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5章 微妙處境

海漢的外交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好惡選擇,做出相關的決策往往都是出於各方面的綜合考量,特別是經濟方面的利益,更是海漢考慮與他國保持外交關係時的重中之重。不管是建交還是開戰,抑或是其他更爲複雜的外交手段,最終的目的都是要爲海漢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出於種種原因,海漢並不願意對大明施展戰爭手段,但三不五時地打壓一下這個已經在走下坡路的帝國還是很有必要的。海漢主動放棄了使用軍事手段來推翻大陸上的漢人政權,但同時也在嘗試通過經濟、文化等領域來間接控制這個國家的走向。這樣做雖然沒有派出軍隊到大陸上平推州府縣城來得爽快,但收穫同樣也是明明白白看得到的。

按照執委會的設計,是要通過這一輪的外交打壓之後,在遠東地區讓大明陷入政治上的孤立狀態,外貿特別是海洋貿易方面只能依賴於掌控了大明大部分海岸線和遠洋貿易航線的海漢,從而能通過壟斷大明的海上通商權來獲益。

不過這套複雜的計劃還處在最初的實施階段,礙於眼光見識所限,目前還沒什麼人能夠看明白海漢的真正目的。當事人費策賢更是被侃得暈頭轉向,完全不明白海漢爲何要做這些看起來十分多餘的事情。在他看來,大明與海漢之間的外交關係其實就只有戰與和兩種狀態,無法想像海漢還有更爲複雜的謀劃。

真正嗅覺比較靈敏的,還是葡萄牙和荷蘭這兩家,畢竟是老牌殖民國家,對於各種外交手段的應用和理解要遠勝大明這種環境封閉的國家。他們雖然沒有很真切地體會到海漢這套組合拳的真實用意,但卻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可能會蘊藏的商機。

“東印度公司會遵守與貴國簽訂的外交協議,保證應有的立場不會改變。”在迴應了海漢的站隊要求之後,蘇克易立刻便向找上自己的施耐德反問道:“貴國並不會真的對大明動武,對吧?”

施耐德笑道:“你爲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因爲……我實在想不到貴國有什麼理由要對大明動武。”蘇克易很坦然地道明瞭自己的想法:“貴國已經控制了大明的大部分海岸線,在貿易方面也已經敲開了大明的國門。至於從大明招募移民和往貴國在大明的佔領區殖民,我想大明也難以給貴國製造太大的障礙,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搞亂大明對貴國而言應該是弊大於利纔對。”

施耐德不置可否地應道:“戰爭當然會造成社會動盪,那吞併大明這個國家,或者是佔領其部分領土,對海漢來說也不算好事嗎?”

蘇克易這次就沒那麼篤定了,略帶猶豫地應道:“那或許是貴國出於某些原因,不能對大明採取這麼激烈的手段吧!”

對於強國而言,在不斷開疆拓土的過程中吞併弱小,那只是理所應當會採取的手段。當然用弱小來形容大明帝國並不是很確切,但在海漢面前,大明的軍事實力的確顯得不夠強大,所以纔會在過去的十年中被海漢蠶食了不少海岸線附近的要害之地。

但海漢在得勢的情況下一直都沒有將這種吞併大明領土的措施擴大到內陸地區,僅僅只是保持着自己在海疆的控制權。而其他國家對於海漢的這種看起來十分有節制的做法也的確看不透,直到大明與海漢建交之後,外界才認爲海漢是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來打開大明的國門,從而更好地利用大明所擁有的市場和資源。

但就當一切都開始走上正軌,海漢也終於不用半公開地跟大明開展走私貿易了,卻作出了有動武意圖的表態,這在有心人眼中並不是一種合理的表現。蘇克易自從進駐三亞之後就在持續關注海漢與大明之間的外交動向,俗話說旁觀者清,他所瞭解的情況絕對要比費策賢這種當事人還要更爲全面細緻,所以費策賢被寧崎侃得七葷八素摸不着方向,但蘇克易卻從中發現了一些海漢在力圖掩飾的細節。

蘇克易雖然無法完全瞭解海漢的意圖,但按照他的理解來進行推測,居然也離實際情況不算太遠了,只是他想從老道的施耐德這裡套話卻沒那麼容易,兩人繞來繞去,施耐德就是不說出肯定的回答,讓蘇克易無法證實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而另一邊托馬斯對上的卻是剛剛懟完了大明使節的陶東來,他雖然吸取了費策賢的教訓,儘量避免在言語上刺激到對方,但陶東來今天的攻擊性是真的很強,當托馬斯提出與蘇克易類似的問題時,便又召來了陶東來態度強硬的迴應。

“我國是否會對大明動武,那是出於我國的安全和發展考慮,是經過執委會深思熟慮和充分討論之後纔會作出的決定。今天給貴國吹這個風,只是提醒一下貴國要保持好自己的立場,不要輕易介入我國與大明之間的外交事務!”

