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剪刀的男人,掏空了全世界女人的錢包

本文爲潮向Sense策劃出品,微信關注潮向Sense,用好奇心體察世界品味

提起迪奧,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個大量運用金色配色的奢侈品牌,LOGO總會出現在高級商場的核心商鋪,CBD步行街的黃金地段,或者返鄉農民工兄弟的編織袋上。

如果把奢侈品行業比喻成一把收割打工人財富的大鐮刀,作爲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的頭馬,迪奧就是這把鐮刀的刀尖部分。

2020年迪奧的營收爲600億美金,可以買97.5億碗和府撈麪,請全國人民每人吃8頓飯。

這樣的資本大鱷,值得我們這些打工人花一碗麪的時間來了解,哪怕只學到一點點時尚黑魔法防禦術,也是物有所值。

一、被嫌棄的迪奧的前半生

1905年,克里斯汀·迪奧出生於法國諾曼底的富商家庭

作爲肥料廠主的兒子,迪奧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良好的家庭條件,使得他從小就開始接觸高雅藝術,在童年時就奠定了自己的美學基礎。

長大後的迪奧並沒能進入高雅藝術圈,而是被安排到“法國總統的搖籃”——巴黎政治學院學習。相較於成爲才華橫溢的畫家和設計師,迪奧的父母更希望他成爲一名有編制的公務員。

父母的期望並沒有改變迪奧的夢想,再三爭執後,1928年,迪奧的父親出資給他開了一家畫廊,但條件卻是迪奧不能使用家族姓氏“迪奧”,因爲他們認爲這會讓他們家族蒙羞

畫廊時期是迪奧和他的理想主義的最後一段蜜月期。

在這期間,迪奧結識了畢加索,達利,馬蒂斯等知名藝術家。達利最有名的作品《記憶的永恆》首展就在迪奧的畫廊。

但這段美好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1930年的大蕭條席捲一切,迪奧的父親破產,畫廊也隨之倒閉。

曾經風光的富少爺迪奧,因爲飢一頓飽一頓的惡劣環境染上了肺結核,在那個年代,肺結核幾乎等於絕症。

最艱難的時候,他在巴黎街頭賣自己的時裝畫,20法郎一張。

直到1946年,他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男人:當時的紡織業巨頭布薩克

二、世界上最知名的法國人

布薩克十分欣賞迪奧的設計才華,在他的資助下,42歲的迪奧(Christian Dior)在蒙田大街30號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時裝店

但時尚的生意並不好做,當時的歐洲剛剛經歷了兩次慘烈的世界大戰,元氣耗盡,民生凋敝,物資匱乏,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還保留着物資的配給制

即使是最熱愛時尚的法國人民,也只能把舊衣服縫縫補補當成新衣服穿。

在這一時期,法國女性把對時尚的想象力和物資的利用發揮到了極致,把家裡的窗簾和傢俱罩改成衣服,戴報紙做的俏皮小帽子,穿老公的男士套頭衫

她們甚至還創造性的地發明了一種穿着方式,就是把小腿刷上核桃皮色來模仿長筒襪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迪奧卻反其道行之,攪動起了一種名爲新風尚的設計(new look)。

新風尚的風格,重點在於突出圓潤的肩膊線條,顯露出豐滿的胸線以及精細的腰。裙邊上提,大量的布料營造出下半身的豐盈感,這讓當時穿着樸素的女人們眼前一新。

簡而言之,new look就是歇斯底里的把綾、羅、綢、緞往衣服上安裝。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也確實有效。

迪奧的新設計一方面把經歷戰亂飽受苦難的法國人民迷得五迷三道,另一方面給自己金主爸爸生產的9000萬米布料帶來了雪片一般的訂單。

這種銷量,堪稱是40年代的薇婭+李佳琪+辛巴

其實迪奧這種新設計爆紅的原因也很簡單——人們在物質方面越是貧窮就越無法抵抗奢侈品的誘惑。

當你看到穿着用花唄買的Dior大衣,揹着LV包包,噴着chanel N°5,爲了上班打卡,瘋狂蹬自行車的西二旗時尚打工麗人,你就會瞬間明白迪奧的核心科技。

21世紀的月入1000的打工人難以抗拒消費貸,20世紀的穿夠了捉襟見肘短衣衫的打工人也無法抵抗大裙子,哪怕它是毫無必要的奢侈。

迪奧的風格就是奢侈,就是用大量的奢侈的料子去做一條簡簡單單的裙子。

迪奧風格的代表作,是一種被稱爲“透景畫(Diorama)”的裙子,它足足用了20米麪料、40米翼展和3公斤的呢絨,這簡直就是在論斤賣時尚了。

不管怎樣,迪奧憑藉這樣的設計風格一炮而紅,法國《震旦報》的大標題寫着:迪奧先生成爲“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國人”。

