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合併朝鮮

中南軍區和北方軍區的調整是昨天剛剛完成的,除此之外,其他的還有遠東,貝加爾,中央三個軍區和西非、東太平洋兩個聯指的軍事主官調整還沒有完成,原加拿大軍區司令兼第七集團軍司令尼爾.弗萊徹大將的新職務也還沒有下來,估計也就是這些天就會有一個結果。

但這些跟河映成他們似乎沒有多大關係和影響,他們現在的主要業務根基都在西伯利亞地區一帶,只有西伯利亞軍區的調整才與他們有些關係。而偏偏這一次調整,幅度最大的似乎就是西伯利亞利軍區,新司令在九天前就換成了馬功成元帥,原副司令兼副參謀長趙喜峰上將正好今日上午啓程遠走北方軍區。接下來,估計馬功成上任後還會在西伯利亞軍區內部進行大調整,總之三聯集團與西伯利亞軍區那點聯繫怕是面臨再次淡化的可能。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三聯集團的業務就太過集中了,不只是主營業務,我們的業務所涉範圍和區域也太過集中在西伯利亞一區了,必須有所改變,我認爲不管雅科夫集團的搬遷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三聯集團自身從發展的角度考慮,也應該有所改變,比如將集團總部遷往新西伯利亞或者伊爾庫茨克,甚至於海參崴這個海港城市也很不錯。”崔正英這時突然說道。

這句話爲倒是引起了河映成和金順周兄妹的重視,一直以來,因爲他們是靠蘇阿貿易發家,在鄂木斯克起步,在西伯利亞地區壯大,所在對這裡感情很深。從沒有考慮過搬遷,而且他們也是屬於鄂木斯克的投資移民,這與雅科夫有些不同,按當初他們來鄂木斯克的規定,投資性移民一旦遷離地方,他們的投資性移民身份就喪失了,不能再因此身份而得到什麼優惠便利。所以甚至於在他們腦子裡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鄂木斯克。

金順周馬上提出了這個疑問,畢竟以三聯集團現在的狀況,繼續呆在鄂木斯克,有諸多優惠政策照顧,還能繼續支持下去,離開這裡,去了別的城市,他們就沒有什麼優勢了。

崔正卻笑道:“這有什麼關係,這些優惠措施又不是一輩子的,按算要不了兩年,滿了十年我們也沒有什麼優惠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提早走出去,再說不需要整體搬遷啊,我說的是改變,三聯集團現在又不止一家公司,像三聯貿易還是可以繼續放在這裡,三聯電工可以將決策總部遷往新西伯利亞,三聯農業可以放到阿爾泰省或者下葉尼塞省去,而整個三聯的集團決策總部和三聯商運我認爲可以遷到海參崴去,相比木斯克、新西伯利亞等市,海參崴目前規模雖然稍小,但這是一個面向海洋的大港口城市,這對於我們這樣以貿易起家的公司來說是一個天然的助力,有助於我們將整個公司業務進一步拓展向海外。”

“唔,這的確不錯,三聯商運是我們的新設公司,但卻是我們的重點,自成立開始基本上只能集中在短線公鐵路運輸上,對外業務對像也不過是蘇聯人和中國西北一帶,有着諸多限制,但放到海參崴,我們不但可將國內業務拓展至整個亞洲,還能拓展到美洲省市,還能面向整個歐美國家,還能利用港口優勢建立海上運輸業務,而且根據交通部的規劃,海參崴不是也要修建高速公路嗎,雖然這個公路到底有多少促進作用我們還不太清楚,但這總算是一個利好,沒準可以讓海參崴真正雄起呢,在亞洲省市,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這些內陸城市的發展快過海參崴這樣的港口城市本就不算正常,我不相信海參崴會一直這樣落後。”金順周連忙點頭道。

這時金順姬卻笑道:“我也贊同,不過不管其他,起碼有一點我最爲動心,海參崴畢竟離我們的家鄉又近了許多,到了那裡,一日之內都夠我們往返一次家鄉了,就這樣吧,我說河大董事長,你看怎麼樣,說句話吧。”

