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生意問題

一九一七年下半年,歐洲戰場的戰爭逐漸從死氣沉沉的狀態復甦過來。**()不得不說美國的實力着實強大,哪怕美國人暫時沒有直接出兵,但一加入協約國之後帶來的聲勢,立馬改變了兩大陣營之間的局勢。不僅如此,美國以所謂的盟約價格出售大批鋼材、糧食、軍火給協約國,幫助協約國恢復了一定戰鬥力。這對於僵局狀態的戰場來說,真真正正是一劑猛藥。

就在十月底,英法聯軍在巴黎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擊戰。這是繼年初僵持狀態以來,協約國做出的第一次主動大反攻。反攻將戰略縱身推進了十里左右,德國主力部隊在第一線的陣地幾乎全面崩潰。

不過德國並沒有因此而撤出巴黎,他們依然頑強的進行反抗,最終穩住了巴黎城區的佔領地形。但是正是因爲這次大反攻,使得整個同盟國不得不改變自己的作戰方略,採取更爲保守作戰的方式,總得來說還是讓兩大陣營陷入了對峙的場面。

而這種對峙的場面是中國不願意看到的,沒有戰爭,哪來的消耗,沒有消耗,中國和美國組建的海外貿易公司如同虛設一般,不僅資本主義的擴張會陷入一種緩慢的狀態,華盛頓計劃的推進進城也會變得更加具有風險。

這種情況也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就在一九一七年聖誕節的前夕,賴茵施,美國大使,華盛頓計劃中與中國的聯絡者和傑克遜,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華盛頓計劃中負責中美貨物運轉,再度訪華,秘密會見了宋教仁,華盛頓計劃中中國的主要負責人。

吳紹霆將華盛頓計劃交予宋教仁負責,並在上海設立一個秘密的特別行動處,主要負責這次華盛頓計劃的統籌工作。

其實將特別行動處設在上海,對吳紹霆來說是個艱難的決定,本來召回宋教仁,初衷是爲了將宋教仁留在自己身邊,以防國外有心之人利用宋教仁來違抗自己的統治,但是召回之後,吳紹霆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沒有架空宋教仁,而且委以重任,並把宋教仁調離南京國民政府,這樣一來宋教仁也可以大膽的統籌華盛頓計劃的事宜,不必擔心吳紹霆會有什麼變化,當然吳紹霆這麼做,也有自己的考慮,宋教仁一直都是民主的衛道士,要是留在自己身邊,難免兩個人會有一點意見上的衝突,這是吳紹霆所不願意看到的。

選擇上海的主要原因,這裡是中國的經濟展核心,選擇上海能夠很好的利用華盛頓計劃的優勢輻射到整個中國的經濟展,華盛頓計劃的強大需求正好可以刺激中國國內的生產不斷擴大,一時間以農副產品等第一產業的中國經濟,開始慢慢向以鋼鐵煤炭等第二產業逐步傾移,還有就是上海是遠東金融中心,其金融影響力甚至過了東京,在上海統籌華盛頓計劃的則可以擴大中國在於遠東地區的影響力,帶動中國周邊地區的殖民地的經濟也快展,因爲中國不擔心他們的展會對中國造成多大的威脅,反而他們會成爲護衛中國的“義犬”。

這天上海街頭洋溢着過年的喜慶,隨着中國國內的不斷穩定,經濟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得到提高,難得在世界各國還在水深火熱的戰爭中保持這股濃郁的過年氣氛。

天空中飄着一些零碎的小雪,路上行人不多,一輛黑色的盛世龍騰公司的轎車緩緩駛過。自從臺北的軍事展覽會召開之後,盛世龍騰公司的轎車已然成爲中國主流轎車的行列,比起外國轎車來質量幾乎相當,但價格卻便宜不少。這輛轎車穩穩當當的停在了中國設在上海特別行動處新黃浦路十三號麗華大廈的後門。

傑克遜跟賴茵施在幾個穿黑色西服的保鏢引導下進入了這座“華盛頓計劃”位於上海特別行動處,在那裡宋教仁已經恭候多時了。

“賴茵施大使先生,傑克遜參贊先生,歡迎你們的到來,宋某有失遠迎還請兩位見諒”宋教仁是個謙謙君子,雖然這次會面彼此都是爲了擴大雙方利益的爭鬥,可是宋教仁還是表現出中國人特有的好客之道。

“宋先生,能再次見到你真是榮幸之至”賴茵施一上來直接給宋教仁一個擁抱,表現的也很是熱情,不過西方人的熱情,真的只是表面功夫罷了。當然,他也是知道宋教仁在美國出任三年的駐美大使,這套西方的禮儀應該早就適應了。

