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波瀾

“如同數支利矛刺穿厚盾,伊爾吉茲大戰結束後不過半月,阿拉斯加大軍已經全面越過烏拉爾河以西,兵鋒直擊伏爾加河沿岸。”

“席捲如風,阿拉斯加鐵蹄踏足歐洲!”

“歐羅巴的災難,阿拉斯加大軍如同歷史上的‘蒙’古鐵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歐洲第一大國,未來他們是否也會打到歐羅巴大陸的中心,打到多瑙河,甚至萊因河?”

進入1940年六月,當德國和英法及其盟國在歐洲展開大戰之時,阿拉斯加大軍在伊爾吉茲大戰中一戰定乾坤後,橫掃西哈薩克,鐵蹄踏入歐洲的消息卻一夜間充斥全球各大媒體,報紙,電視、廣播當中阿蘇大戰的消息即便在歐洲的英法等國,也壓過了西線德英法戰爭的影響。

5月份之前,阿中聯軍兵鋒同樣極盛,但那個時候,蘇聯好歹還有一些希望,在烏拉爾也好,在中亞也好,在西哈薩克也好,他都還沒有完全的斷絕希望。

即便在伊爾吉茲大戰開始階段,全球各國也不認爲蘇聯會就此一敗塗地,如果運用戰術得當,甚至可能在西哈薩克反敗爲勝,創造全面反攻的契機也難說,畢竟當時伊爾吉茲大戰前阿蘇雙方的實力是大致相等的,阿軍又是客場作戰,只要一個不慎,阿軍迎來一次大敗仗也並非一定不可能。

但當伊爾吉茲大戰正式展開,從伊爾吉茲空戰,到庫蘭沙地遭遇戰,再到伊爾吉茲和切爾卡爾兩場圍殲戰,蘇聯人連戰連敗,處境一步步惡化,滑落到了生死邊緣。

到伊爾吉茲大戰結束,蘇聯西哈薩克軍隊幾乎己經十不存一,局勢惡化之程度終於到了觸目驚人的地步。

絕對的一戰定乾坤,阿軍兵鋒之盛舉世矚目,以席捲之勢收穫了最大戰果,數十萬大軍越過烏拉爾河,直抵伏爾加河沿岸。

而到這個時候,再仔細計算雙方力量,才發現蘇聯與阿中爲首的海約五國聯軍的實力對比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距離。

在戰前,蘇聯總兵力約在三百萬人左右,而海約國出動的軍隊還處於劣勢,且是客場作戰,到戰中,蘇阿兩國都在國內進行了大規模動員,最終在最高峰時,蘇聯總兵力幾達八百萬,而阿、中、土、保、芬五國加上中亞民族聯軍數量約在五百多萬人左右,遠處於劣勢。

但是到了現在,隨着蘇軍連戰連敗,好幾場戰役動輒就是數十萬人的損失,兵力下降到現在已經不足五百萬,而且五百萬人當中,在烏拉爾還有一百四十餘萬人,在中亞有一百萬人左右,這將近蘇軍一半的兵力在西哈薩克丟失後,也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亞軍隊目前就是連撤退都艱難了。而烏拉爾即便能保住的也只有下塔吉爾和葉卡捷琳堡的部分軍隊。

也就是說這兩支部隊事實上在蘇聯軍事版圖中已經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了。

而剩下的兩百六十餘萬大軍中,芬蘭戰場約有八十萬人,高加索戰場約有一百一十萬人,這樣算下來,蘇聯人已經感受到了極度驚恐,因爲這就意味着他們在廣大的歐洲大陸包括莫斯科,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地的總兵力大約只有七十萬人。

這些部隊用來西線防守都很吃力,根本無法用到東部前線預備支援。

唯一讓蘇聯人安心一點的就是他們第二批動員的新兵已經有近兩百萬,這纔是他們保證蘇聯歐洲大陸安全的力量,只是這不是定心丸。

因爲兩百萬人全是菜鳥新兵……

是的,這就是蘇軍最應該擔心的事情,本來蘇聯的軍隊素質就要差上阿拉斯加大軍一些,而此前連戰連敗,損失的卻大半是蘇聯主力,所以現在蘇軍加上剩下的兩百六十萬大軍和新徵的兩百萬新兵雖然又有四百六十多萬人(不計算被包圍的烏拉爾和中亞軍隊),但數量上不單落後海約軍隊了,素質上的差距也拉得越發巨大。

