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臨安事變 三 先進火炮系統

1273年,4月14日,9:00,錢塘江口。

17式輕型艦載速射榴彈炮,是脫胎自陸軍的15式野戰炮項目而誕生的一款後裝線膛火炮。

15式單就炮身部分來說,完成度很高,設計優秀,威力強勁、裝填便利、精度驚人,但是裝到炮車上之後,卻困擾於巨大的後坐力所帶來的制退和復位問題,導致實力無法有效發揮。

這一點讓陸軍炮兵非常頭疼,但是對於海軍來說卻不是什麼問題,因爲他們不需要把火炮在泥濘的野地裡拖來拖去,大可以用早就成熟的重力式斜軌炮架來解決這個難題。所以,他們很不客氣地把15式的設計抄了過去,採用相同的88mm口徑和彈藥,只是身管加長到了25倍徑,裝到了船上,應運而生成了燎原級的真正主力艦炮。

實際上,海軍大佬們對17式非常滿意,本想給燎原級所有炮位都裝上的。只是這炮前年才定型,產量有限,而且尚未經過實戰檢驗,萬一出了什麼意想不到的毛病就不美了,所以纔在下炮艙中裝了一層經典而成熟的鯤炮以保底。

現在,與憋屈的下炮艙不同,上炮艙的炮兵官兵們意氣風發,準備用這種新寶貝好好請敵軍吃頓大餐。

負責這層的槍炮副官周宏大尉與艦橋通了電話後,大聲對炮手們吼道:“弟兄們,今天就是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不用客氣,第一發就裝上穿甲爆破彈,轟他孃的!”

爆炸彈在陸軍中早就很普遍地應用了,但海軍對此一直很保守,因爲船上的環境更封閉,弄不好還沒炸到敵人就先把自己給炸了。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敵我技術都在進步,又有了燎原級這樣的新銳戰艦和17式這樣的先進火炮,再不應用也就說不過去了。所以,這次兩艘燎原級上配備了多種爆炸彈頭,不過爲了安全起見,平時都是妥善保管在水線之下底艙之中的彈藥庫裡,即使是戰時也不會一股腦堆在炮艙裡,而是通過升降井隨用隨取,炮位旁邊僅有的幾枚也會放在用嵌鐵木板特製的分格彈藥箱裡,以防一個失誤全艙遭殃。

現在,根據周宏的指令,炮手們便從彈藥箱中取出所謂的“穿甲爆破彈”——這是海軍特有的爆炸彈種,實際上就是皮更厚、裝藥更少的榴彈,兼顧了穿甲能力和破壞力,可以穿透厚船殼之後再爆炸,而且萬一在自己這邊走火了也相對安全些。它是一枚整裝彈,彈頭已經與內裝發射藥的黃銅彈筒組裝到了一起,因此裝填起來非常簡單,左邊的炮手拉開橫楔式炮閂,右邊的炮手直接把炮彈塞進去,左邊再關上門,這便搞定了,相比舊式前裝炮的裝填簡直是眨眼間的功夫。

頃刻之間,左舷的十門17式便已經裝填完畢了,周宏對此非常滿意,巡視了一遍之後,便走到炮艙中央稍偏後一點的信息臺前。炮艙的這個位置由於有煙囪穿過,連帶着隔熱層佔據了不小空間,所以不方便佈置火炮,轉而安裝了一系列的儀器和儀表。

他一邊透過炮窗看着遠處只有一個小點的南宋水師,一邊盯着天花板上一個遍佈着各種指針的儀表盤,默唸着上面五花八門的數據,等待本艦進入戰鬥位置。

“2300米,10.1節,78度,快了……”

燎原級裝備了劃時代的先進火炮系統,而所謂的“先進系統”並不單單只是指火炮本身而已。

要知道,海上炮擊不同於陸地,你在動,敵人也在動,不但前後動,還會隨着海浪上下起伏左右橫搖。這是一個極爲複雜的射擊場景,影響命中的因素絕不只在火炮身上。線膛炮雖然比滑膛炮精準得多,但如果只靠人眼瞄準,那麼在這麼複雜的場景下其實也準不了多少,隔遠了都是聽天由命,還是隻能逼近到幾百米的肉搏距離纔能有足夠的命中率。

而如果還是這樣野蠻作戰的話,那未免就顯得有點美中不足,彷彿革命性的新火炮只是稍微強了一點快了一點而已,並沒有產生代差性的進步,無法形成碾壓式的無傷作戰。當然,東海軍人不畏犧牲,可不需要犧牲的時候爲什麼非得浪費生命呢?

