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漳州城

關於許心素爲什麼會選擇跟十八芝和談的原因,執委會和軍方在此之前都作出了多種推斷,其中也包括了寧崎所說的“禍水東引”這樣的可能性。

對福建方面而言,這場已經持續了幾年的戰爭算得上是一個無休無止的麻煩,儘管戰局佔了上風,但還是無法在短期內徹底解決十八芝這個難纏的對手。如果可以通過和談停戰的辦法,將福建沿海重新變成非交戰區,那麼這對以許心素爲代表的福建官方來說,應該算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解決方式。而十八芝的海上劫掠也將從此退出福建海域,要嘛北上去江浙沿海活動,要嘛就只能選擇南下再次進入海漢的勢力範圍——許心素大概會更希望十八芝作出後一種選擇,去廣東沿海繼續作死,直到惹毛海漢這個大煞星爲止。

許心素對於寧崎的質疑未置可否,只是避重就輕地應道:“如果十八芝有膽子再次闖入廣東海域,那想必海漢民團一定不會對其坐視不理。想當初貴方民團在珠江口大破劉香的船隊,老夫後來也是聽過很多當事人的描述,只恨不能在現場目睹這場大戰。如果貴方下次有討伐十八芝的行動,老夫倒是想要親臨一線觀戰。”

許心素雖然沒有親眼觀看過海漢民團作戰,但雙方進行了好幾年的軍事合作,他也派了數批軍官去三亞受訓,其中不乏有人以學員身份觀摩了當年的李家莊、擔杆島、萬山港幾次戰鬥,甚至還有去過安南參與順化戰役的人。海漢民團在戰場上的無敵表現,基本都通過口耳相傳反饋到了許心素這邊。這些消息渠道自然也是海漢有意安排的,目的多少也是希望能借此震懾福建方面,而許心素從這些描述中很容易就能判斷出來,海漢民團的實力遠遠超出自己麾下的部隊,至於到底有多強,卻一直還缺乏一個直觀的認識機會。

但很可惜的是海漢民團在南海地區已經處於了基本沒有對手的狀態,去年好不容易出現一羣不知死活的海盜攻打瓊州島,一個月就橫掃了整個瓊北,然而海漢宣佈出兵之後還沒等許心素想好要不要去觀戰,這場戰事就迅速逆轉,海漢民團用了更短的時間就打跑了這羣足以碾壓明軍的海盜,收復了瓊州島上所有失地。

海漢在瓊州島上搞出了多大的陣勢,是不是已經做了當地的土皇帝,這些問題許心素並不關心,瓊州島距離福建太遠,並不會影響到福建的利益和局勢。但許心素的確是想過借海漢之手,滅掉十八芝這個眼中釘。以海漢民團的實力,十八芝恐怕是不太可能有改變戰果的機會。

不過許心素對此也有一定的憂慮,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海漢民團真要是進了福建海域,那就未必會離開了。這可不是許心素杞人憂天,而是有着衆多的先例在前。

崇禎元年海漢民團在李家莊作戰,打完之後李家莊便成了海漢的控制區,到如今整個番禺縣已經有大半都是海漢說了算。第二年海漢人出兵安南,幫着安南朝廷打下了南方叛軍控制的順化城,而海漢藉此機會就在安南海岸線上圈了從北到南的一串港口,幾乎將整個安南海岸線都置於自己的籠罩之下。而去年在瓊北打完海盜之後,海漢民團也就順勢在瓊北駐紮下來,現在那些地方到底是歸大明還是歸海漢都已經很難說了。

海漢民團要是到福建作戰,打完十八芝就留下不走了,那許心素還真沒什麼辦法,而他當然也並不希望自己掌權的地界內出現一支不受控制的勢力——更何況這支實力還在他所率領的明軍之上。

一個比較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把這個暫時還不存在的戰場從福建移到廣東,讓十八芝進入到海漢的勢力範圍,藉着海漢人的手除去他們,而且也不會影響到福建本地的局面,可算是一舉多得。

當然這僅僅也只是計劃而已,而且很顯然聰明的海漢人已經想到了這種可能性,許心素肯定不能就此承認,只能暫時顧左右而言他。

寧崎自然也看出了許心素態度的微妙,笑了笑道:“許大人想觀摩我軍作戰,那也不難,只要你一句話,我軍一個月之內就可以開進福建,渡海剿滅十八芝,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一下把皮球踢回給了許心素,倒是將他難住了。許心素只能強笑着應道:“只怕我軍實力不夠,難以配合海漢民團作戰,再說這十八芝不過是一羣難成氣候的海盜,何須海漢民團勞師遠征?”

