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創新呈現“中國味道”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作爲飲食文化大國,中國人的一日三餐浸潤着傳承數千年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魯菜大方端正,川菜清新樸實,蘇菜精緻醇和,粵菜精妙靈巧,還有各地鄉土孕育出的地方風味百花齊放,享受美食,已然成爲中國人的一大樂事。近日,廣東衛視立足本土推出一檔原創文化美食節目《粵味好功夫》,打出“讓世界愛上廣東味”的響亮口號,召集廣東當地名廚組成九支隊伍,每期圍繞特定主題特色食材展開廚藝比拼,在豐富緊湊的賽制和輕鬆沉浸的互動中展示粵菜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美食評論家閆濤認爲:“所謂的美食,必須是一次系統全面的審美體驗,而非果腹的功能滿足。每一場宴席,都是一番情趣,一寸歡喜,也是一次學習。”近段時間以來,《粵味好功夫》等美食節目正是通過綜藝形式的講述,讓觀衆得以接觸、感受飲食背後的地方風俗、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創新呈現真正的“中國味道”。

蔬一食餐桌,盡顯多樣人文風情

糯米餈荔枝鮮甜滋補,水鬼重豆腐嫩滑可口,油香四溢的豬網油可以化身中西合璧的水果春捲,名聲遠揚的湛江海鴨蛋亦能升級出意境浪漫的綿密口感,號稱“平民版金華火腿”的臘鴨肉鬆搭配生炒糯米飯與姜撞奶,香味溢出屏幕……《粵味好功夫》精彩地展示着一種種特色食材、一道道經典粵菜,凸顯廣東作爲飲食大省的文化自信。行至第四季的《中餐廳》以美食爲載體,通過嘉賓們的海外經營之路向世界傳播中國飲食文化,從清新美好的泰國象島到具有浪漫風情的意大利陶爾米納西西里島,在異域風景的映襯下,中國美食更顯獨特和溫情。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圍繞着一蔬一食展開,更多鮮活的人物和故事走上了舞臺。在《未知的餐桌》中,當異鄉打拼多年的子女與年邁的父母圍桌而坐,真情流露的話語讓人感動,當結婚多年的夫妻放下碗筷,亦能敞開心扉表達那些深埋心底的愛意。熒屏上的餐桌,已然成爲一個人與人相互連接、釋放情感媒介。在《可以給你做頓飯嗎》中,主持人劉儀偉走進陌生人家的廚房,打開冰箱,拿起鍋鏟,爲全家人做一桌豐盛的家常好菜。同時,他也帶領觀衆走進了他們的人生,與兒子走散了17年的父親、獨自撫養孩子的媽媽、因爲工作性質而很難與家人一起好好吃頓飯的福州喜娘……一餐的時間,讓觀衆得以領略,比食物更厚重的是酸甜苦辣的人間故事,比食物更養人的是甘苦與共的親情守護。同樣以圍繞美食展開人的故事,《粵味好功夫》則更側重技藝與傳承的講述。節目中亮相的主廚王福堅是“廣東省粵菜師傅大師”,他將嶺南風格民居改造成美食文創園,更以“美食外聯家”的身份將順德名菜炒牛奶帶出國門,驚豔世界;“廚中木蘭隊”的謝金芳從廚八年,在以男性爲主的後廚江湖中闖出名堂,又回到了母校中山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任教,助力粵菜技能與文化的薪火相傳

在追求美味的路上,中國人發揮着天馬行空的想象,從味道到美學,飲食文化同樣積澱深厚,優秀的廚師們則傳承匠心、推陳出新,將“極致”二字做到極致。熒屏之上,《粵味好功夫》等節目也在盡力用更加豐富多樣的手段去展現美食,將色、香、味和煙火氣息傳遞給屏幕前的觀衆,並講述着飲食之外的社會人情和生活智慧,具備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外延。

豐富節目樣態,吸引視線觸動味蕾

民以食爲天,熒屏自然從不缺少對美食的呈現和表達。《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紀錄片的熱播,一時間讓美食成爲熒屏焦點,飲食和生活題材的影視作品紛至沓來。近期開播的美食紀錄片《下飯菜》以最接近原生態地紀實手法探尋獨具地方特色又深受百姓喜愛的下飯菜,以及其承載的人生酸甜苦辣鹹,勾勒出一幅鮮活生動的生活圖景。

