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5章

對於安道石、樸弘業這一批隨同李凒到海漢留學的文武官員來說,在三亞度過的這一年其實就是他們的鍍金之旅。他們在出國之前就知道,在海漢留學的這一段經歷,將會成爲他們今後在仕途上獲得晉升的重要資本。

他們在外界眼中就是帶着世子烙印的一羣人,是國王專門爲世子今後接掌大權而培養的一批臣子,等到世子登上王位的那一天,效忠於世子的這一批人就會很快接管各個官方機構和軍隊,從此成爲朝鮮國下一個時代的朝廷重臣。

有如此美好的發展前景,這些文武官員自然早就將世子李凒視作了今後的效忠對象,也都巴不得早些學成歸國,然後官升三級跨入權貴行列。

他們當然都設想過各種衣錦還鄉的場景,但絕對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對回國這件事心生恐懼。目前朝鮮國內亂局未定,形勢不明,他們這一行人回到國內很有可能便會成爲叛亂者的清除對象,風險之大甚至超過世子本人。畢竟世子可能還會因爲政治上的利用價值而被暫時保全下來,但任何一方想要利用世子謀利的勢力,都必定會設法先剪除世子的黨羽——也就是他們這一羣世子身邊的文武官員。

一旦出事,他們就將是首當其衝的目標,這一點所有人都清楚。所以在從定海港出發之後,船上的氣氛也很是沉重,不少人甚至已經在心中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但安道石在其中算是一個異類,他認爲回國之後的處境未必像大家所認爲的那麼兇險,而世子想要奪回權力,可能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

“我的依據就是海漢!我相信海漢人最終會選擇站在世子這邊,併爲世子提供所需的支持!”安道石語氣堅定地對樸弘業說道:“他們在此之前已經有過千里迢迢出兵我國的行動了,如果就此撒手不管,讓我國陷入混亂,這與他們之前的態度並不一致,也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安道石在海漢接受了一年的培訓,所學到的可不僅僅只是軍事技能而已,整理情報分析形勢,也同樣是培訓內容之一。放在出國之前,他或許還沒法跟一名文官進行這樣有理有據的辯論,但今非昔比,安道石可比以前能說會道多了,跟樸弘業這樣的文官討論一下國際國內形勢也並不示弱。

當然了,兩人之間的這次討論是私下進行的,他們也知道當着李凒的面很難深入探討這些問題——對於跟海漢有關的話題,李凒需要忌憚的東西可要比他們多得多,很多話題也不便直接表明態度。

樸弘業搖頭道:“安大人,海漢逐利,天下皆知,他們所做的選擇無一例外都是對其有利,包括出兵助我國擊退清軍的行動也是如此。國內作亂之人,難道會意識不到這一點嗎?我最擔心的是,他們在作亂之前便已經與海漢達成了某種默契,讓海漢只作壁上觀,而不插手干預。你說撒手不管不合他們的利益,但此一時彼一時,或許不管,才更符合他們的利益!”

“樸大人此言差矣!”安道石也搖頭應道:“你所說種種,都無法解釋海漢人爲何要通知世子回國。如果他們想要讓我國陷入混亂,或是另行扶持他人坐上王位,大可對世子隱瞞消息,不安排他回國勤王平亂。但如今海漢一路戰船護送,每到一處都是安排了極爲周密的保護,唯恐世子有半點差池。難道這樣的做法,也是爲了放任國內的叛亂?”

安道石所說的這一點,也正是整件事情中最能讓樸弘業的理論暴露出自相矛盾之處的憑據。海漢只要不安排李凒回國,或者是遲上十天半個月再放出消息,就可以讓朝鮮的內亂持續下去,甚至完全有餘力在其中將局勢引向對其最有利的方向。

樸弘業對此倒也沒法作出一個完美的解釋,但他並不會就此被安道石說服,依然是堅持自己的看法:“海漢人有可能只是顧及到名聲,避免日後被其他盟友識破真相,纔會安排世子回國。但他們又擔心節外生枝,所以纔會在途中一直對我們封鎖消息,否則就算國內大亂,海漢人又豈會連半點消息都沒有?別忘了漢城內外,可有不少海漢人的產業!”

