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美學 大內藝術節發光

陳琨揮、徐沁作品凸顯當代人熒幕前僞環遊世界狀態。(陳琨揮、徐沁提供)

作爲全臺灣藝術產業密集區域,串連大直、內湖地帶的藝術機構、公共空間進行策展的「大內藝術節」,今年邁入第七屆,以「Light ON/OFF」爲主題,尤其公共空間策展人蕭有志,希望能再次挑戰民衆對藝術的想像力,將藝術帶入區域民衆及附近上班族生活中。

臺北市藝術產業協會理事長陳菁螢表示,今年大內藝術節受疫情影響但仍抱着「賭賭看」的心態持續進行規畫,她也指出7年來這樣的活動已讓許多國外藏家來臺時有聚焦的區域,也希望對臺灣民衆而言,在今年因疫情而無法出國之際,能安步當車在「大內」走讀藝術。

2017年時就參與了大內藝術節公共藝術展的實踐大學建築系教授蕭有志表示,當時的策展對自己而言「有未盡之意」,在明水公園內的裝置藝術不被裡民所接受而備受爭議,今年他以《混昧流光園藝園異VOL.2》捲土重來,仍希望讓不同的族羣能親近藝術,他指出,科技產業和藝術產生在大內區形成了特殊的都會發展,爲了吸引科技產業上班族的目光,此次他策展強調「晚上會發光」的藝術作品利用區域內少被利用的公園,在疫情後以公共藝術打造燈塔般的光明

曾鈺涓策畫的主展場,則分別在尊彩藝術中心大觀藝術空間和秋刀魚藝術中心展出,她指出「光」在當代不只是媒材更具有多元意義,以Light ON/OFF討論「光」,更是思考疫情以來人們往往仰賴電腦手機等裝置,帶給人們的虛構與真實。

藝術巴士計劃聲響混視─藝術BUS與綠洲計劃」,則是將大內藝術特區公車站牌、候車亭做藝術裝置改造,以「綠洲」爲概念,希望散佈於城市之中的公共藝術,以最近的距離作爲民衆日常生活與心靈之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