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奕琦》疫後新局靠兩岸翻轉

大陸全國臺灣研究會2020年12月29日在北京舉辦「2020年臺灣政局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取自中國臺灣網)

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全世界確診人數超過8343萬人,死亡人數高達181萬人,在各國施行大封鎖政策下,全球經濟因而急凍陷入困境。雖然在加速研發下疫苗得以提早出現,看似復甦在望,但入冬第二波疫情又起且來勢洶洶,且出現病毒進化變種情況,徒增些許的不確定性。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見微知着,知所進退。

去年適逢美國總統大選年,極右派川普總統,在輕忽疫情的肆虐與擴散下,竟讓美國淪爲世界最大的染疫國,導致其連任不利痛失總統寶座。當選的拜登從政多年相對溫和理性,勢必放棄川普零競局單邊主義而回歸互利互惠的多邊主義,並將積極尋求盟友的支持,彌補川普種下與盟友的裂痕,企以重振美國日下江河的領導地位

2018年川普發起了中美貿易戰乃至科技戰,在疫情推波助瀾下加速了中美經濟脫鉤與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後川普時代中國崛起帶來的威脅多國反中情結的聚集,美中兩強的對立勢必加劇,即使民主黨的拜登上臺抗中的基調仍將不變,因爲這樣的戰略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而全球經濟在新的一年勢必在動盪中緩慢復甦。

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在2020年終之際迅速成局,象徵歐盟不再唯美國是從,中國的經濟利益仍必須考慮,另一方面英國正式脫歐,尋求英國不僅是歐洲的英國,更是立足全球的英國,故將會積極與各地區經濟結盟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繼11國CPTTP之後,15國的RCEP亦於去年11月順利簽定,象徵亞洲大融合世紀的到來。中國已表達希望能加入CPTPP,而美國在拜登主政下很可能選擇再加入CPTPP重返亞洲,最後合縱連橫的結果,短期的對抗難免,惟在多邊的唱和下,長期若能進一步整合爲亞太地區FTAAP,區域共榮應是全球之福。

整體而言,中國的崛起,美中兩強對峙勢所必然,而區域整合將在不斷的零星糾結中持續強化邁進。爲了避免兩極對立下重蹈覆轍的新冷戰形勢,中等強國如英國、俄羅斯、日本、印度、澳洲等將是多極世界體系和平發展的穩定力量,只有維持多極世界的動態平衡才能帶給全球穩定繁榮的願景。在多極平衡的世界裡,彼此尊重以合作取代對抗,以競爭確保公平,才能爲人類社會帶來和諧與永續發展的可能。

回顧兩岸關係,小英政府上任以來兩岸不再對話,表面上維持冷和平的狀態,但也積極尋求美國支持,在傾美遠中的政策下,已打破既有現狀,爲兩岸帶來不穩定性增加,不僅對臺灣不利,對區域的和平亦帶來威脅,迫使美中兩強爲地緣政治加強動員,這或許也是民進黨政府認爲可以絕處逢生對抗中國的險招,但無疑的將挑動兩岸緊張關係的升高,君不見曾幾何時中共戰機三不五時飛越海峽中線不斷挑釁擾臺,當一有不慎擦槍走火,臺灣勢必淪爲戰場,將會是最大的輸家,經濟的優勢與榮景也將一去不返。把臺灣選邊站徒然增加戰爭風險,實屬不智之舉。

維持在兩強中的平衡地位一直是臺灣過去能夠持續生存的關鍵,也符合人民的期待。馬政府施政因讓人民有過度傾中的疑慮,導致太陽花學運,2016年蔡英文則高舉維持現狀大旗順利取得總統大位。如今,蔡政府反其道而行唯美國馬首是瞻,過猶不及,禍起蕭牆恐亦非全民所期待。民意流水爲政者當戒慎之。唯有與人爲善、中道而行,維持美、中、臺的動態平衡,臺灣才能穩定發展。2021年期盼兩岸關係能一掃陰霾,爲後疫情時代開創新局

(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