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態放軟?澳農業部避稱陸作法爲制裁 媒體估2產業受創最深

ABC報導指出受貿易爭端打擊出口產業多數都未受影響或已復原,不過龍蝦卻是無解。(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澳交惡澳洲多種產品出口大陸受阻,ABC(澳洲廣播公司)指出,受貿易爭端牽連的業者正在尋找新市場,並表示多個行業不受影響,但承認葡萄酒、龍蝦業者受創極深。值得注意的是,澳洲農業部應對非常謹慎,稱現狀爲「正常貿易流動遇到的中斷」,並稱中國沒有對澳洲產品實施制裁,似乎試圖淡化對抗性

ABC指出,被中國以關稅壁壘和非官方貿易禁令所造成經濟損失尚不清楚,但這是場數十億澳元規模的貿易戰,報導指出羊毛小麥乳製品不受影響,紅肉銷售依然保持高位,大麥棉花已找到替代買家,葡萄酒積極尋找新市場,只有龍蝦仍在苦苦填補失去大陸市場所帶來缺口

事實上,羊毛、小麥、乳製品原本就不在中國打擊範圍內,北京當局甚至還依照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提高今年澳洲羊毛進口配額。該報導雖做出結論,但除大麥、紅肉業者外,其餘業者都承認受影響且還沒恢復。棉花業者損失是每捆10到20澳元溢價,葡萄酒業者大部分時間都用找客庫而且補不上缺口,龍蝦業者已經失去希望。

官方表態也相當謹慎。農業部拒絕就涉陸出口損失多少置評,發言人告訴ABC:「中國沒有對澳洲的農業、漁業,和林業產品實施制裁。這些產業出口面臨許多挑戰,包括乾旱、森林火災新冠疫情,以及一些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在正常貿易流動遇到的中斷。」

澳洲最大谷物加工業者CBH集團表示,在大麥被北京當局提高關稅後8個月,售價基本上已經回到被徵稅前水準,因爲中東、亞洲飼料市場需求旺盛,他們還首度嘗試向墨西哥啤酒商出口麥芽

紅肉業者表示,中國仍是第3大出口目的地,6家屠宰場被叫停的中斷影響不大,去年19.7萬噸牛肉是史上第2高年份,而且「爲運不去中國的牛肉找到下家並不算一個重大挑戰。」

棉花業者更像是信心喊話,交易商強森(Pete Johnson)說:「我們希望中國人買我們的棉花嗎?當然,因爲他們每捆會多出10到20澳元。但我們正把風險分散到印度和亞洲其他市場,分散風險對這個行業說到底並不是壞事,現在也是賣方市場,所以還不錯,不全是倒楣和沮喪。」

經營酒莊的泰羅(Bruce Tyrrell)表示從北京去年啓動反傾銷調查後,他在失望同時幾乎都把時間用來找新市場而不是賣酒。最後大陸宣佈11月28日起以加收107%至212%保證金爲反傾銷措施,12月上旬又加徵6.3%至6.4%反補貼稅。這些措施生效後,至上個月底,出口額同比減少2.5億澳元。

泰羅說正試圖進軍中亞國家哈薩克烏茲別克,但市場不大。他還表示,6成澳洲葡萄酒都是用來外銷,那些認爲國內市場能消化損失的想法很天真,不太可能發生,因爲人口基數差太多。「對,我們可以把酒喝光,那麼我想也沒人能工作了,因爲大家都會爛醉如泥。」

出口中國市場佔產量95%的龍蝦業者最慘,多數業者從去年11月大陸停止進口以來都在虧本經營,甚至放棄希望,包括ABC之前聲稱不受影響的塔斯馬尼亞業者。哈特(Louise Hart)說她的家族漁場已經連虧3個多月,「我們對中國迴歸完全不抱希望了。也不知道是否還要出海,向我們採買的批發商是不是賣得出貨,或只能在冰箱魚缸旁呆坐。」

她說:「澳洲有很多像我們這樣的行業,完全依賴中國。這也是對所有人的一個重大警告,是時候去尋找其他市場了。」但她坦承,至少對龍蝦業者來說,根本沒辦法找到市場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