按照各大國家軍事專家的對比分析,以這樣的軍隊若保證裝備供應的話,抵抗中、土、保、芬四國的軍隊也許可以勉強勢均力敵,但對比阿拉斯加大軍,差距起碼在兩級以上,據最保守的估算,現在的蘇軍也許要以兩倍兵力纔有可能與阿軍對抗。

像現在的伏爾加地區,莫斯科無奈之下將成軍的新兵不斷調入伏爾加河沿岸,預計一個月內,這裡將雲集百萬大軍,起碼有三分之一的新兵要用到這裡,而他們所針對的僅僅是阿拉斯加第四方面軍,如今不到六十萬。

而且連戰連敗還有一個嚴重後果,就是蘇聯大部分裝備損毀,蘇聯本身的生產能力就要遠差於阿拉斯加,其經濟實力也遠不能和阿軍相比,新裝備的生產和補給已經無法跟上,加上大片土地丟失,也造成蘇聯實力進一步下降,不管是戰略空間還是戰爭潛力都大幅壓縮,此消彼漲,再這樣下去,蘇聯就此崩潰也不出奇。

在蘇聯,關於蘇聯困境的消息是看不到的,看到最多的是表決心,全民一心,共抗侵略等虛話套話文章,在鼓勵民心,但在國外,幾乎已經沒有人看好蘇聯,所以人都只有一個想法,再這樣下去,蘇聯不投降就只有覆滅一途,因爲雙方的實力差距已經越來越大。

蘇聯本身的國內外環境也遠不能和阿拉斯加等國相比,這是一個相對閉塞的國家,一個與全世界的意識形態都有很大不同的另類國家,假如他們獲得大勝還好,但在連戰連敗之後,就算有國家想要支持他們,也要三思,要考慮自己是否能承受住阿中等國的怒火。

而有資格考慮這種事情的國家也並不多,無非是德美英法等幾個大國。當然對於這幾個國家來說,阿蘇戰場形勢變化如此巨大,他們也必須考慮阿蘇戰爭的事情了,不得不考慮。

蘇聯覆滅,阿拉斯加一家獨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看到的,尤其是這幾個大國。

首先其衝的就是美國。

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羅斯福一份份的翻閱着報章,桌面上還攤開了一大疊各種蒐集來的資料。

在他的對面,坐着國務卿科德爾.赫爾,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上將等人。他們手上同樣在翻閱着那些報章。

報章上都一面倒的分析蘇阿實在已經不在一個檔次,雖然那些編外專家的分析多有誇大,但不管是羅斯福還是馬歇爾這個專業人士這一次卻不認爲那些文章並非胡諂,他們自己的正式分析報告與這些報紙上的分析也是大同小異。

“席捲歐羅巴!”羅斯福看了半晌,終於放下報紙道:“科德爾,喬治,你們怎麼看?”

“很明顯,相比我們,歐洲國家對於阿拉斯加的強勢比我們更擔心。”赫爾沉‘吟’片刻道:“這也是可以預計的,按照現在雙方的實力對比,蘇聯若沒有外援,再戰下去,只有覆滅或自行崩潰的結局,而蘇聯覆滅,阿拉斯加的確可能直‘逼’歐羅巴大陸核心,畢竟現在德英法大戰正酣,阿拉斯加如毗鄰虎視,他們誰都有可能面臨威脅。相信他們誰也不願看到這樣一頭猛虎盯上他們。”

羅斯福微微點頭,然後微嘆了一口氣道:“其實對我們而言也是一樣,若讓阿拉斯加人徹底的覆滅了蘇聯,可以說這個世界上,至少在陸地上,再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抗這樣一頭猛虎,包括我們美國。所以有威脅的不只是歐洲,我們美國同樣可能面臨威脅。畢竟我們本身就是他們的鄰國,論矛盾,我們與他們的矛盾也不少。”

這時馬歇爾擰眉沉思道:“是的,現在阿拉斯加既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已經超過我們美國,在軍事上,我不客氣的說一句,阿拉斯加軍隊也肯定超過了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包括英國和德國、法國,這場戰爭的每一場戰爭我都仔細分析過,發現一個我們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什麼問題?”羅斯福聞言稍微傾前了身子,問道。

馬歇爾拿起一直壓在手下的一份資料道:“蘇聯人口幾近兩億,高於阿拉斯加的一億四千萬,土地面積阿拉斯加雖是蘇聯的兩倍,但大部分地區氣候環境惡劣,大部分人口和工農業生產集中在國土南部地區,所以事實上兩國在資源,人口上的差距並沒有想像中的大。而且蘇聯的總兵力一直是高於阿拉斯加的,阿拉斯加需要拉攏其他國家來共同對蘇聯作戰才能拉平這個差距,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蘇聯是不應該打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阿拉斯加軍隊也不應該佔據這樣大的優勢,那麼原因何在?”

