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

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

範莊華帶領的中華軍左翼騎兵羣沿着那道狹窄的通道繞了大半圈,同緩過神來堵殺過來的滿清騎兵撞了個正着。來不及摸出後背的騎槍,甚至連馬褡子裡的手榴彈都沒得用,抽出腰間的馬刀就這麼着殺了過去。沒啥子好說的,輪刀一個勁的砍殺就是,只要你還有那個力道。

論騎術,驍騎營的高上一籌。畢竟人家是科班出身,和馬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了,確實是高出騎兵營一籌。但是,論勇猛,驍騎營和騎兵營比起來那就差了很多。

騎兵營最初的班底都是從步兵中挑出來的,膽大不要命的盡在裡頭。隨着騎兵的不斷擴充,這些最早的騎兵戰士也慢慢的升到了中高層,同時也將自己的本色帶進了所在的部隊。

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那換句話說,也可說是:兵雄雄一個,將雄雄一窩。兩句話是相對的。

如水涌,似火侵。----這就是騎兵營最真實的寫照。

1500對500,三比一的概率。

驍騎營那四五百騎兵拼了老命,擋下了不到兩刻鐘,然後就是鳥做獸散,潰不成軍了。\\\他們的成果就是讓前鋒營的右翼有時間從貓着的王頂堤下滾出來,然後還有時間來排列一個較爲完整的防禦陣型。再有就是,中路趕來支援的圓明園護軍趕到了,不過人家支援的對象變成了正扛在八里臺的前鋒營左翼了。

面對第三師的全力進攻,阿爾哈圖打的夠狠。不管下面輪着了誰,六門大炮一直是再開火,一刻都沒停下。

想拿下一個陣地,不要說是這個年代,就是放在一百六十年後的二戰,那也是要刺刀見血的。(解放軍不就是以卅米內刺刀見紅著稱的)蜂擁而上的第三師,衝在最前頭地是各團的尖刀連和師部直屬的偵察連。他們用的是刀。

步兵是裝備刺刀還是依舊保留砍刀?關於這個問題地爭論在中華國內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從冷兵器做出來的廣大中高層將領大多主張保留戰刀,對於小小的刺刀他們並不認同。而給他們提供強有力的證明的,正是那幾年間的歷次演習。\///\\

無一例外,在爭奪陣地的演習之中。保留了戰刀地部隊在白刃戰中存在着相當強的優勢。

關於這場爭論,樑明表現的很無奈。早在大秋島時期,道上雖然陸陸續續製造了幾百杆步槍,可那個時候並沒有裝備刺刀。因爲刺刀這玩意雖然好打製,但因爲其身形細窄而長並不頂用,除非用熟鐵單個打製,成批澆鑄的話就很容易出現捲刃、斷裂等等問題。索性,樑明也不弄它了。每人大刀片子一把,這不就起了。

這場爭論一直持續到了第二批戰士完全成熟才漸漸沒落尾聲,少量堅持刺刀論地部隊根據槍法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把式,運用到第二批戰士的訓練上。白刃戰能力得到了很快地提升。雖然不一定壓制的住白花花的大刀片,卻也不落明顯的下風。可是比起一些肉搏能力突出的戰士,還是差了很多。

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除了每個團保留一個尖刀連,還有就是師部直屬的偵察連外,餘下的一律換成刺刀,個別能力突出者除外。\\/\而各個尖刀連和偵察連的戰士則全部配置一把雁翎刀,作爲各團的陣地突擊力量。(或許有地讀者不同意,但小卒總覺得單刀地肉搏要強過刺刀,個人觀點。)

前鋒營有多少人?按滿清的規矩,前鋒營之兵員,是由八旗滿洲、蒙古每個佐領下選擇勇武強悍者十人充任。清代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大約有八百八十五個佐領,因此全營兵額共應有八千八百五十人左右。(小卒哭了。捅了個大漏子。還是肚子裡沒水啊!不知道又沒人看得出來?期待!)

