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協約國決議

在慈城、厚昌等縣城佈下防線的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經過這小半個月來的經營,已經在外圍重要的地理位置構造了一道防線。這小半個月來雖然與滿鋪、江界的日軍第十七師團有過摩擦,可雙方都以謹慎的態度再應付彼此的試探。儘管根據日本情報單位蒐集的情報,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的戰鬥力有限,尤其是領導這兩路部隊的將領全是半斤八兩之輩,可畢竟日本參謀本部下達的指示是戰略防守,保護好江界這個交通樞紐重地。

尤其是最近傳來消息,新義州方面的戰線比較吃緊,北方第一集團軍的大部分空軍、炮兵全部壓在這一條線上,甚至局部防線都已經出現缺口。由於後方的補充兵十分匱乏,不得不開始把正在訓練的第十九師團、第二十師團的新兵當作補充兵,填補到第十六師團。

正是因爲如此,日本參謀本部駐漢城最高司令部不得不開始,考慮是否抽調第十七師團部分兵力支援新義州。因此江界這邊的第十七師團更是不敢輕舉妄動,只是一邊加固陣地,一邊嚴防死守。

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在這段時間裡最主要的任務,還是遵奉元首的命令,儘量在佔領區經營出一番盛世的場景。在剛剛宣佈佔領三個縣城之後,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就宣佈了朝鮮臨時執政府的安民公告,同時命令禁止士兵騷擾老百姓。正值夏天時季,趕上一些果林子成熟收穫之時,師部還派遣士兵幫助老百姓收果子,並且以略高於市場的價格購買果子,改善果農的收益和生活。

中國軍隊在佔領區外圍構建防守陣線時,雖然徵用了一批當地的朝鮮民夫參與其中,不過在徵用工程中按照工時當天結算工錢,甚至在施工時提供免費的水、乾糧、水果和香菸。這與日本強行徵召民夫修建第二道防線形成了鮮明對比,在中國人這裡幹活就等於是在打工,在日本人那裡幹活則是當苦力。

同時,張盛霆北方事業公司也在當地進行了一些象徵性的投資,按照報紙上的描寫就是興辦了幾家農場,輸送了一批農業機器,不僅改善了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和就業環境,更是極大的推動了當地農業技術的發展。

在行政方面,由朝鮮臨時執政府仿效中華民國地方縣府的知府,建立以縣爲單位的政議局,推選當地的三老、豪紳出任政議局議員,建立嶄新的“民主”政治模式。由政議局推選出的縣長接受朝鮮臨時執政府的委任,儘管這麼日本統治朝鮮這麼多年,可照樣不缺乏傀儡式的代理人,只要有軍隊、有槍的扶植之下,甚至不少人寧可削尖了腦袋也要鑽進來。

除此之外,中國軍方還加強了宣傳和教育方面的結合,大肆鼓吹在戰後會於朝鮮推行義務教育制度,讓所有適齡兒童能得到了免費的教育。雖然這一點讓朝鮮長達幾千年的士大夫制度、知識分子階級感到不滿,在朝鮮能讀書、識字的幾乎算是上流社會,一下子把上流社會的特權普及,那跟沒有特權是一樣的效果。但這一點還是迎合了整個革新的時代,以及朝鮮廣大人民的心理。

而在沒有正式推行義務教育制度之前,通過對當地私塾、學校和地方報紙的投資,設立一些冠名的教育獎學金、政府獎學金制度,來宣傳中國對朝鮮的無私資助和友好的一面。比如“中朝友好獎學金”、“中華留學獎學金”等等。三十三師師部還特別遵奉元首行營的命令,成立了師部文化部,從國內調派專業人士來到朝鮮,認真分析日本統治朝鮮時期與朝鮮民族存在矛盾的一些地方。

當年日本在朝鮮強行推行斷髮令,要求朝鮮人改行西方服侍和髮型,這一舉引起朝鮮民族極其強烈的反對。針對這一點,師部文化部在佔領區內進行宣傳,稱中國不會強迫朝鮮老百姓做任何不願意的事情,允許並鼓勵朝鮮老百姓保持民族風俗習慣。