眼看着三人這一眨眼就要將三聯集團給遷到七八千公里之外了,河映成還真下不了這個決心,畢竟一下子離開這麼遠,這根基到底是越打越牢還是因此而完全動搖很難說,不管怎麼說,他們現在主要的財神爺還是蘇聯人。

不過金順姬所說離着家鄉近這一點也讓河映成很動心。

看着三人開始冒光的眼神,河映成咳嗽了一聲道:“好是好,不過還需跟其他董事商量一下才行……”

話沒說完,跟着河大老闆被迫加班的秘書急匆匆的走進來,遞過一份報紙道:“董事長,這是亞洲時報剛剛加印出來的號外,您看看”

報紙出號外就表示有大事,不過這些事情值得秘書剛一拿到就打斷老闆的會議送進來,一般來說就肯定是與經濟特別是外貿方面有一定關係的,不過這種事情一般來說也很少值得單出一版號外的,這麼多年來,也只有去年10月25日和10月30日有很多報紙連出了兩版號外,針對的都是10月24日和10月29的股市大跌。就連上個月阿拉斯加陸續出臺這麼多經濟政策都沒出過號外,這時候出號外難不成又有什麼經濟大跌的不好消息。

河映成接過來一看,卻是明顯一愣。眼神都沒眨一下,仔細的看着報紙也不出聲,弄得崔正英三人都按耐不住湊過腦袋看了過來。

一入眼就是“合併朝鮮”四個字的大標題,把三人的目光都吸引住了,難怪秘書要把這份號外第一時間送進來,雖然不一定會跟經濟產生多大關聯,但四大老闆全是朝鮮人,即便河映成的秘書也是朝鮮人,自然對這個消息格外敏感。

四個人湊在一塊誰也沒有說話,只是一字一句的看着報紙上的具體內容,良久,河映成才輕嘆了一口氣道:“真的合併了”

崔正英三人看完後,也各自坐回位置上,卻是關天沒有說話,雖然從朝鮮領地一直以來實行的政策與其他海外領地略有不同,反而偏向行政省市時起,他們對這個結果就有預料,但做爲一個朝鮮人,這一天真正發生,心裡面卻仍然很不好受。

這一合併,就意味着朝鮮從此徹底喪失恢復主權地位的可能,做爲一個國家,或者說這個世界上再出現具備主權的朝鮮族國家的可能性將不會再有,朝鮮做爲一個國家可能徹底成爲歷史。從此朝鮮將完全只能夠成爲阿拉斯加共和國內的一個民族存在。

雖然朝鮮早就不具備國家主權,甚至有歷史以來,朝鮮人的國家往往都只能成爲周邊大國的附庸,特別是中國,他們多半時候都只能做爲附屬國存在,按時朝貢,說真正的主權地位,他們幾乎沒有真正得到過。但不管怎麼說,那是一個國家,是一個有主權地位的政權,即便先後成爲了日本和阿拉斯加的殖民地,也仍然保有了重新恢復主權地位的可能性,但這一合併,成爲阿拉斯加的行政省市,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這是真正的亡國,亡國之痛又有幾人可以好過?

河映成眼看三個同伴情緒低落,自己也只能強笑道:“也許我們不需要去海參崴了,漢城,釜山,平壤,清津也許更適合作新總部,讓我們真正回到家鄉”

1930年4月9日獨立日當天,阿拉斯加總統葉楓正式提出合併朝鮮領地,而實際這個計劃早在一年前就開始籌劃,岑義擔任朝鮮領地總督的最後幾個月就已經向總統府和內閣提供了相當多的資料以供參考。

而新任朝鮮總督賀伯昌到任後幾個月,大部分精力也都用於佈局這次合併事宜,並根據人口,歷史因素,民族因素,社會穩定因素及維持統治根基等多個方面加以考慮,最終提出了將朝鮮領地一分爲五的的建議。

按照賀伯昌的建設,實際上差不多以漢江爲界,在漢江口一帶設漢城直轄市,在漢江以南的西部設百濟省,東部設新羅省,而漢江以北,則是西部設扶余省(關於扶余,愛考據看官可去百度),東部設高句麗省。看名字就知道,基本上就是按照後世朝鮮半島所出現過的一些古朝代命名,唯獨避開了朝鮮這個大名稱,其實也就等於堅持了朝鮮只能是一個名族,而不是某一個地區的名稱。

