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以退爲進

許海英本來想說幾句圓場的話,他很信任同盟會,不過此時此刻看到這麼多人抗議,只好緘默不語,以免多添麻煩。

一旁的廣東水師幾個戰艦管帶,還有第二標官員也全部都保持沉默。前者現在沒有主事人,無法統一思想;後者是主事人不在城內,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身爲吳紹霆副官的鄧鏗臉色同樣很糾結,他是同盟會會員,一向贊同同盟會的決議,但這個時候也要顧慮到吳紹霆的利益。他沉了沉氣,走上前試探的問道:“吳大人,我們先不說其他,不知吳大人你到底是作何打算?”

吳紹霆苦苦笑了笑,輕鬆的伸了一個懶腰,然後說道:“林參謀,剛纔的會議上還沒有決定軍事部的任命嗎?”

那林參謀官點了點頭,說道:“是的,因爲這個問題討論了好幾個小時,會議進程都打亂了,所以只好容後再議。”

吳紹霆拉了拉自己軍服的下襬,挺起胸膛說道:“既然如此,爲了革命大局,我願意提出辭呈。克強兄是赤誠的革命志士,他領導過多次起義,於資歷於經驗都比我強,是不容質疑的最佳人選。”

聽到這句話,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吳紹霆要是辭職了,那軍部這一圈人的利益讓誰來主持?這不是瞎胡鬧嗎?

這時,就連第二標的軍官和廣東水師的人都坐不住了,紛紛強調吳紹霆不能辭職。

第二標跟第一標一脈同宗,縱然是聽命於兩個標統指揮,但好歹屬於同一番號。吳紹霆能否成爲軍事部長是小,但是一旦吳紹霆辭職,新軍失去最高指揮官,莫擎宇也將孤立無援。至於廣東水師幾個戰艦管帶,當中雖然也有同盟會成員,可這幾天一直都是吳紹霆在處理軍務,糧草供應和軍餉劃分大家都很滿意,既然有滿意的現狀,爲什麼還要改變呢?

“吳大人……”何福光還要說什麼。

“崇石兄不必多言,我意已決,你們不必多說什麼。士元,你幫我起草一份辭呈,今晚就送到將軍府去。”吳紹霆果決的說道,他說完之後,不等衆人再勸說,轉身快步離開了會議室。

衆人望着吳紹霆的背影,一下子不知所措了起來。

晚上八點,鄧鏗按照吳紹霆的吩咐,將辭呈送到了將軍府大院。

很快這個消息就傳遍了全城,新軍士兵們情緒最激動,他們只認準吳紹霆一個領導人,什麼黃興根本不認識。倪端、何福光還有許多第一標的軍官,這晚都陸續來到吳紹霆的居所,勸說吳紹霆收回辭呈。吳紹霆堅決的做出回覆,不會改變自己的決定。

同盟會這邊也都驚訝不已,他們雖然正在討論軍事部部長的任命問題,可就算吳紹霆當不上正部長,最起碼也會是副部長,新軍的領導工作還會交給吳紹霆來統籌。怎麼吳紹霆就這麼想不開,直接就遞交辭呈了?

這天晚上革命政府還有許多白天積累的事務要處理,一邊要回應那些地方士紳和其他實業派的同盟會成員,取得這些人經濟上的支持和民間號召力支持,一邊要與外國領事館建立關係,一邊還要聯絡全國其他省區的同盟會響應廣州起義。正是忙的焦頭爛額之際,只好把吳紹霆的事情延遲到次日在處理。

哪裡知道僅僅只過了一個晚上,次日清晨一大早,第一標上到參謀官下到班長,一共二十多名軍官同時遞來辭呈。新軍士兵們一開始還有這些軍官安撫,現在大大小小的軍官都辭職了,士兵們的情緒再次受到刺激,差一點就扛着槍上街遊行去了。

除此之外,炮兵營、騎兵營宣佈脫離革命政府指揮,以王云爲首的革命政府警衛營也跟着罷工,廣州局勢再次陷入了動盪之中。

廖仲愷、胡漢民、黃興等人都看出事態的嚴重性,這一刻他們也清楚的認識到吳紹霆在新軍的地位不可動搖。廖仲愷後悔莫及,他事先完全不曾料到吳紹霆已經徹底掌控了新軍,此時只希望能夠儘快平息這件事。他找到胡漢民,決定讓吳紹霆擔任軍事部部長,黃興出任副部長,陳炯明爲革命軍總司令。

胡漢民聽了廖仲愷的建議之後,臉色依然一片憂慮,他說道:“仲愷兄,難道你還不明白嗎?震之在乎的不是一個部長的頭銜,他需要的是咱們對他的重視和重用。你看看他在東校場的軍部,他已經自任爲革命軍總司令,你讓競存再去擔任總司令,只會徒增尷尬。”

廖仲愷神色很凝重,他嚴肅的說道:“可是不管怎麼說,我們現在需要控制一支武裝力量執行北伐,如果震之不肯出兵,那革命大勢豈不就此消退了?李俠如已經從雲南返回江西了,就等着我們這邊的援助,福建的孫道仁、徐靜清、許崇智業已取得聯繫,還有上海的陳英士,湖北的劉復基、孫武、蔣颯斌,浙江的湯蜇先,這些人都蓄勢待發呢!”

