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北伐新聞會

很快到了六月,北方的天氣漸漸春天的乾燥中走了出來。

上旬的一天,中央政府冷不防的發佈了一次記者通傳招待會,固定名額邀請了幾個比較靠譜的報館來到新華門,由軍事部部長助理代表中央政府發表正式聲明,與外蒙古的談判宣告失敗,袁世凱大總統爲維護國家領土完整,不顧任何艱難險阻,毅然決定編譴北伐軍入蒙。

整個招待會更像是爲袁世凱大總統歌功頌德的遊園會,到場的無論是賓客還是官員,這個消息本身的意義並不在乎,僅僅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發起北伐壯舉的人身上。大家都不失時機大放讚詞,一時間將袁世凱捧成中國唯一的救星。

不得不承認,袁世凱這一決定確實負擔着極其沉重的壓力,對近代中國的影響也有非凡的意義。在廣東戰爭之前,袁世凱一心一意都把目光鎖定在國內,他的大思路就是一定要先穩定國家內部的裂痕,而爲了完成這個的大目標,甚至可以放棄和犧牲很多國家利益。可是在廣東戰爭之後,一戰徹底把袁世凱打醒了過來,他着實沒料到自己引起爲傲的北洋軍已經難堪重任,地方軍閥的實力大大超乎想像。

雖然袁世凱內心很憂慮也很失望,但好在他大風大浪熬到今時今日,自己手裡掌握的大權依然還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優勢。因此,他不得不重新思考北洋軍與地方的關係,“強硬”可是一種原則和風格,可未必是一如既往的手段。就好比在應付廣東戰爭的事情上,無論如何吳紹霆是自己的眼中釘,但這個釘子刺入的太深,貿然拔掉只會傷及本身,所以強硬在這個環節上是絕不可爲。

既然之前的大思路行不通,袁世凱也不會固步自封、坐以待斃。他雖極不情願在這個時候開罪於列強,畢竟這個國家還太年輕、太脆弱,很多方面反倒還需要仰仗列強的支持。但在這個時候,一方面必須彌補廣東戰爭造成的失利陰影,儘量彌補北洋軍丟失的威信,另外一方面權衡這次戰爭的預測,總之是利大於弊。因此北伐蒙古是勢在必行。

就在記者通傳招待會結束後不久,總統府派人來到國賓招待所,將安排在六月六日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的消息通知了吳紹霆。雖然派來的人並沒有說的太直接,但吳紹霆心裡很清楚,袁世凱是希望自己在這次正式發佈會上兌現諾言,公開發表支持北洋政府的言論。

讓吳紹霆感到頗爲欣慰的是,袁世凱並沒有強制要求自己公開發表言論的措辭,至於演講稿完全是由他個人來自行安排。當然,不管怎麼樣,這次公開發表支持言論對他來說只是一次作秀,所以原則上還是要給足北洋政府面子。他將這件事交給王長齡,好歹對方跟了廣東將軍很多年打副手,這點文職能力還是不在話下的。

轉眼到了當日,總統府派來一輛小轎車迎接吳紹霆前往發佈會現場。

場地就設在懷仁堂大門口的小空地上,佈置的雖然沒有授勳儀式上那麼莊嚴,但好歹有規有模、有板有眼。主持這次發佈會的人並不是總統府秘書長,也不是陸軍部的幹事,而是外交部長陸宗輿。

陸宗輿,字閏生。浙江海寧人。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曾任清政府奉天洋務局總辦兼東三省鹽各使、交通銀行協理、印鑄局局長。1912年任北洋政府財政部次長、總統府財政顧問。1913年底任駐日公使。1916年後任交通銀行股東會長、中華匯業銀行總理。在段祺瑞指使下,與曹汝霖、章宗祥勾結,出賣國家主權,向日本大量借款,承認其在中國山東的特權,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被免職。1925年後任龍煙煤礦和鐵礦公司督辦。抗日戰爭爆發後寓居北平。曾任汪僞政府行政院顧問。

近代中國的外交人物大多是悲劇性質,可以說每一個外交界的中國人都是才高八斗、滿腹經綸,可惜出生在一個貧弱的國家裡,始終無法實現自己的才華。這些外交人士與中國海軍有異曲同工的淒涼之處。他們身在其職,難免不要思前顧後,外交談判桌上並非不竭力力爭,而是爭無可爭。