跟傑克遜簡單的握了一下手,宋教仁就示意兩人坐下,復古的廳堂,四下沒有任何遮掩,這樣也避免了隔牆有耳。

“宋先生,在美國多年,這次又能跟宋先生一次合作華盛頓計劃,看來宋先生跟美國真是有不解之緣啊美國人民非常喜歡您,有機會我希望宋先生還能到美國擔任外交大使”傑克遜用最近剛學會的還帶着一點上海味的普通話說道,長期在中國生活,傑克遜還是學會了一些的普通話。

“參贊先生,我在美國只是爲了工作而已,而現在跟美國合作也是爲了工作,爲了我的國家,還有四萬萬辛苦的中華兒女罷了,至於美國人民的好意,我心領了,我們還是說正事”宋教仁委婉的回絕了傑克遜所謂的好意,也非常耿直的表明了自己的的態度,直接了當的進入正題。

“好,宋先生既然這麼說,那我就直言不諱了,爲什麼你們中國不遵守事先的約定,不光向同盟國傾銷軍火,同時還私自大量的出售生活用品”賴茵施多年的外交經驗,當然知道先制人,一上來就對宋教仁難,將大帽子先扣到中國腦袋上再說,要是宋教仁一解釋,那接下來的事情就會變成賴茵施跟傑克遜兩個人一起譴責宋教仁代表的中國了。

按照華盛頓計劃一開始的核心內容,中國只是輔助美國向歐洲進行資本銷售,可是這段時間生的事情顯然脫離了美國人的預料。中國國內萌生的本土資本主義,一方面接手美**火商的代理工作,向歐洲進行分銷活動,另外一方面還在積蓄本土的資本力量,做着自己的生意。更讓人忍受不了的,那就是中國的資商們還是利用美國辛辛苦苦建立的銷售渠道來銷售自己的商品,這不是欺人太甚嗎?

“大使先生,請你注意你的言辭,我不清楚我們到底違反了哪一條約定,倒是你們擅自調整你們的戰略計劃,將整個歐洲戰場又一次帶入了僵持的局面,影響了我們事前約定的軍火交易,致使我們整個軍火交易量大量下降,甚至還一度提高我們軍火的交易的成本,導致我們海外的貿易公司,急劇受損”宋教仁當過多年的外交大使,而且還是跟美國打交道的,當然熟悉美國人的一貫作風,很有力的將皮球又踢回給了美國,並用嚴厲的態度來反映出中國其實才是受害者。

“調整戰略計劃,那是我國的內政,你們干涉不了,可是你們藉着我們提供的渠道銷售你們自己的生活用品,並且事先沒有跟我們商議,就是你們違反了華盛頓計劃的約定,我希望貴國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賴茵施嚴詞駁回了宋教仁的說法,並很有力的提出了這次來的目地,就是要讓宋教仁代表中國向他們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可是說是解釋,更重要的不在於解釋的本身,而在於解釋之後的後果。

“大使先生,如果按照你的說法,那我們的海外貿易公司銷售什麼東西,也是我們的內政並不需要你的插手”宋教仁很聰明的抓住了賴茵施的一個話柄,以彼之道還之彼身,也把問題轉移了,因爲中國的確在海外貿易公司成立的時候,就將自己的生活用品傾銷給同盟國。

在起初海外貿易公司成立的時候,中國就派出了情報人員做了海外調查,本來是準備調查在哪些地方設立海外貿易公司能夠保證物資的相對安全,不過調查人員卻現了意外的收穫。長期的戰爭已經造成了,整個歐洲的生活物資極度匱乏,甚至有些地方的比較高的官員都只能按量供給每天的食物,而此時他們手上卻握有大量的硬通貨幣——金子,但是金子不能吃啊,整個歐洲的物價也是隨着戰爭的不斷進展物價也不斷飛漲,這樣一來,實際上生活用品相對於軍火貿易的風險是更低,利潤更高。

而且更爲關鍵的是,宋教仁跟吳紹霆一起研究過,要是單純的只是出售軍火的話,美國可能以此要挾中國,因爲要是讓其它國家現中國退出同盟國併成立海外貿易公司兜售軍火,那麼中國這種大戰爭橫財的野心就昭然若知了,這樣會引起世界各國的仇恨,那樣一來中國很有可能會遭受新一輪的分刮。

而美國在這之前很聰明的玩了一招金蟬脫殼,加入了協約國,雖然出了很少的力,但是卻有力的規避了,大戰爭橫財被現的危險,即使被現了,他們也有很好的藉口,礙於美國的實力,世界各國也不得不相信他們的藉口,這樣一來所有的責任都落到了中國的身上。