至於日本在朝鮮學校展開的文化侵略活動,包括編纂朝鮮歷史、禁止朝鮮高等學校教習朝鮮文等等,文化部也進行了一一的針對性反擊。一方面不僅散播斥責日本奴化思想的無恥性,一方面提倡朝鮮民族獨立性。

這一系列活動,就是爲了製造朝鮮民族與日本人之間的隔閡,將朝鮮與日本的矛盾進一步擴大化,讓所有朝鮮人都認識到他們接受日本的統治,就是接受被日本奴役的現實。爲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文化部還僞造了幾年前的一份日本報紙,在報紙上刊登了日本人評論朝鮮人是三等下民的言論,以此“揭開”日本對朝鮮根本不是共榮共好!

這樣的景象一直維持到六月二十八日,這已經是丹東戰線發起總攻之後的第四天。爲了配合丹東方面的行動,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決定發起一輪足夠強勢的進攻,儘可能把雙方對峙的距離推進到五百米之內。行動就在當天下午開始,上陣之前每一位士兵喝了一碗鹽水,然後在炮兵的掩護下分別向滿鋪、和平兩縣發起進攻。

在後方的宣傳上,文化部稱這次進攻是爲了鞏固“光復區”的安全,將火線向南方推移,避免讓已經“光復”的地區遭到戰火的影響。這一點切中了許多朝鮮老百姓的心理,他們最害怕的就是受到戰火波及,既然中國軍隊要向南進攻,那當然要全力支持。

於是在開始作戰之後的幾天,不少朝鮮老百姓自發組成運輸隊,幫忙中國後勤部隊向前線輸送物資。一開始前線部隊沒有任何表示,可是第二天就接到師部的命令,要求接受物資的部隊給朝鮮民夫隊結算工錢,一人一趟五角錢,這五角錢當然是以“共和幣”支付。

滿鋪的戰鬥進行了一天一夜,然而這裡的日軍防守太過頑強,最終只能將火線推移到滿鋪外圍三公里的地方。和平的進攻則前後持續了三天時間,戰況一天比一天激烈,雙方的主力炮兵全部壓在這一線上,飛機、飛艇在空中不斷的發動空襲。到了七月一日,總算搶佔了日軍在和平的外圍陣地,算是超標完成任務。

同樣是在七月一日這天,距離中日開戰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協約陣營諸國經過反反覆覆的磋商、論證以及會談,迫於協約國的條約規定以及目前歐洲戰場的壓力,英國、法國、俄國決定正式向中國宣戰。關於協約國是否對華宣戰,一直是歐洲各國與中國國內最關心的問題,畢竟在此之前,中國新聞部花了大功夫、投入了大筆資金來營造中日矛盾的單獨性,儘量化解中國與協約國的衝突。

只是該來的總是要來,英國考慮再三,最終仍然決定拉攏工業化更強大的日本,不至於單憑一次青島戰爭就判定中日之間的實力逆轉。隨着英國政府做出外交決定,法國、俄國都緊隨其後接踵而至。

當天,三國公使向中國外交部正式遞交斷交書,宣佈駐華公使館和各地區領事館閉館。

幾個小時後,中國外交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伍廷芳在會上說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對英法俄三國不理智的行爲感到遺憾,同時再次強調中國再沒有受到來自英法俄三國軍事行動之前,絕不會主動向英法俄三國開戰,中日戰爭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單方面衝突,不會因此影響其他國家在遠東地區的利益。

之後,伍廷芳正式下達外交命令,撤回駐英、駐法和駐俄三國公使。

當天晚上八點鐘,英法俄三國政府發佈對華宣戰的通電,但是實際上只是一個口頭上的形式而已。考慮到下午時伍廷芳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言論,英法俄三國還沒有蠢到在心力不足的時候還要開闢亞洲戰場。不過爲了讓這個形式看上去更有氣勢、更嚴肅,英國仍然從印度增派了四艘驅逐艦和一艘戰列巡洋艦抵達臺灣,又通過美國郵輪運送了兩個火槍營來到香港。凌晨時,宣佈香港關口限制性閉關,各地英租界加強軍事戒備。