陸宗輿便是這樣的典型人物,他半輩子都是庸庸碌碌,唯一藉助時運當上了國務總理,可惜又讓參議院看不起。就算在代表北洋政府與日本人談判簽署《二十一條》時,他也不過是北洋政府推出來的一個棋子罷了。巴黎和會之後,他與曹汝霖、章宗祥一起被抨擊爲賣國賊,甚至在家鄉海寧縣也被決議開除鄉籍,並通電全國。

雖然這些外交官員多多少少負有責任,但絕不應該負主要責任,因此淪落到這樣的地步是有太多的冤屈。弱國無外交,這句話是近代中國外交人士們含血含淚所應證的事實,可是那些狂熱的學生、青年、工人等等,他們何嘗有過換位思考?

在發佈會正式開始之前,陸宗輿特意找到吳紹霆,帶着幾分認真提醒道:“吳將軍,之前沒有來得及跟您做交代,這發佈會還有十分鐘就開始了,畢竟是面向全國的通告,由不得咱們有疏忽。待會兒還請吳將軍稍加註意一些語氣和措辭,千萬不要太過激烈和針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外交麻煩。”

吳紹霆看了陸宗輿一眼,對方在最後四個字上顯得煞有其事,不愧是專業人士說專業術語。他不疾不徐的問道:“陸總長,您這話我該怎麼理解?”

陸宗輿看了看四周,見並沒有閒雜人等,於是壓低聲音說了道:“吳將軍你是明白人,外蒙古的事情幕後是俄國毛子在搗鬼,上個月大總統與外蒙古的交涉其實就是在跟俄國老毛子交涉,結果雙方沒有談妥。但是不管怎麼說,俄國人始終不敢撕破這層紙直接分裂蒙古,而我們也不能撕破這層紙把老毛子惹毛了。”

第541章 ,袁世凱之悟第54章 ,拯救行動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1096章 ,突遭變故第39章 ,突然交火第954章 ,火線點燃第711章 ,共謀第86章 ,問題而來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444章 ,推廣新武器第1107章 ,王公聯邦第9章 ,留下印象第13章 ,展開訓練第506章 ,柳州淪陷第830章 ,最後一擊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782章 ,國會大會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493章 ,袁世凱野望第741章 ,泄密第1080章 ,大陸橋兵團出擊第324章 ,岑春渲南下第1025章 ,在成都第1075章 ,東京事變第1070章 ,軍團行動第1038章 ,愚公行動第514章 ,再次先發制人第1109章 ,一個不留第947章 ,援助計劃第156章 ,烏龍之談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515章 ,激戰廈門島第300章 ,佈局第165章 ,城中舊軍之防第494章 ,南北密謀第1139章 ,收復烏梁海第14章 ,氣勢服人第300章 ,佈局第228章 ,廣東聯合銀行第1150章 ,遞交投降書第262章 ,高強度作戰第463章 ,黃埔第四期第613章 ,瀘州和成都第477章 ,盛業重工第984章 ,可大可小的爭執第622章 ,江邊花園第559章 ,迎接蔡鍔第79章 ,傾心一言第352章 ,北洋軍的痛楚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238章 ,滬寧鐵路醫院第1174章 ,中華革命黨的態度第525章 ,胡宗南發現敵情第412章 ,進步黨和解第42章 ,初次立功第150章 ,黃埔洽談第976章 ,總攻第367章 ,醞釀聲勢第651章 ,撮合之言第728章 ,湘贛鄂戰線第224章 ,共和國成立第817章 ,海戰開始第967章 ,師部行動第398章 ,求婚第50章 ,入同盟會第490章 ,推心第666章 ,“善後”工作第752章 ,中華革命黨第496章 ,貌合神離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924章 ,大動作之前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271章 ,劉永浩事件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179章 ,新的一天第593章 ,師團計劃第1141章 ,歐戰大局第859章 ,倒數準備第1015章 ,黃雀在後第713章 ,朝鮮學員第623章 ,黨政一談第894章 ,三月日本第69章 ,營銷思路第973章 ,投機計劃第129章 ,檢閱之前第1216章 ,變相而談第789章 ,旅順司令部第1019章 ,增兵計劃第1045章 ,德里會議第1136章 ,大局已失第468章 ,消滅和扶持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557章 ,北洋的北洋第687章 ,雲南聲勢第66章 ,承受下場第198章 ,返回廣州第591章 ,雙方陰謀第1206章 ,舞會陰影第933章 ,收復漢口租界第519章 ,北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