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章 外交辭令

蘇克易擔心寧崎只是在拿言語唬住自己,然後讓馬打藍使團暗渡陳倉,悄悄簽下軍購合同。到時候巴達維亞那邊問責,可不會管他在三亞的操作是有多麼艱難,這口鍋肯定得扣到他頭上了。蘇克易眼見自己在寧崎這邊得不到一句準話,便只能嘗試去找陶東來了。

當然了,作爲海漢執委會的主要負責人,陶東來也並不是想見就能見着的,如果外面一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就要找上陶東來,他就算一天有48個小時也是不夠用的。特別是涉外的會晤,那都是要先通過外交部門提交申請,預約排期才行的。

寧崎應道:“蘇先生,你要見陶委員長沒問題,但還是得照規矩來。如果你需要的話,我可以馬上安排人爲你登記,不過什麼時候能見到他,我就不能給你保證了。”

寧崎的話讓蘇克易一下從激動中冷靜下來,他立刻意識到自己先前的確是有些失言了。陶東來在海漢就幾乎相當於一國之君的存在,自己作爲一個外國人,怎麼可能說見就能見到。如果不按外交程序走,對方自然有充分的理由將自己拒之門外,到時候別說談軍火生意,恐怕就此將海漢高層得罪了也難說。

蘇克易深吸了一口氣平靜了一下心頭的不忿,以儘可能沉穩的語氣對寧崎說道:“寧部長,剛纔是在下失態了,還望你不要介意。實在因爲這件事關乎我東印度公司之前途命運,在下既然得到消息就必定要盡力而爲才行。馬打藍國與我方的恩怨,寧部長應該也是很清楚的,雖然當年他們攻打巴達維亞城最終未能得逞,但其狼子野心卻從未放棄找機會繼續發動戰事,貴國若是向其出售軍武器裝備,就等同於是在助紂爲虐挑起戰爭。在下知道寧部長一向倡導和平,對此事不可坐視不理啊!”

寧崎心道你跟我掰扯這些大道理只怕還嫩了點,打嘴仗哪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寧崎所倡導的和平主義經過了這幾年的不斷演化,早就不是當初的濫好人態度了。所謂和平,那只是針對海漢自身而言,他所主張的是儘量避免採取戰爭手段去解決領土或者貿易爭端,但這有個前提是戰爭的參與者之一是海漢,如果海漢不用參戰,那他哪會管外面是牛頂死馬還是馬踢死牛。

說得直白一點,東印度公司要是再跟馬打藍國開戰,站在海漢的角度其實肯定是樂見其成的,這兩國的實力被戰爭削弱之後,海漢自然可以用很多手段讓他們在貿易領域更加依賴於自己。這個時代的戰爭往往會拖慢該區域國家的發展速度,哪怕是戰勝者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消化勝利果實,治療自身的傷勢,不管這兩國誰勝誰敗,海漢這個局外人肯定都會成爲既得利益者。蘇克易這般推心置腹的勸說,在寧崎這裡卻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當然了,作爲一名合格的外交官,寧崎還是會配合着演一演戲:“蘇先生說得也正是我剛纔要表達的意思,站在我國的角度,當然不忍看到你們雙方再次爆發戰爭,如果能夠避免這種事件發生,我國肯定會妥善處理。所以也請蘇先生相信我們,事情並沒有朝你預計的那個方向發展,一切都來得及通過正常的渠道進行溝通解決。”

蘇克易聽得將信將疑,總覺得這些話不過只是海漢慣用的外交辭令而已。海漢人還說過會對葡荷兩國公平對待,一視同仁,可事實怎麼樣?葡萄牙的商船已經被獲准進入北方海域活動了,而荷蘭商船卻仍被明令禁止進入這一海域。而且蘇克易也知道,葡萄牙人偷偷摸摸從海漢買了不少火炮運回歐洲,而這些重型武器對荷蘭卻是完全禁售的。海漢對東印度公司的區別對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蘇克易並不相信他們會在馬打藍國的事情上就改變立場,站到東印度公司一方。

當然這種想法不能直接說出來,蘇克易便繞了個彎子道:“貴國的信譽,在下當然是信得過的,不過馬打藍人嘛,在下肯定信不過,他們要是從貴國這裡買到軍火,回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發動戰爭。我希望貴國能以一個公開的方式,讓我方能夠確認貴國不會向馬打藍人出售武器。”

“公開的方式?”寧崎挑了挑眉毛,很顯然蘇克易還是不肯放棄,只不過退而求其次,要求海漢能夠拒絕馬打藍人對武器裝備的求購。但如果海漢以官方渠道發公告拒絕馬打藍人,這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海漢今後的軍火生意了。

“我看蘇先生還是先回去等消息吧,如果馬打藍人真的向我國提出軍火採購的申請,那我們也一定會慎重考慮這事會對東印度公司造成的影響。”寧崎不願再與蘇克易繼續糾纏下去,打這種浪費時間的嘴仗,乾脆便端茶送客了。

蘇克易雖然說得口乾舌燥,但在寧崎這裡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當下也想不到其他辦法,只能是死馬當活馬醫,表示要通過外交渠道求見陶東來。繞了一圈回來,還是隻有這個法子能看到一絲希望了。

寧崎點頭應下,將蘇克易送出辦公室,然後便打了個電話給陶東來,向他說明了剛纔與蘇克易商談的事情,末了向陶東來請示道:“這事你給拿個主意?”

