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平臺與供應鏈 創造新經濟巨人

美國國會最近要求四大科技公司(亞馬遜、蘋果谷歌臉書)在國會參與聽證會,探討他們是否有憑藉規模優勢、從事不公平競爭行爲。圖/美聯社

全球疫情嚴重,加速企業數位轉型,連帶影響是美國大型科技公司變得更爲強大。美國國會最近要求四大科技公司(亞馬遜、蘋果、谷歌、臉書)在國會參與聽證會,探討他們是否有憑藉規模優勢、從事不公平競爭行爲。

上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成功以法律手段強迫AT&T分拆成數個公司,本世紀初也曾對微軟進行類似起訴,但最終達成和解。「尖牙股」勢力膨脹是不爭的事實,然而這次美國政府恐怕不容易達成目的,因爲中美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科技大戰,企業辯解適度保持美國公司的強大有其必要性,才能應付來自中國的競爭威脅。川普甚至強迫TikTok出售給微軟,以壯大美國企業實力並「去中國化」。

其實不僅美國如此,中國大陸互聯網巨頭亦不斷快速成長。騰訊及阿里巴巴近期均提出鉅額投資計劃發展以AI、5G爲主的「新基建」,同時也積極分拆子公司上市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將在中港兩地同步上市,有望成爲A股新股王,京東也分拆醫療部門上市,快速集團化。換言之,這些科技巨頭不但變得更有實力,而且還形成一個生態系

臺灣情況類似,傳統產業暗自垂淚,但科技股卻不斷創新高,大型企業展開積極併購,進行產業整合。最近和碩以高價併購子公司KY鎧勝,並計劃將其私有化下市,其實有其重大意義,並非只是單純股權重組或財務操作,牽涉到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戰略考量

中美脫鉤後,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蘋果在中國大陸扶植立訊,打造紅色供應鏈針對中國客戶。未來臺商必須往東南亞印度移動,甚至前進美國,但大部分臺商過去只有大陸佈局,國際化能力不足,因此只能搭配產業龍頭。以鎧勝爲例,如果仍保持獨立上市型式,考慮到小股東和其他客戶看法,不一定能在這個關鍵時刻配合母公司要求,快速前進印度或其它市場

臺灣電子業傳統產業結構是垂直分工,以零組件製造爲導向。但在未來勢必會面臨挑戰,因爲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而全球資通訊產業也形成大者恆大趨勢。事實上,臺灣電子大廠近年已逐漸成爲投資公司,在替蘋果代工的好日子結束後,每家都在重新佈局5G、物聯網、醫療、電動車等新領域,改走服務應用導向。但自己做太慢,唯有透過併購才能加速跨界,這是近期有很多電子業併購案的原因。

中國大陸的情形和美國不同,集團已經拆分,彼此性質不同,不像手機零組件,如阿里是電商,螞蟻金服是金流菜鳥是物流,盒馬鮮生爲新零售,阿里健康則是醫療;再以平安保險集團爲例:有平安健康醫療、衆安網路保險),現在又分拆陸金所(P2P貸款平臺)。從某個角度來說,中國大陸的互聯網生態系比美國更先進,而且沒有被太多法規限制綁死,日本網銀也是類似架構

臺灣最大的危機,是缺乏市場,因此無法形成類似阿里/騰訊或亞馬遜/臉書的平臺,星、馬平臺如Grab、Go-Jek已整合東南亞市場,印度信實集團也成一方之霸,外商紛紛投靠。臺灣在B2C沒有機會,但在B2B仍大有可爲,現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美脫鉤、中國世界工廠不再是唯一,臺灣應該從B2B工業互聯網着手,打造臺灣爲「全球智慧供應鏈中心」,成爲世界製造的大腦。

中國大陸十四五規劃拚新基建,南韓也提出「韓版新政」綜合規劃,五年內將投資臺幣3.93兆資金,均積極打造數位國家。在這個「企業超越國家」的時代,新經濟將帶來超級成長動力,企業版圖將重新洗牌,政府和企業都需要有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