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火車24年 蘇昭旭盼拓展鐵道迷視野

鐵道專家蘇昭旭(中)希望建立一套宏觀的世界火車分類學。(簡立欣攝)

「我希望讓臺灣鐵道迷『從井口到蒼穹』!」鐵道專家蘇昭旭追火車追了24年,過去只有寫臺灣或日本火車的書,才賣得好,他認爲臺灣鐵道迷的視野太侷限,因此他希望建立宏觀的世界火車分類學,胸壑中能有世界政治經濟史、世界戰爭史,讓別人提到鐵道迷時不會只想到拍美照、玩模型的「鐵道宅」。

蘇昭旭26日發表《世界的觀光鐵道》、《世界的蒸汽火車》2本新書。他表示,從1804年蒸汽機車誕生,至今200多年曆史,種類繁多,但其實國際已有實用的分類學。他憑着對火車的熱愛,宛如蒸氣機車的「生物學家」,用盡一生力量採集樣本,甚至爲了替火車分類還去學德文。另外他也劃分「觀光鐵道」和「文化資產鐵道」的差異。這些是累積人生20多年歲月、歷經50多國的考察與統計,才建立出「鐵道知識分類學」。

書中也連結世界政治經濟史、世界戰爭史。例如提到臺灣鐵道之父劉銘傳1887年創建臺灣鐵路時,採用跟日本相同的窄軌1067mm,這也使得甲午戰爭前後,日本從牟取臺灣的動機更強烈。

「國外鐵道迷不會只看自己國家的火車!」蘇昭旭坦言,他只要寫臺灣、日本火車的書,就賣得好;若是講其他各國火車,甚至臺灣阿里山森林鐵路,鐵道迷也不埋單。他直言臺灣鐵道迷視野太小,他希望建立一個鐵道相關的知識體系,一個宏觀的世界火車分類學,一本書可影響20、30年,讓別人提到鐵道迷時不只是拍美照、玩模型,能讓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