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

月過中天。

紫禁城,南京的。

偌大的皇宮,以前除了鎮守太監和一些發配到這裡的中小太監,便空無一人了,不過這麼大的皇宮,也不可能讓它平白空着,日常的灑掃、對花草的侍弄、收拾房間等還是有人做的。

自從明成祖遷都北京以來,這裡便成了發配犯了事的太監、少監、火者等閹人的絕好去處,有些人,比如陳洪、孟衝、馮寶等大太監都是在這裡鬱鬱而終的,這些人的身邊都有一大幫子義子、親信,當新的司禮監大太監上任後,這些人自然要跟着發配,於是南京皇宮雖然空空蕩蕩,也缺乏主人,但並不缺乏內官。

這裡面,自然也有有着正式名分,以太監、少監之名管轄着衆多發配閹人的內官,但大多數是發配而至的。

朱慈烺難逃後,跟着他一起走的只能是少數人,大部分內官都留了下來,聽說大夏國皇帝喜歡周遊各處,並在各處都有行宮後,這些仍便以爲自己的春天來了。

不過大夏國一統中國之後,對於南京皇宮太監的處理並沒有這些人想象的那麼好,還是跟北京城一樣,三成的人,特別是年輕力壯的分別被分到原本隸屬於南京官府的各大作坊做工,三成的人分給了尼堪的兒女們,南京皇宮只留下三成,大約千人的規模。

他們沒有別的事,就是繼續在皇宮裡管轄御馬、御酒、筆墨紙硯、服飾、庭院諸務。

尼堪是秘密來到南京的。

十艘信天翁停在內城石城門附近的秦淮河碼頭上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是,之前,他的兩個年輕妃子,來自葡萄牙的卡塔麗娜、來自小和碩特汗國的阿海已經先一步在王文慧的陪同下住進了皇宮,到了眼前這光景,距離尼堪納二女爲妃已經兩年了,兩人分別爲他誕下了兒女。

在北京堅守了兩年,戰略委員會、太子監國、政務院、樞密院的體制已經逐漸進入了正軌,尼堪才五十一歲,不可能將皇位讓出來,但就這麼二龍在一起也不是事,思來想去,尼堪覺得還是自己讓一步,帶着兩位年輕妃子搬到南京去住。

走之前,他已經說了,“大小諸事,若無特別的,就不要來打擾了”,眼見得是要全部放權給孫德威了。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剛到南京,就發現了幾萬人齊聚城隍廟廣場的事。

雖然有瀚海軍維持秩序,不過尼堪卻在想着:“我大夏建國已有不少年頭了,爲何大衆依舊篤信這些虛頭巴腦的事情?”

跟着他來到南京的除了王文慧,還有神武軍的統領孫秀瀾、勒恩,還有他的秘書孫秀寧。

雖然隱秘,但他的行蹤還是被身在南京的大小官員得知了。

眼下,在皇城西北角的城門樓上,破天荒地也掛起了幾盞燈籠,在城門樓裡,王文慧、姬甲偉、江蘇省布政使孫臨、從安西調回來的江南鎮守使郭天才、左參政周亮工、右參政呂潛(呂大器之子)、按察使成德以及當南京城回到大夏國的懷抱,尼堪在去留太監的名單上特意留下來的總管全爲國都跪在地上。

全爲國,湖南人,今年四十一歲,原本是桂王朱由榔的貼身太監,湖南被張獻忠佔據後,桂王一家輾轉來到了南京,爲表忠心,特意將長相俊美又精通筆墨的全爲國獻給了朱慈烺,後來果然被朱慈烺瞧中,他在宮中的地位僅次於的大太監韓贊周。

瀚海軍攻打南京時,恰好全爲國生病在自己的家裡,便沒有跟着朱慈烺南逃,不過依舊別尼堪留在皇宮,並負責留下來的一千太監的管理。

如果孫臨等人第一時間便知道了尼堪要來南京長住,肯定不會讓祀孤日的場面搞得這麼大。

王文慧自然知道,不過一來尼堪也想知道祀孤日的盛況,二來嘛,就是他一直以來對部下說強調的,“想要了解真實情況,必須在暗地裡才行,若是大張旗鼓,給你看的肯定是另外的樣子”

