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杯折5元」環保杯怎麼選?專家建議:用最久纔是真環保

▲即日起4大場所自帶環保杯」可折抵。(圖/7-11提供)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環保署公告,7月起自帶飲料杯到4大場所(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連鎖飲料店、連鎖超市)可折抵至少5元優惠,不過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環保杯,也讓人不知如何挑選。專家建議購買杯子前先了解自己對飲品習慣和需求,再選擇「自己能使用最久的產品」,纔是真正的環保,避免造成更多浪費

臺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創辦人黃之揚提到,對於「自帶環保杯」的政策大方向很認同,不過也擔心衍伸其他周邊問題,例如民衆如果一窩蜂購買更多環保杯,反而更浪費。如今像是很多募資平臺上,也有不少類似商品,每項累積金額都是千萬起跳,代表環保產品市場火熱,卻也是另一種隱憂。

▲琳琅滿目環保杯如何選擇?(示意圖/記者許展溢攝)

因爲很多「環保商品」背後的碳排放,可能比免洗和一次性產品高出更多。例如一根不鏽鋼吸管的碳排,相當於1千支以上的免洗吸管;也就是購買一根環保吸管,要使用1千次才能做到環保。而先前的政策,很多公司行號也開始採購環保吸管作爲贈品,造成很多民衆家裡也都擁有不只一根、大小粗細不同的玻璃或不鏽鋼環保吸管。

還有調查提到,民衆購買環保吸管後常常「忘記帶出門」或是認爲「不符合需求」,反而更浪費。因此他認爲鼓勵自帶環保杯更重要的是,「政策能否長久改變民衆的習慣,若將來不補貼折扣,會不會大家就恢復慣性?」

▲選擇環保杯之前,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圖/記者許展溢攝)

如何選適合的環保杯?

至於如何選適合的環保杯?他表示,沒辦法直接對每種需求做出明確的產品推薦,但建議消費者可以觀察自己常喝哪種類型飲料,像是酸性熱飲、有沒有果肉之類的內容物,在使用上適合的杯子都會不一樣。

例如矽膠材質的杯子,很方便又可以摺疊,也相當耐熱,卻相對容易附着顏色味道,如果常喝味道重、奶類飲品,清潔上可能會覺得比較麻煩;但如果只是喝簡單的茶飲,就相對適合。

而他自己喜歡廣口的不鏽鋼杯,「這是能戰勝很多飲料選擇的容器」,因爲像是手搖飲,讓店員盛裝方便很重要,有些保溫杯開口較小,會讓店員崩潰。而不鏽鋼杯還有個好處是方便清洗,既耐熱又保冰,也防撞

在清潔上,他建議使用小蘇打粉,浸泡一晚後,味道和髒污都很容易去除;不過若是使用矽膠杯,顏色味道比較容易附着,清洗上較繁瑣,可能還要檸檬等。

黃之揚建議,消費者可以先「妥善了解自己的需求」,看自己喝的飲品屬於哪種性質、習慣的容量需求,再爲自己做適合的選擇,「買到能使用最久的產品,纔是真正環保的行爲,不要爲了環保而產生更多浪費。」

▲環保署「自備飲料杯省5元」政策上路。(圖/記者林悅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