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參觀石碌

大約一個半小時之後,這趟列車終於駛抵了終點站石碌鐵礦。雖然這裡平時並不對外開放,人流量也比較有限,但這火車站的站臺修得着實不小,與昌化港那邊的火車站類似,也是有專門的裝卸幹散貨的站臺。從附近礦坑裡採掘出的鐵礦石經過最初的碎石和選礦流程之後,便由小一號的軌道車運送到這裡,然後用皮帶傳送機將其裝運到貨運車皮中。

客運車廂這邊的人還沒下完,後面就已經開始抓緊時間裝貨了。參觀團的客商們雖然在昌化港下船的時候也看到過類似的景象,不過依然還是對這種高效的裝貨方式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些能來瓊州島置產投資的商人,大多都是腦子比較活絡,對新事物接受度較高的人,他們自然能看出類似這樣的器械對於提高物資轉運的效率會有多大的作用。有動作快的已經找到了顧凱,開始打聽這些皮帶傳送機是否對外出售,價格又是如何。

不過也有明眼人注意到了這個火車站的安保措施要比昌化港和昌化縣城嚴密得多,光是站臺上就有數十名荷槍實彈,身着灰衣的民團士兵在站崗執勤。不知道的人或許會以爲這是爲了參觀團到來而臨時實施的安保措施,但實際上這種場景其實是石碌礦區的常態,因爲在礦區採掘一線工作的勞動力,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海漢苦役營的囚犯。

自石碌項目開始實施,苦役營的駐地便由三亞變更到了這邊。據不完全統計,光是修建昌化至石碌的鐵路期間,死在築路工地上的囚犯就已陸陸續續超過千人,如果是僱傭百姓民工來搞這個工程,恐怕海漢執委會的名聲都保不住了。而石碌鐵礦投產之後,這些囚犯都陸陸續續轉移到了礦場,繼續被驅使從事重體力勞動。

目前在石碌礦區勞作的囚犯,仍有超過四千人之多,是海漢治下地區中囚犯最爲集中的地區。作爲配套的安保措施,自然也就比其他地方要更爲嚴密了。陸軍在這裡雖然只駐紮了兩個連,但編制卻是按着加強連來的,總兵力近五百人。除此之外,還有兩個中隊共計近三百人的警察負責管理監禁區,這還並不包括昌化那邊駐紮的武裝力量。

同是縣級單位的臨高、澄邁、定安等地,目前長期駐紮的也都只保持一到兩個連的武裝,昌化石碌這邊的駐軍規模已經堪比儋州這樣的州城了,而其中的大部分又集中在石碌這邊,因此這裡的防衛力度的確是明顯超過了別的地方。

而這也是本地爲數不多可以拿出來誇耀的點,喬志亞就不失時機地向參觀團介紹着:“……相比過去把囚犯全部集中關押在崖城大牢,用朝廷的費用來養着這些犯人,我們現在可以更好的利用這些勞動力,讓他們在礦區勞作,一邊改造思想一邊創造財富。這裡的生活、生產設施,包括這附近的營區,基本都是由我們指揮囚犯修建的。”

帶參觀團來石碌的目的主要有三個,一是讓參觀團見識一下昌化至石碌的這條鐵路線,二是讓他們親眼見證海漢目前的鐵礦開採規模,對海漢未來的發展能有更多的信心,第三則是向他們展示一下海漢如何管理囚犯,並將其作爲勞動力使用。

“各位請看,前面就是石碌鐵礦的一號礦坑了!”喬志亞收住這個話題,轉向對生產場地進行介紹。

石碌鐵礦的礦脈埋藏淺,便於露天開採,因此這裡的採礦方式跟田獨鐵礦和黑土港煤礦都是一樣,巨大的礦坑如同一個漏斗一般,呈梯級向地下延伸。坑底是密密麻麻的礦工,用各種採礦工具將礦石敲碎、裝車,然後由蒸汽驅動的捲揚機將裝着礦石的車斗沿着礦坑壁上鋪設的軌道拉上來,再轉運到通往火車站的另一條軌道上。

喬志亞繼續介紹道:“每天都有超過兩千名礦工在這裡勞作,他們在完成規定的採掘任務之後,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個人積分,而這個積分的用處就是幫助他們獲得基本的生活待遇,以及刑期的減免。”

有參觀者問道:“在下看這些囚犯似乎也不全是漢人,喬主任可否告知他們的來歷?”