這一點葉楓也是同意的,以民族爲地方命名,特別是省(直轄市、自治區)一級到目前爲止都只有東俄自治區這一個地方,但這可是當年的特殊情況決定的,而且當初高爾察克可說是用五百噸黃金和上百萬軍民買來的這個地位,朝鮮有什麼,他現在就是殖民地,葉楓沒有打算再以朝鮮字眼命名這些省市,沒打算給向來有些自戀的朝鮮族人留下什麼妄想。難免要是設置什麼朝鮮省,北朝鮮省,朝鮮省什麼的,很容易讓朝鮮族人自戀的聯想到什麼自治地區的非分訴求上來。畢竟朝鮮半島到現在還有近千萬朝鮮族人,在全國其他省市也有六七百萬之多,日本也強制遷去的五百餘萬人,讓他們產生這種思想弄不好會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甚至於葉楓還更進一步,便朝鮮古朝代名字他都不願保留,像高句麗,新羅這樣的省名,直接被葉楓否決,而是像目前國內的大部分省市命名一樣,以地理性名稱或地理位置命令。

不過雖然葉楓贊成賀伯昌儘量將朝鮮領地進一步分拆多個省市的建議,卻也沒有完全認同一分爲五的方案,畢竟朝鮮半島太小了,整個朝鮮領地不過22萬多平方公里,若一分爲五,怕是連許多直轄市的面積都比不上,而且行政省市多一個,就要多許多行政開支。只是朝鮮領地實在人口太多,雖然朝鮮族人減少了過半,但爲了稀釋朝鮮族人口,卻移來了差不多同樣近千萬的華人和其他民族人口。所以目前朝鮮領地總人口仍有近兩千萬之多,省市分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像原來岑義計劃的設一個朝鮮省和一個漢城直轄市的建議第一個就被否決了。

葉楓提出的方案是一分爲四,減少了一個省份的設置,這個方案蘊釀了有近一個月了,所以一經提出,在國會自然是毫無意外的獲得通過。

所以最終今天在國會通過的議案就是葉楓的將朝鮮領地一分爲四的方案。

按照這份方案,漢城直轄市自然是要設立的,不過相比賀伯昌提出的面積要小許多,只有不過六千平方公里,這已經成爲阿拉斯加面積最小的直轄市了,不過因爲漢城及周邊人口是最爲密集的,所以面積最小,其總人口卻一躍成爲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還超過蒙特利爾,費城等地,總人口突破350萬,當然其經濟實力無法與費城等地相比,不過人口多,地理位置好,發展潛力自不待言。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漢城雖小,卻還將擁有一個全國人口第一大郡,因爲根據這個議案,漢城直轄市的轄區將包括漢江河口直到西部黃海沿岸,即正位於河口的大港仁川市也歸入了漢城市的轄區,改名爲仁川郡,漢城350萬人口有70多萬就位於此郡,不過其所轄面積當然也很小,只有不到兩千平方公里,這也使其一舉超過多倫多的哈密爾頓郡和華僑城的普羅維傑尼亞郡,成爲阿拉斯加地域最小卻人口最多的一個郡(郡只有直轄市纔有,設在非位於主城區的地域,與直轄市屬主城區的區平級。相當於省以下的省管市、省轄縣)。

除漢城市外,相比賀伯昌的方案,取消了將漢江以南一分爲二的做法,而是直接以漢江以南設置一省,沒有命名爲百濟或新羅,當然也沒有命名什麼大韓之類的(屁股大地方能稱爲大嗎,可見後世棒子的自戀了),而是命名爲白山省,這名字是葉楓隨意選的,蓋因這一區域有一個太白山脈和小白山脈縱貫全區。(沒命名爲棒子省算客氣了)

