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大局已失

自從進入十二月份之後,打破僵局的南亞戰爭可謂是一路高歌。

隆塞大捷奠定了中國軍隊佔據優勢的一面,同時也給敵人造成極其嚴重的信心打擊。

何福光果斷下令德烏敦戰線的軍隊開始向北方轉移,儘管目前德烏敦因爲派出援軍,而導致城內的兵力有所減少,可對於中國軍隊而言,這裡依然是一個短時間內無法逾越的障礙。索性按照原計劃行事,繞開這個地理環境不利的地方,轉戰北方與空騎兵、大陸橋第二兵團會合,然後長驅南下直搗曼谷。

對於弗倫奇元帥而言,他的職業生涯和軍中大權正在經歷最嚴重的考驗。

塞隆作戰失利對他的打擊非常沉重,剛剛整頓完畢的第四師居然連兩天時間都未能堅持,直接被兵力數量少於己方的中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做爲暹羅目前最具戰鬥力的軍隊,連弗倫奇軍團都不能扭轉局勢,更別說那些只能參與防守戰的地方軍隊,暹羅的前景由此可見一斑。

弗倫奇元帥很清楚,接下來他面臨不將僅僅只是負隅頑抗的戰場作戰,同是還要投入精力應付政治場上的作戰。因爲經過塞隆一戰之後,他已經可以確定英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失去所有優勢,相反中國軍隊士氣高漲、兵力充足,這個極大的落差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不是積極佈置城鎮防守,再怎麼防守也抵不過中國軍隊鋪天蓋地的強攻,最終不僅無法堅守陣線,甚至還會導致全軍覆沒。

結合同時期歐洲主戰場的情況,英法聯軍正遭受三面圍攻,意大利雖然是一個不足輕重的國家,可突然發起的偷襲進攻還是佔盡了前期優勢。對於意大利軍隊來說,他們不需要爭取太多的戰場優勢,現在掌握的這些已經足夠了。

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持續長達兩年之久的高消耗戰爭,早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境地。

既然連歐洲主戰場都無法照顧全面,怎麼可能還有心思顧慮到南亞戰場?

因此,哪怕弗倫奇元帥不是一個政治人才,但這個時候失去祖家的軍事支援,繼續作戰只會一敗塗地,還不如通過政治手段來獲得棄車保帥的效果。

對於英國政府來說,南亞戰爭無非是要保全香港和印度這兩個地方,香港由於地理原因最終不得不放棄,可對於英屬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來說,哪怕是拼盡最後一兵一卒也一定要堅守到底。

可目前印度政府爲了應付南亞戰爭,不僅軍事資源分散的到處都是,人力資源同樣是一盤散沙。與其在無所謂的繼續消耗下去,還不如先放棄暹羅、緬甸,在必要的時候甚至都可以放棄海峽殖民地。把駐守在這些地方的精銳部隊全部調回印度,至於暹羅、緬甸方面則交給地方政府自行處理,或可暗中支持進行長期的游擊戰。

事實上,弗倫奇元帥的的確確是一個具備長遠戰略目光和大局觀的人,他知道中國軍隊試圖將戰火推向整個南亞大陸,縱然中國軍隊這一路上的進攻總體上是順利的,可是卻有一項不可忽視的限制因素。

南亞大陸不僅是熱帶地區,而且整個次大陸的地理範圍足有小半個中國之大,再加上海峽殖民地的海域分佈,戰略縱深不可不謂之開闊。

中國軍隊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佔領了越南、老撾、高棉,目前又將戰火推進到緬甸和暹羅,以及印度北部邊疆地區。而以中國目前的兵力數量來說,這一切進展的實在太快,兵線的距離實在拉得太遠,後勤的壓力也因此越來越沉重。

對於中國軍隊而言,這幾年軍工業的突飛猛進發展自然是值得驕傲,幾乎所有前線作戰部隊都會配備各種炮兵部隊,而在南亞戰場上炮兵無疑是一支最昂貴的部隊。大炮的保養,炮彈的保養,運輸力度,炮彈供給等等,註定是會是拖累戰場進度的罪魁禍首。

弗倫奇元帥目前考慮的思路,就是儘可能避免常規作戰,改爲更爲持久、更爲難纏的游擊戰。用落後的打法來消耗中國軍隊的戰鬥力,精銳部隊則儘快轉移到印度修養。

一旦弗倫奇軍團從暹羅撤退,其他印度部隊也從緬甸撤退,將暹羅和緬甸大片疆域出讓給中國,中國要麼選擇繼續快速向印度突進,要麼選擇放慢進攻步伐鞏固佔領區的統治。

如果是前者,中國軍隊必然會遭受後方游擊隊不間斷的侵擾,導致的就是後勤負擔越來越嚴重,最終則會影響到前線作戰部隊的失利。如果是後者,要在熱帶雨林裡面收拾游擊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然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徹底平息地方軍化整爲零的作亂,直至得以鞏固地區統治權。

