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國防之願

吳紹霆走進自己的辦公室,還沒有坐下來,就對跟在後面的鄧鏗吩咐道:“起草一份調任命令。讓三十七師師長韋樹屏可趕赴重慶接任第七師團總司令,鬆坡將軍臨走前已經都交代好了,把鬆坡將軍的幕僚都調配給韋樹屏,儘快熟悉第七師團的情況,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大動作了。”

鄧鏗一邊記着一邊又問道:“那三十七師那邊怎麼辦?”

吳紹霆遲疑了一下,從昨天到今天他一直都在考慮這個問題。蔡鍔是軍事家,有能力統帥一個師團的兵力,而韋汝聰之前負責的三十七師雖然也有兩萬多人,可畢竟只是一個師部級作戰單位,比起師團的戰略層面要小的多。把韋汝聰調到第七師團擔任總司令,這已經有點“蜀中無大將”的感覺,而韋汝聰離任之後三十七師的師長人選更糾結。

他一直很欣賞黃埔系的軍官,因爲這些熱血青年不僅受過高等教育,在政治層面上也有絕對的忠臣,只可惜黃埔系實在太年輕了。

“調龍濟光到師部代理師長,四十九旅由陳銘樞代理旅長。”沉默片刻之後他最終說道,這件事不能猶豫,該提拔的人必須提拔起來,該培養的人也必須培養起來。

“明白了。”鄧鏗點了點頭說道。

“國防大學的籌備到什麼階段了?”吳紹霆剛剛坐下來,看到辦公桌上放着蔡鍔臨走前整理的國防軍組建計劃書,不由的又聯想到國防大學的事。這兩件未必沒有聯繫,國防軍是新型的作戰部隊,必然要發展成精銳中的精銳,在將領這一層面就不能像南方聯軍那麼隨便,一定要做到鍍金之後再精挑細選。

“校舍第一期已經完工,不過籌備委員會目前只安排了幾個陸軍科目的師資,如果要開課的話暫時只能招募不到一百名的學員。委員會前幾天剛剛做了彙報,所有師資的到位預計還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鄧鏗彙報道。

“教官、教授就這麼難找?”吳紹霆有些生氣的問道,他不知道籌備委員會到底有沒有在辦實事,自己可是對國防大學抱有有很大的期望。

“霆帥,籌備委員會知道國防大學旨在培養高級將官,所以對師資的情況不敢怠慢。按照籌備委員會之前的慣例,所有受聘的教官、教授都必須經過已經獲聘的教職人員推薦,並且還要經過嚴格的政治審覈。這個過程是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在這方面的進展不是很快。”鄧鏗解釋道。

“既然如此,那就着手計劃開幾個試驗班,總不能一直無所事事。試驗班的學員從各地駐防部隊,以及雲南講武堂、廣州黃埔軍校同年畢業的學員中安排推薦和自薦。教學的方式由校方儘快擬定,然後拿給我看一看。”吳紹霆悶着臉色說道,他雖然相信慢工出細活,可是國防大學總要一點點的探索,而探索的開始索性就從試驗班來。

“我會通知下去。”鄧鏗說道。

“行了,你先去忙吧。”吳紹霆點了點頭。

等到鄧鏗退出之後,吳紹霆拿起蔡鍔的國防軍編練計劃書,仔細翻看了起來。

蔡鍔在計劃書裡詳細陳述編練國防軍的幾個階段,既然國防軍要做與地方軍不同,並且又要具備超過地方軍的素質和戰鬥力,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兵源體系。第一階段正是要完善各地預備役司令部和新兵營中心,做到每一座大城都有預備役兵營或者兵站,同用兵源卻不同管理制度,可在每一處預備役兵營裡另開特訓營。

按照蔡鍔的設想,特訓營比普通預備役、新兵營的訓練時間多出六個星期,主要用來強化基礎體能、提高文化素質以及培養政治思想。入選特訓營以推薦和自薦爲主,經過文化和體能的篩選即可入營。但並非每一名入營的新兵都能合格達標,所有人都要經過最後的考覈,不合格者一律調回本部。

雖然這是一個複雜的訓練工程,不過極大的保證國防軍士兵的素質和政治態度,再複雜再大的投入都值得。再者因爲是新兵營和預備役同時開訓,所以一旦着手籌建國防軍,兵員可以在最短時間達到最大化調用,用不了多久就能形成規模。