七月二日,南京總統府對英國的軍事“部署”果斷採取了迴應。

總統府正式授權國防部展開調動軍隊,對協約國在華租界進行戒嚴,同時以排查間諜爲名在各地公共場所任意檢查外國人,尤其是英國籍人士。南方第一集團軍在廣州、新安兩地集合了三個師的部隊,沿着香港租界線設崗,與英國兵團僅隔着幾米遠的距離對峙。廣州海軍同樣派出軍艦在香港海域附近遊弋巡邏,雖然沒有形成特別明顯的戰雲,卻同樣讓英國人緊張了一番。

香港方面很清楚,中國真要跟他們打起來,香港連一個星期都堅持不下去。

趁着對協約國關係緊張的時刻,總統府民政部佈置了一些軟性的進攻手段,將內地供應協約國租界的物資全部擡高了單價,尤其是淡水供應在短短兩天時間裡漲了快三倍之多。中國供應商只是推說最近軍事戒嚴厲害,人心惶惶,工人無法安心工作,常常要一個人幹兩個人的工作量,價格上漲是迫不得已。

對此,英國人雖然憋着一肚子氣,但是卻不敢亂來,生怕會在不恰當的時候做出不恰當的事,結果就是點燃了中英之間的戰火。

第895章 ,山縣有朋第174章 ,戰新滘軍火庫第1206章 ,舞會陰影第837章 ,輿論攻勢第529章 ,李厚基覺悟第1179章 ,臺灣海軍大學第963章 ,暴行事件第1094章 ,沙俄反應第205章 ,新技術誕生第1188章 ,美國參戰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386章 ,擺了蕭耀南一刀第659章 ,梧州深夜第809章 ,空襲開始第1133章 ,體制爭議第425章 ,返回廣州第665章 ,威壓第742章 ,最後的北洋第1158章 ,莫斯科來電第278章 ,商隊第834章 ,吳紹霆的態度第333章 ,本性之舉第1174章 ,中華革命黨的態度第596章 ,佈局四川第12章 ,小恩小惠第1200章 ,預備還政第198章 ,返回廣州第1042章 ,罪證第1019章 ,增兵計劃第1051章 ,龍戟級戰列艦第1215章 ,赴俄談判第148章 ,合作菸廠第935章 ,條件第1104章 ,春川大捷第340章 ,大膽之舉第12章 ,小恩小惠第703章 ,換督第15章 ,借力打力第557章 ,北洋的北洋第975章 ,山地狼行動結束第114章 ,下山之後第532章 ,拉攏和新生意第118章 ,排擠洋奴第913章 ,前兆第665章 ,事未息第1205章 ,中俄談判第352章 ,北洋軍的痛楚第1096章 ,突遭變故第600章 ,最弱而最強第175章 ,周小虎之死第816章 ,沒有俘虜第706章 ,大戰前第831章 ,神尾光臣之死第74章 ,展示效果第567章 ,第二次會議第563章 ,晚宴上一幕第521章 ,打破困局第65章 ,自討苦吃第135章 ,內部不和第822章 ,上海艦隊第550章 ,淺嘗即止第129章 ,檢閱之前第412章 ,進步黨和解第1153章 ,南洋特別行省第546章 ,計劃實施第461章 ,夜闖第609章 ,第七師團的主攻第459章 ,兩路人的兩路行動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1035章 ,斬首行動第898章 ,黃興的變化第22章 ,有事相求第434章 ,清數第181章 ,廣東革命政府第1036章 ,南亞戰區司令部第921章 ,逐一定罪第183章 ,當仁不讓第92章 ,大校場上第677章 ,鉅變發生第153章 ,盤下碼頭第144章 ,劃分勢力第1033章 ,聯合軍團第1208章 ,馮國璋病危第203章 ,在北方第69章 ,營銷思路第245章 ,徐樹錚南下第10章 ,空額規則第983章 ,紈絝子弟第596章 ,佈局四川第276章 ,壯士斷腕第968章 ,山地狼行動第193章 ,地動山搖的前兆第1209章 ,北洋震動第646章 ,大選之前第1090章 ,扭轉第638章 ,分割第314章 ,岑春渲的想法第848章 ,唐紹儀與熊希齡第177章 ,強渡