“很明顯就是在裝備上的差距,當然軍隊整體素質上的差距也很大,雖然阿軍的其他盟軍實力不見得強於蘇聯,但卻可以起到牽制蘇軍大部分兵力的目的,如此可以讓阿軍集中自己的兵力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優勢。”赫爾說道。

馬歇爾卻搖了搖頭道:“不是這麼簡單的,說白了,其實原因就只有一個,經濟實力,就算是裝備,也是由經濟實力決定的。就說現在吧,以雙方實力對比,蘇聯應該不一定會覆滅,加上烏拉爾和中亞被包圍的軍隊,他們的軍隊數量事實上仍有六百多萬人以上,因此若正常計算,他們不但不應該繼續大敗下去,甚至他們也有可能反敗爲勝,但爲什麼所有人都會一面倒的認定蘇聯再打下去一定會覆滅,原因就是於蘇聯的經濟撐不住了,他們不可能再打下去,只要阿拉斯加的經濟實力一直強於蘇聯,蘇聯很難翻盤。別看蘇聯的工業區大部分還在,但資源的消耗將會讓蘇聯難以承受,蘇聯不是阿拉斯加,阿拉斯加除了本國資源豐富,還有數塊殖民地可以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阿拉斯加人社會、政治制度和工商業實力使得他們有着遠超蘇聯的對外環境,他們可以通過貿易取得他們所需的一切資源,包括英德法,包括我們美國都不能完全拒絕和阿拉斯加人的貿易,爲什麼?就因爲他們有些東西我們沒有,所以我們有時爲了‘交’換,不得不與他們進行貿易。而蘇聯呢,他們有的,我們都有,我們有的,他們可能沒有,加上他的地理位置和國內製度,使得蘇聯基本上只能憑藉自身的實力來打這場仗,越打就越少,而阿拉斯加人呢,若戰爭一直持續下去,他們同樣會越打越少,但他們實力損耗的速度肯定遠低於蘇聯,所以可以肯定,蘇聯把自己拖死的那一天,阿拉斯加人也還是生龍活虎。而且就算阿拉斯加未來遭遇幾場敗仗,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他們也能快速恢復無氣,而蘇聯人再敗上兩次,可能就要傷筋動骨了,這種情況下,蘇聯還怎麼打?”

羅斯福先是點了點頭,但緊接着又搖頭皺眉道:“喬治,現代戰爭打得就是經濟,這一點是所有人都認同的,但阿拉斯加人是客場作戰,是應該被抵消一部分優勢的,蘇聯人最終打成這樣,我看最主要還是軍事素質差和戰術陳舊及大清洗後軍隊指揮官素質大幅下降的原因。這導致了蘇聯大部分主力和裝備損失,然後又使得他們需要更多的金錢來重新裝備新軍隊,進一步拖垮他們的經濟,假如他們在前一階段不是連戰連敗,沒有那麼大的損失,雙方的差距是不應該拉到這麼大的。”

馬歇爾呵呵笑道:“當然,戰爭的勝敗有着很多因素,總統說的是一個主要方面,但在我看來,這是前期,越打到後面,經濟上的差距就越明顯,經濟也將開始起到決定‘性’作用,這纔是現在所有人都認爲再打下去,蘇聯不是覆滅就是自行崩潰的唯一原因。”

赫爾這時突然問道:“喬治,你到底想說什麼,你剛纔說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是什麼原因?我們的經濟實力雖然已經略低於阿拉斯加了,但阿拉斯加在這場戰爭中也開始有了不少消耗,論經濟實力,我們的差距應該不大,這一方面我們美國應該是所有國家當中最不擔心的。”

馬歇爾馬上道:“科德爾,你想過沒有,正是因爲我們美國可能是經濟上唯一能威脅到阿拉斯加人的國家,我們美國纔要高度重視,比其他國家更重視。”

羅斯福眼裡‘精’光一閃,似乎明白了什麼,緩緩的道:“喬治,你是想說,假如阿拉斯加解決了蘇聯,那麼接下來,我們美國將成爲他們首先要對付的大敵,他們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會針對我們美國?因爲阿拉斯加不會願意看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可以直接威脅到他們,而且這個國家還是他們的鄰國?就像他們不想看到蘇聯強大起來一樣?”

