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抹片篩檢」將問世 9成準確率省80%診斷費

子宮卵巢剖面圖。(圖/奇美醫院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子宮內膜發生率躍居女性癌症前十名,臺灣每年約新增1300名病患,其中4成已晚期。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費時3年,利用全球最大的子宮內膜癌基因資料庫找到3個關鍵基因,只要透過這些基因的甲基化檢測,就可檢出是否罹患子宮內膜癌,準確度高達9成,預計2年內可問世

賴鴻政表示,在臺灣,婦女每次診斷子宮內膜癌約花費7千元,美國則是臺灣的30倍,全新分子抹片檢查初估可省下診斷子宮內膜癌80%的費用

如何靠抹片診斷出子宮內膜癌?賴鴻政解釋,臺北醫學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都發展出子宮內膜癌的分子篩方法,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利用基因突變發展出來,北醫大則是利用先天基因及後天生活型態的交互作用,從幾十億個基因序列訊號中找出3個和子宮內膜癌有關的基因,再透過基因甲基化的篩檢來確診,準確度更高,如果這個跨院臨牀試驗順利完成,將是全球第一個甲基化基因子宮內膜癌的篩檢工具

▲癌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圖/記者嚴雲岑攝)

賴鴻政說,基因就像人,「每個看起來都一樣,但若穿的衣服不同,就可分辨出來。」這3個和子宮內膜癌有關的基因會受生活型態影響,並在DNA上面留下甲基化的足跡,只要檢測這些甲基化基因的狀態,就可區分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高或低。

3個子宮內膜癌的關鍵基因分別爲BHLHE22、CD01、CELF4。研究顯示,這3個基因中有任2個被檢出高度甲基化反應,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36倍,準確度高達95%,研究論文已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臨牀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目前雙和、萬芳臺中榮總、高雄長庚及花蓮慈濟等5家醫院已申請人體試驗委員會的審覈,預計收案1千名個案進行臨牀試驗,對象是年逾40且有過陰道異常出血經驗的婦女,先安排她們做子宮頸抹片,再利用子宮頸抹片所採集而來的檢體,進行分子抹片基因檢測。

賴鴻政表示,如果呈現陽性反應,建議再做子宮內膜切片及子宮鏡檢查來進一步確定診斷;如果呈現的是陰性反應,只需後續定期追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