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勝利港造船廠(三)

駐廣辦和“福瑞豐”從大陸購買的布料用來做普通的衣服是肯定合格了,但要當作帆布使用,在強度上卻是離海運部的要求差了不少,試製出的船帆幅面稍大一些,在強風環境下就很容易被撕裂。雖然在船帆的材料上遇到了比較大的麻煩,但海運部認爲也並不是沒有解決辦法。參與船帆製作的一個姓王的本地裁縫就出了個非常不錯的主意,用較爲堅韌的多重布料來製作加強筋,在較大的船帆幅面上縫製了大量的加強筋之後,果然船帆的強度有了明顯的提升,雖然整體強度暫時還達不到海運部的技術要求,但至少已經能夠作爲備用帆使用了,而且船帆的重量也並未因此大幅增加。而王裁縫也有幸憑藉這個小小的獻計功勞,獲得了勞工等級的提前升遷。

執委會已經給駐廣辦發去了最新指令,要他們設法從盛產棉布的松江府地區大量定製更爲堅韌厚實的布料,同時看看能否搭上西班牙人或是葡萄牙人的線,從洋鬼子那裡弄到一些印度產的帆布。執委會現在已經將帆布列入了戰略物資清單當中,在自身缺乏紡織產業的狀況之下,哪怕是多花些銀子,多繞些彎路,也必須要儘快找到一條供應穩定的帆布貿易渠道。

根據流體力學所進行的船帆設計是海運部研製的新式帆船在外型上與現有船隻最爲明顯的不同之處,但偏偏這個技術含量最高的改進在仿製上卻是相對最容易的。即便是那些根本不懂得何爲“伯努利效應”的土著,在知道這種新式帆的使用效果會大大優於舊式船帆之後,也會出於實際考慮迅速地進行模仿。

當然了,這種具有技術優勢的船帆也必須有足夠大的面積才能充分體現出性能上的優勢,因此海運部纔會不惜想方設法要通過加高桅杆的方式來增加船帆面積。而按照這個時代的造船技術,要嘛就只能像中式帆船這樣使用相對低矮的桅杆,要嘛就像西式帆船那樣用上大量的支索來確保其穩固性,想要像穿越集團這樣直接造出空心鋼管來當桅杆,在技術上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難題。所以即便這種新式帆日後被人偷學去了,其船隻性能相較於穿越集團的正版貨還是會有比較大的差距。

李奈又聽了一陣,衆人所說的話他倒是基本能聽懂,但很多名詞卻是不明其意,而他又不便讓人不停給他解釋,因此多了一會兒之後反而更覺糊里糊塗。不過李奈注意到參與討論的可不僅僅是海漢人,還有七八個明人船匠也偶爾會插上幾句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其中一個姓張的船匠似乎特別突出,就連越之雲、孫長彌也不時會以“張師傅”來稱呼這個人。

李奈聽那張師傅說話一口福建腔,便側頭對蔣三低聲問道:“這張師傅什麼來頭?”

蔣三應道:“這張天貴張師傅可是造船廠的一把好手,首長們提拔他當了高級工頭,現在造船廠所有的船匠都歸他管,越首長和孫首長不在船廠的時候,就是張師傅說了算……對了,張師傅好像就是貴商行在廣州招攬了送來勝利港的。”

“竟有此事?”李奈倒是沒想到海漢人的頭號船匠居然還是自家幫着招攬的。“福瑞豐”在廣州也算是數得上號的大海商之一,名下船隻雖然比不了許心素那種省級大海商,但大大小小二三十條船是有的,平時需要做的修修補補也不少,而且跟海漢人搭上關係之後,李繼峰已經在考慮需不需要自己搞個造船廠,多造幾艘船專門用來跑勝利港的航線。要是早知道自家招攬的匠人中有張天貴這種人才,倒是應該留下來替自家做事纔對。

不過看了海漢人這造船廠的規模和運作方式,李奈深知即便自家能出得起足夠高的佣金,也很難給張天貴這種船匠足夠的發揮空間。首先自家如果真要開個船廠,規模肯定比不了海漢人的這間船廠——要供幾百號工人的吃喝拉撒,這一年得造出多少船才能平衡收支?而據李奈所知,海漢人對這個造船廠的投入根本是不計成本的,他們要的只是成果,而非投入,這種運作模式肯定無法套用到“福瑞豐”這邊。