說到這裡,還要提起一句,實際上葉楓自己最早計劃的方案是一分爲三的,即以後世的三八線爲界,一南一北各設一省,加上漢城直轄市。不過綜合考慮了朝鮮領地龐大的人口數量後,葉楓最終採用了自己的方案與賀伯昌的方案相參照後修改的,北面將會分成兩省,考慮到面積,自然不能以三八線爲界,最終南移至漢江爲界。

白山省首府設在朝鮮半島東南端第一大海港釜山市。全省面積只有7萬平方公里,略小於庫頁省,不過人口卻高達67

0萬人,一躍成爲了全國人口數量僅次於河南省的第二大省。僅比河南省現在的人口少80萬人,當然其人口密度遠比全國任何一個省都要高得多。

而賀伯昌方案中的將漢江以北一分爲二的方案沒有改動,只是名稱改動了,位於西部靠黃海沿岸的被稱爲大同省,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爲大同省的首府放在了大同江沿岸的平壤,而生活在這一帶的朝鮮人多以爲大同江爲世界第五大人類文明發源地(又是自戀),葉楓索性將之套用爲省名,可不是真的認可大同江文明爲第五大文明,而是大同這名字好啊,大同,大同,現在阿拉斯加合併朝鮮,國家大同,世界大同嘛

大同省的面積略高於白山省,約八萬多平方公里,處於漢江以北,半島北部正中間的狼林山以西,隔鴨綠江與中國東北接壤,總人口也有520多萬,略低於東安大略省如今的人口數即530萬,不過大同省足以超越其他省市,成爲全國第四大人口大省了。首府自然設在該省第一大城古都平壤。

最後一個剩下的就是位於狼林山脈以東,東濱海省和海參崴相連,北與中國吉林接壤,南臨日本海(在阿拉斯加於1923年後改稱爲北華海)的那一塊三角區域。被命名爲臨海省,名字很隨意,總之是避開朝鮮族名和歷史名稱就行,再說該省南部大步瀕臨北華海,又與濱海省接壤,說是臨海省名符其實。

臨海省面積只有六萬平方公里多一點,成爲目前阿拉斯加面積僅略多於臺灣省,排名倒數第二的行政省,首府設在朝鮮半島東北部第一大城清津市,這是阿拉斯加最早拿下來的一個朝鮮族城市,且是最靠近阿拉斯加本土的門戶城市,是朝鮮半島聯繫本土的交通中心,自朝鮮領地設立後,清津市就成爲了朝鮮領地發展最快的城市,甚至比漢城市還要快,其人口也由最始的不足五十萬上升到了現在的200多萬,還略超過平壤,僅次於漢城的350萬和釜山的240萬,爲朝鮮半島第三大城市,做首府當然夠格。

而跟首府清津市一樣,整個臨海省實際上也一直是朝鮮領地時期發展最快的地區,而以前這一區域的經濟卻是最爲落後的,其人口也是朝鮮半島最少的,總人口不過一百多萬,還不到當時朝鮮半島總人口的5,但是現在臨海省所在面積雖然小,但人口卻也有420萬人了,僅排在艾伯塔省之後,位列全國第九位。而且臨海省的人口是朝鮮半島四省市中唯一一個朝鮮族人少於華人的省份,朝鮮族比例約在40,而華人則超過50,其他近10大部分爲俄羅斯族和日本人,也有少部分中國少數族和歐洲移民。這主要就是因爲這裡的經濟發展能消化更多的移民的緣故。

應該說,這個分省置市方案在提交國會審議時還是引起了朝鮮族議員的反對的,畢竟除了城市名基本得以保留,其他的所有關於朝鮮族和朝鮮歷史的名字都被抹除的乾乾淨淨,還將小小的一個朝鮮半島一分爲四,這讓這些朝鮮族議員很難接受。

但胳膊拗不過大腿,再說這些議員現在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朝鮮領地的人口,他們是真正的阿拉斯加人,也不敢太過明顯的反對,以免落人話柄,被人指責意圖分裂國家,那政治前途可就完了。再說這些朝鮮族議員數量雖有十幾人,但放在多達四百餘人的國會,那只是一點水花罷了,沒有人會支持他們的建議。