陶東來說這番話的時候一臉嚴肅,讓托馬斯原本準備好的一些問題不得不咽回了肚子裡。對方的最後一句話很明顯是在告誡自己,不要再問與兩國外交關係有關的問題。

各國使節在這個晚上所收穫的信息多而繁雜,一時間難以消化,很多人回到住處之後仍是無法入眠,比如費策賢就是其中之一。他雖然已經到了三亞數月之久,早就習慣了這裡的水土氣候,但今天卻覺得異常不舒服,躺在牀上翻來覆去都沒有睡意。

費策賢爬起來灌了一杯涼茶下肚,稍稍緩解了一點酒後的口乾舌燥。但他心頭的那股子憋悶,卻沒法由此消除。

根據今晚會談的情況來看,費策賢認爲海漢是在有意拉攏其他國家孤立和打壓大明,就算寧崎所說是真,海漢沒有要對大明發動軍事進攻的打算,但他們在外交領域所採取的這種措施仍然極爲不友善。

費策賢的申辯並沒有從寧崎那裡獲得任何同情,海漢也沒有絲毫要改變態度的表示,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大明大概都要籠罩在戰爭陰雲之下了。而最可氣的是海漢這種做法既沒有理由也沒有目的,費策賢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向國內彙報這個變化,而且就算他把今天的事情寫進奏摺,朝堂上的那些高官也未必能夠理解在這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費策賢的職責當中,維護大明的利益和尊嚴自然是第一位,但如果海漢要對大明動武甚至是正式宣戰,那麼朝廷只會認爲他在三亞的外交工作沒有做好,不然爲什麼兩國去年才建交,今年就要開打?

沒來到海漢之前,費策賢也無法理解福廣兩地的地方官員爲何會對海漢言聽計從,不敢招惹這羣入侵大明的暴徒。但來到三亞慢慢加深了對海漢的瞭解之後,費策賢才意識到大明南部沿海地區其實近些年來一直都處在戰爭的陰雲之下。

過去稱霸東南海域的十八芝海盜團伙已經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強大,行事更爲犀利的海漢海軍。沒有哪個地方官承擔得起引發戰爭的責任,倒不如稍稍退一步,給予海漢一定的空間,既能得到海漢主動送出的好處,又能保住自己頭頂上的烏紗帽。有善於經營者,如福建許心素之流,更是能借助海漢的扶持上位,成爲地方上說一不二的土皇帝。

朝廷很清楚被海漢佔去的那些領土已經很難通過談判手段拿回來,而大明如果不想失去更多的領土,就得維持好與海漢的關係。所以爲了保持兩國間的和平,朝廷不惜答應了海漢提出的一系列苛刻的建交條件。內閣大學士們可不會管費策賢在三亞的處境如何,隔着幾千裡遠,他們無法瞭解費策賢的工作過程,只能看最終的結果。

費策賢放下茶杯,重重地嘆了一口氣。他南下之前,禮部就有人提醒過他,出使海漢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是好在與海漢的官方接觸本身就是肥差一件,海漢對大明官員出手闊綽是南方沿海官場盡人皆知的事情,只要順從他們的意思,所收到的回報要遠比在官位上搜刮民脂民膏強多了。

而壞的一方面就是海漢的控制慾極強,如果在任上不願照着海漢的意思辦事,那麼這個官可就是個受氣包了,而且很可能是裡外不是人的那種夾板氣。當時費策賢還不是太理解這樣的形容,但如今處在這樣微妙的環境下,他終於體會到了這種好與壞的感覺。

海漢這邊已經不止一次明示暗示過費策賢,可以向他提供優厚的報酬,不僅保證他在任期間的待遇遠勝普通官員,而且就連離任之後的生活也可以安排。不管是南洋的種植園還是海漢治下的地方官,費策賢都可以挑選,而他需要付出的僅僅只是在外交方面儘可能配合好海漢的安排。

不過費策賢對大明還是有極高的忠誠度,並沒有輕易答應海漢的條件,還三不五時地利用自己的身份爲大明爭取利益。但真正涉及到國家層面的決策時,費策賢的身份顯然沒有什麼影響力可言,寧崎今天告知他海漢的安排時,大概也沒有想過要重視他的內心感受。

費策賢認爲自己已經盡力在爲大明爭取,但或許真的就是能力所限,他所付出的努力在海漢這邊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甚至都沒能換來海漢人的尊重。而一想到將這樣的狀況彙報回國內之後,自己還得再應付來自朝堂之上的壓力,費策賢的心情就越發煩悶了。