胡漢民認真的說道:“這些我都知道,可是仲愷,你爲什麼不相信吳震之呢?當初可是吳震之冒死來救我們。革命大業尚未擴大,吳震之是明曉事理的人,他肯定會出兵的。”

廖仲愷沉默了片刻,然後嘆了一口氣,說道:“好吧。展堂,你最好馬上去見一見震之,向他說明我們未來出兵的計劃,只要他答應下來,廣州一應軍事一切都由他處置。”

胡漢民點了點頭,說道:“我會的。不過…….克強那邊該如何是好?”

廖仲愷又爲難了起來,黃興是跟孫中山是同一地位的人物,現在廣州新軍起義成功了,原定給黃興指揮的革命軍卻沒有着落,該怎麼向其交代呢?好歹華興會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這些年也多虧了有黃興在全國上下週轉,要不然革命勢頭豈能發展的這麼迅猛?

就在他們爲難之際,鄧鏗再次來到將軍府,這次他是專程來把吳紹霆前幾天擬定的整編計劃遞交上來。還說昨天因爲太過匆忙,所以吳紹霆忘記轉達這份計劃書了。希望這些計劃能爲革命事業略盡綿薄之力。

廖仲愷與胡漢民立刻看了一遍吳紹霆的整編計劃,這可以說是吳紹霆這幾天時間的心血,也應證了廣州光復之後吳紹霆的工作重心。這份計劃中從整體到框架都羅列的十分詳細,甚至連革命軍的每月支出都做了預測。不過最讓廖仲愷、胡漢民眼前一亮的,還是吳紹霆計劃將廣州現有各部整編爲兩個師,其中一個師的正副師長即爲黃興、陳炯明。

“仲愷,你看看嘛,你完全把震之給想錯了,大家都是同盟會的同志,就不應該有成見!”胡漢民立刻說道。

“哎,這件事是我的錯。既然如此,展堂你趕緊去找震之把話說清楚吧。”廖仲愷有幾分愧疚,感嘆的說了道。

中午的時候,胡漢民就找到了吳紹霆。他發現不止自己一個人關心吳紹霆的辭職,包括哪些第一標舊部,甚至陳炯明、譚人鳳等等,都已經把吳紹霆的居所圍得水瀉不停了。

吳紹霆正在收拾行李,他甚至都派人把去往香港的船票都買好了。

胡漢民到來引起了等在外面的衆人注意,第一標的舊部紛紛要求胡漢民挽留吳紹霆,否則他們也會跟着吳紹霆一起離去。譚人鳳拿出了長者的脾氣,訓誡胡漢民一開始就不應該鬧出這樣的岔子。陳炯明是代替黃興來挽留吳紹霆的。黃興並非不願意親自前來,而是考慮到吳紹霆的離去就是因爲與他發生衝突,所以不便露面。

“諸位稍安勿躁,諸位稍安勿躁,漢民此番前來與諸位用意一致,務必要留下吳震之。之前的事是一場誤會,請諸位千萬不要聽信流言蜚語。”胡漢民在外廳的大門前,好言安撫了衆人的情緒。

“展堂,我與你一同進去。”譚人鳳走上前來說道。

“善公,難道震之沒有見你?”胡漢民有些奇怪的問道。

譚人鳳搖了搖頭,嘆息的說道:“我也是纔來,還沒去敲門。在這裡遇到了競存和震之的部下,所以先聽了聽他們的意見。”

胡漢民稍微放心,他最擔心的就是吳紹霆現在真的鬧情緒,連譚人鳳這個革命老元勳都不肯一見了。之後,他與譚人鳳還有陳炯明一起走到吳紹霆房門前,敲了敲門。

開門的是吳紹霆本人,他向來都是自理生活,即便位高權重也沒有僱傭任何僕人。

“善公,展堂,競存,不用多說,我已然知道你們的來意了。”吳紹霆看到門前的三個人,微微笑了笑,雖然嘴巴上這麼說,卻沒有把客人拒之門外,閃身讓他們進來了。

三人進屋之後發現房間已經收拾的差不多了,三個行李箱都整整齊齊的放在客廳中間,在一張茶桌上,還放着護照和船票等物件。

胡漢民見狀,不由一怔,急忙說道:“震之,你這是做什麼,你真的打算離開廣州?”

