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招安還是自立

1258年,10月23日,東海堡禮堂。

最近一個多月來大事太多,臨時大會頻繁召開,到了今天正式大會的時候,已經沒什麼正式的感覺了,禮堂中只有一百多人,勉強過了半數。剩下的股東都在忙着工作,沒空出席,只好把投票權委託給立場相近的股東,把事務交給他們決定。

不過今天的大會,與之前同仇敵愾的氣氛不同,頗有些劍拔弩張的感覺,原因就在於商務部提出的尋求向南宋招安的計劃。

剛剛從遼東返回的商務部長史若雲還沒休息過來,就接到了魏萬程送過來的“大禮”,緊急召集商務部衆人商議了一番之後,便達成了一致意見,向全體大會提交了一份方案,希望東海商社接受南宋朝廷的招安,至少也要在官方渠道上建立聯繫,以結束當前孤立無援的局面。

這個方案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不少人反對。魏萬程上臺將計劃詳細講解了一番之後,立刻就有人站起來反對:

“我們自己乾的好好的,非得給自己找個上司,這不是賤嗎?”

“就南宋那樣的豬隊友,攀上去能有什麼好處?小心被坑死啊。”

“賈似道給了你什麼好處,居然能讓你出賣商社利益?我建議清查魏萬程的資產狀況!”

眼見說得越來越過分,主持人饒文輝連忙敲響了驚堂木,讓會場安靜了下來。

財政部的孫長天舉手發言道:“咳,面子問題其實倒無所謂,有沒有支援也問題不大,大不了南宋一點支持不給我們,情況也不會比現在更差。我的顧慮在於,如果我們接受了南宋的招安,把膠州之地划進宋朝的版圖,這豈不是在蒙古人的腹心地帶上摳出一塊來,成爲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萬一把蒙古人的仇恨全拉過來,我們能頂得住?而且我們不是在尋求跟李璮和解嗎?一旦投向南宋,這條線不就前功盡棄了?”

魏萬程解釋道:“我們已經招惹上蒙古人了,前不久不還把膠水縣那部落給拔了?至於引不引仇恨,不取決於我們怎麼做,而取決於他們有多少餘力。即使招安,也不是馬上就能辦成的。以南宋朝廷的效率,沒幾個月搞不定,而且陸路堵塞,至少要等到夏季南風起才能通行。嗯,嘿嘿嘿……”他突然怪笑起來:“根據史料,明年八月,蒙哥汗就要戰死了,到時蒙古人就會陷入內亂,暫時管不上我們。而且李璮也會因此產生異心,不久後他也會投宋的,自然更不會把實力損耗在攻打我們上了。”

孫長天搖搖頭,然後拿起一份標註着“內參”的資料,翻了幾頁,說道:“你想的太簡單了。根據史料,李璮直到投宋的前一刻,還在淮河一帶和李庭芝打得火熱呢。李璮如果真想反,反之前必然會狠揍我們一頓,以對忽必烈表示忠心,麻痹他爭取準備的時間,那我們可就慘了。”

魏萬程也拿出同樣的資料,指點着說:“你再繼續往下看,李璮和李庭芝雖然在淮河‘激戰’,但後來他投宋,也是李庭芝引薦的。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兩人根本就沒打出火氣來!不然李庭芝會幫仇人說話?我看所謂‘激戰’不過是裝裝樣子罷了。再說了,到了明年,我們的山河防線早已完備,李璮就算真想來試試,也必然被碰得滿地找牙。我們完全可以展示實力之後跟他打起默契仗,這樣他也可以趁機擴充實力,將來起事的時候還能多堅持一會兒。兩方雙贏,多好啊。”

“既然如此,”孫長天放下資料本,“那我們投不投宋又有什麼區別?反正都是靠蒙古內亂和山河防線,那幹嘛要給南宋當狗?”

這時,旁邊站着的史若雲突然咳嗽了一聲,打斷了他們,嚴肅地說道:“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很多人的心態可能還沒轉變過來,但事到如今,我們該從更大更前瞻的角度看待現在的局勢了。”

在衆人注視的目光中,她去壁掛地圖那邊翻了翻,掛了一張中國地形圖出來,指點着上面說道:“我們現在的戰略形勢,其實和關中地區很像,地形封閉,內部有平原適宜耕種,有通道與外界連接,但也有關隘易於防守。

中國歷史地理,有‘金角銀邊草肚皮’之說,位於中原的四戰之地最難立國,邊緣地區易於割據但不易進取,唯有位於角落的關中地區不用擔心自身安危,可以悶頭髮展,然後出山收取天下。

山東也算得上這‘金角’之一,戰國時齊國曾經一度與強秦並稱‘東西二帝’。但是,最終卻是秦國取了天下,自此之後漢、唐都是以關中爲王霸之基,卻很少聽說過有山東誕生的強權,這是爲什麼?”