其次海漢人給予張天貴的尊重和自由度也是相當高的,很多船隻建造細節上的問題,海漢人居然還得以他的意見爲主,而且這船廠試驗小船一艘接一艘的造,正經能用來跑海運的船半年都還沒定型,這要是擱在別的船廠,肯定早就把負責建造的工頭給辭了,哪能像海漢人這樣依然把他奉爲上賓。

李奈好不容易熬到了討論會結束,衆人起身拍拍屁股,各自忙着開工去了。越之雲走到李奈面前問道:“李先生要不要去看看我們的新船?”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李奈很恭敬地應道。在對待匠人的態度上,李奈與相當一部分明朝士人不同,因爲他出身商賈之家,而這個時代商人的社會地位依然不高,士農工商,真說來這商人還排在工匠的後面。當然了,商人的身家大到一定地步之後,地位還是會有顯著的上升,但如果是商人子弟要入仕做官,出身的劣勢就會被放大——李奈在考到舉人功名之後,放棄了繼續參加科舉也有這個原因在內。

正是由於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李奈在對待匠人的時候一向還是比較溫和謙遜的,何況面前這個造船匠人還有海漢人的身份。在李奈看來,越之雲、孫長彌雖然不像陶東來、施耐德等人的地位那麼高,但起碼也是一方管事之人,自己也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才行。

而越之雲對於李奈的這種態度也很滿意,伸手作勢道:“那請李先生隨我來。”

出於保密的需要,一號試驗船的船臺外面有一圈一人多高的竹籬笆,從外面是很難看清內裡的工作情況的。李奈前一天進港的時候,也只看到了露出籬笆頂的一小部分船體。這次由越之雲帶着他進到了籬笆裡,他才真正看清了這艘被海漢人十分重視的試驗船。

這艘尚在船臺上由衆多支木支撐起來的半成品長約十丈有餘,而因爲甲板上層仍處於施工狀態,船體的寬度還不太好辨明,李奈根據自己的經驗估計,這艘船的寬度應該在兩丈到兩丈五之間,但以目前已經建成的大部分船身來看,船體深度要大於同級別的福船或是廣船,目測至少在一丈以上,僅從船體尺寸看,這艘船應該比慣常所見的四百料海船要稍大一些,特別是在吃水的深度上,比一般同級別海船多了幾乎有三分之一的尺寸。而船體的形狀則依然基本保持了中式帆船上寬下窄的尖底模樣,可以想到較深的吃水船身將會給這艘船帶來更好的海上適航性。

在這個船臺上的工作的船匠明顯要比其他幾個船臺少得多,李奈不問可知,這必然也是海漢人出於保密的考慮。但從目前所見來看,李奈覺得這艘船似乎也沒什麼特別出衆的地方,不過李奈覺得這多半是自己的見識問題,否則先前在旁聽討論會的時候就不會有那麼多完全聽不懂的內容了。

如果李奈比較懂行,他就應該能看出這艘船的龍骨有向尾部下傾的趨勢,與現有的各種帆船是存在不太顯眼的差別。這種結構可以獲得較大的尾部吃水深度,能使其水下船體的橫向水動力中心大大往後挪移,從而有利於搶風航行和減小船體橫漂幅度,有效地提高船隻在海上的穩定性和航速。

這種結構是來自於十九世紀纔會出現的“巴爾的摩縱帆船”,兩百年之後出現北美切薩皮克灣的這種北美縱帆船在世界航海史上也算是有頭有臉的角色,是十九世紀之後最優秀的快速帆船之一,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船舶設計思想,並且也對之後的造船技術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之後出現的飛剪式帆船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高級快速帆船。

而在船艏的設計上,海運部就的確借鑑了飛剪船的設計,水下部分的形狀如同一把利斧,幾乎是最小的阻力形狀。關於船艏的設計也有過一番爭論,還有人提出過使用球鼻艏的設計方案,但後來還是被海運部否決掉了。球鼻艏一是建造的技術難度相對於較大,二來在中小型船隻上安裝球鼻艏的減阻提速作用並不明顯,而穿越集團在最近幾年之內可能都不會具備足夠的條件去造那種排水量幾千噸的大型船隻。

