾。
第三、中美脫鉤、「一球兩制」加速。美國加速和中國製造脫鉤,中國加速和美國金融脫鉤。在這個過程中,臺灣和香港都是受益者。
第四、中國AI加速追趕並超越美國。由於大陸藉由中央控管,整合各行業大數據,封死企業赴美上市的潛在破口,未來可能加速打造「具有中國特色新經濟生態系」,類似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非常具競爭力。歐威爾經典「1984」名言:「老大哥正在看着你」,這個場景不久後即會實現。
臺灣不需要對滴滴幸災樂禍,對中國新經濟企業而言,現在很可能是短空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