“許大人,十八芝的確成不了氣候,但這也有一個前提。”寧崎肅容說道:“那就我們會對貴方持續提供軍事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許心素剛想說幾句拍馬屁的話,寧崎接着又道:“但我們所提供的一切也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貴方的行動方向跟我們是保持一致的。如果有朝一日,我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出現了意見分歧,那麼我們也會保留終止合作的權力。”

寧崎這個話就說得比較直了,許心素聽完之後臉色也微微有些僵硬:“老夫與貴方合作這幾年從未出過意見分歧,寧先生這是多慮了。”

“希望如此。”寧崎也不想在談判剛開始的時候就把對方逼得太緊,沒有就此再說下去,主動轉開了話題:“我還是第一次造訪漳州,倒是要麻煩許大人給我介紹介紹本地的狀況了。”

許心素心裡一鬆,趕緊開始解說起漳州的歷史沿革來。寧崎既然要來漳州造訪,自然先就做過功課,不過這書本上看來的東西,跟本地人所介紹的情況,肯定也還是有一些出入的。加上他本身就是個歷史謎,因此也是聽得津津有味,並沒有覺得幾個小時的航程有多難熬。

從廈門島西南的港口到漳州城的航程僅僅只有二十多海里,雖然是逆流而上,但漳江入海口水流緩慢,半天時間也就到了。

漳州也算是福建境內一處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千年之前的唐代就已經建州,因爲這裡緊鄰漳江而得名。而這裡因爲開發的時間早,也成爲了福建境內一處重要的物產輸出地和海上貿易港口城市。

早在宋代,漳州地區就因爲製糖業發達而被稱爲“八州糖王”,白砂糖、冰糖、角糖都是這裡的特產。紡織業的起步也非常早,南唐陳宏進割據漳州泉州時,每年出產的葛布就多達兩萬匹以上,到了明萬曆年間,漳絨、漳紗、漳絹、土潞綢等織物,已經大量銷往海外。此外漳州的造船業、瓷器、茶葉、造紙等等,此時也都是非常興盛的產業。

經濟繁榮的地方,一般文教事業也不會太落後,漳州就是這樣的典型城市。唐代這裡便有了鬆州書院,到了兩宋時期,興辦書院更是成爲了這裡的社會風氣。宋光宗在位時,大理學家朱熹曾經出任漳州知府,據史料記載,朱熹“每旬之二日必領下屬官下州學視諸生,講《小學》,爲其正義;六日下縣學,亦如之。”有了朱熹這種地方官的言傳身教,當地的文教事業可謂非常興盛,文化名人輩出。在原本的時空中,漳州自唐元和十一年出了第一個進士周匡物,到清代總共出了進士977人,其中有三名狀元。

船隊在漳州城外的碼頭靠岸之後,許心素手下的人早就安排好了迎接的儀仗。而漳州府本地的大小官員,也都已經到了碼頭上候着。寧崎在甲板上見狀問道:“這麼大張旗鼓的,會不會不太好?”

許心素應道:“沒什麼不好,老夫的貴客,便是漳州府的貴客,寧先生到了這裡,只管享受就好!”

兩人下船之後,先與碼頭上等候的本地官員一一見禮。寧崎也感受到了這裡的狀況與別的地方有些不同,其他地方都是文官主政,武官陪襯,而漳州這地方顯然許心素纔是主角,而地方官員對他都是唯唯諾諾,言聽計從的模樣,看樣子的確很有些土皇帝的味道。

見過了本地官員之後,海漢派駐漳州的人員也跟着過來見禮。這些人都是入籍較早的歸化民,在這裡主要是從事商貿方面的事務,順便也蒐集一些當地的時局信息,定期送回三亞大本營。

“老夫已命人備下接風宴,各位切莫推辭。”等該接見的人見完之後,許心素便不由分說地邀請使團的人乘車入城。寧崎知道這種場合推辭不過,也就沒有過多客氣,按照許心素的安排上了馬車。

對使團的人來說,這馬車倒也不陌生,幾輛車都是去年從勝利港買走的海漢式馬車。這種西式馬車輕便靈活,車廂遮風擋雨之餘,又有玻璃窗、防風車燈這種高檔配置,十分適合富貴人家使用。當然了,也只有許心素這種海貿大亨,纔能有這個財力精力從三亞買下之後,自己用大船將其運回到福建使用。

寧崎、摩根與許心素同乘一輛馬車,摩根上車之後便忍不住感嘆道:“這馬車讓我真是有一種回到三亞的錯覺。”

“不止是馬車,老夫爲各位安排的住處,也都是儘量按照海漢的形制來佈置的。”許心素不無得意地應道。

在大陸要打造一套海漢式的居所,所需的花費可不是小數目,各種衛浴設備、玻璃門窗、給排水設施、亂七八糟的加在一起,價錢相當可觀。再加上要長途跋涉從海南島運到這裡,這運費也不是個小數目了。而許心素在這漳州城中,卻有好幾套按照海漢模式裝修出來的院子,其財力的確遠勝普通的富豪。