第二階段是軍官和治理,在計劃書中蔡鍔沒有說得太過詳細,不過吳紹霆很快還是參悟了過來。軍官和治理之所以相提並論,是因爲軍官是治理軍隊的人,軍隊能治理成什麼樣子全靠軍官的素質。

蔡鍔的中心思想是要保證國防軍的軍官都經過軍校的栽培,他認爲軍校教給軍官最重要的東西不是軍學理論,而是思想作風和政治信仰。同時執政府也能利用軍校做爲調控的方式,向軍官學員宣揚主義和忠誠。

在軍校的運用上,蔡鍔詳細的闡述了以南寧陸軍小學、桂林陸軍中學、四川武備學堂、雲南講武堂、黃埔軍校、馬尾船政學堂以及國防大學七所南方軍事院校的革新方案,提議建立以七所軍事院校爲中心的國防訓練體系。

在整個國防訓練體系中,吳紹霆發現蔡鍔一直在強調“嚴明”、“自悟”、“自律”、“純正思想”這四個方面,講究讓學員自己領悟忠於政府、忠於國家的思想,並以思想完成嚴謹的自律。所有外部輸入的思想主義都只能成爲引導,真正還是要讓學員自願接受,只有這樣才能全心全意支持國家和政府的指揮,也能培養出軍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讓吳紹霆頗有感慨的,是蔡鍔針對前兩個階段寫下的一句總結之言:“國防軍與地方軍隊最大之差異,是於全軍上下,不論司令士官,不論兵士雜役,都擁有與生俱來的榮譽價值觀和理解軍人使命的真諦。”

榮譽和使命是改變一支軍隊最重要的因素,更是從精神層面強化軍隊戰鬥力的良藥。

吳紹霆接着看下去,在有了士兵和軍官的基礎,國防軍重要的還是整體實力的提升。

儘管編練國防軍是一項長期的、大型的軍事任務,可是蔡鍔堅持認爲一定要在長江戰略期間,將一部分國防軍投入戰場加以磨礪。戰場是檢驗軍隊的最終考場,蔡鍔不在乎國防軍能在實戰中領悟多少作戰經驗,要的是通過硝煙和鮮血的洗禮,把國防軍的弱點、缺點以及其他所有不足之處都暴露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加以改進。

吳紹霆忽然覺得蔡鍔所設想的國防軍並非是一支新練部隊,而是一種更爲深刻的軍事理念,最終中華民國的所有軍事力量都將按照這種理念來衍生和拓展。

在計劃書的最後,蔡鍔在做出了一系列的預計,包括在三個月之內完成國防軍第一師、第二師和第三師的建制,並在十月之前投入長江戰略的後期戰場。而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內,國防軍將陸續完成三十個師的編制,再經過一年時間轉化大部分地方部隊,組建五十個國防師的番號。

看完整個計劃書,吳紹霆感觸很多,不過他不會全部按照蔡鍔的思路來辦國防軍。他之所以另外籌建與南方聯軍截然不同的國防軍,真正的目的並不是要組建一支聽命於執政府的武裝力量,僅僅是要藉助國防軍的影響力在長江戰略結束之後,針對統一南北各省地方武裝埋下一個名份。

他不可能讓廣東、福建這些嫡系部隊去掃蕩各省不服氣的軍閥勢力,因爲粵軍、閩軍本身是地方武裝,在南方的格局裡可以任意施展拳腳,可上升到全國層次總是要顧慮的更多。有了國防軍這個口實,對地方軍閥下手那就順理成章,一方面消除他吳紹霆的軍閥氣息,另外一方面也能更加壯大執政府的聲威。

他不會走北洋政府的老路子,也不會走未來蔣委員長的老路子,既然有了歷史的先見之明,理所當然要規避那些錯誤。

雖然蔡鍔已經東渡日本治病,不過國防軍的計劃還是一步一步展開,單單前面的路子都需要花大功夫鋪墊。幾天之後,吳紹霆親自主持參謀長大會,在商議長江戰略的出兵計劃之餘,也交代了國防軍的籌備工作。