她環視了一圈會場,見衆人若有所思,便往地圖上的關中地區重重一點,說道:“這是因爲,關中這一‘角’,並非真的角!

關中只是對於中原文明地區來說算角落,但在整個地理環境上卻並非如此。關中強權南可以向巴蜀擴張獲取糧食人口,北可以進取草原獲取馬匹,西可以連接絲路獲取財富,可以說有一個巨大的腹地,這纔是爭天下的根本!

而山東就真的是角了,雖然安全,但背後全是大海,無處擴張,無腹地可利用,早晚會被甩下去……我們如今的形勢也是如此,如果困守一隅,即使暫時安全,早晚也會被外部強權碾壓!”

被她這麼一詐唬,場上諸人表情不由得凝重起來,甚至有人喘起了粗氣。

“啪啪啪”這時一陣鼓掌聲打破了沉默,坐在角落裡的孔嘉誼站起身說道:“說得好,但史部長肯定不是來宣揚失敗主義的。嗯,你是說,南宋就是我們的‘腹地’?”

史若雲握拳往後面的黑板一拍,鏗鏘有力地說道:“沒錯!如果早個幾百年,我們說不定真就要困死在這天下一角里了——但所幸時代變了!這個時代海洋貿易足夠發達,我們可以從海上獲取財富和物資甚至人口,這茫茫大海不再是荒蕪之地而是無盡的可能性!

只是,海貿歸根到底仍然是把兩塊陸地連接起來,而我們能獲得的最大市場和物資來源地就是南宋了。過去,關中地區的成功,取決於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編戶齊民、利用土地,而現在,我們的成功則取決於……呃,首先是工業、技術和軍事能力的進步,然後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開發南宋這個巨大的市場!

如果我們取得了宋朝的國民待遇,在南方地區開展商貿行動就輕鬆多了。至少可以自由進出各個港口,還可以自由置地置產,還可以深入一些敏感產業,對未來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相比之下,暫時低個頭求個招安只是微不足道的臉面問題而已。”

她這一番演說很有說服力,衆人短暫的沉默過後,開始激烈的討論起來。

“我支持史部長的意見!”工業部的木雲心站起來高呼道:“敵人的敵人一定能成爲朋友,至少也是暫時的合作者,現在敵人都快打上門來了,正是需要任何一個朋友的時候。這明明是個絕好的機會,怎能白白放過!”

“我說兩句。”過了一會兒,文化部長張建國也舉手發言了,“築基計劃的目標是佔據整個膠東,但是以目前我們的人力和管理水平,是很難有效管理這麼大片的區域的,其中一大障礙就是我們缺乏‘正統性’。嗯,沒錯,雖然我們可以用武力將本地人壓服,但是在他們的眼中,我們始終是‘賊’,這無形中增大了統治的難度。我們文化部最近想舉辦一次類似公務員考試的選拔活動,從周邊地區招募讀書人爲我們服務,但調研中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孫長天皺了皺眉頭,問道:“張老師,我們之前不也招募了不少讀書人,幹得不都挺好嗎?怎麼現在又不行了?再說這些人金來降金蒙來降蒙,怎麼對我們反而講什麼正統了?”

張建國解釋道:“當初我們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商社,他們給我們幹活就只是普通的打工,自然不會有什麼障礙。但現在我們已經正式跟官府打了起來,雖說我們是正義的,但這種行爲按傳統的評價就是‘賊’了,他們再進商社工作,就是‘從賊’了,這可就大不一樣了。你要說把刀子架在脖子上逼他們幹活,倒也行,但金人蒙古人的威名也是幾十年殺伐才養起來的,我們纔打了幾仗,兇名還遠沒有那麼厲害呢。從一般人的角度看,即使是擇強者依附,也該去依附姜思明李璮蒙古人那邊,而不是依附我們,更別說還有名分忠義的因素在了。”

“那您的意思是,我們歸順南宋之後,就有了合適的名義,可以順利在佔領區施行統治了?”孫長天問道。

“嗯……關鍵還是我們自身的實力,但這事就像你們玩的遊戲一樣,有20%的增益總比20%的削弱強。名分肯定是有意義的,雖說仍然會有不少人畏懼蒙古人的餘威,但是這些人本來我們也用不起來,所以沒有差別。剩下的不少讀書人失去了出仕的途徑,早就對蒙韃有所怨懣,只要我們有了大義名分,再展示出軍事實力,這些人是很容易就能爲我們所用的。”

張建國說完,想了一會兒,又補充了幾句:“當然,即使我們沒有南宋的名義,從小到大,穩固根基,慢慢發展,遲早也能收服人心的。不過這個時間就要長得多了,而我們最缺的就是時間。”

“但是!”這時,代表安全部的錢文柏突然舉手發言道:“這麼一來,將來到了我們需要跟南宋翻臉的時候,這臣屬關係豈不是會成爲一層障礙?以南宋的名義把讀書人招募進來,到時候內部不穩怎麼辦?”