既然準備在南京長住,就必須將南京裡裡外外的一切探查清楚明白纔是。

當然了,如果他還是以往那樣的皇帝,堂而皇之地入駐,然後再不出門,用幾萬禁軍將自己與普羅大衆分隔開來也是可以的,但那樣的情形是他不想要的。

此時,城裡的鐘鼓聲剛剛響過不久,十二下敲響之後,意味着子夜時分的到來,城裡除了少數地方,大多一片沉靜,除了城隍廟,就是軍營有些燈火了。

軍營、城隍廟、皇宮一角,三處燈火,以城隍廟後面最爲輝煌。

這在諸官員的眼裡十分扎眼,但尼堪並沒有覺得不妥,他只是想着:“爲何此時城隍廟二進的燈光還沒有第三進旺盛?難道由於二進發放符紙的道士們太過辛苦,第三進的道士們在爲他們準備夜宵?”

不過當李思恭帶着七八騎去到城隍廟後面時,他們的行蹤還是被尼堪發現了,這便是有望遠鏡的好處了,雖然是大晚上,但是月朗星稀,還是有一定亮度的,加上城隍廟附近燈光的映照,區區三四里路的距離,在特別爲皇帝制作的十倍望遠鏡裡還是十分清楚的,何況此時李思恭等人還打了火把。

三四里路遠,雖然能看得見燈光,但裡面的動靜這裡是看不到的,故此,當李思恭的面目在望遠鏡裡出現時,尼堪倒是很好奇他接下來會做些什麼。

按照正常的安排,到了晚上,城裡的治安就要完全交給公安局了,內城如此之大,想要完全依靠步行是做不到的,在此時,騎馬是唯一的選擇,由於李思恭已經帶着人接管了城隍廟附近的治安,此時,所有的衙役,現名“警察”者都樂得避開了這處是非之地。

半晌,裡面似乎出來了一個人,與李思恭交涉一番後李思恭便扭轉馬頭離開了,等李思恭離開後,後院的燈火小了一些。

一切都很正常,就好像某地在深夜還十分喧鬧,被管事的喝罵幾句後就安靜下來了。

但在尼堪看來這絕不正常。

首先,這處城隍廟雖然是大明開國皇帝和馬皇后親自督造的,也一直掛在太常寺名下管理,但距離皇宮如此近的地方大半夜的還燈火通明,雖然大殿裡有蘸事,但這膽子也太大了一些,他不禁有些好奇,此事若是在大明,被南京鎮守太監瞧見了該如何處理?

再者,李思恭是什麼人,他是李成樑的孫子,遼東落入金國努爾哈赤手裡後也得到了他的照顧,還將愛新覺羅家族的女子嫁給他,在梨樹城投靠大夏國並立下大功後,也一直受到尼堪的器重,後來雖然由於能力一般五十出頭了才勉強做到軍團司令一級,但若是放到其他人頭上,早就被規勸提前退役了。

這樣的人物,軍事能力再說,起碼的操守和政治上的敏感性那是沒的說的,否則也不會擔任負責內城治安的軍團司令一職。

他這樣的人,三言兩語就被廟裡的人打發走了肯定不正常,以他的地位,將後門打開闖進去看個究竟纔是正經。

當然了,李思恭只是瀚海軍司令,只是臨時接管城隍廟附近的治安,這裡平時都是按察使管轄的,恐怕他也不想將事情鬧大。

但無論如何,這裡面出來的人物三言兩語就將李思恭說服並勸走了,這極不正常。

“讓李思恭到了這裡來,通過元武門上來”

元武門,皇宮北門所在,這裡緊鄰後宮,本來不方便讓官員百姓靠近的,但元武門有內馬面牆,進入馬面牆後可以沿着甬道走上城牆,他肯定進不了後宮,那道門,連孫秀瀾的神武軍都進不去,只有王文慧手下的太監能夠進出。

皇宮西北角城門樓的動靜也驚動了城隍廟。

自從朱慈烺南下後,皇宮就一直空着,大夏國也沒有設置鎮守太監,全爲國也只是一個管事的,並沒有多大的權力,一到夜晚,整個皇宮除了城牆上不多的士兵,便沉浸在一片黑夜裡。

今日突然出現了一片燈光,這裡面必有蹊蹺。

城隍廟。

此時發放符紙大會已經結束了,元無極已經累癱在地上。

二進大殿所有的燈火完全滅了,當李思恭離開後,後院的燈火也只剩下了一丁點。

但就在那處露出一丁點火光的屋子裡,卜世仁、權赫、田篤、丁驤等人依舊聚在一起,當然了,桌子上的酒菜早就收拾的乾乾淨淨,陪酒的小戲子們也散的乾乾淨淨,四人依舊坐在桌邊,酒菜已經換成了香茶。

