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國際疫苗外交與臺灣公衛危機

美國捐贈臺灣250萬劑德納疫苗,由華航CI5169專機載運,於當地時間19日早上8點30分左右自美國田納西州曼菲斯機場起飛,於20日下午4時30分抵達桃園機場。(陳麒全攝)

世界主要強權在「後疫情時代」開啓的國際疫苗外交戰,正在臺灣真實地上演!繼日本援臺124萬劑AZ疫苗之後,美國加碼捐助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昨天運抵臺灣。在疫情風暴持續三級警戒之際,美日相挺抗疫,雖然展現臺美、臺日的傳統友誼,卻也暴露蔡英文政府在國際疫苗採購不力、執意護航國產疫苗、防疫策略頻頻失控公衛政策危機

美日快速地在國際疫苗外交領域做出決斷,並對防疫失控、疫苗短缺的臺灣率先採取緊急援助,主要驅動力應是來自6月中旬剛在英國落幕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美英日領袖表達了將援助疫苗給中低收入國家的政策宣示,而G7領袖迅速採取疫苗援助行動,則是受到中國近來在國際社會已援助超過3億5000萬劑疫苗的刺激與影響

疫苗是用來救命的,更是保護臺灣人民生命財產的終極武器!但國際外交的現實是,疫苗是政治的,更是大國開展地緣政治較量的工具。原來被視爲「防疫模範生」的臺灣與越南,受這波疫情影響較大,即成爲美日疫苗特別援助的重要戰略伙伴,美日行動雖是沒有前提條件的援助,但背後隱含的卻是中美日等強權開展國際疫苗外交戰的策略攻防。

政治掛帥傷亡慘 太悲哀

越來越多的事證顯示,從去年全球疫情爆發以來,立法院編列了數百億元的疫苗採購預算,但悲哀的是,今年5月疫情大爆發,超前部署破功、公衛體系崩塌、確診死亡案例超過500餘人,傷亡慘重的根源正是防疫指揮中心驕縱自滿、政治掛帥的防疫心態,導致臺灣遭遇歷史性公共衛生災難,至今竟只能依靠美日疫苗援助,暫時撐住防疫局面

美日救援的疫苗,只是救急無法救窮,解決當前防疫危機的根本之道,應是強化專業防疫策略,以及國際疫苗採購、國產疫苗科學研發,齊頭並進,最少必須備足3000萬劑疫苗,才能確保臺灣的防疫安全網中央指揮中心迄今對中央與地方防疫措施的整合、入境快篩普篩作業的遲緩、疫苗施打對象的分類、社會總體資源的調度等等,都還處在紛爭不絕的局面。

阻中國疫苗議題 極不智

同時,在反中路線的政治指引下,儘管中國科興國藥疫苗,都已獲得世衛組織認證的EUA,但蔡政府禁止中國疫苗輸入臺灣,即使上海復星代理的BNT,民間企業計劃專案申請進口捐贈,依然面臨層層關卡與重重困難。其實,從科學防疫的角度來看,大陸疫苗進口的議題,有世衛的認證、有科學的依據、有人民生命權的訴求,還有兩岸恢復協商的戰略意義,應屬國安層次的重要議題,輕易阻絕,極爲不智。

監委吳豐山倡議,臺灣曾援助美國醫療口罩汶川地震福島地震,如今他們有意回饋疫苗,有來有往,臺灣理應樂意接受。智庫學界也有建言,不需「九二共識」前提的疫苗,爲何不接受?疫苗是不該有政治的,但在國際現實與兩岸對峙的環境下,臺灣的防疫受到太多政治的干擾、非理性的指引,導致各方看待防疫,南轅北轍,貽誤時機。

臺灣防疫安全網 快補漏

疫苗短缺,仍是臺灣防疫安全網所面臨的最大危機,也是下波變種病毒攻擊的破口。美國慷慨援助250萬劑莫德納,對臺灣如大旱望雲霓的及時雨,只能稍解燃眉之急,無法確保臺灣安全。在國際疫苗外交戰的較量過程,美日藉由疫苗援助進一步深化臺美、臺日關係,並彰顯臺灣反中抗中的戰略地位,對兩岸關係發展勢必將產生連動效應,同時,抗疫形象持續滑落的蔡政府,或可藉此轉移民意對採購疫苗不力的批評聲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