相較於紀錄片的手法質樸、渾然天成,綜藝節目則更擅長於把飲食文化做出花樣和話題。《拜託了冰箱》融合當下流行的脫口秀模式,嘉賓風格鮮明、符號多元,使節目層次更加豐富。《鋒味》以“美食+旅行”爲特色,通過美食不斷髮現世界之美,感悟人與人之間的可貴情感。《中餐廳4》以“長江之戀”爲主題,沿長江順流而下,追尋中國的美食之源,致力於以美食爲媒介向外展示中國文化特有魅力。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推出的《回家吃飯》則更貼近百姓,通過現場製作菜餚、介紹當地美食文化,傳達“回家吃飯”的溫暖寓意。《未知的餐桌》以治癒溫暖的“約飯”形式展現出中式餐桌文化背後諸多家庭的故事,強話題屬性吸引大量年輕觀衆,收穫好評。《粵味好功夫》則以粵菜師傅爲出發點和表現核心,但在廚師競技的綜藝模式下,融合了更加多元的形式。

爲了節目更具戲劇性和娛樂性,《粵味好功夫》將廚師對擂分成三個環節,一是“極速美味”,在有限的時間內凸顯廚師們的技能,展現出強烈的競技感;二是“時來運轉”,考驗廚師臨機應變的能力,綜藝感強;三是“極致盛宴”,從食材到烹飪再到擺盤都強調極致的呈現。節目還設置美食大咖,帶來“百科全書”式的文化解讀和專業點評,明星嘉賓、美食達人等組成的“花式賞味團”爲節目增加更多熱鬧氛圍和快樂屬性。

總導演周煒說:“《粵味好功夫》區別於其他美食節目的,是這裡有人、有故事,也可以看到如何煮菜,也能嚐到美食,同時領略到嶺南的美食文化。展現的點會比較豐富,而不是單一的,這就是我們最大的特色。”五期節目過後,《粵味好功夫》的表現絕不僅僅是一檔美食節目,立意於粵菜文化美食擂臺秀,它既展示着技藝精湛的粵菜師傅,又帶來廣東獨有的豐富食材,同時還宣傳着粵菜文化乃至嶺南文化。

以“食”之名,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飲食男女,可以說是生活最基本的命題,一餐一食,可以折射世間百態。這正是飲食題材節目的‘味道’所在,也是值得大做文章之處。”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黃典林表示,“從《舌尖上的中國》火起來,到《中餐廳》走出去,再到如今創意紛呈的美食節目,都在通過美味、趣味和韻味弘揚中國人的生活美學價值觀念,不斷彰顯出中華文化的深厚魅力。”

作爲一個對廣州飲食瞭如指掌的美食評論家,參加完節目錄制的閆濤對《粵味好功夫》的感受更深:“他們真的是把廣東的鄉土風味,那些食材原產地以及本土的粵菜師傅完全打通了。它不僅僅是一個美食節目,更是一個文化系統工程,有助於讓廣東的原生好味道走出去,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廚師這個行業裡面來,爲粵菜薪盡火傳加磚添瓦。”

值得一提的是,短視頻平臺的融入讓美食類綜藝節目有了更加接地氣的展示舞臺。在探索大小屏的互動方面,《嚮往的生活4》第三期在美食和歡聲笑語中,帶貨主播薇婭1小時直播賣出農產品共計19.57萬份;《粵味好功夫》與“快手”聯合發起#廣東美食記錄官#線上活動,截至今年4月相關視頻總播放量超過24.2億。同時,越來越多的網絡紅人登上綜藝大屏,以其影響力助推飲食文化在短視頻平臺的宣傳和推廣,多種形式有效實現節目宣傳跨屏聯動和內容深度共建。

食,一日三餐滋養着中國人的血肉,也熨帖着中國人的心靈。飲食,飽含着中國人對鄉土的眷戀和對祖國的熱愛,是一張展現中華文化的閃亮名片。無論是競爭激烈的美食大師對壘,還是清新自在的飲食生活觀察,這些節目通過不同形式書寫着中國飲食文化的多彩篇章,揭開飲食所承載的鮮明地域風尚和深厚文化內涵,發揮着綜藝節目展示和傳播優秀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