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瑰麗奇葩:板鞋舞(圖)

板鞋

1990年國慶節上午,中南海懷仁堂的大草坪上,中央領導興致勃勃地觀看廣西南丹壯族舞蹈“板鞋舞”。新穎獨特的表演及恢諧的情趣,引得他們開懷大笑,掌聲和笑聲響成一片。亞運會期間,“板鞋舞”在北京參加了十四場演出,受到各界羣衆的熱烈歡迎。

“板鞋舞”是生長於壯族民間藝術沃土上的一朵瑰麗奇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表現力豐富,它藉助道具敲打和音樂伴奏,跳出協調一致的優美舞姿。一般由九位壯族男女青年三人一組,穿着六隻近兩米長的板鞋,踏着優美的旋律走動,險象環生,饒有風趣,隨着樂曲轉換,姑娘小夥們還能穿着長板鞋歡快地跳起現代三步舞。

“板鞋舞”起源於明朝廣西那地土司木枷練兵法。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侵犯江浙沿海,明王朝要廣西出兵,廣西要那地土州出三百兵士滅倭寇。土司羅武傑立即徵招三百人進行訓練新兵初次操練,步伐很難一致,土司下令用木枷將新兵的雙腳夾住,三人連成一伍,九人排成方隊統一步伐,只能向前,不準後退。經過嚴格訓練後,這支隊伍戰法獨特,勇猛頑強,爲平倭寇立下了功勞。從此,三人木枷練兵法流行民間,演變成“三人穿板鞋”比賽。三人穿板鞋這項體育比賽項目經過藝術加工發展成了“板鞋舞”。

來源:壯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