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綠色供應鏈浪潮襲來,臺灣企業積極迎戰

自歐盟2019年公佈《綠色政綱》,2050碳中和目標成爲各國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標,因此陸續將永續議題納入政策及規範,催生出各式綠色新政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考驗,更加速企業投資人針對永續、減碳與環境議題的探討。這股變革浪潮不僅影響法規,更進一步推動全球供應轉型!而臺灣在全球生產供應鏈中具有不可替代重要性,臺灣企業更應該要具備戰略性思考的能力,在這股綠色風潮中把握機會站穩腳步朝向永續營運邁進。

供應鏈綠色轉型,臺灣廠商有新解

爲承諾並落實企業永續發展,國際相關倡議架構陸續成爲企業關注方向,有超過1,500家企業或機構簽署支持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此外,各國際企業也對供應鏈提出益趨嚴格的永續目標及檢核標準。例如全球連鎖咖啡品牌星巴克尋求提供生物可降解包裝材料供應商,確保供應商採購符合公平交易、永續栽培蘋果宣示整體公司業務、製造供應鏈和產品生命週期會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並要求亞洲供應商採購綠電等。國際企業的作爲將綠色供應鏈推向主流。

臺灣企業亦積極建置綠電設備節省廠房用電、購買再生能源等,從內而外轉型,以符合客戶對供應鏈的需求,也同時提升企業本身的國際競爭力。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積極迴應減碳目標的良方?事實上,我認爲「永續創新」的精神是最應具備的思維,企業應從內部產品研發着手,以循環經濟模式爲目標,掌握供應鏈綠色轉型契機

開創化學品循環將資源效益最大化

李長榮化工爲例,做爲半導體業的關鍵化學品供應商,如何以產品協助客戶在永續轉型中站穩腳步,是公司長期思考的核心議題。李長榮化工旗下生產的電子異丙醇,可供應半導體先進製程之清洗用途,秉持與環境共存共榮目標,進而研發出異丙醇廢液回收技術,開創「雙循環」循環經濟模式,協助下游客戶回收異丙醇廢液,藉純化技術將異丙醇廢液純化分離後,成功再生爲電子級異丙醇,這是第一個循環;而純化過程中產出的水資源,則可於廠內回收再利用,如冷卻水塔的補充水,達成第二個循環。以循環經濟模式出發,異丙醇廢液回收技術顛覆傳統回收處理方式,減少資源取用,將資源效益最大化,並降低對環境衝擊

環境永續跟經濟成長是可以共存共榮,亦是未來商機,環境永續,已經是企業治理應具備的核心觀念。面對永續供應鏈的轉型,臺灣企業憑藉長年累積的製造與創新研發實力,以循環經濟提升產品資源效率及內含的環保效益,成爲下游客戶永續供應鏈的堅實後盾,更期許未來和上下游供應鏈一同在國際永續潮流下一起努力,展現臺灣綠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