又分左右兩翼,各統轄四旗。所以說。這個左翼一共也就四千四百來人。早前地豐升額選取了一批精銳,這左翼餘下的還有三千六七百人。其中很有一批人純粹就是紈絝子弟,平日裡溜個鳥,聽個戲什麼地。

此次出京城,十多萬大軍,敵人呢?兩三萬。這不是明擺的撈軍功的好時機嘛!阿爾哈圖他自己打的就是這個注意,被慶成部署在了八里臺。

這是好地方啊!況且還有四十門大炮護着,這周邊還有善撲營、泰寧鎮等兩三萬兵卒,前後還有三四千鐵騎,安全啊!

可誰又知道這陣勢是如此的轟轟烈烈?

大炮犁地,繞着巴掌大的八里臺轟個沒完,這總算是熬過去了,一露頭人家已經衝到眼皮底下了。\//\直接跑?又沒那個膽量,那就打吧!好在繞道的騎兵有驍騎營擋着了,那中路的援軍也快到了。

左翼三千人馬被雨點似的炮彈炸死炸傷了一半多,餘下的一千多人仗着地勢勉強支撐了二十分鐘,眼看就要完蛋大吉了,六千護軍趕了過來。

樑明一直在觀察着八里臺的戰事,很可惜第三師沒能在清軍援兵到來之前拿下制高點。“要是元年式手榴彈的穩定性能有保障,八里臺已經拿下了。”烏三娘惋惜的說道。白刃戰中,現在的這種明火式手榴彈確實是不方便,可那紅磷、硫等物做成的導火索不太穩定,新型的手榴彈(元年式)依舊還在試製之中。這種老式的明火手榴彈暫時依舊是中華軍的必備物品。\///\\

“命令隱蔽炮羣開炮,目標前方的騎兵羣,一輪速射。然後向前延伸至護軍營,聯合陣地炮羣,再一輪速射,最後目標……六裡臺。”樑明微微一笑,戰場上那有事事順心的,“命令騎兵一旅、二旅預備,待前方敵騎羣被殲後,跟隨炮點前進。”終於等到這一刻了,王牌也該打出去了。

望着前方殺聲震天的鋒線,樑明的臉上閃過一陣抽動,就這短短的半個小時不到,已經有兩股驍騎衝破了陣線。在他們被殲滅之前,中華軍至少有三百人死傷在他們手上。

樑明記得很清楚,開戰至今衝進中央防線的滿清騎兵一共才三股。第一股騎兵衝殺進來的時刻,還是趁着陸戰旅進駐調整陣型的時候。樑明知道,前面的陣線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滿清騎兵的鋒線在一步步的靠近,滴着淋淋的鮮血在一寸寸的靠近,用同伴的肉體做盾牌,一點點的衝到了陣線前四十米的地方。樑明心中很慶幸,這些個騎兵已經忘掉了自己老祖宗的騎射第一的“招牌”,不然的話就中央戰場而言,難了!

就在這時,“嘶嘶……嘶”的聲音從頭頂傳來,這是炮彈劃破天空的聲音。眼前好似在召開一場視覺的盛宴,轟鳴聲中濺開了一朵朵亮眼的血花。

“這一仗,要結束了。”樑明低聲念道。因爲,滿清的騎兵完蛋了。中央戰場上,依舊在炮彈封鎖線和鋒線前二百米的這一段距離內集結組隊、策馬遊弋的四五千滿清騎兵完蛋了。

六裡臺上的慶成突然感覺到望遠鏡中一片閃光,仔細一看,是來自中華軍的後面。

一蹲蹲大炮推掉遮掩的炮衣,在春日的陽光下卻散發出幽冷的光芒。

“噗……”嗓子眼一甜,慶成一口血噴在了一面迎風招展的三角龍旗上,眼前朦朦發黑,搖晃間身子已經倒下了。

看着周圍一片慌亂的戈什哈,和一羣中下級軍官,和靜靜地立在那裡,“天津丟了?北京是否也要丟了呢?大清的江山……?”默然長嘆,和轉頭看向了依舊在奮力前衝的左翼,火器營已經排在了第一位,騎兵已經寥寥無幾了。“大清朝敗了!”