三、決勝時尚之巔

在迪奧用新風尚證明了自己的堪稱恐怖的銷量和影響力以後,時尚界只剩下香奈兒女士這一位對手了。

香奈兒女士崛起於一戰後,迪奧成名於二戰後。迪奧看着香奈兒的傳奇長大,現在的他終於有資格向比他大22歲的前輩發起挑戰了。

迪奧把目光放在了香水上。

最初,香水更多是作爲一種更高級消費主義陷阱出現的。開始誰也不知道這種易燃的酒精混合物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利潤。

但是這玩意顯然比高定服裝更容易工業化量產割韭菜。酒精裡兌點香精批量灌裝就能賣錢,可比費勁巴列裁剪衣服好做多了。

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的迪奧,出身商人世家,又經歷過顛沛流離和戰火病痛,這讓他對民衆的生活和巴黎女性的品味有足夠的感知和洞察。

迪奧對香水十分癡迷,他說:“香水是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所以我選擇製造香水,哪怕你僅在香水旁邊逗留一會,你便能感受到我的設計魅力。”

1947年,迪奧推出了首款香水,迪奧小姐淡香水(Miss Dior)。

從“迪奧全景”(Diorama)、“迪奧之韻”(Diorissimo)、“迪奧靈”(Diorling)、再到“迪奧瑞拉”(Diorella),迪奧公司收割了巨量的財富。

艾媒金榜發佈的《2019女性香水新消費品牌榜》中,迪奧香水位列第一。

儘管迪奧的香水在當時引發衆人的追捧,但耀眼的成績還是掩不住一個小小的尷尬。

那就是迪奧香水怎麼也賣不過香奈兒5號。

香奈兒也是當時的傳奇人物,和迪奧不同的是,香奈兒從來不觀察市場,她只觀察自己。

她只是在衆多香水樣品中,選擇了第5支香水發佈,只是因爲她覺得5是自己的幸運數字。

不可思議的是,這款香水的口碑和銷量雙爆表,連當時的頂流藝人瑪麗·蓮夢露都自發帶貨:

“當人們問我,我穿着什麼入睡時,我會告訴他,我穿Chanel No.5香水入睡。”

如果說迪奧的香水是現象級香水,那香奈兒香水就是現象本身。

1957年,迪奧和他著名的左撇子剪刀一起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頭版。同年,他在意大利因心臟病突發而離世。

這場時尚界的巔峰對決也就此告終。

四、失去迪奧的Dior

作爲創始人的迪奧死了,但作爲品牌的迪奧還留在時尚圈。

時尚圈並不是個溫柔慈善的地方。在迪奧故去以後,布薩克集團江河日下,終於在1981年支撐不住,被法國政府接手,只留下數十家紡織廠和1.7萬名員工的爛攤子。

當時的迪奧,就像一個被急於甩開的包袱。經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操作,迪奧的母公司最終以1法郎的價格賣給了35歲的投機商人貝爾納·阿爾諾

當時誰也想不到,迪奧這個品牌在他手裡,會成爲精準又殘忍的時尚收割機。

迪奧最瘋狂的時候也只是提出奢侈的時尚觀念,然後藉此賣布,順便收收專利費布商的贊助。

但阿爾諾則是做絕了時尚生意,他以每年3到4個的速度,買進了總計50個知名設計師品牌,時尚帝國的大半壁江山都到了一個人手裡。

阿爾諾帶領迪奧走向了另一個方向,那就是用無法避開的洗腦營銷佔領精神世界,然後將並不昂貴的工業化流水線商品以奢侈品的價格賣給大衆。

如果說迪奧本人的成功,是在物質貧瘠時代掀起的風潮,那麼阿爾諾手下迪奧的成功,就是建立在現代人精神貧瘠的土壤之上。

阿爾諾的一系列操作,讓LVMH成爲世界第一的奢侈品集團。執掌集團的11年間,集團業務翻了14倍,淨利潤增長了500%,是排行第二的開雲集團的四倍。

從此以後,時尚的世界是公關、媒體、廣告、品宣、供應鏈的資本世界。不再有哪個設計師可以掀起“新風尚”或者“平風尚”了。

在奢侈品行業被福布斯評爲第一後,阿爾諾又開始向其他的能賺錢的行業發起衝鋒,2020年,阿爾諾區塊鏈項目也排進了世界前50。

LVMH不會用時尚來定義自己,而是反過來用自己來定義時尚。

如果迪奧還在世,不知他是否會對這一龐大的商業版圖感到滿意,也不知他將怎樣看待今天的時尚業。

迪奧的名字Dior,在法語中正是Dieu(上帝)和or(金子)的結合體,這可能也是迪奧的設計風格中總是充滿金色元素的原因。

但時至今日,迪奧的設計師已經換過5次,很難說如今迪奧金光閃閃的logo中,還有多少屬於他。

也許再過二三十年,那個用左手掏空巴黎市民錢包的男人,就會被永遠埋進故紙堆,就好像他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而更年輕的一代人也許會對着博物館裡“新風尚”設計納悶,爲什麼100年前的巴黎人要把呢絨被穿在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