喬志亞點點頭應道:“當然可以。這些囚犯中的一部分是來自瓊州各地的大牢,目前島上各地官府判罰監禁的犯人,基本都是送來這裡服刑。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囚犯是來自我們海漢民團征戰各地所捉獲的戰俘,這就比較複雜了,除了漢人之外,還有安南人、黎苗等族的山民、日本倭寇、南洋土人、黑人、紅毛人等等。”

“聽說海漢跟黎苗兩族相處得很好,怎麼還會有戰俘?”人羣中又有人問道。

喬志亞道:“我們並不會主動對黎苗山寨發動戰爭,更多的時候我們會提供工作的機會和他們所需的各種物資,並且教會他們如何在山裡種植一些價值高的農作物來與我們進行交易,大部分黎族、苗族的山寨還是願意跟我們友好相處的。不過這並不能完全排除個別地區仍然對我們懷有敵意,不願意接受我們的幫助,甚至對我們採取敵對行動。要消除這些隔閡,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行。”

“喬主任所說的這種情況,會不會影響到商務部在瓊中地區的蠶桑養殖區?”有人擔心地問道。

衆所周知,絲綢是向海外出口的高利潤產品之一,但因爲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原因,海南島上適合搞蠶桑養殖的地區並不算多,根據穿越前所獲取的經驗,也就只有瓊中的一部分山區纔能有條件搞蠶桑產業。海漢目前在瓊中地區已經有了好幾處合作的寨子,並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接下來就是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將其在瓊中地區逐步推廣開來,形成規模化的產業。

不過瓊中地區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漢人統治區,那裡基本都是黎苗兩族的實力範圍,就算強如海漢,也難以在當地直接插手。當然這並不是海漢軍事實力不夠,而是瓊中地區屬於山地,與外界的交通十分不便,在當地採取軍事行動的難度其實不小。考慮到補給、通訊、醫療救治等實際問題,軍方一直都沒有抽出精力對瓊中廣闊的山區中那些不服管教的山寨進行清理。

從地理上來說,如果以山區地形作爲沿海地帶與瓊中山區的差別,那麼石碌這個地方其實已經算得上是相當靠近未開化地區了。儘管石碌鐵礦的項目從一開始到現在已經進行了兩年多,但直到目前,距離石碌大約八十里之外的一處黎族主要聚居地白沙峒,也依然沒有跟海漢建立起比較正常的關係。

以前在這裡定居的石子峒完全遷出石碌之後,目前石碌礦區周邊十來裡之內已經沒有黎苗山寨的存在了。而喬志亞的精力主要都放在生產建設方面,既然這一地區不存在民族糾紛問題,他也不會自己給自己找事,主動去跟那些住在深山當中,不願與海漢交往的山民進行接觸。

喬志亞應道:“各位請放心,天大地大,生意最大,如果有任何勢力影響到我們的生意,那對不起,這樣的行爲都將會被視爲海漢的敵人。我想各位也都知道我們海漢對待敵人的態度是絕不妥協。誰讓我們不痛快,那就得先做好自己不痛快的準備了!”

喬志亞這話一出,現場居然有人鼓起掌來。這其實也難怪,海漢這麼護短的武裝勢力,在別處的確很難見到。官府就不說了,前幾年廣東流民暴亂的時候,官軍往往對地方上的求救坐視不理,而海漢民團也正是那個時候在李家莊一戰成名。而別的私人武裝又不可能有海漢這樣的實力,一個不對就調集艦隊跨海作戰,甚至連福建這麼遠的地方都敢派兵過去打仗,這已經不是看家護院的私人武裝了,完全就是正宗的軍隊。

不過商人們也都知道海漢民團並不會做那些訛詐地方、仗勢欺人的事情,他們的出動幾乎都是爲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哪怕是接受安南或大明的出兵邀請,其實也都是在爲海漢自己作戰。只要跟海漢站在同一陣線,這些商人的產業往往還能得到海漢民團的庇護,因此對於喬志亞的表態,這些人非但不覺得反感,反倒是十分支持,因爲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落難了就需要援助,而海漢對這方面的承諾是最靠得住的。

因爲來石碌的途中花費了不少時間,因此在參觀完一號礦坑之後,便已經到了午飯時間。而喬志亞也提前就安排好了午宴,昨天專門派了十幾個人上山去打了不少山珍野味回來,今天就做給這些賓客享用。雖然這裡的條件比不得三亞這種地方,但喬志亞早就吩咐下去,調味香料使勁放,這些人也就吃個味道,只要味道重點,他們自然會覺得自己得到了足夠的優待。當然了,這種場合也少不了海漢特產的三亞朗姆酒,到時候幾杯酒下肚,客人們就不會那麼在意用餐環境了。

待午餐過後,休息一兩個小時,然後帶着客人們去二號礦坑轉一圈,走馬觀花地看一看,這趟考察之旅基本上就宣告完成了。天黑之前就可以讓參觀團搭乘火車返回昌化,畢竟這邊的駐地不是軍營就是監禁區,並不適合讓這些客商過夜。