清軍指揮中樞亂作了一團,可中華軍這邊樑明可是清醒的很,看着湮沒在炮彈中的滿清騎兵羣,臉上露出了堪稱燦爛的笑容,“命令騎兵羣衝鋒。”

第一騎兵旅2000人,第二騎兵旅2000人,第三騎兵旅466人(死傷34人),合計4466人。“弟兄們,殺啊……”在各騎兵旅旅長、副旅長等將領的帶領下(看來又要找人名了,還一下子要12個)4466名騎兵如蔓延在草原的烈火覆蓋了寥寥幾個殘存的枯草之後,馬不停蹄的追趕着炮彈殺向了亂作一團的護軍營。他們的任務是在解決護軍營之後,馬上攻佔六裡臺,將清軍一分爲二,並堅持到中央部隊(步兵)趕到。然後就是同右翼衛戍師兩面圍夾清軍主力於海河沿岸,牽制、纏住,甚至是拖住他們。等待左翼第三師主力趕到,然後……

“中堂大人,大帥已經昏過去了,這可如何是好?”一名參將向和問道,焦急的表情也掩蓋不住蒼白的面色。

“撤,命令所有部隊向天津撤退。”和說了這一句,感覺有那點不對,忙又補充道:“左翼以火器營斷後,右翼讓阿爾哈圖自斷,中路……,中路就算了。”搖了搖頭,和知道護軍營這會是跑不了了。

二十章 羅煞國俄羅斯五章 卡尼基五章 登陸第15節 禍事一百一十七章 進軍西伯利亞下第7節 樑明的第一次十三章 軍容九章 佔領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三十九章 海戰二九十章 鏖戰一十三章 不是戰鬥是屠殺四十章 海上行程三十九章 海戰二三十章 暗中跟蹤四十六章 定南洋二十六章 周折四章 吉隆六十一章 風雨欲來一百二十四章 西伯利亞收其半二十章 覲見第1章 東方颶風(一)二十二章 殲敵三一百零五章 不同尋常的夜晚第4章 大秋島五章 登陸六章 中華國一百二十八章 覆滅西南水師上第14節 曬鹽之事二十三章 英國特使二章 廣州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一百三十四章 三帳哈薩克第34章 反映一百四十九章 戰略第19章 攻掖縣三章 鹽埕橋一百零四章 劫殺第9章 戰略佈置第10章 起義第17章 真正的戰爭第1章 山東王倫一百一十六章 進軍西伯利亞中三十二章 中華海六十七章 冀西北決戰一十五章 現實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一章 軍情局十四章 生活二八章 監察一章 南洋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動向一百五十四章 擴軍第19章 攻掖縣二十四章 滄海第1章 東方颶風(一)二十一章 敵潰二十七章 海軍初成第7節 樑明的第一次四章 澳門二章 假想第9節 紅糖第18章 初戰掖縣第7節 樑明的第一次四十一章 大局六十五章 涿鹿二一百四十三章 鄂木斯克下七十一章 敢死先鋒第5章 獲利一百五十一章 燒錢的海戰一百四十二章 鄂木斯克上三十八章 海戰一第3節 康乾盛世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第15章 生死之戰八十九章 小試鋒芒十四章 全面開打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第2章 意外之喜四十章 海上行程八十七章 烽火五十三章 圓明園第23章 再臨掖縣一百三十九章 哈薩克近衛軍三十七章 鏖戰馬六甲五十九章 危局二十四章 斬首行動四十一章 大局五十八章 天下大勢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五十五章 登基稱帝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二十一章 殲敵二十七章 開戰三十五章 鏖戰馬六甲三三十五章 心結六十一章 風雨欲來五十章 京津定三十四章 鏖戰馬六甲二第25節 飛渡三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