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環長彭啓明 實現2025淨零碳排 關鍵在拉高綠能

準環長彭啓明 圖/顏謙隆

彭啓明談話重點

準環境部長彭啓明17日接受本報專訪時直言,以臺灣現有的工具,要實現2050淨零目標有相當大的難度,即時面對2030年的目標,也是大挑戰,若要彎道超車、跟上國際淨零腳步,有必要大膽嘗試新的政策手段。

至於新政策將朝那些方向發揮,彭啓明點名美國的租稅政策、日本發行的綠色公債兩大作法,值得臺灣大膽嘗試,「那些都會是超過我們想像中的新制度。」他坦言我們不應該走舊的路,因爲舊路的減碳效果不見得很好。

依《巴黎協定》,全球碳排量應回到工業革命前的水準,並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內。彭啓明說,依目前的減碳進度,不只臺灣,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真正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全球仍會升溫3至4攝氏度,臺灣也不可能獨自完成這個目標,但那是一個理想,仍須積極前進,而臺灣要達成淨零目標,現有的工具很難做的到,必須要非常有決心且有毅力,才能往目標靠近。

彭啓明不諱言,氣候轉型就是要靠能源轉型,「綠能是其中的關鍵」,綠能做爲是世界能源的新趨勢,這一點不會改變。也因此,臺灣「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的作法,具體而言就是要把綠能拉高。

彭啓明認爲新政府的能源政策,要應用「開放政府」的態度,讓社會大衆瞭解政府的能源結構,讓民衆瞭解供電穩定的來源、以及能源轉型的目的。特別是綠能的使用與調度,與傳統能源並不相同,但外界對綠能的認知並不普及,包括太陽能、風力、儲能,甚至未來還有氫能等,這些再生能源要如何被運用,政府有責任向外界說明,釋疑後爭取社會支持,讓能源轉型工程走的更順暢。彭啓明坦言,面對擺在眼前的減碳目標,必須要有非常的決心和毅力才能靠近,臺灣要跟上國際淨零腳步,就要大膽嘗試新政策手段,不應該走舊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