他披了一件外套走到陽臺上,從這裡可以遠眺勝利港港灣,遠處的碼頭上依然有燈火點點,他知道那是停泊着徹夜裝卸貨物的船隻,像這樣的繁忙景象,只要天氣晴好,幾乎天天都是如此。

而就在幾個月之前,他曾在這裡目睹了數十艘海漢戰艦在勝利港徹夜裝運補給的場面,當時的狀況給他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那些戰艦一直到天明時才完成裝運,然後在天空魚肚白亮起的時候離岸駛出港灣,數日之後便在遙遠的菲律賓羣島大殺四方,打得當地的西班牙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當然後面的戰況是費策賢從本地報紙所刊載的文章中看來的,但此時他想到的卻是如果有朝一日海漢真要對大明動武了,這勝利港內又會是怎樣的一番繁忙景象。以大明的體量,海漢所需動用的戰艦和補給船隻不知要翻上多少倍,這勝利港的碼頭就算全力開動,只怕也得數天才能完成補給裝船的任務。

不過這些荒謬的念頭只是在他心中一閃而過,並沒有再就此發散下去。寧崎說海漢的下一個動武目標不會是大明,費策賢也不知道這話該信還是不該信。經驗告訴他“海漢人的嘴,騙人的鬼”,但當下的形勢又讓他不得不去相信寧崎的說法,不然真的向國內報告說海漢打算撕毀和平協議,那朝堂上不得大亂?

如果不向國內彙報,那海漢一旦動手,大明就是毫無防備的狀態來應戰,結果可想而知。但如果彙報了,不管海漢是否動手,大明國內都會先亂上一場,要是真像寧崎說的那樣只是一個虛招,那麼最後謊報軍情的罪名肯定要扣到他費策賢頭上。

費策賢只覺得自己腦袋兩邊的太陽穴一陣脹痛,他過去的爲官經歷中從未遇到過這種複雜的處境,的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妥當。但他知道自己一旦選錯了方法,或許仕途就會到此爲止了。

“早知如此,還不如在京城當個悠閒京官!”

這或許是費策賢第一次真正對南下出使海漢的這份差事生出了悔意。禮部雖然是個清水衙門,但至少不用去處理這麼複雜的國際關係,更不用承擔如此之重的責任。

第1148章 登州府的反應第1章 那一扇上天打開的門3181.第3181章第232章 羅升東的小算盤第275章 會師永安港第五百九十五章 打開天窗3033.第3033章第四百一十章 軍火貿易動向2982.第2982章第1763章 武力展示(五)2406.第2406章第1620章 圖書館第1785章 聯合行動第五百八十二章 海上實力差距第57章 拖下水第1050章 專業人士2597.第2597章第四百一十一章 福建局勢第1600章 好事多磨第七百四十二章 引入移民第六百六十六章 踩上門2474.第2474章第1992章第九百六十四章 結案2580.第2580章第1845章 各方利益第1668章 攻打馬尼拉(十八)2523.第2523章第113章 調教猴子的正確姿勢第1655章 攻打馬尼拉(五)2693.第2693章第52章 邀功請賞(一)2480.第2480章第1573章 大買賣第1264章 參考資料第五百二十二章 說客2943.第2943章第1264章 參考資料第1566章 各憑本事第2086章第1549章 合作形式第1803章 交換條件第266章 軍援條件3065.第3065章第359章 房產開發第1888章 農業開發2900.第2900章第3447章第307章 獻禮工程第1715章 掩護身份第3421章第1073章 打探口風第1442章 險情2760.第2760章第305章 在商言商第六百八十八章 國際形勢第1008章 開國慶典(八)第1589章 行行都不易第2252章第七百五十七章 部落土著第3438章2396.第2396章3354.第3354章2908.第2908章2860.第2860章第1649章 勸降第2314章第七百零八章 阻擊失敗第1378章 取其輕第199章 駐廣辦的工作規劃3363.第3363章2905.第2905章第2032章2832.第2832章第2120章2892.第2892章第1328章 戰後清點2633.第2633章第1975章3020.第3020章3301.第3301章第1592章 開眼界第七百九十章 軍隊使命3153.第3153章2478.第2478章第1331章 各有打算第1102章 達成協議第188章 少壯不努力第1015章 開國慶典(十五)第1047章 特別行動3255.第3255章第318章 募股2634.第2634章第2195章第九百四十九章 建國籌備2683.第2683章3400.第3400章2623.第2623章2456.第2456章第四百七十四章 造訪巡檢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