所以,這套“先進火炮系統”,並非只是火炮的革新,還包括着更難被人注意到但更具革命性的信息技術革新,凝聚下來就是“先進觀瞄子系統”、“先進信息子系統”和“先進火控子系統”三個重要部分。

現在兩艘燎原級正在宋軍目瞪口呆的目光中進行一次陣前大轉向,船帆已經收了起來,純靠螺旋槳的動力向東南行進到了宋軍大橫陣的右翼邊緣。

就在宋軍以爲她們要就此逃跑的時候,兩艘鉅艦卻突然又向右急轉,一前一後用左舷對準了宋軍艦隊的正前方,將完美的身姿和黑洞洞的炮口一同露了出來。

而在這一系列絢麗動作進行的同時,燎原級艏艉兩端的測角儀卻始終對準着宋軍最右翼的那艘大戰船。這是東海人慣用的經典的三角測量手段,燎原級仍然沿用着,不過卻進行了重大的改進,兩臺測角儀被安置在萬向架上,如此一來可以減少一部分因晃動而產生的誤差,從而使得測量數據更爲精確。

不僅如此,艦橋頂部還有兩個相距甚遠的“望遠鏡”對準着目標。這實際上是兩臺特殊的潛望鏡,由一名經過特殊訓練的觀察員操縱,雙眼分別觀察一隻鏡頭並不斷調整角度,若是沒有同時對準目標則會產生重影,否則就會在眼中形成穩定的實像。而看到實像的時候便說明兩個鏡頭精確地對準了目標,通過計算兩個夾角,便可以計算出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這套光學測距裝置實際上同樣應用了三角測量原理,但不受本艦運動影響,精確度要高得多,當然,對於製造工藝的要求也高得多,不是輕鬆能製造出來的。

這一新一舊兩套測距系統合在一起,便是“先進觀瞄子系統”,可以更準確地測量目標距離,從而爲進一步的火控奠定了基礎。

“1.554,1.570……”“1933……”

艦橋之中,火控組的一名少尉正讀着儀表上顯示的兩組數據。它們分別來自於舊系統和新光學系統,前者給了兩個角度,而後者直接傳回了測距值——能直接從儀表上看出數據,這就是“先進信息子系統”的功勞了。

觀瞄所得的數據被轉化爲電信號,直接通過電纜傳遞到了艦橋中,驅動儀器內部的機械零件按特定的次序運行,間接帶動儀表上的指針指示出數據。雖然在後世看來是不太準確的模擬計算,但對於現在來說已經足夠準確和先進了。

少尉正要對角度數據進行查表,關大富就打斷了他:“直接採信光學數據,開始計算吧!”

根據之前實驗的結果,光學系統的準確度要遠超舊式測距裝置,現在船上同時保留了兩套裝置,與其說是相互印證,不如說是留個備份而已。現在沒出什麼狀況,直接採信新系統即可。

“是!”

少尉立刻在另一個儀器面板上操作了起來,這個面板不小,但現在上面只有“距離”一行參數,只要把下面的數字旋鈕轉到相應的位置就好了,然後四個標明瞭“實心彈”“穿甲爆破彈”“高爆彈”“榴霰彈”的指針瞬間指示出了各不相同的用密位表示的角度值。而且就在同時,距離參數和這四個密位值也同步傳遞到了炮艙中的儀表板上。

這個面板背面是一臺中央塔出品的機械式計算機,唯一的功能便是根據距離值輸出不同彈種所需的射角。這看上去很神奇,但實際上並不複雜,因爲省略了諸多影響因素後,它的內部結構只要幾個旋轉運動便可搞定,核心技術其實是在儀表盤的非線性標註上。

“真是快啊。”看到數據瞬間出現,關大富由衷地感嘆起來,但實際上他對它並不太信任,又抄起表格確認了一下,“15.3……嗯,都沒問題。”

還好,並沒有出錯。

與此同時,另一名少尉在另一臺更復雜的機器上,根據本船航速、航向角等諸元計算出了更微妙的橫向射角,同樣同步到了炮艙之中。

這兩個裝置加起來,便是所謂的“先進火控子系統”了,根據數據迅速計算出統一的射擊參數,從而減少射擊的準備時間,取得更好的準確度。如果只是這樣,那比之前的查表其實也並沒強出多少來,但這套火控子系統更根本的優點在於反應迅速,並非給完一組數據就完了,而是隨着雙方位置的不斷變動,在隨時更新着數據,這對於炮手來說就極有參考價值了。當然,這樣的火控在後世看來仍然是小兒科,風力和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都沒考慮進來,但還是那句話,在現在已經足夠先進了。

