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在北方

在廣州起義成功的那幾天,消息傳到北京的時候,清廷還能保持着冷靜的態度。隆裕太后整天嘮嘮叨叨、婆婆媽媽,幾乎每隔幾個鐘點都要打聽攝政王的去向,弄清楚國內的局勢到底怎麼樣了。不過在最近兩天的時間裡,隨着福建、江西、陝西、雲南等省陸續通電宣佈獨立,其他各省的起義頻頻不絕,清廷終於知道江山的搖動了。

隆裕太后從每天的嘮叨婆媽升級到了以淚洗面;新近成立的宗社黨表面上要重振綱紀,可私底下每個人都各懷鬼胎;北洋派的實力人物到處走動,尤其是徐世昌、唐紹儀等人,整天都在東交民巷出入,可是究竟是何目的誰也不知道。

諮議局和六部的官員們出走了一大批,全部都悄悄南下去了。

整個京城已然是風雨綢繆的局面。

在二月二十日這天,宗社黨要求率兵南下鎮壓革命,甚至連行軍的計劃都制訂好了,第五鎮從山東直下江蘇,第二鎮由直隸過河南壓制湖北,第四鎮移師鄭州,阻止革命軍北伐反撲的可能。攝政王載灃也極力同意這樣的決定,縱然他的同意顯得那麼倉促和着急,可大清就要完了,還能怎麼樣?

只是命令下出去了,滿清的少壯派貴族們一個個躍躍欲試,可是這三鎮士兵竟然無一發動。若不是看到情勢危急,生怕引發進一步的兵變,少壯派貴族們早就抓幾個刁蠻士兵來開刀。所有人都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北洋六鎮是唯一靠得住的部隊,要是連他們都反了,大清就算真的嚥氣了。

到了二十五日,國內局面已經無法控制,各省獨立的通電都傳到京城。

東交民巷各國外交大使館在英法兩國大使的牽頭下,聯名向清廷遞交了一份意見書,稱在如此危急存亡之秋,唯當袁宮保一人能主持大局。這份意見書並非正式文件,僅僅是各國大使的私下建議而已,從這一點已經看出袁世凱在蟄伏了這麼久之後已經開始動作了。

二十九日,載灃飲鴆止渴的以宣統皇帝名義下詔,任命袁世凱爲陸軍部總長,催促袁世凱儘快北上主持軍政大局。對於這個消息,宗社黨成員一個個呼天搶地、反對不止,稱這是引狼入室,大清江山必然會斷送在此賊手裡。可是這樣的呼聲又能何如?

袁世凱原本還以爲這件事會拖延到年關之後,沒想到年關之前載灃就妥協了。不過他的野心豈能是一個陸軍部部長就能滿足的?當即他就以舊疾未愈,推脫了朝廷的聖旨,繼續在家中過着閒暇日子,無論如何都要堅持到大年過後再說。

三十一日上午,紫禁城中和殿。

首座一側有一道簾子,隆裕太后正抱着宣統帝泣聲不已。首座上的攝政王載灃一臉陰鬱,雙眼裡還滲着血絲,一隻手緊緊的扣着自己的朝珠。

大殿中央,大清王朝最後幾個還能聚在一起的大臣們都站在那裡,一個個愁雲密佈,只有幾個少壯的人激怒不已。偌大的中和殿一時間沒有時間,只有隆裕太后的哭聲,還有小宣統帝時不時發出的咿呀聲。

“大傢伙說說呀,都說說呀,爲今之計,可有對策?”載灃耐不住沉默,或者是沉默的煩了,於是戾氣的叫了道。這突然的一叫,嚇了一旁隆裕太后一跳,定了定神之後,竟收斂了一下哭聲,在這個時候哭也是沒用的。

“洋人都說了,如果不請袁項城出馬,只怕就會中止那幾筆貸款的續款了。在這個時候要是沒了銀子,別說平叛,咱們皇城內就亂糟糟了。”肅親王善耆擰着眉頭首先接過話來。

“袁項城,袁項城,他就是一個賊,要是讓他回來了,我大清肯定完,早晚。”宗社黨代表,主戰派核心人物鐵良咬牙切齒的說道。

“寶臣,”站在肅親王身邊的慶親王奕劻,兩隻手插在袖筒裡面,上半身保持着一動不動的姿態,雙眼眯成一條縫,若是不仔細去看還以爲這老頭子站着睡着了。“這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抱着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成見?怎麼着,你打算讓鳳山一個人把禁軍調到南方去平亂嗎?一開始你們幾個人嚷嚷着要帶兵南下,好嘛,我舉雙手贊同,你調得動嘛你?”

鳳山臉色很不好,他最喜歡被拿來當擋箭牌。

鐵良狠狠的瞪了奕劻一眼,冷森森的說道:“就你能耐?在這裡人誰不知道,你這個老不死的跟袁世凱眉來眼去,當初就是你的餿主意,把兵權倒騰到袁世凱手裡了。現在你還在這裡裝神仙、裝愚公?”

慶親王聽到這裡,眼睛睜開了一些,怒了起來道:“好小子,你罵誰!”

不等鐵良開口,站在鐵良對面的良弼也大罵了起來:“你這老狗,在這裡該捱罵的除了你還有誰?要不是祖上給你的鐵帽子,你今天早就滾回鄉下去種田了!”

