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分析VR裝置:影視產業帶頭 未來打造真實世界

記者周之鼎臺北報導

昨(9/8)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行的臺北國際數位內容交流會,邀請到資策產業研究所產業分析李易鴻,講述VR(虛擬實境)未來幾年內的發展與觀察。

李易鴻觀察,VR裝置其實並不是新玩意,事實上在6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概念裝置,但在90年代曾出現信心危機,拜現在科技之賜,目前的VR裝置進入了復甦期,在國外是許多創投公司目標大家又開始推高對VR的想像。

VR裝置預計在2020年的產值可以到350億,其中仍以遊戲市場最被看好。在VR裝置的出貨量上,高案則約上看1000萬臺。

VR裝置目前概略分爲行動類與主機類,行動類的VR簡單說由手機投放畫面,再利用VR裝置讓人體驗。這類產品優勢就是價格低廉,以最便宜的Google Carboard爲例,甚至只要幾個硬紙板就可以做出來,就算是最貴的Samaung Gear也不過199美金(約6,600臺幣),不過以遊戲來說,多數玩家並不看好手機遊戲採用VR設計,較願意在線上遊戲以及家用主機遊戲來體驗VR。

另一種則是主機式的裝置,例如Sony推出的Morpheus和Facebook收購的Oculus,這類主機端則重視完整的體驗。在硬體性能較強,操控方式也較多元。不過相對來說價格一定會比較貴。目前許多VR裝置都還未上市,因此在軟體平臺上也是百家爭鳴,因此比起手機軟體市場已經被Google Play、APP Store兩大市場瓜分,VR軟體來的更有商機

此外李易鴻也觀察到,2014年創投公司投資VR的金額高達8億美金,但卻多數投資在硬體商,被投資的廠商也小於20家。今年投資兩億,但廠商多於25家,但仔細來看,就是在VR的軟體市場上獲得的資金相對少很多,今年上半年在軟體上獲得的金額比例爲36%。

在未來VR的趨勢上,李易鴻認爲在未來的兩年內,由於好萊塢的大筆注資,首先會先發展影視娛樂。約2~3年則會開始跨向遊戲。許多人認爲VR會先往遊戲發展,目前像是oculus主打透過技術支援和推廣,而SONY則是一條龍的垂直整合。但就現在來看,仍有技術配套不到位,像是遊戲要怎麼操作等等,仍有許多的問題待解決。此外,VR遊戲主要投入者是VR平臺商和新創公司,既有的遊戲大廠都投入的比例很低,這也是讓人存疑的地方

在遊戲成熟後,則是開始打造虛擬世界的體驗,像是使用VR裝置化身爲角色在虛擬世界裡社交。而VR最終的目的,則是將現實世界即時建模,讓人們可以直接以立體的方式看到可能遠在幾萬公里外的對方場景,而這一點,也正是Facebook收購Oculus最期待達成的目標。

整體來說,VR裝置目前拜科技進步之賜,硬體技術趨近成熟,而體驗上也與過往的方式截然不同,因此只要玩過VR,就能體會到這是一個全新的技術。但是目前能體驗的內容仍屬於新鮮階段,且使用上些許的不適仍無法解決,而且VR體驗相當難以介紹給沒有玩過的消費者。最後李易鴻十分擔心的,就是由於有許多便宜的VR裝置,但市場並未成熟,因此若出現過多粗製濫造的VR體驗,只會在這個市場成熟前就先嚇跑許多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