艦橋地板之下的上炮艙之中,周宏仍然在盯着頭頂上的儀表板。這個板子可分上下兩半,上半顯示的是距離、航速、風向等“客觀數據”,而下半則是火控組給出來的射角等“主觀數據”,炮手可以直接照抄主觀數據,也可以憑自己的經驗根據客觀數據進行微調。當然,自己調的結果並不一定就比主觀數據要強,而要不要調、怎麼調的責任重擔實際上就壓到了周宏的肩上。

隨着距離越來越近,周宏的壓力也逐漸增大,正當他如坐鍼氈的時候,一通來自艦橋的電話突然拯救了他。

“是,明白,先校射,1500米正式開打!”周通拉着電話走到了中央的05左和06左炮位前,對炮隊長說道:“按給定數據來,先來兩發試射!”

燎原級上的炮兵組織結構沿用了海軍的成熟經驗,每個小隊負責兩對炮,而上炮艙的05、06炮位位於整艘船的正中央,可謂是核心炮位,自然要由技能最爲熟練的炮隊負責。

宋子實上士就是這個小隊的隊長,他接到命令之後,不二話,直接拍了拍05左炮位射手的肩:“知道了吧?開始瞄準吧。垂直正00-83,水平負00-14。”

射手根據他的指示,帶人轉動搖柄,將火炮仰角調整到了大約5度,又仔細地轉動瞄準具,使它略微向右偏了一點點,這樣瞄準時炮口會略向左偏,以補償因本艦向右運動而產生的橫向偏差。然後,他就坐到炮身左側的瞄準位上,用右眼透過瞄準具的望遠鏡看向了遠處的目標——17式的射程高達三千米甚至更高,如此遠的距離已經不可能用肉眼去瞄準,只能藉助光學器械了。足以用來瞄準的望遠鏡同樣不是個簡單東西,需要極高的工藝水平,也就是這幾年受益於工業水平的提升才能可靠地製造出來,但仍然很貴。

即使有瞄準鏡,想準確對準幾千米外的目標也不是個簡單的任務,因爲本艦在不斷地運動和搖晃,稍一晃就會使鏡頭內的景象產生巨大變化。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炮位右側還有一人在專職負責調整炮身的平衡,他盯着炮架上的重力式垂直指示器,手握兩根搖桿,隨着船身的搖晃不斷微調着炮管的角度,使其與水平面的夾角保持相對穩定。這樣的人力垂穩不可能太精確,但總比聽天由命強多了,在他的幫助下,射手只需要指揮隊友調整水平射角追蹤目標就行了。

17式的炮架沿用了之前的成熟設計,靠近炮窗的位置有一根固定的轉軸,而尾部放置在後面的一道弧形鐵軌上,這樣就可以不費力且大角度地調整水平射角了。

兩名炮手協力轉着炮尾的轉輪,使火炮水平旋轉,而射手口中唸唸有詞,指揮他們的動作:“左左左……停!”

當宋軍最右翼的那艘大戰船在瞄準鏡中穩定出現的時候,射手突然喊停,然後稍一確定準星的位置,果斷扣下了扳機。

隨着扳機的扣下,炮閂內部的擊針被釋放,猛地撞向藥筒底部的底火。藥筒內部有六件硝化紙包裝的藥包,每包都裝着三百克黑火藥,這些黑火藥被壓縮造粒成棋子大小,以取得最適應17式炮管的燃燒曲線。現在,這總計1.8kg發射藥在底火高能射流的激發下,漸次爆燃釋放出巨量的高溫氣體,有力地推動了7.1kg的穿甲爆破彈彈頭向前加速,彈頭周邊的銅質彈帶嵌入膛線之中,使得彈頭一邊前進一邊自轉。最終,在彈頭通過2200mm長的炮膛出膛的時候,已經加速到了450m/s的高速。這幾乎已經是普通黑火藥能達到的頂尖水平了。

與此同時,安置着炮身的炮座猛然後坐,沿着炮架上傾斜的鋼軌一邊後退一邊上升,最終停了下來。這樣的設計能夠用火炮自身的重力有效地吸收後坐能量,復進的時候也相對省力,雖然簡單但很是有效,即使對於現在來說也是非常適用的。

現在燎原級上的炮架相比當初的原始設計幾乎沒有變動,只是在炮座兩側加裝了兩根管狀的配件,管內有一根粗大的彈簧。這樣炮座後退時彈簧被壓縮,可以減少後坐距離,復進時彈簧釋放彈力,可以加快復位速度,對於提升射速有很大幫助。