自去年朝鮮戰事結束之後,大批海漢商人涌入漢城,在當地設立經營機構,其中也不乏海漢銀行和金盾護運這種有官方背景的巨無霸。漢城外的城郊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形成了一塊海漢商業機構聚集的區域,被民間稱之爲“海漢街”。

而這些外國商業機構給漢城當地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至少有數以千計的朝鮮民衆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服務於這些機構。如果漢城地區發生武裝叛亂,作亂者也未必敢去動這些海漢的產業——要是海漢軍以此爲由介入,那很可能就讓作亂者前功盡棄了。

樸弘業接着說道:“我們一路過來,會面的海漢高官都堅稱目前駐紮在我國的軍隊沒有介入這場混亂,那就應該說明海漢在漢城的產業並未被捲入戰亂。但這些海漢人會乖乖在漢城附近等着戰事結束嗎?顯然不太可能,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一定會想辦法離開漢城躲避戰亂,這些人帶出來的消息,就不可能只是海漢人透露給我們的那麼一點了。所以我的結論就是,海漢人一定對我們隱瞞了某些事情,而這種做法可能並不是出於好心。”

兩人各自都覺得掌握了能夠支持自己看法的證據,但僅憑這些沒有可靠實證證明的推論,他們也難以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不過相較之下,還是安道石稍占上風。這倒不是他的推測有更多的根據,而是因爲樸弘業只能一味地重申不能相信海漢人的表態,卻拿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而安道石主張繼續借助海漢的力量來平定國內的亂局,不管海漢是不是靠得住,這至少也算得上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這兩人都是心志堅定之人,即便覺得對方所說的某一點有些道理,也還是不會放棄自己的看法。不過李凒對他們的討論氛圍顯然不太喜歡,幾次與他們商討對策時都叫停了他們的爭執,讓他們將精力放到如何實現平亂復國上,而不是研究目前唯一能幫得上忙的盟友是否靠得住。

不過他們的這種討論其實有點類似於閉門造車,在船上沒有海漢高官隨行的情況下,無論討論的結果如何,都無法及時與海漢進行溝通磋商。李凒目前所能做的,也就只是假設歸國後可能會遭遇的各種情況,然後來制定不同的應對方案。

幾天之後,船隊前方的海平面上終於出現了陸地的輪廓。按照航線來看,應該已經是到了半島南端的珍島郡附近海域。

時隔一年重歸故土,船上的朝鮮人都十分興奮,但在興奮之餘也不免有些擔心,不知道在海上與世隔絕的這幾天裡,國內的形勢是否又起了新的變化。

而抵達目的地之後,要如何聯繫仍然效忠李倧的官員,收攏武裝部隊,奪回漢城的控制權等等,也都是擺在他們面前需要一件一件去完成的艱難任務。

當然如果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爭取到海漢的助力,那或許事情就會簡單得多了。

爲了爭分奪秒趕時間,船隊並未在珍島郡停留,而是沿海岸線向北行進。這裡距離漢江入海口的江華島尚有七百餘里,途中也還是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按照海漢的安排,他們不會直接返回漢城,而是先在漢江口的江華島落腳。這裡也是過去朝鮮發生戰亂時王族逃難的首選地,1627年丁卯胡亂時期,後金軍在主將阿敏的率領下連破朝鮮義州、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黃州、平山諸城,而當時已經身爲朝鮮國王的李倧便是從漢城一口氣逃到了江華島躲避戰亂。

李凒對於海漢的這個安排並不反感,這一是讓他們遠離一線戰場,避免一回國就被捲入戰亂,二來也可在江華島打聽一下消息,看看是否有王室成員已經逃到了島上。

當然他更想在江華島見到已經集結起來的海漢軍,那或許纔是他復國的真正希望所在。對於已經陷入溺水狀態的李凒來說,海漢軍就是他此時拼命想要撈在手裡的那根救命稻草了。

不過雖然心裡惴惴不安,李凒在屬下面前還是儘可能地表現出沉着鎮定的一面。他知道若是自己驚慌失措,那手下這幫人可就徹底沒了主心骨,到時候人心渙散事小,說不定就會有心志不堅定的人將他出賣給作亂者換取好處。

李凒一行人所在的這支船隊規模雖然不大,但卻都懸掛着海漢的雙色旗,沿途海岸附近偶有民船出現,看到這船隊的旗號也會主動避讓,根本不敢接近。

又過了兩天之後,船隊緊趕慢趕終於是到達了江華島。這一路上都十分順利,沒有發生任何節外生枝的事情,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麻煩可能從現在纔剛剛開始。