馬歇爾緩緩點頭道:“蘇聯和美國就像兩隻鐵鉗一東一西鉗着阿拉斯加,你們說,當這隻鉗子其中一邊已經沒有了,這個鉗子還是鉗子嗎,這隻鉗子還能威脅到阿拉斯加嗎?而且你們想過沒有,我們美國因地理位置關係,相比蘇聯四面皆敵的環境要好上一些,不管是歐洲還是亞洲的戰爭都很難威脅到我們美國本土,所以我們在每一次戰爭中都能先旁觀,甚至通過這些戰爭積累經濟實力,到最後關頭纔去參與勝利果實的瓜分。但是若戰爭直接發生在美洲呢?誰可以幫助我們?不管是哪個國家來幫助我們,大西洋和太平洋都是障礙。以前阿拉斯加不存在,美洲幾乎沒有可以直接威脅到我們本土的力量,但從阿拉斯加崛起,我們美國最安穩的地理環境事實就不復存在了。而阿拉斯加解決蘇聯後,數百萬血戰之師有沒有可能把我們當成下一步目標?我不相信阿拉斯加解決蘇聯後就會安份下來。”

馬歇爾停頓了片刻,鄭重的道:“阿拉斯加與美國一直互相牽制,這是由於我們雙方的總體實力相差不大,誰也奈何不了誰,但是當這種實力對比拉大了呢?阿拉斯加難道不會趁此機會將美國這個威脅也給清除呢?”

羅斯福和赫爾聞言都是悚然一驚,好半晌,赫爾道:“我明白了,喬治,你的意思其實很簡單,蘇聯覆滅並不符合我們美國的利益,相比之下,蘇聯與阿拉斯加的矛盾更大,只要蘇聯存在,這個矛盾就永遠也解不開,阿拉斯加的‘精’力會更集中在他們的西部。而只要阿拉斯加不能將全幅‘精’力集中在我們美國,我們美國就仍然能確保比較安穩的環境,蓄積實力,等待越超阿拉斯加的機會。但若蘇聯不存在了,阿拉斯加周邊再無大國可以直接威脅他們了,我們美國成爲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就是必然的,美國將再沒有安穩的日子可以過。”

“其實我們美國一直都是阿拉斯加人眼中釘,這是雙向的,就像我們美國一直視阿拉斯加爲眼中釘是一個道理。只是以前我們的軍事實力雖差於他們一點,但經濟實力還要強於他們,所以兩國能互相牽制,但自經濟危險發生後,我們在經濟實力上也落後於他們了,我們的處境就已經有了危險。正是蘇聯的存在,正是阿蘇之間不可化解的矛盾,使得阿拉斯加一直以來以蘇聯爲頭號目標,集中了大部分‘精’力放在蘇聯人身上,我們美國和阿拉斯加才能相安十數年無事,喬治說的不錯,蘇聯不能覆滅,不但不能覆滅,還要變得強大,越強大越好,他們越強大,我們就越安全,不管如何,相比阿拉斯加,蘇聯再強大也很難威脅到我們美國本土。”羅斯福道。

馬歇爾馬上點頭:“阿拉斯加是我們的直接鄰國,他們越強大,我們就越危險,而蘇聯是歐洲國家,就算收復整個西伯利亞,整個遠東,變得再強大,至少我們的本土,他們很難威脅的到。”

羅斯福這時沉‘吟’片刻後笑道:“這樣說來,我們似乎要與蘇聯結盟纔好,一個與我們‘交’好的蘇聯存在,既能與我們共同鉗制阿拉斯加和中國,還能透過他們讓我們在歐洲特別是中東歐洲施加更大的影響力。”