這些優秀的設計方案也被海運部採納了其中的精華部分,並且揉合到新式帆船的試製當中。當然了,在帆索系統的設計上海運部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畢竟是基於流體力學原理設計出來的黑科技作品,也經過了後世的實踐檢驗,技術含量可比洋鬼子的那曬尿布一樣的滿船帆高多了。不過這種小的技術細節,李奈哪怕是看到了,也意識不到這對促進航海技術進步的意義,頂多只是很直觀地感覺到這艘船的外形很流暢,看起來比較賞心悅目而已。

越之雲道:“李先生,這裡可以隨便看,但關於這艘船的建造問題,就請你不要再繼續多問了。至於原因我就不多解釋了,你懂的。”

李奈點點頭,表示自己明白。這種事他並不是第一次在勝利港遇上,上次來的時候他就問過了不少沒有得到解答的問題,例如港口停泊的那些鐵船是怎麼造的,鹽場的產量爲什麼遠遠超過大明的水平,玻璃的製作工藝等等。每次海漢人不願意回答這些疑問的時候,便用“保密條例”來搪塞自己。李奈不清楚海漢人的“保密條例”具體規定了些什麼內容,但很顯然,他們製造的所有東西的製作工藝都在這個“條例”的管轄範圍之內,而現在這個名單上顯然又得增加一項了。

李奈並不反感海漢人的這種態度,技術壁壘可是這個時代匠人的賺錢法寶,海漢人的商品能夠賣出那麼高的價格,還不是因爲他們掌握了獨門的製造技術?這些看家本領怎麼可能輕易對外人透露,能有得看就不錯了。李奈心中暗暗尋思,等這次回到廣州之後,是不是要去找個船廠惡補一下船隻建造方面的知識,那樣或許可以稍稍瞭解到海漢這種新式帆船的技術優越性到底體現在什麼地方。李奈打定主意,一邊看一邊將這船的外形牢牢記在腦海中,打算等回去之後再找專業人士來諮詢一下。

不過可惜的是,李奈來參觀的時間稍稍還早了那麼一點,甲板上層建築現在纔剛進入施工建造階段,作爲一號試驗船設計精華之一的舵輪轉向系統,李奈這次是無緣見到了。

不管中式還是西式的帆船,這個時代都還是使用舵工在船艉直接操作舵杆的方式來調整船舵方向。這種操舵方式的弊端非常明顯,一是在船體稍大的船上,舵工的視線會被艉樓甲板給擋住,無法觀測船上的風帆動向,這樣就只能通過間接傳達指令的方式來讓舵工進行操作,影響了航海效率;二來這種操舵方式幾乎是依靠純粹的人力,要是在海上遇到惡劣天氣,那人力還未必抵得過大自然的力量,風浪太大就很可能會失去掌舵的主動權。

而原本歷史上舵輪這個航海黑科技是在十八世紀初才被髮明出來,穿越集團的到來讓它的出現提前了近百年。舵輪的技術優勢與舊有船舵的劣勢一樣明顯,這東西設置在艉樓甲板上,操作輕便靈活,使用者也能很直觀地看到船帆的動向來隨機應變,船舵的轉向操作比起舊有方式可謂是劃時代的進步。最關鍵的是,這玩意兒對穿越衆來說雖然不是什麼高科技,但也不是像新式船帆那樣,從外面隨便看看就能山寨的東西了,其主要傳動結構都隱藏在船身內部,非專業人士就算看到了舵輪的操作,也想象不出這麼個小小的木頭輪子是怎麼帶動整艘船轉向的。

而同樣在原本歷史上的十八世紀才被髮明出來的航海黑科技除了舵輪系統之外,還有六分儀和航海天文鐘。六分儀在十八世紀經歷過多次改進,從最初測角只有90度的八分儀,逐步改造成了測角達到120度的六分儀。這種儀器比起過去測緯度使用的星盤、直角象限儀之類的工具使用更爲方便,精準度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而航海天文鐘在遠洋航海中的必要性一點也不亞於六分儀,爲了用航速來估算自己的相對位置,遠洋船就需要一種穩定可靠的記時器來計算出航速,而這個時代能搬上船使用的記時器精度卻遠遠達不到航海要求,一旦出現風浪,機械結構的鐘擺就會出現誤差。1656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發明了螺旋平衡彈簧來代替鐘擺,但這樣的航海鍾仍然只有較差的時間精度。直到1736年,一個英國鐘錶匠才爲了英國國會的懸賞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臺航海鍾。