當然了,如果他以後有機會去到三亞入住當地的貴賓館,大概就不會對自己花費巨資打造的海漢式居所那麼驕傲了,畢竟有很多製造不易的好東西,海漢是暫時沒有向外公開發售的。

寧崎和老摩根順利抵達漳州的同時,許裕拙正應石迪文的要求,帶着他參觀廈門島上的各處設施。對於許裕拙而言,他認爲這裡的確也沒有什麼需要隱瞞海漢教官的地方,畢竟當初大批買回海漢火炮的時候,就是由海漢派來的民團軍官設計佈置了中左所城的各處炮臺和防禦工事。

石迪文在城頭上四處看過之後,認爲這裡的防禦工事也算佈置得中規中矩,沒有太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不過因爲海漢賣到福建的武器基本都是被閹割性能的外貿版,因此這些防禦工事所面對的敵人如果是海漢民團,那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會比較有限了。不管是射程還是射擊精度,這些炮臺上所佈置的猴版火炮都很難跟現在海漢民團裝備的攻城炮相抗衡。

石迪文還特地躬身下去查看了幾門炮炮身上的編號,確認了這批炮的確是海漢出產,在1628年出售給福建。石迪文輕輕拍了拍炮身問道:“這些火炮平均發射次數有多少了?”

“大多在五十發以上,有一部分大概已經超過百發了。”許裕拙一邊說一邊指了指臨海的方向,那也是每次十八芝來襲,向中左所城發起進攻的地方。

“看來你們的炮兵平時操練得很少啊!”石迪文忍不住搖了搖頭。這些火炮裝備了三四年了,多的纔打了一百來發,平均一年打二三十發,這說明本地的戰事其實並沒有海漢以爲的那麼激烈。

許裕拙臉上一紅道:“倒不是捨不得花那點經費,實在是彈藥庫存有限,不敢輕易動用。平時也就只有讓炮兵們練練動作,的確極少進行實彈訓練。”

石迪文恍然點了點頭,這事說到底其實是海漢的責任,執委會雖然放開了大部分武器的對外軍售,但一向對彈藥出售控制得非常嚴格,特別是海漢秘製的火藥,每次購買都是有定額的,想多買一斤都不行。

第3431章第1946章2405.第2405章第1673章 戰後評功第2301章第1839章 戰義州3157.第3157章第1431章 改變歷史第153章 關於新航路的意見分歧第1731章 商業契機第1564章 馬打藍人的考量3153.第3153章3090.第3090章第1182章 停戰協議第九百一十四章 戰後清點第2324章2893.第2893章第179章 公心與私心第38章 快速反應第九百八十九章 軍屬小學第2025章第387章 南越的防禦手段第1742章 買買買第369章 新移民第六百四十六章 備戰2485.第2485章第3438章2869.第2869章2817.第2817章第七百一十二章 調任3024.第3024章第1111章 兩棲作戰第八百五十一章 武裝走私商2412.第2412章2517.第2517章第九百零六章 撈一筆第五百七十四章 順藤摸瓜第1994章第1425章 大戰將至第1603章 商業談判第1720章 通過考驗第1492章 差異巨大第1577章 勢在必得2514.第2514章2495.第2495章第四百一十章 軍火貿易動向第2118章第七百八十一章第2252章第五百五十四章 又吃又拿3205.第3205章第2227章3229.第3229章第1257章 解決方案第八百零六章 炮擊第1662章 攻打馬尼拉(十二)第1653章 攻打馬尼拉(三)第九百二十八章 開闢新市場第五百三十二章 驚喜發佈第九百九十二章 重返三亞港第八百二十四章 金礦第1561章 絞盡腦汁第2004章2398.第2398章2957.第2957章3118.第3118章第1287章 工業社會的門檻第1037章 滅口第199章 駐廣辦的工作規劃第1159章 陰差陽錯第1689章 掙表現第1142章 爭奪銅礦第四百九十六章 損耗品2780.第2780章第2165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軟釘子第1510章 威逼利誘3170.第3170章2797.第2797章第1290章 新戰術體系第13章 漫長的一天(三)第289章 重大決定2832.第2832章第7章 籌備進行時(三)第1193章 婚嫁之事第1539章 一唱一和第3439章3230.第3230章第1992章第八百六十章 碾壓之勢第1434章 全面壓制第四百四十一章 親自演示第360章 房地產的經濟賬第2107章2976.第2976章第1642章 佔領甲米地第1848章 深入合作第六百四十章 局勢惡化第七百零二章 驅虎吞狼2580.第258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