這時赫爾也頗爲認同的點了點頭:“而且以蘇聯現在的處境,他們會極度需求外來支援,不管是政治上、經濟上都需要,一個兩億人的市場,我想我們美國各大財團沒有不動心的吧,我們不難取得支持,雖然蘇聯的意識形態與我們這樣的民主國家大爲不同,但只要有錢賺,我想國內沒有人會反對。”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就算我們想支持蘇聯,想提供經濟援助,我們也很難將援助送到蘇聯,他們有三面已經全部處於海約五國的包圍之下,唯一留下的東面,要通過德意的地盤經歐洲大陸的‘交’通線輸送,就算他們同意,就算英法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路途遙遠,要幾經轉運,效率也很低,本來一個摩爾曼斯克也行,但卻要經過大西洋和挪威海,那裡現在幾乎已經變成阿拉斯加半個地盤,他們不會允許我們對蘇聯進行明目張膽的援助,這樣做的後果將會很嚴重,將直接把我們美國拉上戰車,但現在的美國並沒有作好戰爭的準備。”馬歇爾嘆了一口氣道。

羅斯福和赫爾聞言也不禁沉默,這是最現實的問題,如果直接對蘇聯提供幫助,就是自動放棄中立地位,這跟直接向阿拉斯加宣戰沒有區別,但現在的美國有這樣的戰爭準備嗎?沒有,如果美國就是現在這個樣子加入阿蘇之間的戰爭,結果很可能就是提前把美國本土拉入戰火當中,如果是那樣,他們就不會得到國內民衆,得到各大財團的支持。

而且他們也沒有把握與蘇聯聯手就能抗衡現在士氣正盛,擁有數百萬血戰之師的阿拉斯加。說起來,美國軍隊比蘇聯軍隊好不了多少,唯一要好的也許就是裝備,若說軍隊素質,美國軍隊自一戰後已經二十餘年未打過仗,能比蘇軍好上多少?只怕比蘇軍還不如呢。

何況美國軍隊數量現在也遠不能阿拉斯加相比,全國陸軍不過一百萬餘人,這還是因爲阿拉斯加的存在以及近幾年全世界戰爭頻發,局勢不穩的原因,使得他們不得不保留了這麼多的軍隊,但一百多萬人與阿拉斯加相比實在太少了,若要徵召新兵,以美國的人口和經濟實力自然不難武裝起數百萬大軍,但數量上來了沒有用,阿拉斯加軍隊不但有數量,其質量現在也絕對遠強於現在的美國軍隊。

阿拉斯加大軍雖然大部分放在了對蘇戰場,但他們也從來沒有放鬆對美國的監視,在美洲領土上,阿軍還有第七、第十兩大主力集團軍,還有六七個特設集團軍,幾近八十萬人,更重要的是,對蘇戰爭當中,阿拉斯加空軍已經佔據絕對優勢,若阿美髮生戰爭,這些空軍大可以調動一部分回美洲,至於海軍就更不用說了,對蘇戰爭,阿拉斯加除地中海艦隊和北大西洋艦隊後,基本上都不需要動用,若阿美髮生戰爭,可想而知,這支龐大的海軍將可以全部放在對美戰爭當中。

自太平洋海戰後,美國忍氣吞聲,大力重建海軍,現在的美國海軍早已經恢復無氣,只是恢復元氣是一回事,美國海軍數量也許不低於阿軍了,但論質量,就算是美國人自己也沒有信心,戰列艦等不說,光是航母,阿拉斯加是目前全球無人超越的,而且最近阿拉斯加不下十幾艘新航母陸續服役,而美國呢,航母數量現在也有十數艘,但其質量最多與阿拉斯加的費城級相等,就算超過也有限,與阿拉斯加的新航母相比,羅斯福也相信肯定還有一定差距。

現在直接與阿拉斯加對抗絕不划算,這是羅斯福和赫爾得出的結論,這時候加入只會自討苦吃。

“我們剛纔不是說了嗎,只要確保蘇聯的存在就符合我們的利益,至於讓他們重新強大起來,這大可放到以後來做,如果只是這樣,我們還有一個辦法。”馬歇爾馬上說道。

“調停,讓阿蘇雙方停戰,停戰後,他們不再是‘交’戰國了,我們與蘇聯不管進行何種接觸,也不算是違背中立立場了。”赫爾反應過來道。

馬歇爾點了點頭:“是的,調停是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是這可能會有相當難度,以阿中聯軍爲首的海約國佔據如此大的優勢,這種情況下,他們會接受調停嗎?蘇聯是快山窮水盡了,也許會很樂意接受我們調停,但阿拉斯加還有足夠的能力繼續打下去。想要他們接受調停,只有兩個結果,一個就是被他們無視,另一個就是我們美國勢必要爲此付出巨大的代價,這個代價之大可能會難以想像。那麼是否符合我們的利益就難說了。”