從六月下旬開始,南方的聲音漸漸從執政府身上轉移,很快就有人從重慶的動態上看出南方即將再次拉開戰火。首當其衝的湖北人心惶惶,每日電報往來都離不開“危急”之詞。而早在六月上旬,國防部定下長江戰略的規劃之後,不僅重慶有動作,其他地方也在冥冥之中開始按部就班。

四川省的動作最大,省內川軍、滇軍、黔軍、粵軍都有,四川大戰結束之後僅僅只存在了一小段時間的安寧,隨後各種調動各種命令接踵而來。

熊克武雖然並不想參加對湖北的用兵,畢竟這已經沒有太多利益可圖,可是一方面迫於手下的壓力,一方面又迫於執政府的壓力,多少還是要做出點動作。

在蔡鍔東渡日本之後,幾乎南方的軍權徹底掌握在吳紹霆一人手裡,熊克武更加感到壓力的倍增,不得不調遣第二師趕赴重慶,與第七師團會合。

受到熊克武的影響,劉存厚也硬着頭皮做出反應,在重慶忙上忙下幫助第七師團籌備軍用物資。當韋汝聰上任第七師團時,劉存厚幾乎每天都要與韋汝聰見上一面,大放厥詞揚言一旦開戰,川軍將緊隨步伐出兵省外。

韋汝聰根本沒有多餘的功夫理會劉存厚,他肩膀上的壓力不小,第七師團三個師將近三萬人的編制,人生地不熟需要花大功夫去適應和了解。他也很清楚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相信七月之前南北第二輪交手就會打響,到時候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第626章 ,杭州之事第297章 ,革命大旗第910章 ,事先第413章 ,梁啓超眼中蔡鍔第383章 ,吳紹霆的條件第803章 ,大夜襲第644章 ,陳宦之決第25章 ,值班首日第513章 ,參謀會議第640章 ,閃擊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20章 ,請客吃飯第807章 ,第三天到來第777章 ,明確遠東戰略第700章 ,杭州事變第941章 ,接見朝鮮人第732章 ,答應第653章 ,大言第852章 ,放言第222章 ,高談闊論第342章 ,何應欽執行任務第1207章 ,美國刺客第820章 ,膠州灣大陷阱第505章 ,在柳州第207章 ,訂購德械第254章 ,巷戰第471章 ,震怒在日本第564章 ,第一次會議第757章 ,精英團第1106章 ,琉球第1113章 ,臺灣問題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437章 ,越南生意拓展第874章 ,日本的決心第999章 ,高處不勝寒第1137章 ,放棄南亞第1007章 ,彌彰西北第783章 ,一記反擊第334章 ,韶關鏖戰第869章 ,與唐紹儀一談第767章 ,會見海軍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1066章 ,海峽殖民地第738章 ,北方突變第173章 ,拔除眼中釘第337章 ,決戰戰場第611章 ,首戰告捷第1021章 ,黃海海戰第5章 ,初識倪端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721章 ,由內而外第953章 ,毒氣彈第232章 ,暴風雨第372章 ,段祺瑞回京第473章 ,發展工業第1063章 ,高空轟炸第1051章 ,龍戟級戰列艦第1187章 ,風險投資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476章 ,德國人的大生意第882章 ,一天一百萬第417章 ,北伐新聞會第868章 ,探監第917章 ,行刺第627章 ,恆榮貿易公司第724章 ,梧州火車站第231章 ,在瀛臺第775章 ,對德態度第442章 ,奇怪的越南人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973章 ,投機計劃第134章 ,南軍北軍第437章 ,越南生意拓展第684章 ,瀘州黔軍行營第140章 ,被迫升職第87章 ,似有隱情第668章 ,壯士暮年第1022章 ,遊鬥第1055章 ,南亞殖民第870章 ,新一輪輿論第262章 ,高強度作戰第561章 ,廖仲愷突然來訪第608章 ,大戰再臨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1223章 ,歷史使命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703章 ,換督第791章 ,開戰第1062章 ,平壤大捷第561章 ,廖仲愷突然來訪第244章 ,北方的反應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1054章 ,吳紹霆的擔憂第250章 ,先發制人第413章 ,梁啓超眼中蔡鍔第533章 ,朱成貴變節第44章 ,立功升官第599章 ,多事除夕第361章 ,進步黨的出現第308章 ,第二師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