而就在中國鞏固後方區域的時候,印度方面不僅收回了所有主力部隊,同時還獲得了一段彌足珍貴的喘息機會。即便之後中國軍隊還會調集兵力來進攻印度,印度方面以逸待勞,更是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所有準備,必然會拼盡全力拖垮中國的攻勢。

除了考慮這些戰略目的之外,弗倫奇元帥同時也開始琢磨着如何結束南亞戰爭。

印度拼死決戰是不得已而爲之的最後決定,更何況印度只要拼盡全力來應付中國,最終照樣會拖累歐洲主戰場。畢竟英法聯軍有相當一批軍事物資是由印度承擔,印度總不能不分擔負擔反而還牽累祖家吧!

歸根結底,保全印度的目的是爲了保全歐洲主戰場。

然而弗倫奇元帥很清楚除了跟中國玩命,單憑現在印度的兵力以及兵力素質,根本不可能阻擋中國大軍的進攻。

因此,只要具備一定程度戰略大局觀的人就會意識到,印度現在既不能丟失也不能玩命。利用緬甸、暹羅甚至海峽殖民地的地盤,換取的就是拖延南亞戰爭的時間,同時也是在換取一次結束戰爭的契機。

當然,這契機僅僅是對弗倫奇元帥一個人而言,他相信無論是英國祖家還是英屬印度政府的文職官員們,都不會贊同自己的這個想法。這也是爲什麼,對他而言這同樣還是一場政治場上的戰爭的原因,自己不僅要對付本國的那些官僚階級,還要利用政治手段誘使中國放棄進攻印度。

當弗倫奇把自己的部署計劃告訴手下的部將們,就連部將們都感到無比吃驚,哪裡會有把殖民地拱手相讓的道理,那之前幾十年的海灣擴張豈不是化爲烏有?英國之所以被稱爲世界列強,全部是因爲擁有衆多的海外領土,放棄這些海外領土無疑就等於消弱國力。

第639章 ,第五師團之解第626章 ,杭州之事第80章 ,一介武夫第683章 ,西巡計劃第342章 ,何應欽執行任務第1117章 ,對日軍事限制第712章 ,黃埔事故第163章 ,不留情面第880章 ,鞏固第467章 ,唐紹儀出面第674章 ,第三軍佔領第219章 ,上海之行第389章 ,南征軍內變第660章 ,着一手準備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77章 ,深入軍心第541章 ,袁世凱之悟第659章 ,梧州深夜第1097章 ,慘案和綠魔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846章 ,造勢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261章 ,絞肉機第940章 ,吳紹霆的決定第959章 ,斷交第566章 ,拋磚引玉第283章 ,新年第191章 ,老狐狸第870章 ,新一輪輿論第1010章 ,段祺瑞之見第637章 ,長江長江第271章 ,劉永浩事件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924章 ,大動作之前第113章 ,拔出隱患第60章 ,裝模作樣第920章 ,處理第556章 ,北京行動第687章 ,雲南聲勢第419章 ,遇刺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1015章 ,黃雀在後第635章 ,臨時廣州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932章 ,有武器就殺第387章 ,韶關風波第201章 ,授勳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264章 ,堅持下去第48章 ,血性之怒第981章 ,北京縮影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521章 ,打破困局第1097章 ,慘案和綠魔第140章 ,被迫升職第1173章 ,上海陰謀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370章 ,梁啓超第886章 ,中央政府工作會議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539章 ,走訪李厚基第424章 ,在日本第956章 ,血染鴨綠江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996章 ,從嚴辦理第993章 ,大行動之前第652章 ,鼓動民力第716章 ,杭州會戰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181章 ,廣東革命政府第130章 ,馮狗段豹第461章 ,夜闖第318章 ,狙擊戰初露鋒芒第1015章 ,黃雀在後第1213章 ,內幕對話第72章 ,誓師大會第287章 ,商界風波第910章 ,事先第220章 ,岑春渲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1007章 ,彌彰西北第475章 ,生產線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1176章 ,調查第941章 ,接見朝鮮人第102章 ,副總經理第616章 ,突然之間第957章 ,一點五代戰機第67章 ,整軍訓練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797章 ,血色破曉第743章 ,雙方心思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665章 ,威壓第772章 ,濱口雄幸的外交第56章 ,張家大少第1067章 ,獅城海軍基地第506章 ,柳州淪陷第388章 ,雷烈風行第195章 ,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