羅斯福聞言,不由狠狠的按了按額頭,半晌才道:“不管如何,只有試一試才知道。”

赫爾也道:“是的,蘇聯的存在對我們意義重大,成於不成,試過才知,若阿拉斯加人真的不接受,我們再考慮其他辦法就是。”

羅斯福點了點頭,看了赫爾一眼道:“那麼,科德爾,這件事情就由你親自主持吧,必要時,我可以親自前往費城和莫斯科協調。哦,對了,我想現在英法德等國也不會樂意看到阿拉斯加一面倒的擊敗蘇聯吧,也許他們現在會對我們的調停計劃感興趣呢。如果有更多的國家對阿拉斯加施加壓力,成功的希望將要大得多。”

赫爾點了點頭頭,羅斯福又看向馬歇爾道:“不管阿蘇戰爭的調停成或不成,阿拉斯加人的強大,以及歐洲西線戰事的爆發,我們美國都應該意識到,這個世界再也不太平了,我們美國不可能一直孤立在國際社會之外,我們美國也很難保證一直處於和平狀態當中,我打算向國會提出新的軍事預算,進行一定程度的軍事擴張,最起碼這麼大一個美國,只有一百多萬陸軍是絕不能確保我們美國的國防安全的。”

馬歇爾頗爲欣喜的道:“這正是我所期待的,總統!”

“那好,就由你牽頭,會合海軍陸戰隊、空軍、海軍立即組織編制預算草案和相關報告,我希望可以儘快看到草案,我們事實上已經落後了,必須爭取時間,儘快將新的軍事預案提‘交’國會通過。”

在葉楓的辦公室隔壁會議室裡,應召而來的在費城的最高統帥部成員正圍坐一起,商討着東線戰爭的最新局勢。

“伊爾吉茲一戰定乾坤,我們聯軍已經佔據了這場戰爭的絕對優勢,接下來,只要解決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就能徹底的關閉烏拉爾大‘門’,且我軍佔領了奧倫堡和西哈薩克,事實已經踏足歐洲,就像這些報紙上所分析的那樣,再打下去,我們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大,而蘇聯人會越來越弱,這已經不是人口數量所能決定的了,就算蘇聯人再如何動員徵召新兵,他們的經濟實力決定了他們的裝備後勤補給能力會越來越差,他們的兵員素質也會越來越差。”蔣百里手裡還揚了揚最新的報紙說道。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假如我們立即發動第二階段的戰役也能確保成功了?”楊國平連忙問道。

楊國平不是軍事專家,他只是外‘交’部長,但他做爲最高統帥部成員,當然知道全盤計劃的,第二階段計劃是有,但是否實行,當初可是說了要視乎戰局發展決定的,特別是國際環境將會直接決定第二階段是否實行,什麼時候實行。

畢竟再打過烏拉爾,就是歐洲大陸,而那裡也不是烏拉爾以東可比了,那裡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交’通四通八達,氣候和環境都要好上一些,可以想像進入這裡作戰,不可能再像在此前的戰鬥中那樣輕鬆了。他們可能步步受阻,一城一地的爭奪可能成爲主流。戰爭將會無比艱難,以阿軍實力,雖然並非沒有能力再打下去,但這種情況下,必須保證不會遭到外來阻力,否則阿拉斯加就可能深陷泥潭不能自拔,遭受巨大損失。

不過現在五國聯軍優勢如此大,似乎立即啓動第二階段計劃,趁熱打鐵,給蘇聯人更大壓力是可行的。

“我認爲立即啓動第二階段計劃是可以的,目前蘇軍正在向伏爾加調兵,但大部分還是調動途中,現在爲止,伏爾加還只有四五十萬軍隊,且部分是新兵,而我第四方面軍已經推進到伏爾加河東岸一百餘公里處,立即發動伏爾加河攻勢,同時讓樑忠誠的阿、土、保聯軍發動高加索攻勢,大有機會一舉奠定整個高加索和伏爾加的勝利態勢。就算不能取得大規模勝利,這裡開戰,也必然導致蘇軍調動更多的軍隊到伏爾加和高加索,這將大大削弱蘇軍繼續向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及西北芬蘭戰場增援新兵的力量。有利於我們發動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攻堅戰。”即便是國防部長蔣百里此時都已經心動,贊同立即啓動第二階段計劃了。