陶東來道:“荷蘭人輸不起了,要是再被馬打藍人發動大軍兵臨城下,他們就未必能有前次那麼走運了。而馬打藍國的處境要稍好一點,至少荷蘭人現在沒有能力對這個國家造成根本性的威脅,一旦戰爭爆發,東印度公司這邊必定只能採取守勢。如果馬打藍軍能獲得我國的軍援,那攻破巴達維亞城的機會要比上一次大得多。”

寧崎聽到這裡也有些疑惑了:“老陶,那你的意思是,我們就乾脆扶持馬打藍國,讓他們出兵去攻破巴達維亞,滅掉東印度公司?”

“不是滅掉,是削弱他們。”陶東來在電話裡解釋道:“如果沒了荷蘭人,那我們跟西方世界的聯繫就只剩下葡萄牙人一家,這如同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裡一樣危險。所以荷蘭人在遠東地區的存在對我們還是有用的,只要讓他們每隔兩三年出一次血就行了。”

寧崎聽到這裡就已經明白陶東來的打算了:“那就是取消武器禁售,兩邊都賣了?”

“這個賣也得有技巧一點,如果操作得好,這兩家都是賣完幫數錢還得說謝謝的。我之前跟老白商量了一個大致的框架,不過老白還有幾天才能回來,要不你先頂上他的位置,把相關的事情先組織起來?”陶東來在電話中給了寧崎一個建議,只是這在寧崎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太靠譜。

“我怎麼感覺你們是早有預謀,就等着這兩家自己送上門來了?”寧崎隱隱嗅到了陰謀的味道。如果不是他當面聽到馬打藍人提出軍購要求,他幾乎就要以爲這是海漢兵工已經與馬打藍人提前談妥了交易內容。

陶東來應道:“這也說不上預謀,白克思主管的海漢兵工就是做軍火出口的,他當然要琢磨怎麼才能把武器賣給那些需求迫切,又不會威脅到海漢的主顧。你別忘了,馬打藍國以前也從我們這邊買過武器的,只是後來荷蘭人鬧得厲害,才暫停了這方面的生意。所以要怎麼向這兩家出售軍火,其實並不算是新課題,白克思琢磨這事已經很長時間了,就是等一個合適的時機而已。”

寧崎這纔想起來,1632年巴達維亞戰事結束之後,至1633年年底南海貿易聯盟組建之前這段時間,海漢的確是通過一些民間的非正式渠道向馬打藍國出售了上百門火炮及彈藥。儘管這些火炮都只是最老式的鑄鐵炮,但對於武器裝備較爲落後,幾乎沒有重型遠程武器的馬打藍人來說,這些火炮卻無異於神兵利器。而且除了海漢之外,就沒有其他國家願意將這種武器出售給他們。所以雖然這些火炮的售價極高,但馬打藍人依然認爲自己是在交易中賺到了。

不過南海貿易聯盟成立之後,東印度公司便要求海漢不得向馬打藍國出售軍火,並且還簽署了蘇克易先前曾經提到過的補充協議,以確保東印度公司的武力在爪哇附近區域內能夠長期保持優勢地位。

當然了,東印度公司所謂的優勢地位也就只是在海上而已,荷蘭武裝商船在戰鬥力方面足以媲美馬打藍國最好的戰船,但如果是以陸上的武裝力量做比較,那馬打藍國只需憑藉兵力上的優勢就足以讓東印度公司叫苦不迭了。

所以這次馬打藍使團來到三亞,主要的求購目標就是海漢的戰船。馬打藍蘇丹認爲只要能讓本國的海上武裝力量變得足夠強大,那麼巴達維亞城就不可能再有第二次走運的機會。而噸位相對較小的“探索級”和“探險級”戰船,便成爲了此次馬打藍人嘗試購買的裝備。

雖然海漢海軍的作戰船隻一直都是勝利港造船廠在進行建造,但能夠製造“探索級”帆船的造船廠可已經不止三亞一處了,儋州、舟山,乃至安南黑土港的造船廠都能建造這種戰船。所以馬打藍人認爲這種戰船已經不再屬於稀缺貨了,纔會向海漢提出了購買申請。

