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將軍召見

雖然軍官處的陳書記第二天確實將吳紹霆的檔案和履歷遞到了督撫辦公處,可是一直等到四天之後,吳紹霆才接到了廣州陸軍衙門督撫兼廣州將軍孚琦的傳見。

在前一日時,吳紹霆特意打理了一下自己的頭髮,不得不忍痛將前額的頭髮剃乾淨,並將後腦勺的辮子重新梳洗了一番。督撫約見的時間是正午,一大早他就將自己那套乾淨的德國士官禮服穿戴了起來,整個人立刻煥然一新,精神抖擻了不少。

他來到陸軍衙門,再次見到前院的小吏時,這些人都是點頭哈腰湊過來討好,將“以貌取人”這句成語表現的淋淋盡致。

陸軍衙門提督辦公室僅僅是一個虛設,因爲陸軍衙門在郊區很不便利,孚琦大多的時候都是在城區的將軍府辦公。這也是爲什麼軍官處將吳紹霆檔案送過去之後,足足等了好幾天的時間纔有結果的原因。

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上等候了片刻,孚琦才讓秘書官請吳紹霆進去。

孚琦全名是西林覺羅?孚琦,滿族正藍旗人,如今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因爲他是一個滿族人,在如今漢族對滿族怨念愈發嚴重的時代,理所當然備受非議。不過,歷史上記載他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自從封爲廣州將軍上任以來,他一直致力於教育改革,整頓轄區內的中小學堂,並且也時常奉勸滿族同胞開化學習。

吳紹霆走進辦公室後,硬着頭皮準備行跪禮。

孚琦見到吳紹霆一身洋人的軍服,硬梆梆的上衣如果行跪禮肯定不方便,於是淡笑着揮了揮手,說道:“免禮吧。”

“謝大人。”吳紹霆總算鬆了一口氣,他前世可從沒向人下跪過,要真的跪下去了只怕日後心理會留下陰影了。

“怎麼,一身像樣的衣服都沒嗎?洋裡洋氣的,難道我大清國自己的東西不好嗎?”孚琦坐在大書案的後面,先前的微笑不見蹤影,臉上看不出任何波瀾。

“回大人,在下回國旅途中沒有洗過衣衫,前幾日將所有衣衫都清洗了,至今未曬乾,故而只能以這身行裝來見大人。”吳紹霆回答道。

“哦?我還以爲你是要故意顯擺自己是留過洋的呢!”孚琦有幾絲揶揄的笑道。

“在下並無此意。以大人的智慧,一眼就能辨認出能人與庸人,單憑一件衣衫在大人眼前是成不了障眼法的。”吳紹霆不吭不卑的說道。

孚琦揚了揚眉毛,樂了道:“你還真會說話。”

吳紹霆保持着軍人般的剛毅神色,不流出任何阿諛奉承的態度。

孚琦拿起了面前桌案上的一份文書看了看,繼而又說道:“軍官處陳主計在你的履歷後面加了幾筆註釋,似乎你對衙門分配你去舊軍任職並無怨言呀?”

吳紹霆心中有些鬱悶,這陳大人是什麼意思,當時自己沒有表態可不表示自己無怨言,讓一個學習近代軍學的軍官去帶手持冷兵器的士兵,這不是赤裸裸的浪費人力資源嗎?不過孚琦把話都說出來了,自己也只好認栽了。

“國家培養了在下,是讓在下努力報效國家而非討價還價。因此在下絕對服從衙門的安排,哪裡需要在下,在下便前往哪裡。”他鏗鏘有力的說道,並且做出一副鄭重其事的姿態,儘量讓自己在孚琦眼中留下好印象。

孚琦聽了這番話,忍不住點了點頭,露出了讚賞的神色,點頭說道:“很好,朝廷需要的就是像你這樣不忘本的留洋高材生。”

他頓了頓,又換上一副惋惜道:“兩個月前從日本回來的一個姓許的留洋軍官,就因爲衙門委任的職位太小,竟然跑去福建了。這樣的人可要不得,也不想想他留洋幾年的費用是誰給的。”

吳紹霆知道孚琦是在說許崇智,他現在可不關心別人的事。

“大人,在下什麼時候可以赴任?”他問道。

“嗯,你有積極的態度很好。其實廣州這邊並不是只剩下消防營一個哨官的缺,新軍二十四鎮最近新組建了一個步營,這個營的管帶尚無人選。”孚琦故作神秘的說了道。

吳紹霆怔了怔,管帶一職相當於營長,這可不是一個小官。在二十一世紀營長平均的年齡都要達到四十歲左右,可想而知要在軍隊中混多久的資歷才能當上營長。他知道以自己剛從軍校畢業的學員軍官來說,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因此並沒有抱有過多的幻想。