“甚至我們還可以在馬格尼託哥爾斯克、奧倫堡等地區讓第三方面軍全面越過烏拉爾山,進入西坡,這也必將導致蘇軍顧此失彼,爲我們創造更多的勝機。”總參謀長弗萊徹也微笑着道,比蔣百里還‘激’進。

葉楓卻不由皺了皺眉,輕輕的敲擊了一下會議桌,給大家潑了一盆大冷水:“我想你們不會忘了,烏拉爾還有一百多萬蘇軍,中亞也有近百萬蘇軍吧,他們還沒有束手就擒,他們還擁有着不錯的戰力,算起來,雖然我們包圍了他們,但同時,他們也成爲了我們內部的兩個大毒瘤。毒瘤潛藏內部不割除,是有可能致命的。”

隨着連戰連勝,比預期似乎還要順利一些,包括前線將領,包括最高統帥部成員在內,都有不少人開始有些志得意滿了,驕傲的情緒正在滋生,不少人都期待着最高統帥部立即啓動第二階段計劃,似乎大有乘勝追擊,立即攻打蘇聯,蘇聯就必然就此崩潰的意思。

但葉楓知道阿軍越打得順,優勢越大,外部環境的變化就可能越大,特別是伊爾吉茲大戰帶來的巨大勝果,徹底改變了阿蘇大戰的實力對比,這種情況下,阿拉斯加隨時可能覆滅蘇聯,直接威脅到歐洲,葉楓不相信德英法美等國還會坐視下去。所以在未能徹底完成第一階段戰役,未能徹底的穩定新佔領區的局勢,未徹底消滅烏拉爾以東所有蘇聯軍隊之前,他是不會同意啓動第二階段計劃的。

正興致勃勃的蔣百里和弗萊徹等人猶如兜頭被澆了個透心涼,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也意識到了他們似乎太過樂觀了。不管這兩百多萬蘇軍如何的處境艱難,畢竟也是一兩百萬人,不是一兩百人,在沒有徹底解決這兩顆毒瘤前就把大軍放到歐洲大陸去,勢必減輕對這兩顆毒瘤的壓力,真要出現意外,的確可能致命。畢竟聯軍數量也是有限的,而蘇聯歐洲地區是人口最密集,城鎮最多的地區,戰爭潛力與烏拉爾以東不可同日而語,想要在這裡順利展開攻勢,投入的兵力絕不能少。他們要對付的可能不止軍隊,可能還會出現大量的民兵。一個國家面臨滅亡時,是可能爆發出驚人潛能的。想要撲滅這股力量,就必須有絕對的優勢,否則出現意外並非沒有可能。

歷來滅一軍容易,亡一國則難。特別是一個人口衆多,國土面積巨大又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

“不管如何,首先我們要完成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的攻堅戰,徹底的鎖死烏拉爾大‘門’,然後集中全力把隔離的烏拉爾蘇軍和中亞蘇軍解決掉。只有那個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集中‘精’力來決定是否發動第二階段的戰役。否則現在就貿然發動,那烏拉爾蘇軍和中亞蘇軍就會反過變成牽制我們‘精’力的毒瘤。可能讓我們從內部開始腫爛。”葉楓鄭重的道。

接着語氣極爲嚴厲的道:“前線將士目光有所侷限,在連番大勝刺‘激’下,滋生驕狂情緒還算正常,但我不希望我們最高統帥部成員也因此失去最基本的判斷力,你們都是站在全局看問題的,你們應該看到比別人更多的東西,蘇聯歐洲地區有那麼容易打嗎?是,我也相信,以蘇聯現在的實力,若我們集中全力,是有可能徹底擊敗他們的,但問題是我們內部有兩顆毒瘤存在,外部環境還不知道會否有變化,這個時候,我們有可能集中全力嗎?不,我們不但集中不了全部‘精’力,反而會讓我們分心,可能在兩個戰線上都會因此遭遇意想不到的重大失敗,如果是那樣,我們勢必葬送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大好局面。”

