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三接是穩定供電必需品 外推方案可兼顧環境

近期疫情造成全球晶片荒,各國紛紛向臺灣提出需求,顯見我國晶圓代工大廠對於全世界重要性。而其中電力是支撐企業生產營運最重要的支柱。然而,對於未來電力與天然氣供應占有重要地位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面臨了保護藻礁的討論。

臺灣是個島國,將近98%的能源供給仰賴進口,天然氣也不例外,必須妥善規劃,避免因天候或其他因素導致天然氣供應中斷。2020年臺灣現有的天然氣輸儲設備利用率已超過100%,相比他國確實偏高,說明了臺灣必須增加天然氣相關設施

另一方面,以天然氣發電取代較高碳排的燃煤發電,是一個明確的國際趨勢。三接是臺灣減煤的重要關鍵,有了三接,臺電就可以優先調度效率高排放低的天然氣機組,減少燃煤機組的使用。

爲了跟上國際能源轉型減碳的潮流,以及臺灣天然氣的使用需求,臺灣不能沒有三接。持平而論,任何開發都會對環境帶來一定程度衝擊,在供氣及環境兩者之間取得平衡的做法,纔是最務實的。

凝聚社會共識 降低環境衝擊

政府中油、臺電等各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努力,儘可能降低三接對環境的衝擊。而目前看起來最有機會達成共識且可行的方案,就是三接外推方案。

然而根據評估,三接外推方案會使工程延後兩年以上完工,將影響未來臺電發電機組的開發與除役計劃,機組除役的速度大於新機組上線的規劃,造成備用的電力減少,增加部分時段供電風險

最直接的現象就是可能會出現供電緊澀的狀況無法像去年一樣全年維持備轉10%以上(供電綠燈)。雖然備轉容量率沒有10%不會直接導致限電,但如果有機組因爲天氣太熱太冷或其他原因故障,則會導致備援電力不足,限電風險勢必提升,定是全民、企業不樂見的。

對此,筆者以一個能源老兵立場,除了請臺電公司要做好發電機組的維護,提升機組可用率、降低故障率之外,建議政府也要以三大策略因應,減少供電緊澀的天數,提升供電可靠度。

首先,加速目前臺電正在建置發電機組開發計劃,將新的燃氣機組儘速完工投入發電,由於新機組發電效率比舊機組好,藉由提升效率讓相同的天然氣發出最多的電。

第二,提供足夠誘因,鼓勵用戶在電力系統用電高峰時減少用電外,以價格引導使用者用電行爲,應可有效的減少日夜尖峰用電需求,舒緩供電壓力

第三,三接蓋好前供氣能力受限,建議彈性調度天然氣供應,於傍晚(太陽能減少發電時)或其他供電壓力較大的時段,將天然氣全力供應發電使用,滿足用戶用電需求。

相信藉由以上準備,電力穩定定沒問題,但是長遠來說,三接仍是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