“大人,您這是………”

“我對你的印象不錯。但是我並沒有如你所說的那樣,一眼就能辨出你的真實才幹。我之所以告訴你二十四鎮還有一個缺,是希望你好好表現,用行動來說服我。你放心,我並非一個庸碌的人,軍隊乃國防之機要,軍官乃軍隊之脊樑,我自然會重視。”孚琦認真的說道。

“在下明白了,在下一定不負大人的期望。”吳紹霆挺起胸膛,莊嚴的說道。

孚琦看着吳紹霆的氣勢,心中很是滿意,說道:“好的很。下個月你就到山字營上任,其他的事宜軍官處的陳主計會安排妥當的。”

吳紹霆應道:“末將明白。”

孚琦點了點頭,道:“行了,你先退下吧。”

吳紹霆行了一個躬身禮,然後退了出去。

孚琦望着吳紹霆的背影,神色漸漸變得有些凝重了。如今全國上下的局勢越來越讓人不安,他不知道滿人的政權還能堅持多久!他很清楚廣州新軍裡的情況,革命的思想早已經滲透了許多基層士兵,如果不做好充足的應對措施,遲早會一發不可收拾。

眼下在新軍當中,能幹的人都有會黨的嫌疑,除此之外就只剩下那些捐出來軍官和碌碌無爲、混吃等死的庸人。一旦出了什麼亂子,他真不知道自己還能調用什麼人!

儘管留洋的學生被“革命”污染的嫌疑更大,可據說日本和南洋一帶纔是這種叛逆的高危地區。好歹吳紹霆是遠在德國,德國目前同樣是帝權制國家(實際是二元制君主立政體),絕不會容許那種“共和”、“民主”之類的邪念發生的。

他嘆了一口氣,在心裡暗暗尋思着:儘管這吳紹霆是吳長慶的堂孫,只是時過境遷,也不知道他到底可不可靠!

第890章 ,佈置第229章 ,粵漢鐵路第1039章 ,人肉炸彈第196章 ,蔡乃煌的彙報第669章 ,陰謀陽謀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597章 ,謀而後動第377章 ,特殊安排第240章 ,又遭炮擊第538章 ,整編協商會議第1130章 ,改變困局第884章 ,閉幕第355章 ,硝煙中的愛情第526章 ,飛機作戰計劃第1139章 ,收復烏梁海第319章 ,建黨的想法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372章 ,段祺瑞回京第290章 ,慷慨激昂第632章 ,夾擊第44章 ,立功升官第1001章 ,返回奉天第323章 ,援閩計劃第847章 ,病況第701章 ,浙省內訌第302章 ,湖南團成立第272章 ,二團的決心第202章 ,華興會背後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3章 ,碼頭別見第750章 ,日本福岡第902章 ,航空戰列艦第1123章 ,增兵計劃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62章 ,堅持到底第1071章 ,大正天皇第800章 ,新的佈防第717章 ,第三師鏖戰第517章 ,德國對華政策第524章 ,張小雅先見之明第339章 ,秘密會議第465章 ,清理第1128章 ,帝制苗頭第652章 ,鼓動民力第112章 ,打擊報復第308章 ,第二師迴歸第175章 ,周小虎之死第711章 ,共謀第195章 ,談判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877章 ,塵埃落定第889章 ,分寸第962章 ,李太王的抉擇第41章 ,援軍到來第476章 ,德國人的大生意第185章 ,編遣第二師第754章 ,鞏固政府結構第498章 ,勢變第1090章 ,扭轉第278章 ,激戰白石界第105章 ,又見不屑第1205章 ,中俄談判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710章 ,西線有戰事第722章 ,大勢已定第775章 ,對德態度第878章 ,一次報復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訪第457章 ,德國人的幫忙第641章 ,致命搗毀第467章 ,唐紹儀出面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團軍第416章 ,交心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724章 ,梧州火車站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330章 ,中國東印度公司第1112章 ,和談前提第1071章 ,大正天皇第277章 ,北面大戰第480章 ,舊事重提第925章 ,緊鑼密鼓第665章 ,事未息第199章 ,二十三鎮安置事宜第944章 ,德國反應第118章 ,排擠洋奴第750章 ,日本福岡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1034章 ,國防部會議第386章 ,擺了蕭耀南一刀第270章 ,親臨前線第589章 ,西南密謀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727章 ,失算與被擒第851章 ,真格第476章 ,德國人的大生意第22章 ,有事相求第303章 ,誘敵深入第513章 ,參謀會議第246章 ,窗戶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