船隊駛抵了江華島西側的港口,這裡的碼頭和港口設施都是由官方修築,也是島上唯一一處大型港口。在距離港口僅數裡的地方,便是朝鮮王室的行宮。過去李倧逃來這裡躲避戰亂,就是暫住在行宮之中。

讓李凒稍覺心安的是,在船隊靠港的時候,他便看到了碼頭上停泊着數艘海漢戰船,很顯然此地已經是有海漢軍進駐,甚至很可能正處於海漢的直接管制之下。雖然這裡變成外國人管轄的地方顯得有些奇怪,但李凒認爲這或許已經是目前最好的狀況了。至少在海漢人的控制範圍之內,自己這一行人的人身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碼頭上很快就來了一隊荷槍實彈的海漢兵,帶隊的海漢軍官要求這些船先接受檢查,確認身份和來意,在得到允許之後才能讓船上乘客下船。

“越到家門口就查得越嚴啊!”李凒並不喜歡這種在自己國家還要被外國軍隊查驗身份的待遇,但他也知道自己只能接受這樣的無奈之舉。往好的方向想,在軍隊將碼頭戒嚴的情況下,至少不會有刺客之類的人物能夠接近自己。

在確認了李凒等人的身份之後,他們仍然被要求在船上等候通知。不過其他幾艘擔任護衛任務的戰船,因爲船上全是清一色的海漢士兵,倒是很快就結束了查驗工作,水兵們也被允許下船活動。

對於這樣的待遇,李凒也不敢有太多的抱怨,只能耐心等待海漢人作出下一步的安排。

申景禛應道:“世子稍安勿躁,海漢的王將軍和錢將軍都在島上,此時應該已經接到消息,稍後便會來港口迎接世子歸國。”

李凒聽到這個消息的確心頭一鬆,既然王湯姆和錢天敦都已經到了江華島,那麼至少說明島上的環境會比較安全。而且他自認與這兩名海漢將領的私人交情都還算過得去,接下來的接觸也不會有太大的障礙。而且對方既然願意屈尊來港口迎接,那就說明對方還是會給予自己足夠的重視,有了這樣的態度,後續的事情纔有商談的可能。

李凒在途中最擔心的事情之一便是在趕到漢城之前就已經成了海漢的棄子,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擔心似乎是多餘的。不過他的注意力旋即回到了面前的申景禛身上:“申大人,父王當下在何處?其他那些大人呢?”

2658.第2658章第1483章 競爭關係2763.第2763章3259.第3259章第1694章 雙重身份第2122章2452.第2452章第1486章 各憑本事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2183章2755.第2755章第五百零一章 亮明態度第1590章 儋州風情2535.第2535章第2133章第1867章 項目拖延第1955章2918.第2918章第八百五十三章 島嶼賭場第1160章 保護傘第1534章 地方割據第六百四十二章 另類的條件2978.第2978章第348章 兵發南越第六百一十五章 南日島之戰(二)第2093章第283章 破襲戰第1076章 膠州灣第八百七十三章 代價慘重3171.第3171章第159章 參觀軍訓第1698章 互相推脫第四百七十章 策反成功第八百一十二章 說客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亞港第1309章 自嘆不如第339章 率先動手2713.第2713章第96章 貨幣(二)第1805章 海軍基地3130.第3130章第四百零七章 新生活(三)第3454章第246章 金融體系的推廣第1434章 全面壓制第259章 北越軍情報告第1946章第七百三十四章 艱苦的攻守戰3332.第3332章3064.第3064章3183.第3183章第1490章 步騎結合2869.第2869章第48章 人選第1081章 脫身洗白第2185章2809.第2809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由擴軍所引出的問題第九百零三章 北上考察(五)3386.第3386章3061.第3061章第1696章 一查到底第221章 越南之行(四)第2241章第1734章 態度轉變第四百七十三章 港區見聞第288章 慶功總結2690.第2690章第1816章 消化難民2989.第2989章第115章 海外考察(二)第1410章 狙擊小隊第1678章 特權機關2449.第2449章第1581章 騙局2720.第2720章第2230章第181章 一語滅國2849.第2849章2557.第2557章3051.第3051章3057.第3057章第234章 來自大陸的新動向第1833章 孤注一擲第1205章 巡警隊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圍第2044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利益之爭第2205章第306章 換屆選舉第328章 廣州民亂第九百一十八章 歸仁港2615.第2615章第1982章第1708章 並不簡單第六百七十一章 受挫第四百四十五章 交換條件第2079章第九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六十六章 貿易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