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的疫苗 不是所有人的天菜

(圖/中央社)

攸關疫戰成敗的疫苗發展,823這天於太平洋兩端都掀開新頁:一方是美國食藥署(FDA)批准美德混血的輝瑞/BNT疫苗成爲全球第一支拿到完整藥證的新冠疫苗,16歲以上的民衆得逕由醫療機構接種;另一方的臺灣則是由蔡總統開打尚未做第三期試驗即獲EUA的本土疫苗,展開獨打高端的第六輪接種。一進化、一退化的生技落差,形成強烈對照。

這是一個分水嶺。此後,全球新冠疫苗的等級可分爲四級,一是擁有完整數據、完整藥證者(BNT);二是獲世界衛生組織(WHO)審查列表者(BNT、莫德納、嬌生、AZ五廠、科興、國藥);三是其他有三期試驗且獲至少一國EUA者(俄羅斯衛星五號等15款);四是全球唯一的、沒有三期試驗就獲EUA開打者──臺灣的高端。而與高端同屬重組蛋白疫苗的Novavax,雖其三期試驗對變種病毒亦有高度保護力,卻因顧慮自身量產品管未臻成熟,堅持延後對美國提出EUA申請。

臺灣特製的免疫橋接標準所採用的免疫指標只看半套──美國、歐盟、WHO都要求免疫反應須同時看B細胞抗體效價與T細胞免疫反應,後者關乎重症保護力,也涉及抗體依賴性免疫傷害之風險。高端未提出人體T細胞免疫反應數據,對Delta變種病毒的有效性、最適劑量、有無罕見重大副作用等亦遭質疑,而品管上量產能力不足、難保確效,更被列入審查決議。

近日更有專家從學術網站登出的高端報告看到,兩劑28天后的中和抗體效價在第二期受試者是662,爲第一期受試者52.2的12倍以上,差距如此大,恐無法單純以實驗室不同來解釋;而第一期的52.2,低於通過免疫橋接的門檻125.89(AZ效價187.9的0.67倍)。

日、韓在發展本土疫苗外,也代工AZ疫苗、大量採購國際疫苗,當疫情吃緊,不是趁火打劫、藉機闖關本土疫苗,而是積極催貨國際疫苗及使用代工的AZ過渡。他們都選擇科學與人權,超越「疫苗國族主義」。反觀臺灣,爲了意識形態,不肯採購BNT疫苗,而當民間積極爭取捐贈,還一卡再卡。總統舍國際疫苗不打,堅持打本土疫苗也就罷了,但代課教師、見實習生、入伍新兵何辜?年輕人何辜?總統的疫苗,未必是所有人的天菜。

若政府學習日、韓讓本土疫苗走完正當的科學流程,不僅免去超前核準帶來的質疑,更可在研發成功後銷售全世界,以更低單價供貨,達到更高總營收。除非是擔心禁不起考驗,否則名利雙收,何樂不爲?

當全球防疫邁向解封與正常化,臺灣卻執意豪賭,硬將私人廠商與愛臺灣畫上等號,進行情感勒索,甚至大剌剌進行政治動員,一旦發生問題,倒楣的是誰?對於未來的全民安全與經濟,更是投下未知的變數。(作者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