所以宋教仁跟吳紹霆商議,根據情況適時的兜售不同的商品,就現在雙方又一次陷入了僵持階段,但是中國的海外貿易公司卻還是忙的不可開交,戰爭的局面稍微緩解了,歐洲各國都忙着休養生息,儘快的恢復實力,以便應對新一輪的戰爭。

此時,生活用品的需求量更大,在歐洲市場上,中國製造已經漫天飄飛了,甚至成了當時權貴們炫耀的資本了,因爲不是隻有錢就可以買的到,由於歐洲市場的需求量實在過大,國內的生產力即使加上殖民地還是不夠,海外貿易公司的走貨量也有限,所以買到中國製造的商品,需要依靠很強的關係。

由於退出同盟國之後,中國一直保持着中立國的身份。歐洲各國,無論同盟國還是協約國爲了能從中國這邊得到充足的後勤供給,都主動向中國示好,以減免關稅,免費提供場地,外交豁免等等誘人的條件吸引中國的海外貿易公司在他們國家,進行貿易。就連一開始生氣中國棄自己於不顧的德國,也主動跟中國攀上了交情。

長期的戰爭,德國的國力已經是相當的空虛了,這個驕傲的獵狗,在這個時候也不得不選擇以低調的外交姿態來處理國際關係。

一時間,雖然歐洲各國雖然彼此之間爭鬥不斷,但是卻對中國又有全新的認識,最起碼不是以前那種看不起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自己想出的計劃,鋪設的道路,到後來大部分的好處卻讓中國得了去,美國怎麼會心甘呢。

這也是賴茵施跟傑克遜,這次怒氣衝衝上門質問的重要原因。

“大使先生,我想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慎重並且仔細的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了”宋教仁看着兩個美國佬的臉色很難看,一時談話陷入了僵局,這也是自己不願意看到的,畢竟現在還沒有到跟美國撕破臉皮的時候。

【關於前兩章,只能說抱歉。大家可能沒寫過小說,當要把同樣的內容寫兩遍時,人的心情是很乏累的。而且在電腦壞的那兩天,我同樣再用朋友的電腦碼字,結果硬盤被格式了,前面的稿子與我新寫的稿子中間斷了一節。我現在還在準備新,所以心力有限,一些章節寫的倉促了一些,十分抱歉十分抱歉。我後面會盡量冷靜下來好好寫】

第488章 ,潛移默化第1076章 ,緊急行動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593章 ,師團計劃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225章 ,臨時大總統第645章 ,遷徙第34章 ,張直之憂第132章 ,一鳴驚人第680章 ,掃清廣西第436章 ,刺殺案的新線索第694章 ,長江戰略第466章 ,上海的混亂第914章 ,變第346章 ,突然反攻第207章 ,訂購德械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685章 ,一夜一世第177章 ,強渡第910章 ,事先第319章 ,建黨的想法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665章 ,威壓第1001章 ,返回奉天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981章 ,北京縮影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415章 ,一談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136章 ,故佈疑陣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925章 ,緊鑼密鼓第44章 ,立功升官第1062章 ,平壤大捷第1143章 ,雙方算盤第27章 ,交通意外第1029章 ,狂熱民族心第202章 ,華興會背後第674章 ,第三軍佔領第763章 ,孫傳芳第386章 ,擺了蕭耀南一刀第1054章 ,吳紹霆的擔憂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240章 ,又遭炮擊第847章 ,波瀾漸起第1013章 ,第二階段進攻第599章 ,多事除夕第507章 ,兩黨合作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659章 ,梧州深夜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434章 ,清數第561章 ,廖仲愷突然來訪第1140章 ,佈政第882章 ,一天一百萬第1133章 ,體制爭議第843章 ,海軍副官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964章 ,怒火攻心第838章 ,討價還價第31章 ,一些水果第124章 ,冒死營救第144章 ,劃分勢力第100章 ,總結大會第773章 ,吳紹霆強硬態度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217章 ,談不攏第826章 ,損傷第237章 ,刺殺宋教仁第554章 ,未雨綢繆在南方第945章 ,世界大戰的改變第705章 ,閩軍之難第909章 ,一場陰謀第239章 ,推測第792章 ,小試牛刀第1216章 ,變相而談第889章 ,分寸第905章 ,第二代戰鬥機試飛第332章 ,思索第499章 ,醞釀而爆發第678章 ,反擊第437章 ,越南生意拓展第928章 ,不必再談第190章 ,韶關慘案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1042章 ,罪證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144章 ,劃分勢力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24章 ,城門任務第461章 ,夜闖第70章 ,有機可第343章 ,信誓第1018章 ,戰場轉折點第453章 ,孫中山的考慮第1154章 ,五年裁軍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1215章 ,赴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