“你們……哼,你們這些小字輩懂什麼?有本事你們去找民黨拼命呀,就你們幾個,去呀!在這裡耀武揚威的厲害,去南邊就是死。哼,我說都是實話,都這份上了還指望什麼?還能指望誰?”奕劻一邊保持着自己長者的氣度,一邊沒好氣的反駁着。

鐵良和良弼還要去罵奕劻,這時首座上的載灃狠狠拍了一下椅扶,大聲喝道:“看看你們都什麼樣子,都成何體統?這裡是什麼地方?由得你們這麼謾罵?”

鐵良和良弼都狠狠的瞪了奕劻一眼,一甩袖子,忍下這口氣了。

奕劻再次捲起了袖子,眯起了眼睛,恢復了打瞌睡的態度。

那短暫的鬧劇結束之後,沒想到中和殿又陷入了沉默。因爲大家都知道,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道路不多,或者說根本就沒有選擇的餘地。國內鬧得那麼厲害,縱然北方有十幾萬精銳兵力,可是一兵一卒都挪不動,做做裝飾都讓人不安寧。洋人們更是背信棄義,在這個時候拿貸款的尾數來要挾,大清的命脈眼下就靠着這少得可憐的輸液在維持着,一旦終止,那就真的要大亂了。

可是如今朝中大部分人都知道袁世凱狼子野心,豈能心甘情願的讓袁世凱重新上位?

這種矛盾的對立,正是這沉默無奈的根源。

“爲之奈何,爲之奈何?難道你們就真的沒辦法了?”載灃急切的再次開口。

善耆又道:“還能有什麼辦法,還有辦法嗎?沒了。沒銀子什麼都沒。說句中肯的話,賚臣(良弼字)、寶臣你們聽了也別見怪,若是不讓袁項城出來,那咱們大清就真的完了;讓袁項城出來,咱們總還有一線機會。”

鐵良喃喃的嘀咕着什麼,不過大家都沒聽清楚。

良弼穿着一身新式軍裝,兩隻手插在腰間,擺出一副不服氣的樣子。可是不服氣也沒辦法,要是兵權在他手裡,還會這麼窩囊嗎?

大殿隨即處處是嘆息,隆裕太后又哭了起來。

二月六日,載灃再次下詔,調任袁世凱爲軍機大臣,總理全國軍務,令其十日內北上就職。袁世凱在得到這個消息,總算露出了幾分得意的笑容。在年關過後,正月初二這天就北上前往了京城。雖然在詔書裡沒有提及會讓其擔任總理內閣大臣,不過一旦北上之後,由他組閣之事是遲早的事,清廷早已經不信任那個老貪官奕劻了。

第866章 ,場面失控第180章 ,巧遇德國領事第989章 ,空中騎兵第1205章 ,中俄談判第35章 ,相互推卸第286章 ,獨裁手段第353章 ,陣地上的除夕夜第508章 ,再逼第962章 ,李太王的抉擇第564章 ,第一次會議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656章 ,夜談第986章 ,市場花園行動第504章 ,吳紹霆會見第1040章 ,吳佩孚的決心第665章 ,威壓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270章 ,親臨前線第821章 ,屠殺戰列艦第1057章 ,越南帝制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1184章 ,破壞行動第62章 ,堅持到底第177章 ,強渡第1001章 ,返回奉天第5章 ,初識倪端第1099章 ,大陸橋第二兵團第1170章 ,國際利益的誘因第771章 ,威脅第1202章 ,大陸橋計劃第973章 ,投機計劃第358章 ,對話蕭耀南第245章 ,徐樹錚南下第156章 ,烏龍之談第217章 ,談不攏第289章 ,黃埔聚會第434章 ,清數第291章 ,黃埔軍官俱樂部成立第263章 ,在師部第1097章 ,慘案和綠魔第924章 ,大動作之前第649章 ,離間第850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528章 ,攻進泉州第203章 ,在北方第706章 ,大戰前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525章 ,胡宗南發現敵情第826章 ,損傷第857章 ,前奏之動第824章 ,中德夜談第912章 ,暗流第287章 ,商界風波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540章 ,舊式軍人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604章 ,升級第92章 ,大校場上第344章 ,最長的一日第709章 ,兩手準備第260章 ,陸裕光的野望第674章 ,第三軍佔領第77章 ,深入軍心第173章 ,拔除眼中釘第1055章 ,南亞殖民第51章 ,設計營救第769章 ,北京大本營第37章 ,追擊行動第494章 ,南北密謀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1162章 ,正式國談第993章 ,大行動之前第1062章 ,平壤大捷第11章 ,整頓軍務第1219章 ,出人意料第1183章 ,部署反擊第237章 ,刺殺宋教仁第621章 ,收編第1037章 ,戰略重心第1002章 ,蔡鍔的反應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1176章 ,調查第211章 ,裂痕第712章 ,黃埔事故第295章 ,湖南潰兵第159章 ,起義前夕第216章 ,一夜之間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381章 ,蕭耀南的公開信第1197章 ,會孫中山第846章 ,造勢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981章 ,北京縮影第7章 ,上任哨官第605章 ,後事之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