只要看看朝鮮族的人口數量,看看一分爲四後,這四省市的人口仍然極爲恐怖就可想而知,一個是成爲全國人口最多城市,三個省也分列人口第二、四、九大省,人口密度超過任何省市,以這樣的結果和比例去算一算,若真的朝鮮人還想要在未來獨立出去,也並非沒有可能,雖然這四省市,朝鮮族佔比例最高的大同省也不過57了,但真要發生這一天,難保生活在額爾齊斯,阿爾泰等其他省市的朝鮮族人不會回到這裡,畢竟設爲行政省後,這裡的一切政策將完全等同於其他省市了,包括移民,人口流動等等都是一樣,這些人真要回來,是不好強制阻攔的。

所以從一開始就將這些印記全部去掉最好,就算作用不大,也好過一點作用都沒有。

至於命名,這是符合阿拉斯加省市命名規則的,朝鮮族議員反對也沒有理由,除非他們直言要保留朝鮮人的所有歷史和名稱,要保留分裂的可能性,但這不是傻子嘛,那些平民儘可叫嚷,反正他們再叫得兇上層也可以不予理會,而那些在朝鮮有地位的名人、政治家們卻絕不能有這個意圖,有這個意圖也不敢說出口,現在的阿拉斯加何其強大,不是朽壞的國家,一旦展現這種苗頭,頃刻間就能將朝鮮半島蕩平,將朝鮮族人打下深淵,那時莫說成爲行政省,只怕比殖民地還要悽慘數倍。

現在的朝鮮人除了人多,論其他實力根本無法在阿拉斯加佔據太重要的地位,別看生活在其他省市的朝鮮族人也算是人口大族,達六七百萬,但不管是經濟實力,還在阿拉斯加政治、經濟、軍事地位幾乎都不值一提,有很高地位的朝鮮人一雙手就能數過來。相比人口完全不成正比。

而朝鮮領地四省市併入後,朝鮮族總人口足以躍居阿拉斯加第二大民族,但那也沒什麼,別看漢城是全國人口第一大市,是朝鮮半島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但放在全國,漢城市的總體經濟實力連阿拉斯加一個人口數十萬的中等城市也不一定比得上,論生活水平那就差得更遠了,最多算是阿拉斯加十年前的水平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其市民平均收入甚至還不如臨海省的一些城市,比清津市都要低上20,但偏偏臨海省就是四省市中朝鮮族比例最低的一個。

而大同,白山兩省就更差一些了,經濟實力與人口差不多的東安大略等省相比估計只能算一個零頭,其生活水平就可想而知了,白山稍好一些,但也不過是釜山這一個朝鮮半島第一大港的存在拉高了一些水準罷了,除開釜山,省內其他城市放在阿拉斯加也只能算是落後貧困城市。誰叫你人多啊,經濟實力只有那麼一點,還這麼多人口,平均生活水平不差纔怪。

“四個省市,臨海省經濟狀況最好,漢城次之,白山省列第三,大同省最差。不過不管多好多壞,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總體經濟水平大約都只相當於全國的水平的一半以下。我感覺擔子很重啊。”自由宮總統辦公室內,賀伯昌對着端從沙發上的葉楓道。

合併朝鮮之後,考慮到剛一合併,涉及的方方面面問題還很多,所以葉楓並沒有立即撤去朝鮮領地總督府,只是改名爲朝鮮四省市協調管理委員會,由賀伯昌擔任主任職務,其實職權與原朝鮮總督的職權差不多,之所以要改名,只是因爲朝鮮領地分省置市,已經不是殖民地,不好設立總督職務的緣故。而實際上葉楓卻仍然需要這麼一個機構和一個統一的領導人,至少這一任期內,葉楓還沒有打算完全讓朝鮮四省市成爲真正的行政省市。

實際上與原先相比,就是由原來的以行政省市政策進行殖民地管理變成了以殖民地機構管理行政省市,至少在四省市的居民沒有完全轉變國家觀念,真正認可合併之前,這個管理方式都會維持下去。而且通過這樣一個管理方式,既可以省市新立需要協調爲由加強對四省市的控制,另一方面又能以這個理由暫時杜絕大規模朝鮮族迴流四省市。移出朝鮮半島的朝鮮族人離開越久,他們就越不可能返回。葉楓可不想隨着領地變省市,反而讓朝鮮族人的比例進一步回升,而且最好是能夠再度降低朝鮮族比例才行。

