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名猴痘高危險3類人!「臺灣1弱勢情況」:口罩真的別拿下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疾管署昨公佈國內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是一名自德國返國本國籍男性,疾管署昨原公佈接觸者爲19人,今日再增匡列1名家人,目前密切接觸者達20人。首例猴痘在臺灣現蹤,也讓各界相當擔憂,毒理專家招名威指出,包括免疫力低下患者孩童老人都是高危險族羣,且雖然主要是接觸傳染,但口罩還是真的別拿下來。

▲臺灣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個案。(示意圖路透

招名威在臉書分享,根據資料,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主要在靈長類齧齒類動物傳播疾病,偶爾也會感染人類。猴痘和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屬」,都是DNA病毒,跟現在面對的「新冠病毒是RNA病毒」不同,猴痘相對比較穩定,是從其他靈長類傳染給人類,爲一種人畜共同傳染症。

既然猴痘與天花同屬,招名威說,所以天花疫苗是可以預防85%的猴痘,但問題在於「臺灣45歲以下的人都沒有打過天花疫苗」,會是一個弱勢族羣。此外,另一個高危險族羣是「免疫力低下疾病患者、孩童、老年人。」

招名威表示,感染猴痘候症狀主要是發高燒、發冷頭痛背痛、咳嗽等,在眼內臉部軀幹生殖器會發類似天花的皰疹,通常於10天后結痂並留下疤痕,也有約5成患者會出現淋巴結腫大, 一般來說約4到6周後病會自然好轉,但嚴重時會致死,「死亡率在1%到10%。潛伏期在5到21天。」

不過,猴痘是否會如同新冠狀病毒大規模,招名威認爲「展開這點應該不至於」,因爲它是侷限性感染,主要是接觸傳染,想要預防除了戴口罩,洗手反而更爲重要。他提醒,雖不易被飛沫傳播,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口罩真的不要拿下來,無論是新冠狀病毒或是猴痘,任何飛沫、碰觸都可能造成病毒傳染的可能性,同時也呼籲衛福部,儘快提出國人猴痘預防的計劃措施

▲首例猴痘入侵臺灣,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圖/記者洪巧藍攝)

對於臺灣首例境外猴痘確診個案,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昨日說明,個案過去半年在德國留學,6月中旬返國後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經醫師評估身上出現水痘皮疹,且又剛從歐洲回國,遂進行採檢及通報檢體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後確認陽性

莊人祥表示,確診個案目前收治負壓隔離病房,將治療至全身皮膚病竈結痂完全脫落纔可解除隔離,個案病況穩定屬於輕症,採取症狀支持性療法,負壓隔離最主要是避免傳染給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