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6日電 (薄晨棣、李楠楠)今天是國際禁毒日。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禁毒工作情況。據介紹,面對複雜多變的毒品犯罪形勢,人民法院始終堅持依法從嚴懲處指導思想,架起涉毒必懲這條“高壓線”。
最高法介紹,2012年至2021年,毒品犯罪案件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重刑率總體爲23.09%,各年度重刑率分別高於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8至17個百分點。特別是在2015年之後毒品犯罪案件數量逐年下降的情況下,重刑率始終保持高位,2021年較2015年提升了6個百分點,反映出人民法院對毒品犯罪堅持嚴懲力度不減,充分發揮了刑罰的懲罰和威懾作用,對遏制毒品犯罪蔓延勢頭髮揮了積極作用。
突出打擊重點。在犯罪類型上,人民法院依法嚴懲走私、製造、大宗販賣毒品等源頭性犯罪,並加大對涉新型毒品、危害青少年、農村地區毒品犯罪懲處力度。在嚴懲對象上,人民法院對具有武裝掩護毒品犯罪、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等嚴重情節以及毒梟、職業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罪行嚴重和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犯罪分子,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的,堅決依法判處。十年來,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毒梟糯康及其集團骨幹成員犯罪案、廣東“博社村”系列制販毒案、四川白友日涉黑組織特大跨國走私販毒案等一批重大毒品犯罪案件,對其中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依法判處了死刑,有力震懾了犯罪分子。
嚴格規範刑罰適用與執行。爲確保刑罰執行效果,人民法院嚴格規範毒品犯罪緩刑適用,從嚴把握毒品罪犯減刑條件,並嚴格限制對嚴重毒品罪犯假釋,毒品犯罪緩刑適用率明顯低於、減刑和假釋適用條件明顯高於普通刑事案件。爲剝奪犯罪分子再犯的經濟能力,人民法院注重加大對毒品犯罪的經濟制裁力度,依法追繳毒品犯罪分子的違法所得,充分適用財產刑並加大執行力度,同時依法懲處涉毒洗錢和窩藏毒贓等下游犯罪。
嚴懲涉毒次生和關聯犯罪。針對毒品問題帶來的次生社會危害,人民法院注重依法嚴懲因吸毒誘發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嚴重犯罪,並對利用麻精藥品實施強姦、搶劫等暴力犯罪者從嚴懲處。對於加工、販賣非列管物質的犯罪,依法運用藥品、食品、非法經營犯罪等相關法律條款予以懲處,進一步嚴密刑事法網。
據悉,人民法院在堅持整體從嚴懲處毒品犯罪、突出打擊重點的同時,對於罪行較輕,或者具有從犯、自首、立功、初犯等法定、酌定從寬處罰情節的毒品犯罪分子,根據罪刑相適應原則,依法給予從寬處罰,以分化瓦解毒品犯罪分子,預防和減少毒品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