而爲了這個打算,葉楓不得不召正忙得焦頭爛額,忙於理順各方面關係的賀伯昌回費城,同時也將剛剛任命,尚未赴位的四們省市長一起召來了。

雖然這新的四省市因爲上頭有一個協管委存在,實際地位似乎有些低了,但葉楓並沒有因此而放鬆對四個省市長的人選篩選,反而極爲嚴格,且全是華人,好在賀伯昌本身地位極高,一直身爲阿拉斯加巨頭之一,他擔任協管委主任,省市長處於他直接領導下也不算丟身份。

所以這四個新任命的省市長原本的身份也並不低,其中全國人口第一大市漢城市長,葉楓更是直接調了現馬更些省省長吳仲羣前去,不過吳仲羣本身就是經濟較發達省份的省長,所有他不但被任命爲漢城市長,還將擔任協調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直接協助賀伯昌的工作。漢城畢竟是人口最多的直轄市,加上擔任協管委副主任,這樣算來,也不算貶低了。

經濟狀況最好的臨海省省長葉楓是直接從內閣抽調的,現任工業部副部長石紀熔,雖然是工業部排名最末的副部長,但年紀還不到四十歲,曾當選過斯卡圭的市長,屬於葉楓將要重點培養的年青幹部。畢竟現在阿拉斯加許多省部級大員年紀都不小了,五年最多十年將會大批退休,不管是軍政官員,都到了大力培養的時候了,而朝鮮四省市其實正是最佳的培養場所,人口多,經濟發展狀況不太好,但有潛力,卻涉及到民族,文化等諸多複雜問題,甚至葉楓還有一些其他考量,這會更加考驗這些省市長的水平。

不過他們上頭將會有賀伯昌這樣的老資格政治家坐鎮指導,卻不用擔心出現什麼大摟子。

所以除了石紀熔,葉楓任命的大同省和白山省的省長同樣很年青,協管委副主任兼漢城市長吳仲羣的年紀其實也不過四十四歲,甚至大同省省長連春和年紀只有三十五歲,年齡雖輕,但政界資歷卻不少,二十五歲就能當選過華僑城市議員,六年前當選爲華僑城第一大區烏厄連區的區長,一年前受市長關永誠力邀放棄了連任,擔任了華僑城市副市長,只是誰也不知道,這麼大一個餡餅就砸在了他頭上,當副市長不過一年,卻出人意料的被任命爲全國第四人口大省的省長,兩天前他接到任命時自己都差點暈乎了。雖說上頭還有人壓着,但終歸是正兒八經的省長不是。

這次任命的四個省市長,只有白山省省長樑崎年紀稍長,但也只有四十九歲,同樣在溫哥華當過議員,區長,副市長,還接任過原交通部海洋運輸管理局長(該局在五年前的政府機構改革中撤消,職能分別劃入交通部海運司及國家海洋事務和漁政管理總局),被任命前正擔任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卻是屬於葉楓的絕對親近人員之一,白山省是四省市中三面臨海的省,且正扼守黃海與北華海中樞要道,選擇這樣一個較爲穩重資歷又足夠的親信去培養一下自然是最好的。

而這一次召見,除了賀伯昌,吳仲羣,石紀熔、連春和和樑崎自然也沒有落下,另外除了他們五人,還有一個全身戎裝,勳章閃亮的將軍陪坐一旁。

原貝加爾軍區司令朗.帕多大將,當然他能參加這次召見,是因爲他現在的身份改變了,就在合併朝鮮省的議案通過的第二天,最後幾個沒有調整的軍區聯指司令也陸續接到了新命令。

這次調整中,有一個比較讓人注意的,就是今年剛滿六十四歲的中央軍區司令兼中央警衛部隊司令及第十五集團軍司令王永勝元帥退役了,按規定元帥可在六十五歲之後退役,王永勝實際上還是可以再任職一兩年的,不過正值大調整,爲了這一兩年任期讓葉楓,圖根等人很爲難,王永勝倒是乾脆,一兩年時間也沒什麼好留戀了,遲早要退,也沒必要再賴着位置了,因此主動提出提前退役,也算解決了葉楓等人的麻煩。算一算,十三位元帥,繼李成玉,胡勝龍,葉楓之後,王永勝是第四個退役的了。

