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作家的林青霞──讀《鏡前鏡後》

散文

青霞在《鏡前鏡後》自序開篇就寫到,某一天在陸羽茶樓,董橋很嚴厲地對她說:「你不能稱自己爲作家。」嚇得她不敢出聲,私下裡卻把董橋的重話視爲無形的鞭子,暗自較勁,不斷地苦讀勤練。而現在,白先勇鄭重地說,「青霞現在真是作家了。」我們閱讀林青霞的三本散文集,從《窗裡窗外》到《雲去雲來》,再到現在的《鏡前鏡後》,可以清晰看到林青霞在寫作道路上的進步軌跡。應該說,白先勇所言不虛,無論她是不是自稱爲作家,這幾本散文集已經奠定了林青霞作爲散文作家的地位,也大概是從演藝圈走出來的最具知名度的作家了。

《鏡前鏡後》收集了林青霞最新的22篇散文,還附有江青黃心村朋友寫的6篇林青霞印象記。從這本文集可以看出林青霞的寫作空間較前兩本書進一步擴大,既有她最熟悉的明星朋友(張叔平李菁、江青等)的傳奇芳華,也有她日常生活中閨蜜、家人和朋友(施南生、女兒愛林爾冬升胡晴舫黃永玉、黃心村等)的印象點滴,還有生命旅途中偶遇的普通人(袁學順吳寶春等)素描寫真,甚至還重回魂牽夢擾的臺北永康街,與18歲的自己迎面相撞。四十多年,彷彿時間停止,臺北舊居的陳設竟然幾乎沒變,那張Cappuccino胖沙發似乎一直在等待着主人的迴歸。而最近林青霞在集中閱讀和研究張愛玲,幾乎讀遍了能夠找到的各種作品和資料,最後一篇《走近張愛玲》算是她研讀張愛玲的初步心得。無論寫什麼,林青霞唯一不變的是,依然以率真、誠摯的姿態,借文字回憶生命往事,以素樸、曉暢筆調,敘寫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打開生命皺褶中的種種細節,充滿了感恩、欣喜與悲憫。林青霞曾經遇見的那些朋友,曾經經歷的那些往事,如果不是她的講述和記錄,可能也就隨風而逝了。而能夠被她記錄書寫的,一定是歲月留痕中最深情最真摯的片斷。後面幾位朋友的印象記,你寫我說,彼此對話,又與前面的這些散文構成了互文性關係,饒有趣味。

林青霞的散文幾乎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調性,那就是貼着人物來寫,以豐富的細節,挖掘生命中的生動記憶。好的散文跟好的小說一樣,都是需要自己的調性的。完全信馬由繮的散文寫作,其實是不太現實的,好的散文也需要經營,而經營的基礎來自於兩方面,一是豐富的生命體驗和敏銳的觀察能力,二是廣泛的文本閱讀與深入的思考。也許林青霞散文的寫作訓練,還遠遠比不上很多專業作家,但她卻有超乎常人的生命體驗與個人記憶,無數精彩故事,早就默默積澱於心,等待着幾十年後作爲作家的林青霞的調動和經營。那些鮮活的充滿感情的記憶,或許難免帶上林青霞自己的變形,但記憶不僅拓寬了創作跨度,也獲得一個呈現自己甚至見證歷史的維度。無數的經驗與故事,通過記憶而煥發新生。這種經營也許看不出什麼獨家秘方,往往是不拘一格,率性而作,書寫生命中的往事記憶,直擊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這種「無法之法」的寫作風格,恰恰形成了她散文作品獨特的調性,賦予她散文很高的辨識度。林式散文很容易在大量散文作品中到眼即辨,這不能不歸功於其獨特的調性。一個作者只要具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特調性,那就無愧於作家的名號。

作爲作家的林青霞最爲可貴的,不在於她所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寫作資源,而在於她對文字、對文學、對寫作始終保有的那種敬畏、虔誠和純淨。對於很多人來說,閱讀或寫作早就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每天忙忙碌碌,柴米油鹽,電視、網路、抖音等等成了打發時間的最主要的方式。歷經無數光芒萬丈的高光時刻的林青霞,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在文字中重新領悟生命的豐沛與精彩,傳達生命的幽遠與曠達,正所謂江湖萬里水雲闊,草木一溪文字香。華麗轉型之後,閱讀和寫作已成爲她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在閱讀和寫作中,人與人相遇,心與心相通,將生命的激情發揮得淋漓盡致。

史坦納曾經說過,「閱讀是行動方式。我們參與在場,我們參與書中的聲音。我們允許書中的聲音進入我們的內心深處,儘管不是完全不設防。一首偉大的詩歌,一部經典小說,擠壓在我們身上,它們攻擊、佔有我們意識的穩固高地。它們對我們的想像和慾望產生作用,對我們的抱負和最秘密的夢想施加影響;這是一種讓我們受傷的奇怪主宰。」(《人文素養》)林青霞對文學閱讀充滿了巨大的熱情,只要遇到好書,或者應該讀的好書,她都是如飢似渴,即刻便讀,甚至一站二小時都不覺得。這種閱讀又反過來刺激了她的寫作慾望,讓她在散文創作中樂此不疲,欲罷不能。宋人往往喜歡把學詩比作學禪,「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韓子蒼:《贈趙伯魚》)這裡所說的學詩與學禪的關係,或許也可以借來說明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寫作亦如參禪,需要廣泛閱讀,讀到一定時候,也就「信手拈出皆成章」了。

偏偏林青霞又是一個有天分的作家,或者是其寫作的天分幾十年來一直被女神光環所遮蔽。她驚人的記憶力,獨特的觀察視角,細節的捕捉,文字的自然天成,在在顯示了她作爲作家的天分。「我一直認爲,『天生的』小說家是這樣一個人: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在一節二等列車車廂內,他能夠信口說出一則故事,迷住所有的乘客。我們目前的『大師』實在太多,不過,我想很少人會通過這場考驗。」(喬治 · 史坦納:《梅里美》)讀過她寫李菁、張叔平、施南生、江青等人的散文的人,一定願意相信,林青霞就是那位隨意拋出一則故事,一段回憶,就能迷住所有讀者的天生的散文家

林青霞在寫《知音》時曾說,她「常常心中暗喜,上天賜我一個知音。我亦不負上天所望,讓這份緣在今生開花結果。」(《知音》)作爲一個讀者,我們也希望林青霞不辜負上天所賦予的天分,開花結果,寫出更多雋永的篇章。我們對作爲作家的林青霞,抱持着更大更久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