吳紹霆從容的說道:“展堂,革命大業已有初果,我心懷革命之志,自然知道何取何舍。廣州一處的光復只是起步,接下來的道路還很長,絕不能因爲一些細枝末節而影響前路的進展。我知道軍事部部長歸屬不重要,但這反映了一個事實,我們同盟會內部存在矛盾。我知道我這麼倉促的辭職太過沖動,這也是減少矛盾的辦法。”

不等胡漢民解釋,譚人鳳卻先說了道:“震之,你也知道這是衝動,軍事部部長既然是小事,誰來擔任都是爲了革命。縱然是震之你擔不得此任,革命大業總有你的用武之地。震之你口口聲聲說是爲了革命,現在卻一走了之,難道就不怕惹得一身不負責的罵名嗎?”

吳紹霆沉默不語,他覺得譚人鳳這番話很有力量,看來薑還是老的辣呀!

胡漢民嘆了一口氣,跟着說道:“是呀,震之,知道的人認爲你是顧全大局,可是不知道的人還以爲你是故意使之。我們革命政府纔剛剛成立,矛盾重重是在所難免,可矛盾歸矛盾,革命團體還是應當團結一致纔是呀。”

陳炯明點了點頭,認可的說道:“展堂先生此言極是,不管如何,團結是大。革命政府纔剛剛成立就鬧出集體辭職之事,這不是讓韃虜和外人笑話嗎?那我革命接下來的道路當如何走下去?”

他頓了頓,接着又說道:“其實是克強先生特意讓我來找你的。克強先生願意放棄軍事部長的職位,只是希望震之你能萬事以大局爲重,儘快整頓軍務,發兵北伐。”

吳紹霆聽了衆人你一言我一句,表情雖然很凝重,不過心中卻樂得不行。他當然不會就這輕易辭職,辭職的目的就是以進爲退的示威。現在讓革命政府看到了他在新軍中的影響力,日後自然不會再敢搞這種排擠。其實說來,他對革命政府質疑自己領導軍事部十分生氣,這些同盟會的傢伙還真是一羣“炮哥”,起義之前說了那麼多好話,起義成功之後就想爭取最大的控制權。

不過他也很清楚這些同盟會的本性,一羣空有理想的人聚在一起,爲了理想可以做出任何的讓步,這就是二十一世紀評價的資產階級革命的軟弱性了。

這次示威勢在必行,要給同盟會一個深刻的記憶,否則日後他還怎麼能上位掌權?

強烈推薦:

第1116章 ,戰場和會場第656章 ,夜談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341章 ,戰壕鼓舞士氣第98章 ,舊部後哨第827章 ,白熱化第1038章 ,愚公行動第134章 ,南軍北軍第194章 ,龍濟光使者第1144章 ,蒙古鐵路計劃第712章 ,黃埔事故第216章 ,一夜之間第57章 ,張小雅言第527章 ,安德烈暗示第1161章 ,尼古拉耶維奇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1199章 ,新年與春夜第771章 ,威脅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832章 ,內閣會議第418章 ,公開言論第216章 ,一夜之間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1185章 ,中美會談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683章 ,西巡計劃第604章 ,升級第1155章 ,大型航空戰列艦第1151章 ,殖民計劃第170章 ,會師第497章 ,履帶裝甲車第942章 ,各派的主張第959章 ,斷交第134章 ,南軍北軍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1060章 ,兩元老之言第119章 ,誤入閨途第255章 ,狙擊手顯神威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799章 ,再戰第550章 ,淺嘗即止第807章 ,第三天到來第262章 ,高強度作戰第1120章 ,亞洲擴張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202章 ,華興會背後第534章 ,潛入福州第991章 ,事露第277章 ,北面大戰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901章 ,海防線計劃背後第919章 ,真相第618章 ,醒來第173章 ,拔除眼中釘第70章 ,有機可第50章 ,入同盟會第138章 ,欲擒故縱第265章 ,退下來的防線第132章 ,一鳴驚人第335章 ,製造聲勢第910章 ,事先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958章 ,鏖戰第50章 ,入同盟會第311章 ,南征軍戰敗第965章 ,進程第843章 ,海軍副官第178章 ,起義告捷第86章 ,問題而來第212章 ,湖南,廣東第1055章 ,南亞殖民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113章 ,拔出隱患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525章 ,胡宗南發現敵情第614章 ,年後南方第1044章 ,伏筆第303章 ,誘敵深入第787章 ,空軍基地第689章 ,希望之滅第894章 ,三月日本第67章 ,整軍訓練第936章 ,用意第1084章 ,以地換時間第643章第315章 ,無限制狙擊戰策略第284章 ,沈鴻英末路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1124章 ,大陸橋第三兵團第284章 ,陳炯明迴歸第322章 ,騎兵團的大破襲第853章 ,親信會議第134章 ,南軍北軍第829章 ,窮途末路第933章 ,收復漢口租界第485章 ,扶助農業第775章 ,對德態度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566章 ,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