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這裡出事! 疫情高風險羣中 最危險的是他們

最怕這裡出事! 疫情風險羣中,最危險的族羣安養院裡的長者。(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北市的安養院爆出確診、逾30人快篩陽性,讓人想起國際疫情爆發之初,許多國家的安養機構都成爲確診熱區,體弱老年人也成爲新冠疫情下最脆弱的一羣。國外研究指出,院內定期快篩,能有效抑制羣聚感染;臺灣何時能自主快篩,還有待政府拍板

●安養院爲何成破口? 歐盟:失智者多、傳染訓練可再強化

在先進國家,65歲以上、住在安養院的染疫死亡風險,比起住在一般社區,足足高出24.4倍。

專家過去指出,長照、安養機構的年長病患者集中生活,感染風險特別高。此外,院內病患的抵抗力偏低,許多人本身就患有呼吸道的慢性病,染疫後易演變成重症或死亡。

歐盟疾管局(ECDC)調查分析,安養院病患的失智症比例高,自理能力低、難以配合防疫;在國外,染疫致死的失智者,比例高達19~31%不等。另一個重大破口,是服員對傳染病的防疫認知不如一線醫護,院內整體控管措施不足,未能有效降低人傳人風險。

研究人員也觀察到,照服員、病患本身都對新冠肺炎症狀不熟悉,導致太晚發現疑似確診者。還有無症狀感染的照服員,同時在多家安養中心服務,未經篩檢而造成跨機構傳染。

研究指出,如果能讓照服員接受快篩訓練,並在院內定期爲所有工作人員做快篩,傳染給病患的風險,可以有效降低25.9%。(示意圖/Pexels)

●降低人與人接觸時間,應是第一優先

長照中心、安養院羣聚感染問題,一直困擾各國當局,目前也有不少專家提出相應做法,盼能協助養護機構防堵疫情。

美國州政府衛生部建議,安養院應該把「降低照服員與病患接觸時間」設成第一目標。具體作法包括:重新做人員分工,或是嚴格區分病患與工作人員的活動區域

根據世衛的提議,把不需要近距離接觸的工作分成一類,交由特定的一組人來做,較能夠控制感染範圍。如果爲了公平起見,讓所有人輪流做不同工作,反而會讓每個人都增加接觸風險,無助於防堵機構內感染。疑似感染的病患,也建議設置獨立區塊、分開照顧。

●研究:照服員每週快篩,感染率降42%

加拿大第一波新冠疫情來襲時,有高達8成死者都在安養院內染疫。《預防醫學期刊一則當地研究發現,廣泛施打疫苗,是安養院確診數下降的重大關鍵

此外,研究還指出,讓照服員接受快篩訓練,並在院內定期爲所有工作人員做快篩,傳染給病患的風險,可以有效降低25.9%。如果每週做一次鼻咽快篩、1天后判讀結果,甚至能降低42.1%的感染風險。

●自主快篩 臺灣何時開放?

多國都開放民間自主快篩,民衆可以到藥房購買快篩試劑包,在家做篩檢。目前,我國法規尚未開放私人機構直接購買醫材,包括篩檢新冠肺炎所使用的試劑。但近期有企業向政府提出,希望能自主購入國外的快篩試劑,以便更快確認員工染疫情形、提高控管效率

指揮官陳時中日前鬆口說,近期將與專家研議指引,有條件放寬規定。倘若開放自行購入快篩試劑,養護機構的防疫風險,屆時或可再降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