這彈簧看上去形狀簡單,但依賴於基礎冶金學,是將錳鋼精心冶煉加工並熱處理才能做出來的,而且壽命有限必須要定期更換,成本可不低。不過好在它只是配件,即使不裝彈簧,整個炮架依然能完成制退復進動作,只是耗時要長上一點。現在有它的幫助,炮座很快達到了最高點,又在彈力和人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前運動,沒多久就回到了原來的位置,可以再裝填了,整個過程相比舊式火炮簡直可稱電光火石的功夫。

另一邊,彈頭出膛後,一邊自轉一邊向前高速飛行,劃出一道平滑而穩定的弧線,直直地朝目標撞了過去。

不但炮艙中的周宏和宋子實等人緊張的盯着前方,上面艦橋之中的諸人也瞪大了眼睛看過去,而艦橋位置更高,看得也更真切——這其實有點廢話,這麼高的艦橋就是爲了能更好地指揮海戰而設立的啊!

然而令衆人失望了。即使經過了這麼多的努力,炮彈還是與目標擦身而過,落在了目標左側約一個身位的海面上,激起一根小水柱,片刻之後又爆炸產生了一片水花和亂波。此外,就沒有其他的效果了。

“哎……”

雖然在這麼遠的距離上想首發命中實在是有些做夢,但真的落空之後,不免還是對士氣造成了一定的挫折。

但是,韓鬆看到結果後,反而高興地喊了起來:“好,第一發就打到旁邊了,接下來還跑得了?就這個參數,也不用等一千五百米了,全彈發射,火力覆蓋過去!”

第675章 從中央王朝到民族國家第112章 山河防線 一 棱堡第851章 鑿空 七 彈道學第376章 三蹶名王第358章 忽必烈的憂鬱第544章 無線電第238章 登陸第784章 大冶第271章 護衛 下第261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02章 海州灣海戰 下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787章 改土歸流 上第292章 局破第379章 忽必烈的驚愕第820章 貪婪第522章 光明 下第500章 第一重火力營“落日”,幕府毀滅者第287章 賞賜第41章 火槍實驗 下第443章 另一個世界:羅衛第401章 真正的立國第163章 擴張(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九次加更)第309章 清空第180章 兵役制度 二第577章 黑龍江上 四 煤(九月快樂,求月票!)第595章 寧陽模式 上第504章 此岸第819章 極點第83章 新的建設 一 造紙廠(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割肉加更)第294章 無邊無際第364章 商業船第830章 熱那亞的崛起 二 吉伯林第610章 李氏朝鮮 七第680章 覺醒第153章 天下一角(第四更)第789章 出大事了第899章 疾風暴雨 三第609章 李氏朝鮮 六第149章 黎明之戰 二第265章 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第493章 倒幕軍越過了水無瀨川第152章 世事無常(第三更)第648章 前方吃緊後7章 戰場第463章 回家:衝古剌第871章 克里特島第120章 中場休息第731章 血色軍令第298章 濟南之圍(2/4)第611章 李氏朝鮮 完(加更)第296章 技術擴散第126章 鯨魚第819章 極點第423章 新幣制 上第402章 火器時代第888章 輿情第598章 訪問第713章 最後一戰第91章 就緒第182章 新村第584章 北上第543章 深圳堡第617章 共克時堅 六 清理枯枝第315章 恩威並施第128章 日子還得繼續第159章 曆法(感謝衆書友的打賞,第五次加更)第52章 新氣象第124章 蝴蝶翅膀扇起來了第681章 輿論洪流第3章 海盜窩第882章 蜀道難第685章 都好起來了 三第573章 大哉乾元 下 (2/4)第753章 會盟 二第509章 天塹變通途第271章 護衛 下第78章 第三產業第369章 角色反了第589章 當獵人變成獵物第359章 忽必烈的嘆息第827章 薩拉戈薩第737章 夾擊關於穿越者國度的遠景規劃第44章 透視畫法與糖第57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197章 這東海國我們認了!(感謝dsfdfdf的打賞,加更1/2)第616章 共克時堅 五 偃旗息鼓第794章 八路齊發第835章 熱那亞的崛起 七 地中海上的炮聲第834章 熱那亞的崛起 六 加萊塞第469章 東洋景 上第404章 真正的進步 上第506章 入境第552章 以漢制夷第891章 轉移第83章 新的建設 一 造紙廠(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割肉加更)第64章 漸開線齒輪(慶春節及推薦票滿千,今明兩日十更,此爲第一更)第135章 封凍!第715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