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4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韓颺)在校大學生張凡(化名)等3人購買使用明星真實名字作爲暱稱、明星本人照片作爲頭像的QQ號,組織多個“明星粉絲QQ羣”,以給明星投票的名義騙取多名未成年人錢款。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發佈的10件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及關聯犯罪典型案例之一。
最高檢第四檢察廳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呈多發態勢。2021年,檢察機關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近4萬人,起訴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12.9萬人。在10件典型案例中,5件屬電信網絡詐騙犯罪,5件屬與之關聯的網絡黑產犯罪,較爲全面地反映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樣態。
“領域廣、手段新、危害深。”談及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主要特點,該負責人指出,在發佈的典型案例中,劉某峰等37人詐騙案的犯罪分子以組建網絡遊戲情侶爲名,引誘玩家高額充值,以此騙取錢款,是一種新型的“遊戲託”詐騙方式。此外,公民個人信息已經成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基本物料”。徐某等6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中,電信部門代理商和勞務公司內部人員相互勾結,利用工作便利,非法採集務工人員身份證、人臉識別信息激活手機卡,用於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該負責人介紹,犯罪分子或是通過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註冊手機卡、銀行卡,以此作爲詐騙犯罪的基礎工具;或是利用這些信息對詐騙對象進行“畫像”,實施精準詐騙。
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飯圈”經濟的助推下,集資爲明星投票打榜、購買明星代言產品成爲熱潮,不少未成年人沉溺於此。一些犯罪分子盯住未成年人社會經驗少、防範意識差、盲目追星等弱點,以助明星消費爲幌子實施的詐騙犯罪時有發生,不僅給未成年人家庭造成經濟損失,也使未成年人產生心理陰影。
據瞭解,檢察機關將加強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特殊保護,堅持懲防結合,結合司法辦案,引導未成年人自覺抵制不良“飯圈”文化影響,理性對待明星打賞活動,切實增強網絡防範意識,防止被誘導參加所謂的應援集資,落入詐騙陷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