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大正天皇

【今日三更,晚上還有一章,求紅票、求訂閱、求點擊、求打賞,謝謝讀者大大了!】

四月十四日,三十七師和五個海軍陸戰隊旅成功攻克開城。()

實際上開城的守軍已經沒有多少,由於春川戰役打響,日軍後方部隊必須保證漢城的安全。再加上日本參謀部非常熟悉中國軍隊的作戰戰術,經常會先取得一處突破點,然後將部隊迂迴到後方打一個夾擊戰,可以說從中日開戰以來這種戰術屢試不爽。

一旦春川有失,開城遲早會步入被夾擊的後塵,因此索性趁着春川還能堅守的時候,趕緊把前線的部隊全部撤回來。

然而,春川的圍攻戰進行的並不順利,雖然統帥部調集了四個師的龐大軍隊壓在春川線上,後方出動許多飛機、飛艇和重型火炮,可是日軍同樣有兩個師團的兵力據守此處。

儘管日本本土的處境衆所周知,可是就連蔡鍔本人都非常詫異,日本士兵究竟憑藉着什麼樣的精神,在缺乏重武器和空中支援之下,竟然能打出如此頑強的防守戰。

當然,這並不是蔡鍔第一次見識到日本士兵頑強的一面,惠山戰役打了大半年時間,還是在空中騎兵第二旅的支援下才有所突破。他不得不承認日本是一個可怕的民族,可是話又說回來,春川戰役本來就不必着急,以目前全局優勢來看,只要繼續保持進攻的態勢,春川遲早還是會陷落。

同樣是在四月中旬,南亞戰爭正式拉開第二階段作戰的帷幕。

獨立山地師從西貢開始向高棉發起進攻,二十二師則橫穿老撾境內的金文府,直接開始攻打暹羅。經過這小半個月的休整,獨立山地師和二十二師都已經做好了充足準備,並且招募起來一支由大象組成後勤交通隊伍,用以穿梭熱帶雨林地區。不僅如此,必要的防蟲防蚊等設備也都從國內陸續送達。

在西雙版納從事政治活動已久的二十四師,經過多次與緬甸地方軍閥面對面會談後,最終制訂了緬甸攻略。二十四師師長庾恩暘決定採用裡應外合的作戰,由波剛等緬甸籍將軍先宣佈獨立起義,吸引駐紮在中緬邊境的下緬甸軍、英軍和孟加拉軍的注意力,讓敵人腹背受敵無法集中精力應付一面,然後趁機發動突然襲擊,強行切入緬甸境內。

連續兩天緬甸策動叛亂,很快就讓整個緬甸陷入一陣混亂之中。趁着中緬邊境的不得不調兵回防之際,二十四師從正面發動總攻,僅僅用了三個小時就殲滅了一支三千人的下緬甸軍隊。先頭部隊快速行軍,務必要在三天之內攻克景棟,取得緬甸境內的立足點。

二十四師後續部隊則兵分三路,其中兩路向中緬邊境兩翼滲透,用以牽制其他敵軍,保證西雙版納至景棟的後勤交通安全,另外一路則護送物資緊隨先頭部隊,提供必要的支援。

原本稍微停息的南亞烽火再次點燃,而且比之前更加聲勢浩大。

無論是朝鮮的局勢還是南亞的局勢,都對日本議和代表的心情造成嚴重影響。

議和談判已經進行了半個月之久,中國外交部代表依然是一副鐵山的表情,無論日方如何明曉事理、聲淚俱下,對於已經提出的條件是寸步不讓。

這半個月的談判並非一事無成,在朝鮮問題以及戰爭賠款上面雙方已經正式簽訂條約。三千萬美元的戰爭賠款比起甲午戰爭清政府賠給日本的數額,按照目前匯率來算,要少大約三分之二。中國外交部很清楚日本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如果把金額訂得太高,只怕連貸款都的餘地都沒有,畢竟日本現在已經欠了西方國家一屁股債了。

根據條約規定,三千萬美元像甲午戰爭賠款一樣,一共分爲八期償付還清。要求第一次先支付五百萬美元,第二次則要求在第一次之後六個月內交付,剩下六期則一年交付一期。如果在規定期限未能交足金額,欠下的部分按照年息五釐計算。

所有賠款交付的步驟全部是按照當年甲午戰爭和談的方式如法炮製,吳紹霆特別如此交代的目的,就是要打擊日本的民族自信心,讓日本人知道這場戰爭的失敗意味着他們倒退回到甲午戰爭之前。