王永勝退役後,原加拿大軍區司令兼第七集團軍司令尼爾.弗萊徹大將接任了中央軍區司令、中央警衛部隊司令兼第十五集團軍司令。

除了這些大軍區聯指,剩下的四個軍區聯指全是對位互換,即貝加爾軍區司令兼第八集團軍司令朗.帕多大將與遠東軍區司令兼第十四集團軍司令嚴石大將互換位置,而東太平洋聯指司令劉頌亭上將與西非聯指司令馮可齊上將互換位置。

正因爲朗.帕多成爲了新任遠東軍區司令,而遠東軍區司令原本還兼任朝鮮駐軍司令的,現在朝鮮領地取消,分成了四個省市,這個朝鮮駐軍司令也就不存在了,但朝鮮四省市

的防區卻歸於遠東軍區直轄了,朝鮮四省市新立,其中不穩定因素肯定很多,甚至比以前朝鮮領地時期還可能會出更多問題,畢竟有那麼一些朝鮮族人對於合併朝鮮是反對的,鬧事的可能可不是沒有。

所以這次葉楓一併召見了朗.帕多這個新任遠東軍區司令兼第十四集團軍司令。

這裡面賀伯昌地位最高,與葉楓對話的自然也多半是他,其他人都是帶着耳朵在聽,並沒怎麼說話,不過葉楓顯然不只是想讓他們來聽的。

聽到賀伯昌說擔子很重,葉楓便看着吳仲羣等人道:“你們呢,吳主任可是說了擔子很重,你們是直接負責地方政務的,更要具體一些,有沒有感覺到壓力。”

不過吳仲羣等人都明顯愣了一下,怎麼會沒有壓力,壓力肯定還不小,連賀伯昌這樣的巨頭都說覺得擔子重,他們難道還會覺得輕鬆不成?

顯然總統這樣問有些多此一舉,但他們相信總統不會無緣無故這樣問的,吳仲羣畢竟是擔任了五六年省長的人了,聞言考慮了一下,覺得總統似乎沒有問全,也許總統想問的是他們覺得壓力大在何處吧。

“漢城人口達350萬,面積不過三千平方公里,而其中朝鮮族人超過半數,相比其他省市,也許最複雜的就是民族問題,現在他們是行政省市了,政策與以前有些不同了,最起碼一點,要讓他們富裕起來,但地小民多,基礎又弱,相比其他省市,發展難度要高得多。而且因爲經濟發展中的民族爭執,很可能會給經濟發展進一步造成阻礙。”

石紀熔等人顯然也認同這個說法,相繼點頭,雖然朝鮮四省市不是阿拉斯加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較多的省市,以前亞洲很多省市都是少數民族居多數,甚至比例還非常高,但不同的是,朝鮮四省市比例高,基數也大,像以前的亞洲省市,雖然有些省市俄羅斯族高達80以上,但最多也不過數十萬,那時大部分亞洲省市人口連百萬都不足吧,超過百萬的東俄又是自治區,有一定的自主權,民族問題也可能得到一些緩解。

哪像朝鮮四省市,每個省市朝鮮族人幾乎都是兩百萬以上,且真正是單一的朝鮮族,這也不同於目前其他少族數較高的省市那樣,因爲少數族是分很多個民族的,可以採取制衡政策。

在朝鮮四省市,任何制衡政策,都有可能引起本地朝鮮族與外來華人兩大族的對立,很容易引起大規模矛盾,影響四省市的真正穩定。但又不可能順着他們來,順着他們來的後果可能造成尾大不掉之勢。畢竟成爲行政省市後,生活在這裡的所有人都是公民而不是殖民地人口了,不能以殖民地治理方式那樣強硬鎮壓了事。