張建國看着這個學生,有些無語,你們心可真大,難不成還真想逐鹿中原滅元亡宋?

史若雲見狀,連忙打圓場道:“先把人圈進來再說嘛。只要把他們收進來,慢慢改造,他們在先進文明的薰陶之下,很快就會真正歸心的。你看,之前我們招募的那些個讀書人,比如儲蓄所的王清泉,還有嶗山學宮那些個學生,在開戰之後,大部分不是仍然很支持我們嗎?再說了,他們老趙家,當初不也是周朝的臣子……”

“咳咳,”一直沉默不語的張正義聽到這裡,打斷道:“扯遠了,咱們還是回到正題上吧。我們現在就三條路。一,誰都不管,悶頭就是幹,這條路最困難,但未來的根基也最穩固;二,接受南宋的招安,短期內有可能會招致李璮的攻擊,但撐過這陣之後,發展空間會大很多,只是之後要牽扯進南宋的政治體系,處處掣肘;三,先與南宋取得聯繫,看看有什麼條件再說,同時也暗中跟李璮談和,兩不得罪,隨着局勢的變化做決定。怎麼選,大家投票吧。”

他這三個選項深得文官體系的精髓,一個看上去就不咋地,而另兩個實際上都差不多。說是要看局勢,可局勢怎麼變,不還是商務部“看”出來的嗎?這個選項看似靈活,實際上就是把決定權交給商務部了。

經過短暫的討論之後,投票結果出爐了。果然,第一條很少有人選,第二條有不少,但第三條最多。

總體來說,東海商社對南宋的態度是利用而非臣服,會有一定的幫助,但主要是着眼於大局和百姓。但細節上來說,人是複雜的,二百股東里總會有一些傾向於南宋的,而他們會對古典權貴表現出恭謹的態度。但這只是外交行爲,絕大多數股東都不會往南邊去,依然堅持獨立自主不服就乾的立場。對於少數的一些人,若是有書友不喜,只當作是工具人即可。

第26章 即墨鄉紳與知縣第331章 泰山之戰 六 騎對騎,鐵浮屠重現江湖!第342章 正向溪堂歡笑第694章 一日城第650章 奈何大宋有高達第772章 四、政體爲……第780章 人在江湖(加更)第418章 東進:博多第122章 夜襲第259章 傳媒 上第570章 火車第305章 封鎖第57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315章 恩威並施第612章 共克時堅 一 大烤大考第545章 占城沙漠第728章 達則一線平推第691章 兩廣第800章 第五方面軍第378章 以一破十!第810章 殖民地攻略第542章 授時第491章 混世魔王在難波登陸第582章 黑龍江上 完 黑龍江上第901章 不是問題第736章 步兵炮第513章 辛記絲綢廠(求月票)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107章 築基計劃第801章 求和第811章 丁香島第219章 新泰縣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652章 高達就是用來搶的第541章 覺醒第692章 樊城之圍第241章 技術驗證船 一第763章   追逐第307章 北伐第137章 遠程通信 下第880章 莫臥兒大元 下第533章 人口 上第790章 邕桂分流 上 (加更)第33章 山東的世侯們第395章 貨幣戰爭(加更)第722章 小試牛刀第855章 鑿空 十一 玉龍傑赤第605章 李氏朝鮮 二第654章 禮崩樂壞第394章 中統鈔第37章 渤海沿岸第9章 龍王寨第245章 新財政 二第222章 渠道第223章 入長江第776章 以路爲城,機動對機動,漠南防禦策略第61章 北地貿易 二第8章 圓第130章 行軍第542章 授時第58章 騎兵第13章 改制會議第791章 邕桂分流 下第851章 鑿空 七 彈道學第659章 臨安事變 一 乘風破浪第672章 天無二日第55章 自造艦與新型帆第800章 第五方面軍第275章 滿萬了第373章 正主來了第670章 臨安事變 十二 滿千不可敵第687章 自走機(加更)第156章 朝賀 二(感謝林宇的打賞,第二次加更)第88章 獅子搏兔 下第1章 倒黴的同學會第884章 鉗第424章 新幣制 下第99章 奪取膠州 下第627章 事不過三第211章 告一段落第419章 東進:白銀貿易流第316章 收穫第844章 安西省第16章 募工第615章 共克時堅 四 自衛反擊第864章 海峽第192章 尖刀第24章 嶗山道士後6章 夜深第541章 覺醒第204章 出賣 二第858章 鑿空 十四 三千漢甲可滅國第552章 以漢制夷第239章 分贓第363章 儲蓄第307章 北伐第879章 莫臥兒大元 上第171章 走進歷史 下(感謝七月寒冰~的打賞,加更2/2)第609章 李氏朝鮮 六第316章 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