馬打藍國由於距離海南島較爲遙遠,並不是那麼瞭解海漢在軍售方面的手段,而他們求購武器裝備的目的卻是毫無遮掩,就是爲了要跟荷蘭人決一雌雄。這種情況對於海漢而言,就相當於是面前站了冤大頭,而且還主動將棒子遞到自己手上,想不敲上一棍都難。

陶東來本來就在考慮這事要如何將海漢的受益最大化,蘇克易的主動出現無疑是給他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既然荷蘭人也對此十分在意,那就讓這兩家來個正面競爭好了。

寧崎最終還是忍不住好奇心,去了一趟陶東來的辦公室,聽他講述要如何向這兩國同時出售軍火而且還不會招致怨恨。聽完講述之後,寧崎也不禁有些佩服白克思的腦洞之大,竟然能想出這種匪夷所思的處理方式。

白克思的處理方式說起來也不復雜,就是最簡單的拍賣。既然這兩家購買武器的慾望都十分強烈,那海漢就爲其安排1v1的專場拍賣好了。想買戰船行啊,到時候便以現有的市場價爲參考宣佈一個底價,然後兩家各自出價,誰捨得出更多的錢,誰就把船帶走。

而將在拍賣會上出現的也不僅僅只是某一條船的訂單而已,如果這兩國的求購慾望足夠強烈,很有希望能將最終的成交價擡到一個創紀錄的高度。

同理,能夠讓這兩國出手的還遠遠不止戰船而已,海漢兵工的軍售清單隨便翻翻,就有一大堆能讓這兩家打起來的武器存在。就是不知道馬打藍使團這次帶了多少錢過來,是不是夠他們在拍賣場上叱吒風雲,壓制住同樣財大氣粗的東印度公司。

“那這個彎也轉得太急了點吧?我剛纔打發蘇克易走的時候還信誓旦旦地跟他說海漢絕不會輕易向別國出售武器,這馬上就要打臉了啊!”寧崎抱怨道。

“想轉得緩慢一些也行啊,但就得你自己去操作了。如果你能說服他們接受這種方式,那後續的事情就相對比較容易了。”陶東來繼續鼓動寧崎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來。

寧崎嘆口氣道:“你給我點時間,容我好好想想。這事要是外交部也跟着參與進去,今後的工作可就不好做了。”

寧崎先前口口聲聲對蘇克易說外交部是如何如何維持國與國之間的和平,拒絕任何手動挑動戰爭,但要是他自己參與了這個拍賣活動,勢必也會讓外交部的名聲受到妨害。

第1802章 擋住去路第2248章第1023章 先遣隊(四)3167.第3167章第2278章第九百八十九章 軍屬小學第1882章 地方割據第1830章 迎頭痛擊第九百八十二章 教育措施3060.第3060章2454.第2454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監控2986.第2986章2728.第2728章2872.第2872章第3454章2482.第2482章第六百四十二章 另類的條件第八百四十八章 開門投降第八百零八章 林中抓捕3074.第3074章第九百八十四章 待價而沽2667.第2667章2868.第2868章2922.第2922章第1343章 地理知識第199章 駐廣辦的工作規劃第1597章 爲難之處第275章 會師永安港第1212章 治安官的職責第1487章 攻防轉換第1026章 先遣隊(七)3245.第3245章3058.第3058章3065.第3065章2751.第2751章2469.第2469章2842.第2842章2436.第2436章2546.第2546章第1058章 另闢蹊徑第八百章 刷功勳第2033章第1595章 操作方式3353.第3353章3361.第3361章第1406章 冬季偵察第1384章 移民營裡的門道第119章 海外考察(六)2950.第2950章2422.第2422章第107章 市場變化2763.第2763章第1159章 陰差陽錯第1013章 開國慶典(十三)第168章 海漢人的民政管理第五百六十六章 監控第1278章 甘蔗產業第2281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第2283章第1853章 長遠眼光第2159章2526.第2526章第六百四十九章 不合情理的手段3269.第3269章2952.第2952章3264.第3264章第111章 肥皂與火柴第211章 最惠價格待遇第九百一十五章 第一桶金第1642章 佔領甲米地第1815張 誰更快第2187章第2337章2425.第2425章3320.第3320章3062.第3062章第391章 盟軍到來第五百五十五章 更大一號第七百四十九章 新兵訓練3135.第3135章第九百四十二章 指揮官人選第1710章 政績2994.第2994章3360.第3360章第377章 翻臉動手3186.第3186章第1256章 被逼無奈第3429章3045.第3045章2471.第2471章第1573章 大買賣第1921章第1949章第八百三十五章 行動計劃3406.第3406章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第九百七十二章 範迪門的三亞見聞第八百二十四章 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