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象羣回家“大約在冬季”

近期,關於雲南西雙版納亞洲象“斷鼻家族”北遷的報道,引發廣泛關注。據云南北遷亞洲象羣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的通報,截至6月13日,14頭亞洲象組成的象羣持續玉溪易門縣十街鄉小範圍迂迴活動離羣獨象位於象羣東偏北方向,與象羣直線距離19.1公里。15頭象均在監測範圍內,整體平穩,人象平安。大象欲往何處?它們幾時回家?6月1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雲南北遷亞洲象羣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專家組成員沈慶仲(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和陳明勇雲南大學生物環境學院教授),他們就亞洲象相關熱點作出迴應。

沈慶仲:物種北遷常態

“從全球視角看,不僅僅是大象,物種北遷已經開始常態化”……沈慶仲告訴北青報記者,人象衝突在全球普遍存在,只是各國採取的措施不一樣。“從上世紀90年代,我就在做亞洲象的研究工作。大象在覓食期間會吃村民種植的莊稼甚至闖進村民家裡……類似的衝突每天都在發生。1988年,野生動物保護法頒佈實施之後,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失由地方財政來補償,從第二年開始,野生動物肇事造成的補償就直線上升。”

對於大象是否會回到原棲息地的問題,沈慶仲認爲,如果其他地方的生存環境都沒有原來的好,大象最後會回到原地。至於何時返回,目前還無法確定。

有網友指出,近期食物供應充足,亞洲象看上去好像長胖了。對此,沈慶仲表示,由於無法進行稱重對比,對此並不能確定。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的食物條件非常好,如果吃不好吃不飽,大象肯定會到寨子裡面轉悠。

沈慶仲還表示,大象是植食性動物,投喂高能量的食物對它們沒有好處。但目前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處理,投餵食物是爲了暫時滿足大象的食物需求,減少與村民的衝突,避免它們跑到村子裡覓食,而不是要改變它們的食物結構。

離羣公象還會回象羣嗎?沈慶仲介紹,“據我們多年在西雙版納的觀察,象羣裡的小公象五六歲開始互相打鬥,比較活躍;到六七歲以後,慢慢就不會和象羣緊密聯繫在一起,會單獨自己跑開玩一會兒再回來,再長大一點會離開幾天,慢慢地是離開幾個月再回來,但這都不是真正的離羣。待完全性成熟,也就是具有繁殖能力後,一般公象要到12歲纔會徹底離開族羣。”

陳明勇:建議專爲大象設保護區

“翻過墨江的那座大山之後,大象棲息地的天然屏障就被突破了。隨着象羣所在緯度不斷往北,海拔逐漸升高(目前已達2000多米),大象適應能力行爲能力上的改變,我們也在繼續研究。”陳明勇表示,大象這樣的北遷動物能夠適應的極端溫度到底是多少度,目前還無法量化。

陳明勇說,動植物保護地的類型很多,比如林草部門管理的國家級生物保護區,“但我們希望爲大象建立專門的保護區,主要是對大象的棲息地進行恢復和改造。目前的保護區都是講究生物多樣性,其實可以專門爲大象設立食物、水源等,如果林地太密或者林地太少,人類都可以進行改造,讓改造後的環境,儘量滿足亞洲象的生存需要。”陳明勇表示,目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雞蛋造型”,最裡面是核心區,然後往外是緩衝區,最外邊是試驗區

在最外面的試驗區可以進行改造,但是如果人們進行改造的話,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會把最裡面的大象給引出來,增加人象衝突的風險。“現在正在考慮從機制上做出改變,推行國家公園理念,如果哪一個片區是亞洲象經常使用的,在這個片區就做一些適合亞洲象生存的改造,而不是進行整個保護區的改造。”

對於大象如何返回棲息地的問題,陳明勇說,目前只能採取比較緩和的辦法來處理,不會馬上引導它們回去。“大約在冬季,隨着溫度下降以及食物的減少,大象(應該)會返回到棲息地。”他說。

內存

一路“象”北

2020年3月,共計16頭野象西雙版納州進入普洱市,並一直北上。12月,象羣在普洱生下一頭象寶寶,數量變成17頭。

2021年4月16日,17頭野象進入玉溪元江縣。4月24日,兩頭大象返回普洱墨江縣,象羣變成15頭。5月16日,15頭亞洲象到達紅河石屏縣。5月25日,全部15只亞洲象集體在玉溪市峨山境內。5月30日,15頭亞洲象羣遷徙至玉溪市紅塔區洛河大灣尖山哨坡附近。5月31日17時30分,象羣遷移至玉溪紅塔區洛河鄉與大營街街道交界處。6月2日21時55分,象羣進入昆明市晉寧雙河鄉。6月5日23時許,象羣進入玉溪市易門縣浦貝鄉驛馬坡村境內一帶活動。6月6日,一頭公象離開象羣,開始獨自活動。6月7日16時50分,象羣持續在昆明市晉寧區夕陽鄉小範圍原地休息徘徊,暫停遷移。6月14日下午,雲南北遷亞洲象羣在玉溪市易門縣南山村附近活動。圖爲離羣獨象在晉寧夕陽鄉附近活動。(記者 董振杰 實習生 尹航 楊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