蔣百里雙手緊握,臉‘色’微紅的點了點頭:“對不起,總統,我們要檢討,這段時間,我們的確有些得意忘形了,不說葉卡捷琳堡和下塔吉爾還在蘇聯手裡,烏拉爾大‘門’還沒有徹底關閉,就算已經關閉了,烏拉爾被包圍的百萬蘇軍,中亞的百萬蘇軍也仍然是兩股強大的力量,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而這兩股力量其實就是我們這千里之堤上的蟻‘穴’,一日不清除,我們這這千里大堤都有可能因此崩潰。”

弗萊徹等和路遠成等人也都臉上微紅,紛紛檢討。

葉楓這才拍了拍桌子道:“,你們此前會有那種想法,我想跟前線將士不斷請命有關,聽得多了,自然會受到影響。現在你們明白就行,我相信你們頭腦應該清醒過來了,檢討就不必了,反而‘浪’費時間,有時間,大家還是想一想怎麼樣最快最好的完成第一階段的計劃吧。”

蔣百里等人連忙點頭,正要說話,會議室的大‘門’被敲開,沈秀夫走進來,遞了一份文件給葉楓。一時間把蔣百里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去了。

這種重要會議進行之時,如非特別重大的事情,是不會如此着急打斷的。

葉楓接過文件看了一眼,眉頭就皺了起來,然後對着蔣百里等人揚了揚手裡的文件沉聲道:“你們看,‘波’瀾橫生了,我們大勝不止,終於有人坐不住了,這是一份從華盛頓傳來的電報,美國想要出手調停!而蘇聯已經表示願意接受美國調停與我們停戰,現在美國在等待我們的意見。”

第717章 列寧格勒第337章 偷襲珍珠港第479章 絕路第134章 兇猛巨大的第714章 雷霆兵鋒第468章 划算的買賣第445章 天字第一號屠夫第691章 追截第114章 首戰斯卡第80章 保密材料第315章 排山倒海第507章 多倫多會議第719章 自由峰第87章 自動步槍認真557危機初現第714章 雷霆兵鋒第687章 席捲如風第373章 宣戰第75章 佈局調整第578章 老虎發威第641章 限期48小時第686章 伊爾吉茲大戰(六)第201章 神秘戰艦第340章 遮天蔽日第288章 最後通諜第96章 鐵路竣工 人怎麼辦第694章 熬戰葉卡捷琳堡(下)第486章 脅迫中央第527章 找一個合適的副總統第619章 雷霆出動第27章 斯卡圭第636章 一切爲了勝利!第597章 很強,非常強!第670章 退第438章 日本人的痛第223章 酒會第156章 九月行動第73章 政研會第415章 殺氣沖天第396章 引敵陷井第420章 阿拉斯加的威脅第718章 阿拉斯加vs蘇聯vs德國第286章 企第530章 大改革第264章 大投資和大釘子第602章 溫尼伯第673章 蘇軍困境第615章 強烈的對比第555章 唯一領袖第66章 計劃的開始第94章 是該出成果的時候了第28章 ‘肥皂水’第537章 十大石油公司第488章 我們需要領袖!第748章 進攻希臘第32章 總算來了第187章 馬賽和約第648章 好地方第274章 阿拉斯加的抉擇第380章 以攻代守第594章 技術開放第116章 一個國家的誕生第602章 溫尼伯第374章 上帝保佑第38章 來了嗎?第501章 我們作主第24章 夢開始的地方第271章 辛亥武昌第625章 順風車第501章 我們作主第315章 排山倒海第341章 阿拉斯加海軍的實力第419章 天降神兵第481章 向老兵敬禮!第79章 轟動第83章 要你去綁人第207章 底牌第298章 戰爭和陰謀第300章 戰則亡其國第419章 天降神兵第148章 搶地盤第363章 毒第316章 最後的希望第443章 目標……東京第524章 要變天了第653章 管他什麼彈都行!第210章 七月密約第587章 向北再向北第589章 不切實際的夢想第574章 一道閃電第741章 風暴突起第499章 真正需要擔心的對手第274章 阿拉斯加的抉擇第325章 耐人尋味的職務第764章 二選一第197章 三萬噸的魚雷艇第341章 這不可能第43章 兩份公告第685章 伊爾吉茲大戰(五)第204章 軍火商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