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報:又一家老牌中超俱樂部萌生退意 投資人累了

記者陳永報道 潮水退去,有可能是潔白的沙灘,也可能出現無處遮羞的裸泳者;濃妝卸掉,或許是清水芙蓉,亦有可能是滿臉雀斑

2020年12月14日,中國足協頒佈一系列新政,以降薪和中性名爲核心政策,普遍的觀點認爲,中國足球由此進入拐點,當然,並不是說新政導致了中國足球進入拐點,新政只是進入拐點的一個標誌性事件而已。

拐點的徵兆早在2018年年底俱樂部退出潮時就已經顯現,那意味着中國職業聯賽泡沫的破滅。拐點出現後,足球之路是往左拐還是往右拐,是變好還是更加不妙,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被賦予了過多含義的新政

在憤怒的輿論中,新政被賦予了太多負面的意義,但必須要說的是,中國足球走到今天,有沒有新政,都會進入拐點。

2018年初,中國職業聯賽還給人烈火烹油、鮮花着錦的興盛感覺,這一年中乙從24支球隊升到28支,而且確定了中甲第二年擴軍的計劃,但年底,9傢俱樂部退出,好在當時候補的俱樂部還有不少,2019賽季的中甲最終擴軍到18支,中乙也按計劃擴軍到了32支。

但2019賽季結束後,蕭條終於出現了:退出俱樂部由2018賽季的9家變成了16家,這一次,中甲在遞補了3支球隊之後終於穩住了18支的規模,但中乙已經沒有多少可以遞補的球隊了,最終,中乙俱樂部從2019賽季的32支縮編到了2020賽季的20支,接近腰斬。

泡沫越大,蕭條來得更兇猛,2020賽季,中超超過半數球隊出現了問題,其中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北京國安山東魯能江蘇五家頂尖的俱樂部,其俱樂部或投資人在聯賽期間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經濟層面的非正面傳聞,有的只是傳聞,有的則見諸於正規的報道,有的則轉化爲實際的行動。

據記者瞭解,就在2020年這個寒冷的冬天,又有一家老牌中超俱樂部萌生去意,當然,未必走得了,但投資方真的累了,不說萬念俱灰,也是身心俱疲。

中甲聯賽,投入少的俱樂部已經不足5000萬人民幣;中乙聯賽,投入少的俱樂部已經不足1000萬人民幣。中乙聯賽,在2019賽季出現10萬元贏球獎之後,2020賽季更是出現了零獎金的情況。

爲什麼俱樂部都支持新政?原因很簡單,絕大部分俱樂部玩不轉了,他們已經在收縮,有的是軟着陸,有的直接是簡單直接掉地上,這個時候限薪令的出現,俱樂部的壓力自然大大減少,那些想着陸的俱樂部,一直承受球員層面的極大壓力,但這一次,足協的規定讓他們“解脫了”。

通俗來講,其實新政就是:它不出臺,90%的俱樂部也會收縮,也會把支出限額下降到足協規定的6億、2億和5000萬以下。但反過來講,因爲中國足協歷次新政的監管不力,新政出臺了,可能還有10%的個別俱樂部,會鑽政策的漏洞,進而攫取自己的利益,比如正好趁這樣的機會拿一個或者拿幾個冠軍。

足協站在了風口浪尖

球迷可能就不理解了,既然是這樣,足協爲什麼在費了很多心血卻未必能夠收到想要的效果下,出力限薪政策?引來一頓罵,何苦來哉?

這是因爲這不是足協不想出臺就可以不出臺的事情,另一方面,足協也想展現自己的管控力。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此時此刻,足協其實最想安撫的是投資人:降薪算是給投資人的一個交代,現有投資人想壓縮開支,另一方面,足協也想告訴潛在投資人:可以投資足球了,沒有泡沫了。

但是投資人能夠公開發聲的,又有多少?新政一出,更多的聲音來自於球員、球迷和媒體。中國足球從2018年年底走到2020年年底,期間的變化讓無數球員滿腹辛酸(欠薪等),無數球迷無比迷茫(國字號成績不佳),足球媒體的日子也是一日不如一日,這一切鬱悶都淤積在心中,此時候足協出臺新政,豈不是恰恰成爲了最好的靶子

其實,缺乏管控的投機纔是原罪,投機造成了金元足球,至於目前中國足壇討論很熱烈的,先投機和後投機誰的罪更大,更是成爲一筆糊塗賬。問題是,中國足球的情況,往往在中國足球自身層面找不到出路,比如投機,其動機就和中國足球無關,這個時候,中國足球出臺限制性政策,除了亡羊補牢,只是對未來的投機者有了一個限制。

當然,政策合不合理,很難說,比如稅前500萬頂薪,稅後約300萬,15年前,就有球員拿到了300萬,現在的300萬年薪,放在15年前,就家庭的實際購買力可能相當於不足100萬的樣子,當然,就數字本身而言,它仍舊是高的,正如足協所說,中國球員收入是數倍於日韓的。

另一個悲劇在於:由於中國足協及相關決策者的遊移,一直以來,很多新政都是處於拉鋸戰狀態,並無法完全執行,而且往往弊大於利,比如十幾年前的取消升降級,比如先減後加遊移不定的外援政策,比如先熱切後謹慎的歸化政策,比如大練兵、幾十公里越野跑等等,足協領導班子的變化甚至會導致政策直接相反。

這是輿論憤怒的源泉,也成爲中國足球蕭條的另一個原罪。

擠幹泡沫之後,如何發展?

拐點已經出現,未來,中國足球會怎麼樣?

首先一點,中國足球基本會把泡沫擠乾淨了,但是,能不能平穩發展,難說。泡沫開始的時候,先是恆大,然後權健、華夏、江蘇、上港一擁而上,很迅猛,誰能攔得住?泡沫破滅的時候,你想讓它平穩,但負面預期來了,它也未必能夠平穩得下來。

就像減肥,整天少吃少喝乃至不吃不喝,人可能瘦下來了,但身體可能也壞掉了,更像股市,牛市的時候明明偏離了原本價值,但它仍舊會瘋漲,熊市的時候明明迴歸了價值,但它仍舊會狂跌。

中國足球,不過是中國社會和中國經濟的一面鏡子而已。

幸好,國家層面對於足球的重視一如既往,就經濟轉型、社會轉型的長遠趨勢來看,體育產業和足球運動,仍舊是極爲重要的,甚至體育在教育中的含量也在全面提升,這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崩盤現象的發生。未來,更加穩定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可能意味着更加穩定的體育結構和足球格局。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此次中國足球去泡沫化和相關新政,對青訓很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一方面俱樂部對青訓的投入會減少,另一方面,社會,包括球員家長對足球的預期會趨於悲觀,這是真正需要中國足協和相關決策者重視的地方。

給青訓出臺更好的政策,對青訓加大扶持,應該是中國足球未來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