不過早期的航海鍾都是大傢伙,海運部可沒打算使用那種粗笨的導航裝置。不管是六分儀還是航海鍾,在穿越之前的物資採購中都是列入了戰略物資的清單當中。當然了,當時資金有限的籌委會也沒買什麼高檔貨,就直接從網上採購了一批船用石英航海鍾,而且目前已經投入到了黑土港航線的使用當中。技術部門倒也沒忘了採購幾部機械式的航海鍾做備份,以後金屬加工的工藝水平上來了,就可以對其進行復制,免得多過幾年石英鐘的電池用完大家都得抓瞎。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海方面,穿越集團中首屈一指的專家那還是得數王湯姆。他所體現出來的專業水平可不僅僅是在航海理論和經驗方面,裝備等級上那也是一等一的精良。這傢伙所用的航海鍾是萬寶龍出品的villeret1858系列中的超級限量款——由一塊指針式雙時區計時錶和一座大型指針航海鍾組成的套裝。特別是那座由紅寶石、花崗岩、黃銅、航空鋁材和碳纖維打造的重達120公斤的豪華航海鍾,更是足以亮瞎每一個參觀者的眼睛。據說這套航海鐘錶全球限量16套,放到任何一個航海遊戲裡都可以成爲史詩級的裝備,也不知道這傢伙是花了多大的代價搞來的。

陶東來也算是穿越集團中見多識廣的有錢人了,但當他看到這套行頭的時候也吃了一驚。據他事後所說,萬寶龍這個系列的表均價都在人民幣七位數以上,按此來推算,王湯姆的這套裝備恐怕比那兩艘雙體船加起來還要值錢得多。穿越前資產上了六七位數的成員其實也不少,但俗話說窮玩車富玩表,這樣看起來,王湯姆纔是隱藏得極深的真土豪。要不是王湯姆整天在海上待着沒幾個人知道他的底細,恐怕勝利港早就出現了一大羣要給王湯姆生孩子的夫人黨了。

第四百二十章 勘探完成3388.第3388章第1522章 有賺有虧第105章 買買買3044.第3044章3328.第3328章第353章 大萬山島的變化第2072章3226.第3226章第1242章 這是村莊還是堡壘3353.第3353章第1406章 冬季偵察2733.第2733章2474.第2474章第2313章第七百七十二章 官方喉舌第1831章 血肉磨盤第2367章第1513章 三方會談第1431章 改變歷史2688.第2688章第259章 北越軍情報告第1191章 真相重要嗎2859.第2859章2578.第2578章第七百二十二章 巴達維亞城第2248章第1834章 來不易回更難3220.第3220章第1406章 冬季偵察第1809章 人口輸送第五百九十三章 使團到訪第1019章 實際困難第107章 市場變化第2061章第2269章第157章 誰主誰客第355章 攻打爭江第1023章 先遣隊(四)第1210章 出發南行3334.第3334章第1453章 寶貴的人口3106.第3106章第2158章第九百五十七章 命案第1547章 半殖民地第九百一十七章 軍演部署2998.第2998章2525.第2525章第131章 中尉與下士第344章 第三班 劍指南越第1965章第九百二十章 頭頓港第2023章第五百零一章 亮明態度第331章 李家莊的戰前準備第六百三十六章 交手(五)第1454章 未來打算第1841章 改變命運的機會2368.第2368章第1502章 逆流而上第188章 少壯不努力第七百七十八章 新殖民地3344.第3344章第1211章 中南半島第310章 海漢軍工的新起點第375章 劉香的使者帝六百一十一章 黑科技2473.第2473章第四百九十五章 工程衆多第五百一十四章 攻打儋州2852.第2852章第1343章 地理知識第2275章第七百七十八章 新殖民地第3422章第八百七十三章 代價慘重第1354章 不得不防3377.第3377章第2255章2733.第2733章3397.第3397章2617.第2617章2408.第2408章第1574章 有錢任性2731.第2731章2821.第2821章第78章 崖州工作組(二)2496.第2496章第1222章 星島現狀3367.第3367章第2182章2552.第2552章2570.第2570章第2205章第1923章2638.第2638章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第1652章 攻打馬尼拉(二)第七百四十三章 移民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