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門幫扶:用好土地政策 產業更加紅火

和煦陽光下,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五雲鎮夏潭村甜葉菊基地一派生機。“選對了產業土地成了聚寶盆!”夏潭村黨支部書記謝瑞山感慨,在自然資源部結對幫扶下,村裡新發展起甜葉菊產業,“甜蜜”事業越來越紅火

夏潭村的脫貧實踐是一個縮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抓住政策扶貧、對口扶貧兩條主線,出臺一系列政策,爲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的資源要素保障和資金支持,助力貧困山鄉壯大特色產業、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十三五”期間,合計安排脫貧攻堅專項計劃指標235.54萬畝,全國易地扶貧搬遷手續完善安置住房登記率已達96.22%。

用好用足政策,拓寬脫貧資金來源

立春以來,安徽省嶽西縣冶溪鎮琥珀村的田地裡,鬱鬱蔥蔥的油菜和茶苗長勢喜人,正在田間忙活的脫貧戶劉百江說:“原來的危房拆除復墾後,去年栽下茶苗,過兩年每畝能收入三四千元!”

“用活政策,一舉兩得!”冶溪鎮黨委書記王金橋說,得益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鎮裡拆除了農村危舊房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此外,通過復墾整治增加耕地面積600餘畝,不少村莊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帶動鄉親鼓起腰包。

“拎包入住,小區水電路網等設施配套齊全,太安心了!”河南省新縣泗店鄉吉祥社區脫貧戶鄭立新,2017年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搬出山區,實現穩定脫貧。

易地扶貧搬遷錢從哪裡來?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說:“用好用足政策,拓寬脫貧攻堅資金來源。”河南創新機制,探索建立宅基地復墾券制度。“十三五”期間,新縣易地扶貧搬遷1863戶7490人,全部入住新房。

貧困地區增減掛鉤節餘指標省域內流轉使用,到深度貧困縣節餘指標由國家統籌跨省調劑,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不斷拓展完善,爲脫貧地區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2016年以來,增減掛鉤節餘指標在省域範圍內調劑資金超過2600億元,跨省域調劑資金1800多億元,合計超過4400億元。

用好資金“活水”,滋潤產業發展。四川省巴中市將易地扶貧搬遷與產業培育同步規劃、同步推進,爲脫貧產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一大批脫貧羣衆變成社區居民產業園區工人。通江縣長興村脫貧戶張桂芳說:“村裡‘長’出了葡萄、藍莓等新產業,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掙錢顧家兩不誤。”

發揮行業優勢,解決最急最盼的民生難題

精準扶貧需要科技支撐。“針對貧困地區不同資源稟賦,我們發揮地質行業優勢,全力服務脫貧攻堅。”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室主任吳登定說,在一個個貧困山區,地質調查人員深入一線,探索走出以找水打井、防災減災、地質旅遊綠色礦山爲主的特色扶貧之路。

找水打井,解決飲水安全難題。

2020年5月22日,是讓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岸山村村民們難忘的日子,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扶貧突擊隊打出一口日出水量200多噸的水井。看着清水汩汩而出,王華老人掬一捧嚐了個鮮,“真甜缺水吃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這個扶貧突擊隊先後在長征鎮建成飲用水井7口,解決了3500多人的飲用水困難。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發揮技術優勢,在江西贛南紅層區、滇桂黔岩溶區和西部乾旱區等缺水嚴重地區,精準對接需求,成功找水打井1600餘口,爲嚴重缺水地區貧困羣衆提供了生產生活水源保障。

富硒土地調查,讓特色農業越長越壯。

走進江西省於都縣梓山富硒蔬菜產業園,一排排現代化標準蔬菜大棚鱗次櫛比,大棚內絲瓜、辣椒、茄子等蔬菜長勢喜人,農戶忙着採摘供應市場。“富硒蔬菜牌子響,不僅銷路不愁,還能賣上好價錢。”梓山鎮潭頭村駐村第一書記肖桂花笑着說。

好土產好菜。“多虧地質調查隊員找到富硒土,鋪就致富路。”肖桂花說,產業園建成以來,每年產出富硒蔬菜6萬噸,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帶動周邊1000餘戶脫貧致富。

“十三五”時期,中國地質調查局先後在貧困地區調查圈定綠色富硒土地2366萬畝,支持建設300餘處特色農業產業示範基地,推動貧困地區走上富硒產業致富之路。

挖掘地質資源,更多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浙江省仙居縣橫溪鎮金村變了,從落後村變成了網紅打卡地。2018年,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在金村開展地質文化村建設。“地質文化和鄉村文化‘串起來’,旅遊、文創、農業等產業深度融合,這兩年村裡人氣越來越旺,綠水青山變成了帶動鄉親致富的金山銀山。”金村黨支部副書記方四明說。

數據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在貧困地區查明各類地質遺蹟2200多處,通過挖掘地質文化元素和特色資源,以地質旅遊產業帶動羣衆增收。

不動產登記服務便捷,讓脫貧羣衆生活更安心

走進貴州省仁懷市易地扶貧搬遷幸福小區,一棟棟青灰色的樓房與翠色慾滴的綠化景觀交相掩映。小區廣場裡熱鬧異常,遷出大山的搬遷戶們正在領取不動產權登記證書。李明大爺說:“拿到‘紅本本’,吃下一顆‘定心丸’!”

李大爺的獲得感,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不動產登記的便民舉措。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升級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增設專門模塊批量受理,大大提高辦證效率。截至2020年底,全省爲搬遷安置羣衆頒發不動產產權證書36萬本。

易地扶貧搬遷,讓脫貧羣衆圓了安居夢。“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建成安置住房260餘萬套,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羣衆喬遷新居。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自然資源部專項部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各地設置綠色通道,主動服務搬遷羣衆。據介紹,所有安置住房將於2021年6月底前完成不動產登記。

拿到“紅本本”,新居民擁抱新生活。“以前孩子上學要走很遠的路,接送是個大問題。現在,孩子就在家門口上學,方便多了!”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萬家樂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居民張科說,社區周邊配套的小學、幼兒園,搬遷羣衆只要拿不動產登記證書,孩子就能順利入學。

“一本證書解決了搬遷羣衆的後顧之憂。”大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確權登記科科長張勇說,憑證就近上學是搬遷羣衆的期盼,爲了儘快發證到手,大同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強化服務,用不到20天時間,完成全市5萬餘本安置住房登記工作。

拿到“紅本本”,幹活有勁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額敏縣傑勒阿尕什鎮的搬遷安置小區乾淨整潔,波塔·恰依扎提的新家就在這裡,“家裡寬敞明亮,水、電、暖齊全,沒了後顧之憂,可以努力掙錢啦。”如今她開了一家美容美髮店邊學技術、邊學經營,今年計劃擴大店面,再添置些新設備。

自然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脫貧羣衆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