屋子裡瀰漫着濃濃的檀香和濃茶味道,看樣子,他們也被李思恭的突然造訪嚇了一跳。

剛纔出去的正是卜世仁,他剛纔出去對李思恭是這樣說的。

“李將軍,對不住了,今日雖然是祀孤日,也是已故雙親的祭日,我的先父母就是在今日同時死於流賊之手,故此,每年今日我都會自己出一大筆錢讓城隍廟大做法事,一來祭奠雙親,二來也讓南京城的百姓也能寄託哀思”

“每到此日,我都會堅持到道長髮放符紙完畢的時候,漫漫長夜,跟着我來的下人也有一些,未免肚餓,便讓廟裡的火工準備一些飯食,故此……”

對於這些話,李思恭自然是半信半疑,特別是那些女子的聲音,更是讓他疑竇叢生,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放棄,他只是臨時接管這片地方,這城隍廟背後牽扯着太多的勢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於是他只是讓卜世仁他們的動靜小一些,不要驚擾了皇宮後便離去了,直到現在,作爲皇宮附近的守衛軍團司令,他依舊不知道皇帝已經來了,但皇宮在他心目中就算沒人居住,也是一個神聖的所在,故此,他對卜世仁說了這麼一番話。

卜世仁自然樂得遵守。

第四十五章 山海關之十一:新一片石之戰(6)第五十七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上)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八章 秋之行(8)暗流涌(下)第三十二章 宇久-平戶之戰(上)螳螂與黃雀第五十三章 春之祭(七)獻祭第二十三章 東方欲曉(上)第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二:九原阻擊戰(中)第二章 瀚海兒女初長成(二)第十六章 貝爾湖以南第五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上)第二十章 龍戰於野(三)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中)第九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③第三十七章 叢林法則殺殺殺第十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十:交易大會(下)第二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一:將行第十章 大漠雄心之一:九原阻擊戰(上)第十九章 支奴幹(六)牧仁的心思第五十一章 蒸汽航線(3)新北海道(中)第五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1)第七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⑤第四十五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中)第一章 邊荒傳說Ⅱ之一:“龍虎風雲”第三章 秋之行(3)風浪起(上)第五十八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下)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五十四章 收官(4):東京城郊第九章 柳川靜雲第二章 荒傳說Ⅱ之二:灰衣少年第三十八章 江淮風雲(七)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十四章 孤星傳之一:三國演義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一卷 流金似火第十一章 玉龍傑赤(下)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三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下)第一章 葵未年,秋意濃(上)第二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2)第二十五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上)第五十一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上)第五十九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中)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五十九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下)第五章 阿拉套之戰(1)第三十八章 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下)第二十三章 嵊泗島,金雞山,老虎石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八章 東方已曉(二)不可承受之重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四十一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上)第八章 富庶的紅奇科伊第三十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上)第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一)商丘論道(下)第八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7)東方港第十五章 鉅變開始(1)皇甫端與嶽鎮邦第四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2)琳琅第二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①第八十一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3)第十六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三)傻韃子的秘密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十六章 貝爾湖以南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十章 大漠雄心之一:九原阻擊戰(上)第十五章 羅佳,羅佳第四十八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中)第二十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上)第五十八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中)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十一章 秋之行(11)特蘭西瓦尼亞(下)第三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六:女人(上)第十九章 大漠雄心之九:部族騎兵的對決第十六章 貝爾湖以南第二十一章 狂飆(4)插曲第五十七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3)第二十四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2)第九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二)馬爌,分身乏術第四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3)意外第四十二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二:史可法的定計第七十二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下)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第五十一章 收官(1):蓋州第二十四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2)第十一章 大夏監國(7)坎斯克盆地第十七章 密信(上)第十一章 霜狼騎兵(7)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十六章 巴里亞加之戰第二十三章 一怒殺人第三十八章 哈爾濱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四十四章 勒拿河(四)雅庫茨克之戰(上)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五十五章 收官(5):三城記(上)第三十九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上)第十四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一)可疑的人第二十八章 木.野狐.禪之六:死亡阿拉善(上)第六章 車臣汗(上)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3)冥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