至於交回臺灣和割讓對馬島的事宜,日本代表團遲遲不能給出明確答覆。

直到最近一次談判會議上,陸宗輿突然站起身來,冷不丁的拋出一句話:“時至今日,談判已有半月之久,我方提出的要求和態度清晰明瞭,若諸位還不清楚的話,我由衷建議諸位打道返回,等好好學習了漢語之後再來談判。”

說完這番話之後,他直接轉身退場。其餘中方人員緊隨其後離開,只留下一衆日本人在原地發呆。

當天下午,日方代表緊急聯絡國內告知此事。很顯然中國外交部已經不稀罕再談下去,同時也間接的表明中國在戰場上進行入侵的決心。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因爲日本在這場戰爭中前後已經投入十一個師團的兵力,其中三個師團全軍覆沒,如果不能繼續和談下去,剩下八個師團永遠不可能撤回本土。

加急電報在第二天轉發到東京,一個小時後大正天皇立刻召開樞密院會議,聽取元老顧問們的意見,隨後又緊接着召開御前會議,宣佈和談的最終決議。大正天皇要求內閣大臣必須接受中國提出的條件,儘快將前線的將士撤回國內。

就在交代完畢之後,大正天皇突然做出詭異的舉動,他站起身來扯掉坐塌前面的簾子披在肩膀上,雙手插腰擺出了一副準備御駕親征的姿態。

所有大臣見此不僅一驚,隨即各自搖頭嘆息,他們都知道天皇陛下的頑疾又犯了。

皇家侍從連忙將大正天皇帶出會議室,送到寢宮去休息,並且吩咐御醫前來調藥。

自大正天皇登基以來,兒時所患腦膜炎後遺症再次病發,經常會在嚴肅的場合做出違背常理的舉動。甚至連西方國家的報紙都曾經報道過著名的“望遠鏡事件”,當時大正天皇出席盛大的國政議事堂會議,卻拿起詔書卷成望遠鏡四下觀望,頓時引起一片非議。

很顯然這次向中國求和的事件對大正天皇刺激不小,因而再宣佈這喪權辱國的決定時,誘發了精神狀態失常。

在目送大正天皇離去之後,大藏大臣若槻禮次郎悲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真是多災多難的時候……”

其他內閣各省大臣深有同感,紛紛發出了無奈的嘆息。

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1129章 ,內幕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368章 ,袁世凱的懷疑第358章 ,對話蕭耀南第996章 ,從嚴辦理第507章 ,兩黨合作第839章 ,竹本公久第596章 ,佈局四川第962章 ,李太王的抉擇第221章 ,又見龍濟光第23章 ,虎頭蛇尾第670章 ,大變之前第310章 ,打垮蕭耀南第362章 ,熊希齡的想法第530章 ,急流第415章 ,一談第1123章 ,增兵計劃第674章 ,第三軍佔領第867章 ,掌握之中第421章 ,北洋政府的嫌疑第1103章 ,破竹之勢第844章 ,慶元會議的爭端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69章 ,營銷思路第902章 ,航空戰列艦第274章 ,失而復得第861章 ,事先的意向第1104章 ,春川大捷第896章 ,日本計劃第872章 ,濱口的外交第588章 ,議定第949章 ,東三省體制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211章 ,裂痕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462章 ,口供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770章 ,南京消息第652章 ,鼓動民力第1020章 ,列車炮第70章 ,有機可第1222章 ,尼古拉耶維奇的決心第506章 ,柳州淪陷第1176章 ,調查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145章 ,五月之後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465章 ,清理第1121章 ,亞洲國際銀行第808章 ,第二階段作戰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368章 ,袁世凱的懷疑第384章 ,善後第1096章 ,突遭變故第1005章 ,特工行動第826章 ,損傷第17章 ,義無反顧第137章 ,無奈陣亡第703章 ,換督第933章 ,收復漢口租界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754章 ,鞏固政府結構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718章 ,兩頭局勢第618章 ,醒來第203章 ,在北方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964章 ,怒火攻心第156章 ,烏龍之談第171章 ,佔領將軍府第873章 ,英法立場第1097章 ,慘案和綠魔第607章 ,滇軍風波第259章 ,臨陣換將第69章 ,營銷思路第695章 ,鬆坡將軍一談第640章 ,閃擊第1056章 ,南疆門戶第358章 ,對話蕭耀南第290章 ,慷慨激昂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1116章 ,戰場和會場第1223章 ,歷史使命第38章 ,偷聽內幕第1185章 ,中美會談第209章 ,狙擊士官學校第265章 ,退下來的防線第418章 ,公開言論第1096章 ,突遭變故第431章 ,絕不善罷甘休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1051章 ,龍戟級戰列艦第529章 ,李厚基覺悟第922章 ,對話張作霖第843章 ,海軍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