喬志亞的計劃的確沒什麼問題,不過變化往往就是出在看似一切順利的時候。中午在工地指揮部用餐期間,喬志亞剛致辭完畢,便有人過來向他報告了一個消息:一號礦坑在午間放飯時清點人數,發現少了三十多個人。

爲了保證工作效率,礦上放飯期間是不會完全停工的,而是分批進餐。礦工們也不用走出礦坑,後勤部門會用運煤的車斗把午餐送到各個工作面,然後由工頭們按人頭髮放給礦工,順便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人數的清點。一般來說,如果清點人數有個位數的誤差是很正常的,因爲難免有人在清點人數的時候正好不在,比如上個茅廁之類的。但如果誤差上了兩位數,負責礦區安全事務的看守就得馬上把情況上報,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而今天正好喬志亞在這邊工作,這個情況自然很快就報到了他這裡。

喬志亞聽了之後只是平靜地吩咐道:“我知道了,按照規定的程序走吧,如果有新的消息了,及時來向我彙報!”

由於礦工絕大部分都是囚犯,因此礦上的安全規定是比較嚴格的,只要發現班組少了人,立刻就會讓該班組停止工作,到礦坑外的指定地點集合,接受看守們的問詢。一般來說只要不是逃跑,都能很快就找到失蹤的人員,頂多也就是警告一下,嚴重的話會扣除個人的勞動積分。但如果看守們通過問詢和查找都無法確定失蹤人員的下落,那就會將其列爲逃犯,採取的處理方式也會改變。

逃犯即便逃離了礦坑,也不可能乘坐火車離開石碌,而從石碌到昌化之間這幾十里路幾乎都是處於原始的環境狀態,在沒有攜帶任何糧食和工具的前提下,囚犯要逃到有人煙的地方是需要花費相當大的體力和很長的時間才行。而且即便逃到昌化,以當地的狀況,逃犯也很難隱瞞自己的身份,畢竟除了制式囚服之外,他們也沒有別的衣物了。

當然也有另外一條出路,那就是逃入深山。不過這樣做的存活可能性比往海邊逃更小,因爲內陸的山區都是黎苗兩族的地盤,作爲一個異族外人,逃去那些地方說不定會死得更快。因此對於逃犯,其實礦區很少會採取追捕措施,除非是明確地知道其逃竄路線或方向。

2695.第2695章第1783章 爲國爲民2377.第2377章第1971章第1597章 爲難之處第七百五十三章 開荒屯墾第1736章 國際貿易2845.第2845章第1989章第91章 錦衣衛(二)第九百四十三章 貿易聯盟2664.第2664章第八百一十八章 交火第五百五十四章 又吃又拿3070.第3070章第2163章第1895章 實力說話第八百零四章 圍困第75章 參觀訓練營第1221章 抵達星島第2173章第九百七十六章 前往昌化港第26章 黎人(一)第六百三十二章 交手(一)2561.第2561章第23章 勞改營(一)第305章 在商言商3319.第3319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小鐵匠第1571章 能者爲先2953.第2953章3201.第3201章第四百零六章 新生活(二)第七百九十二 尋找新目標第1097章 硬碰硬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殖民港第1511章 遼東屬誰第2089章第1099章 圍剿萬家軍第1396章 清掃2892.第2892章2742.第2742章第九百零三章 北上考察(五)第1947章第四百九十三章 打探消息第340章 攻佔擔杆島第1447章 善後事宜第五百二十八章 戰後壓力3041.第3041章第1219章 野外遊樂3212.第3212章第九百一十二章 敗軍之將2484.第2484章2785.第2785章第五百章 亮出利齒第1856章 朝鮮市場第1670章 發財大計第1069章 北上準備2376.第2376章第1754章 爲難之處第1561章 絞盡腦汁第2353章第184章 參觀工業區第2308章3104.第3104章第七百六十七章 談判與妥協第2121章2967.第2967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商定細節第2127章2517.第2517章第381章 心急火燎第九百八十二章 教育措施第1450章 盡在掌握3338.第3338章第1376章 工作交接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奈的套路第3451章第1510章 威逼利誘2992.第2992章第1650章 教會的寶藏第224章 越南之行(七)第1814章 各行其是2805.第2805章第2060章第1096章 調兵遣將第1418章 利益分配第1430章 難啃的骨頭第1066章 屈服2615.第2615章第2190章2649.第2649章2878.第2878章第2019章3183.第3183章第333章 水陸並進第1055章 步步推進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機感3378.第3378章第231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