葉楓又看向朗.帕多,朗.帕多卻是眼裡精光一閃,微笑着看着葉楓道:“總統,我是軍人,其他方面我無權插手,所以對於我來說,在哪裡壓力都是一樣的,只要危及國家安全,威脅人民人身安全的,危及社會穩定的,不管是誰,我們軍人的處理辦法也都是一樣的。”

葉楓聞言呵呵一笑,然後轉頭看向賀伯昌等人道:“聽到帕多將軍的話了嗎,其實在哪裡壓力都是一樣的,論人口比例,當年的亞洲省市比現在的朝鮮省市更惡劣,甚至更危險,因爲我們有一個直接的由俄羅斯族爲主組成的對手,即蘇俄,那時候我們不是一樣保證了穩定,民族矛盾不是一樣的逐漸得到的化解,這方面其實我們阿拉斯加有一定的程序和經驗了,嚴格來說,我相信,這不是你們真正應該擔心的地方,真有大事,我們的軍隊不是擺設,也許你們覺得擔子重,主要還在於這裡地小人多基礎弱,憂心經濟發展的難度,擔心因經濟發展引發民族矛盾,但是正好相反,我要告訴你們的就是,朝鮮四省市的發展有一個不同,那就是不求快,只求穩,若你們覺得會有問題的動作,就可以緩一緩,我不會因爲四省市經濟發展滯後而追究你們的責任,懷疑你們的能力。”

“朝鮮半島戰略位置很重要,其發展潛力其實很可觀,只要你們掌握好了尺度,掌握好方法,想發展起來並不難,人口多有時也是一種優勢,要知道阿拉斯加大部分省市的發展最開始愁的就是人手少,市場小,而朝鮮四省市卻沒有這種限制。所以我不認爲你們需要什麼特殊的手法去人爲的強行提速發展,而且你們不認爲,一個較爲落後的朝鮮省市目前也是最爲符合國家利益的嗎?”

第705章 大胃希特勒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518章 人間地獄第168章 屠殺令第267章 葉家新成員第613章 殘酷屠殺第685章 伊爾吉茲大戰(五)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495章 是福是禍?第254章 收穫的季節(一)第591章 去夢想起飛的地方第617章 杜邦特的秘密第251章 獨立號和自由號第208章 隱患第72章 年會第236章 大爆炸第540章 讓天塹成爲通途第482章 收網第311章 意料之外第707章 口水第36章 是誰第493章 詭異第270章 國家調控第585章 他們不夠格第561章 黨禁第757章 未卜先知第661章 真正的目的第231章 用奇第191章 裝甲戰車第382章 趁火打劫第84章 美國政府的動作第579章 示威第36章 是誰第151章 聯軍的末日第679章 戰爭財第297章 世界大戰的序幕第442章 日本人的瘋狂第130章 挖坑第212章 世界的對立第527章 找一個合適的副總統第397章 無數旗幟遍山野第326章 恐怖分子第91章 暴起風波第535章 波斯灣第44章 消失第660章 四大戰區第78章 華僑城第103章 排華永第297章 世界大戰的序幕第592章 招攬第352章 總統要來前線視察第50章 四份計劃書第669章 分界線第190章 謎底第222章 三張請柬第94章 是該出成果的時候了第456章 500噸黃金第418章 急報第660章 四大戰區第664章 中招第502章 奇怪的重要任務第297章 世界大戰的序幕第671章 新中亞五國第143章 王子灣海上第351章 開炮第375章 不會是詐降吧第300章 戰則亡其國第548章 壟斷財團第435章 意外驚喜第443章 目標……東京第727章 消化第723章 肢解第45章 舊金山第116章 一個國家的誕生第775章 瓜分第323章 二十省十一市第360章 國土再擴張第127章 瓦爾迪茲軍港第51章 飛艇第460章 富豪俱樂部第710章 戰區重整第166章 地獄之火第573章 開刀第294章 收網第663章 下套第642章 炮擊第82章 分拆第743章 玩把大的第35章 競爭對手第446章 越發強大的後果第406章 掠迫第576章 戰爭?第706章 二十七將帥第207章 底牌第627章 黑夜,有風!第498章 阿蘇貿易第731章 不一樣的大學第534章 新的目標?第636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80章 保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